建筑桩基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5385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桩基试验装置,包括桩基,所述桩基的顶部放置有肩梁,肩梁的顶部对称放置有两个千斤顶,千斤顶的顶部放置有主梁,主梁的顶部放置有次梁,次梁的顶部放置有第一堆载块,肩梁的两侧均设有放置在地面上的基础底板,基础底板的顶部放置有第二堆载块,且第二堆载块的顶部与次梁的底部相接触,基础底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定位块,两个第一凹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基础材料的用量,同时节约了运输费用及上下车费用、吊装费用,方便了吊装,使基础底板吊装更容易实施,且基础底板的稳定性安全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桩基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桩基试验装置,属于建筑试验

技术介绍
桩基础由桩基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经检索,专利号为CN205917742U的“建筑桩基静载检测装置”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桩基静载检测装置,包括桩头、承压板、千斤顶、主梁、次梁、地梁、上荷载、下荷载和地锚,所述主梁置于千斤顶上、相对桩头对称分布;所述次梁压于主梁上、相对主梁垂直且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次梁成对设置、相对桩头左右对称;对应次梁的两头端部下方设置地梁,次梁与地梁通过连接杆连接,且每根次梁上与连接杆的连接点相对主梁对称分布;位于主梁同侧的、连接杆与次梁的连接点的连线与主梁平行;所述地梁水平设置于地面,连接杆与其中间位置连接;所述上荷载压于主梁与次梁上,下荷载压于地梁上;在梁长度方向两侧对称设置地锚,通过手板葫芦跨过梁连接左右地锚、锁紧梁,但是其建筑桩基基础底板的做法是用试验装置的堆载做为基础,此建筑桩基基础底板用料多,由于要使上部的荷载有效地传至地基,必须保持一定的传递角度,而这个角度较大,在一定的基础宽度下,传递角度越大,用料越多,因此需要的钢筋混凝土块的体积用量大,且建筑桩基基础底板的稳定性,安全性不太可靠,因此我们提出了建筑桩基试验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建筑桩基试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建筑桩基试验装置,包括桩基,所述桩基的顶部放置有肩梁,肩梁的顶部对称放置有两个千斤顶,千斤顶的顶部放置有主梁,主梁的顶部放置有次梁,次梁的顶部放置有第一堆载块,肩梁的两侧均设有放置在地面上的基础底板,基础底板的顶部放置有第二堆载块,且第二堆载块的顶部与次梁的底部相接触,基础底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定位块,两个第一凹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第一定位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与相对应的第一滑槽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部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弹簧孔,弹簧孔的顶部内壁上焊接有第一弹簧,两个第一弹簧的底端均焊接在第一定位块的顶部,两个第一凹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二凹槽。在一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凹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焊接有第二弹簧,两个第二弹簧相互远离的一端均焊接有滑动安装在第二凹槽内的卡块,两个第一定位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内活动安装有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二定位块。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底板为梯形结构,基础底板的顶部对称开设有四个吊环槽,四个吊环槽内均固定安装有吊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块的顶部为锥形结构,定位槽的开口处和顶部内壁均为锥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采用阔大后的基础底板来传递地基的反力,减少了基础材料的用量,基础底板能传递同样大小的地基反力,又由于基础底板的整体性,所以基础的稳定性,安全性得到提高,从而节约基础材料的用量,同时节约了运输费用及上下车费用、吊装费用,同时基础底板的稳定性安全性更好,通过吊环槽和吊环相配合,方便了基础底板的吊装,使吊装更容易实施,通过第一凹槽、第一定位块、第一滑槽、第一滑块、弹簧孔、第一弹簧、第二凹槽、卡块、第二弹簧、卡槽、定位槽和第二定位块相配合,使基础底板更容易被定位,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基础材料的用量,同时节约了运输费用及上下车费用、吊装费用,方便了吊装,使基础底板吊装更容易实施,且基础底板的稳定性安全性更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建筑桩基试验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建筑桩基试验装置基础底板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桩基、2-肩梁、3-千斤顶、4-主梁、5-次梁、6-第一堆载块、7-基础底板、8-第二堆载块、9-第一凹槽、10-第一定位块、11-第一滑槽、12-第一滑块、13-弹簧孔、14-第一弹簧、15-第二凹槽、16-卡块、17-第二弹簧、18-卡槽、19-定位槽、20-第二定位块、21-吊环槽、22-吊环。具体实施方式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技术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技术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建筑桩基试验装置,包括桩基1,桩基1的顶部放置有肩梁2,肩梁2的顶部对称放置有两个千斤顶3,千斤顶3的顶部放置有主梁4,主梁4的顶部放置有次梁5,次梁5的顶部放置有第一堆载块6,肩梁2的两侧均设有放置在地面上的基础底板7,基础底板7的顶部放置有第二堆载块8,且第二堆载块8的顶部与次梁5的底部相接触,基础底板7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9,第一凹槽9内滑动安装有第一定位块10,两个第一凹槽9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1,两个第一定位块10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12,且第一滑块12与相对应的第一滑槽11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通过采用阔大后的基础底板7来传递地基的反力,减少了基础材料的用量,基础底板7能传递同样大小的地基反力,又由于基础底板7的整体性,所以基础的稳定性,安全性得到提高,从而节约基础材料的用量,同时节约了运输费用及上下车费用、吊装费用,同时基础底板7的稳定性安全性更好,通过吊环槽22和吊环23相配合,方便了基础底板7的吊装,使吊装更容易实施,通过第一凹槽9、第一定位块10、第一滑槽11、第一滑块12、弹簧孔13、第一弹簧14、第二凹槽15、卡块16、第二弹簧17、卡槽18、定位槽19和第二定位块20相配合,使基础底板7更容易被定位,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基础材料的用量,同时节约了运输费用及上下车费用、吊装费用,方便了吊装,使基础底板7吊装更容易实施,且基础底板7的稳定性安全性更好。第一凹槽9的顶部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弹簧孔13,弹簧孔13的顶部内壁上焊接有第一弹簧14,两个第一弹簧14的底端均焊接在第一定位块10的顶部,两个第一凹槽9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二凹槽15,两个第二凹槽15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焊接有第二弹簧17,两个第二弹簧17相互远离的一端均焊接有滑动安装在第二凹槽15内的卡块16,两个第一定位块10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18,第一定位块10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19,定位槽19内活动安装有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二定位块20,基础底板7为梯形结构,基础底板7的顶部对称开设有四个吊环槽,四个吊环槽内均固定安装有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建筑桩基试验装置

【技术保护点】
1.建筑桩基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基,所述桩基的顶部放置有肩梁,肩梁的顶部对称放置有两个千斤顶,千斤顶的顶部放置有主梁,主梁的顶部放置有次梁,次梁的顶部放置有第一堆载块,肩梁的两侧均设有放置在地面上的基础底板,基础底板的顶部放置有第二堆载块,且第二堆载块的顶部与次梁的底部相接触,基础底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定位块,两个第一凹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第一定位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与相对应的第一滑槽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桩基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基,所述桩基的顶部放置有肩梁,肩梁的顶部对称放置有两个千斤顶,千斤顶的顶部放置有主梁,主梁的顶部放置有次梁,次梁的顶部放置有第一堆载块,肩梁的两侧均设有放置在地面上的基础底板,基础底板的顶部放置有第二堆载块,且第二堆载块的顶部与次梁的底部相接触,基础底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定位块,两个第一凹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第一定位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与相对应的第一滑槽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桩基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部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弹簧孔,弹簧孔的顶部内壁上焊接有第一弹簧,两个第一弹簧的底端均焊接在第一定位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建忠俞谨尧
申请(专利权)人:海门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