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荣元专利>正文

双开尼龙拉链的插销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500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开尼龙拉链的插销构造,主要包括:二拉链布条之一端最终拉链齿设上止,且该二拉链布条的另一端最终拉链齿设第一插销及第二插销,该拉链布条上具有可分别对该拉链齿作开闭控制的二拉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插销由第一侧边被射制在其一拉链布条上,该第一插销的第二侧边与拉链齿接近端设嵌合部及顶撑部,该第一插销另一端设燕尾部,该燕尾部由第二侧边向第一侧边偏斜,且越过缝合拉链齿的缝合线;该第二插销由第一侧边被射制在其一拉链布条上,该第二插销的第二侧边一端与最终拉链齿具有适当间隙,且该第二侧边设嵌合部,该嵌合部可与第一插销的嵌合部相嵌合,且第一插销的顶撑部可伸入在该间隙内,该第二插销另一端凸设一凸出部,该凸出部具有止挡部,该止挡部可被拉头抵接。(*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尼龙拉链,尤指一种具有尼龙拉链齿的双拉头开口式拉链,为其拉链布条所设插销端,可以容易的将该拉头嵌入在拉链布条上,且可防止该拉头由该插销端脱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双开尼龙拉链的插销构造,主要包括二拉链布条之一端最终拉链齿设上止,且该二拉链布条的另一端最终拉链齿设第一插销及第二插销,该拉链布条上具有可分别对该拉链齿作开闭控制的二拉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插销由第一侧边被射制在其一拉链布条上,该第一插销的第二侧边与拉链齿接近端设嵌合部及顶撑部,该第一插销另一端设燕尾部,该燕尾部由第二侧边向第一侧边偏斜,且越过缝合拉链齿的缝合线;该第二插销由第一侧边被射制在其一拉链布条上,该第二插销的第二侧边一端与最终拉链齿具有适当间隙,且该第二侧边设嵌合部,该嵌合部可与第一插销的嵌合部相嵌合,且第一插销的顶撑部可伸入在该间隙内,该第二插销另一端凸设一凸出部,该凸出部具有止挡部,该止挡部可被拉头抵接。其中所述第一插销的嵌合部形成一凹槽,第二插销的嵌合部形成一凸出的板片,该板片与凹槽可相互嵌合。所述凸出部位于第二插销的第一侧边,且与该第一侧边的夹角边形成止挡部,该止挡部可被拉头的侧墙抵接。所述第二插销的凸出部在止挡部的对边形成斜肩部。所述第二插销设有朝上、下凸出的凸出部,该凸出部与第二插销本身形成止挡部,该止挡部可被拉头的上、下板边缘抵接。本技术的技术优势在于本双开尼龙拉链的插销构造,可以在具有尼龙拉链齿的拉链布条上设置双拉头,其下拉头欲设置在拉链布条上时,由于设计有第一插销、第二插销,所以该下拉头也可以很容易的嵌置于拉链布条上,另外,该第一插销、第二插销闭合时,也可以形成有较佳的嵌合,二者间不会有分离的问题,且该下拉头也不会有脱出之虞。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第一实施例第一插销装在拉链布条的主视图。图4,为第一实施例第一插销装在拉链布条的侧视图。图5,为第一实施例第二插销装在拉链布条的主视图。图6,为第一实施例第二插销装在拉链布条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为沿图7的8-8线局部放大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参见图2、7,该上止1可以形成相同或对称的形状,该上止1由一侧边可以被直接射出成型在该拉链布条4的一端,且与该拉链布条4的最终拉链齿41相接近,或包覆于该端最终拉链齿41,若该上止1结合在拉链布条4侧远离拉链齿41端,则设有凸出部11,该凸出部11的外侧边形成斜肩部12,而在该凸出部11的内侧边形成有止挡部13,因此,当欲将该上拉头42a嵌入在拉链布条4上时,该上止1可以沿斜肩部12顺利地由上拉头42a的上襟421与侧墙422间通过,且在该上拉头42a将二拉链布条4作闭合时,该上拉头42a的侧墙422端边可抵接在该上止1所设凸出部11内侧边的止挡部13,以防止该上拉头42a脱出。参见图3、4,第一插销2由第一侧边21被直接射出成型在其一拉链布条4的另一端,且与该拉链布条4的最终拉链齿41相接近,该第一插销2的第二侧边22设有嵌合部23及一凸出的顶撑部24,该嵌合部23可如图所示形成一凹槽孔,而该顶撑部24则与该拉链齿41平齐或凸出,在该拉链布条4的拉链齿41作闭合时,该顶撑部24可以顶撑在另一拉链布条4的最终拉链齿41,使该拉链齿41有较牢固的闭合效果;该第一插销2的另端形成有一燕尾部25,该燕尾部25朝第一侧边21方向偏移,且越过该缝合拉链齿41的缝合线43。参见图5、6,第二插销3由第一侧边31被直接射出成型在另一拉链布条4的另一端,且在该拉链布条4的最终拉链齿41下侧,及该第二插销3的第二侧边32设有一嵌合部33,且与该最终拉链齿41保留有一适当的间隙34,该嵌合部33可以如图所示形成一凸出的板片,由该嵌合部33可以与第一插销2的嵌合部23相嵌合,用以防止该第一插销2与第二插销3相互嵌合后,有上、下向的移动,第一插销2的顶撑部24可以伸入在该间隙34内,以抵接在该最终拉链齿41的下方,使该二拉链布条4的拉链齿41可以确实的相啮合;第二插销3另一端凸设一凸出部35,该凸出部35可以在该第一侧边31上呈侧向凸出,凸出部35与第一侧边31夹角边形成止挡部36,以及在该凸出部35的另一对边形成斜肩部37,当该下拉头42b欲从第二插销3嵌入拉链布条4时,该斜肩部37可以顺利地由下拉头42b的上襟421与侧墙422间的通道通过(如图7所示),当该下拉头42b在拉链布条4上将拉链齿41作闭合时,该下拉头42b的侧墙422端边可以抵接在该第二插销3的止挡部36。参见图7、本实施例的双开尼龙拉链,是在该拉链布条4上分别设有上拉头42a、下拉头42b,以对拉链齿41作开闭控制,该上拉头42a可以与习知结构相同,由该上止1嵌入至该拉链布条4上,当该上拉头42a作闭合上拉时,该上拉头42a的侧墙422端边可以抵接在该上止1的止挡部13上,使该上拉头42a被上止1阻挡不能脱出。该下拉头42b则可以由该拉链布条4所设的第一插销2、第二插销3嵌插入该拉链布条4,由于该第二插销3设有斜肩部37,所以该第二插销3也可以很容易地由该下拉头42b的上襟421与侧墙422间通过,且该下拉头42b在拉链布条4作闭合拉动时,该下拉头42b可以使二拉链布条4上的拉链齿41闭合,且使该第一插销2、第二插销3的嵌合部23、33相互嵌合(如图8所示),而该第一插销2的顶撑部24则伸入在第二插销3的间隙34内,该下拉头42b的侧墙422端边恰可抵接在该第二插销3所设凸出部35的止挡部36内,使该下拉头42b不会脱出。参见图9,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该二插销分别形成第一插销2及第二插销5,其中第一插销2与前述相同,而第二插销5同样由第一侧边51被直接射出成型在另一拉链布条4的另一端,该第二插销5的第二侧边52设有一嵌合部53可与第一插销2的嵌合部23相嵌合,及该第二侧边52与拉链布条4的最终拉链齿41间设有一间隙54,该间隙54可以被第一插销2的顶撑部24伸入,用以抵接在该最终拉链齿41的下方,以使该二拉链布条4的拉链齿41可以确实的相互啮合;第二插销5另一端设有朝上、下凸出的凸出部55,该凸出部55可与第二插销5本身形成止挡部56,当该下拉头42b在拉链布条4上将拉链齿41作闭合时,该下拉头42b的上、下板边缘可以抵接在该第二插销5的止挡部56。权利要求1.一种双开尼龙拉链的插销构造,主要包括二拉链布条之一端最终拉链齿设上止,且该二拉链布条的另一端最终拉链齿设第一插销及第二插销,该拉链布条上具有可分别对该拉链齿作开闭控制的二拉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插销由第一侧边被射制在其一拉链布条上,该第一插销的第二侧边与拉链齿接近端设嵌合部及顶撑部,该第一插销另一端设燕尾部,该燕尾部由第二侧边向第一侧边偏斜,且越过缝合拉链齿的缝合线;该第二插销由第一侧边被射制在其一拉链布条上,该第二插销的第二侧边一端与最终拉链齿具有适当间隙,且该第二侧边设嵌合部,该嵌合部可与第一插销的嵌合部相嵌合,且第一插销的顶撑部可伸入在该间隙内,该第二插销另一端凸设一凸出部,该凸出部具有止挡部,该止挡部可被拉头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开尼龙拉链的插销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销的嵌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荣元
申请(专利权)人:郑荣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