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5232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上表面与沉淀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沉淀箱内壁的两侧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下表面与伸缩装置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装置的底端与沉淀箱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右侧面与污泥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污泥箱的下表面与沉淀箱内壁的下表面搭接,所述滑块的上表面与牵引绳的一端固定连接,牵引绳的另一端缠绕在收线盘的外表面。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通过电机、转轴、收线盘、牵引绳和滑块的相互配合,使得工作人员不用对沉淀箱底部的污泥进行清理,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多是富含有机物的,如果任由其排出,这些污水将对土壤、空气、水造成污染,危害人民的生活条件,现有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在沉淀池中的沉淀物堆积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工作人员进入沉淀池中将污泥清理出去,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不便,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解决了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多是富含有机物的,如果任由其排出,这些污水将对土壤、空气、水造成污染,危害人民的生活条件,现有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在沉淀箱中的沉淀物堆积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工作人员进入沉淀箱中将污泥清理出去,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不便,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上表面与沉淀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沉淀箱内壁的两侧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下表面与伸缩装置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装置的底端与沉淀箱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右侧面与污泥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污泥箱的下表面与沉淀箱内壁的下表面搭接,所述滑块的上表面与牵引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缠绕在收线盘的外表面,所述收线盘的内表面与转轴的外表面卡接,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表面卡接在壳体的左侧面,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卡接在第一支撑板的左侧面,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与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左端与驱动装置输出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右侧面与壳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沉淀箱的右侧面与第一污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污水管的另一端卡接在厌氧箱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厌氧箱内,所述厌氧箱的下表面与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与壳体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厌氧箱的下表面与好氧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厌氧箱的右侧面与第二污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污水管的另一端与好氧箱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好氧箱的右侧面与排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排水管卡接在壳体内壁的右侧面并延伸至壳体外,且排水管的内表面设置有活性炭滤芯,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卡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转轴的前方并且延伸至沉淀箱内。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伸缩杆和弹簧的顶端均与滑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伸缩杆和弹簧的底端均与沉淀箱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右端与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且电机机身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右侧面与壳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侧面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左侧面与开关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的输出端与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厌氧箱的形状为圆柱型,所述好氧箱的尺寸与厌氧箱相同。(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通过电机、转轴、收线盘、牵引绳和滑块的相互配合,电机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收线盘转轴,收线盘缠绕牵引绳,牵引绳带动滑块向上移动,滑块通过滑槽带动污泥箱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污泥箱向上移动到达沉淀箱上方,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污泥箱的清理,使得工作人员不用进入沉淀箱的内部对沉淀箱内的污泥进行清理,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2)、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通过设置伸缩装置,在工人清理完污泥后,电机反转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收线盘转动,收线盘放开牵引绳,此时弹簧利用自身拉力带动伸缩杆缩短,伸缩杆带动滑块向下移动,滑块通过滑槽带动污泥箱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污泥箱复位,从而使得工作人员不用手动的将污泥箱放置回去,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且本技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沉淀箱、3滑槽、4滑块、5伸缩装置、51伸缩杆、52弹簧、6污泥箱、7牵引绳、8收线盘、9转轴、10第一轴承、11第二轴承、12第一支撑板、13驱动装置、131固定板、132电机、14第一污水管、15厌氧箱、16第二支撑板、17第二污水管、18好氧箱、19排水管、20活性炭滤芯、21蓄电池、22开关、23进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与沉淀箱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壳体1的左侧面设置有蓄电池21,蓄电池21的左侧面与开关2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蓄电池21的输出端与开关22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22的输出端与电机132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开关22,且开关22的型号为lw5d-16,使得工作人员对电机132的操作更加方便,沉淀箱2内壁的两侧面均开设有滑槽3,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滑块4,通过设置滑块4和滑槽3,使得滑块4在滑槽3内的滑动更加稳定,从而使污泥箱6的滑动更加稳定,滑块4的下表面与伸缩装置5的顶端固定连接,伸缩装置5的底端与沉淀箱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伸缩装置5包括伸缩杆51,伸缩杆51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52,伸缩杆51和弹簧52的顶端均与滑块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伸缩杆51和弹簧52的底端均与沉淀池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伸缩装置5,使得弹簧52带动伸缩杆51缩短,伸缩杆51带动污泥箱6向下移动,使得污泥箱6的移动更加稳定,滑块4的右侧面与污泥箱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污泥箱6的下表面与沉淀池内壁的下表面搭接,滑块4的上表面与牵引绳7的一端固定连接,牵引绳7的另一端缠绕在收线盘8的外表面,收线盘8的内表面与转轴9的外表面卡接,转轴9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10,第一轴承10的外表面卡接在壳体1的左侧面,转轴9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1,第二轴承11卡接在第一支撑板12的左侧面,通过设置第一轴承10、第二轴承11和转轴9,从而使得转轴9在第一轴承10和第二轴承11内的转动更加稳定,从而使得收线盘8的转动更加稳定,从而使污泥箱6的移动更加稳定,第一支撑板12的上表面与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转轴9的左端与驱动装置13输出轴的右端固定连接,驱动装置13的右侧面与壳体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驱动装置13包括电机132,电机132输出轴的右端与转轴9的左端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与沉淀箱(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沉淀箱(2)内壁的两侧面均开设有滑槽(3),所述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滑块(4),所述滑块(4)的下表面与伸缩装置(5)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装置(5)的底端与沉淀箱(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4)的右侧面与污泥箱(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污泥箱(6)的下表面与沉淀箱(2)内壁的下表面搭接,所述滑块(4)的上表面与牵引绳(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7)的另一端缠绕在收线盘(8)的外表面,所述收线盘(8)的内表面与转轴(9)的外表面卡接,所述转轴(9)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10),所述第一轴承(10)的外表面卡接在壳体(1)的左侧面,所述转轴(9)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1),所述第二轴承(11)卡接在第一支撑板(12)的左侧面,所述第一支撑板(12)的上表面与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9)的左端与驱动装置(13)输出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3)的右侧面与壳体(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沉淀箱(2)的右侧面与第一污水管(14)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污水管(14)的另一端卡接在厌氧箱(15)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厌氧箱(15)内,所述厌氧箱(15)的下表面与第二支撑板(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6)的下表面与壳体(1)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厌氧箱(15)的下表面与好氧箱(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厌氧箱(15)的右侧面与第二污水管(17)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污水管(17)的另一端与好氧箱(18)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好氧箱(18)的右侧面与排水管(19)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排水管(19)卡接在壳体(1)内壁的右侧面并延伸至壳体(1)外,且排水管(19)的内表面设置有活性炭滤芯(20),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卡接有进水管(23),所述进水管(23)位于转轴(9)的前方并且延伸至沉淀箱(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与沉淀箱(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沉淀箱(2)内壁的两侧面均开设有滑槽(3),所述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滑块(4),所述滑块(4)的下表面与伸缩装置(5)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装置(5)的底端与沉淀箱(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4)的右侧面与污泥箱(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污泥箱(6)的下表面与沉淀箱(2)内壁的下表面搭接,所述滑块(4)的上表面与牵引绳(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7)的另一端缠绕在收线盘(8)的外表面,所述收线盘(8)的内表面与转轴(9)的外表面卡接,所述转轴(9)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10),所述第一轴承(10)的外表面卡接在壳体(1)的左侧面,所述转轴(9)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1),所述第二轴承(11)卡接在第一支撑板(12)的左侧面,所述第一支撑板(12)的上表面与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9)的左端与驱动装置(13)输出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3)的右侧面与壳体(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沉淀箱(2)的右侧面与第一污水管(14)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污水管(14)的另一端卡接在厌氧箱(15)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厌氧箱(15)内,所述厌氧箱(15)的下表面与第二支撑板(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6)的下表面与壳体(1)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厌氧箱(15)的下表面与好氧箱(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厌氧箱(15)的右侧面与第二污水管(17)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污水管(17)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敖婷沈磊杨文煌杨圣云黄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绿得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