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冬冬专利>正文

一种煤矿用便于煤集中堆积的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4912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用便于煤集中堆积的运输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底部一端两侧均设有伸缩杆,且所述机架的底部另一端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架,其中一组所述第一支架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机架的下端安装有不锈钢板,所述不锈钢板的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二支架,所述机架的内部安装有滚筒,所述滚筒在同一水平线上设置有七组,且所述滚筒的一端贯穿机架的一侧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之间通过第一齿轮链转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便于控制煤落地点与运输装置的距离,不会出现因输送带粘贴过多的煤渣而无法使用的情况,便于调节运输装置的高度。

A transport device for coal centralized accumulation in coal m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veying device for coal concentrated accumulation in coal min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with a telescopic rod at one end of the bottom and two sides of the frame, and a first bracket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frame. One group of the first brackets is provided with a motor, and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is connected through a coupling. The lower end of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stainless steel plate, the bottom of the other end of the stainless steel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bracket, the inner part of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drum, the drum is provided with seven groups on the same horizontal line, and one end of the drum is connected with a driven gear on one side of the frame. The wheel and the driven gear are rotated and connected by a first gear chain. The invention is convenient to control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oal falling place and the conveying device, and can not be used because the conveying belt sticks too much cinder, and is convenient to adjust the height of the convey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用便于煤集中堆积的运输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
,具体涉及一种煤矿用便于煤集中堆积的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煤矿范围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关设施的很大区域。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不便于控制煤落地点与运输装置的距离,易出现因输送带粘贴过多的煤渣而无法使用的情况,不便于调节运输装置的高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煤矿用便于煤集中堆积的运输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控制煤落地点与运输装置的距离,不会出现因输送带粘贴过多的煤渣而无法使用的情况,便于调节运输装置的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用便于煤集中堆积的运输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技术中不便于控制煤落地点与运输装置的距离,易出现因输送带粘贴过多的煤渣而无法使用的情况,不便于调节运高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用便于煤集中堆积的运输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底部一端两侧均设有伸缩杆,且所述机架的底部另一端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架,其中一组所述第一支架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机架的下端安装有不锈钢板,所述不锈钢板的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二支架,所述机架的内部安装有滚筒,所述滚筒在同一水平线上设置有七组,且所述滚筒的一端贯穿机架的一侧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之间通过第一齿轮链转动连接,且所述从动齿轮通过第二齿轮链与主动齿轮转动连接,所述机架的上端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外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铁板,所述铁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气缸,且两组所述铁板的上端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气缸内的第一活塞杆的一端与第一凸起固定连接,所述机架的底部还设有第三挡板,七组所述滚筒上设有输送带。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上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上端安装有第四挡板,且所述凹槽的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内的第二活塞杆一端与第二支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杆的底端侧面设有第二凸起。优选的,所述第二凸起的数量与第四挡板的数量一致,且所述第二凸起位于第四挡板的下方。优选的,所述第三挡板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三组,且三组所述第三挡板的上端与输送带接触。优选的,所述机架的下方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位于第二支架的一侧。优选的,所述不锈钢板的一端位于两组所述伸缩杆之间,且所述不锈钢板的另一端位于收集箱的上方。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的长度与机架的长度一致,且所述第一挡板的高度为15-20cm。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伸缩杆和第二支架的底部均安装有自锁万向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煤矿用便于煤集中堆积的运输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第一气缸内的第一活塞杆会带动第二挡板移动,第二挡板在移动过程中会与机架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当第二挡板与机架之间的角度越大煤下落后与运输装置的距离越远,反之则会越近,便于控制煤落地点与运输装置的距离;2、通过设有的第三挡板可将输送带上粘贴的煤渣清理干净,不会出现因输送带粘贴过多的煤渣而无法使用的情况;3、通过设有的伸缩杆可调节本运输装置的高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带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挡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伸缩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第一支架、3伸缩杆、31第一支杆、32第二支杆、33凹槽、34第四挡板、35第二气缸、36第二活塞杆、37第二凸起、4电机、5主动齿轮、6不锈钢板、7第二支架、8滚筒、9从动齿轮、10第一齿轮链、11第二齿轮链、12第一挡板、13铁板、14螺栓、15转轴、16第二挡板、17第一凸起、18第一气缸、19第一活塞杆、20输送带、21第三挡板、22自锁万向轮、23收集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煤矿用便于煤集中堆积的运输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底部一端两侧均设有伸缩杆3,通过设有的伸缩杆3可调节本运输装置的高度;且所述机架1的底部另一端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架2,其中一组所述第一支架2上安装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动齿轮5,所述机架1的下端安装有不锈钢板6,所述不锈钢板6的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二支架7,所述机架1的内部安装有滚筒8,所述滚筒8在同一水平线上设置有七组,且所述滚筒8的一端贯穿机架1的一侧连接有从动齿轮9,所述从动齿轮9与所述从动齿轮9之间通过第一齿轮链10转动连接,且所述从动齿轮9通过第二齿轮链11与主动齿轮5转动连接,所述机架1的上端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挡板12,所述第一挡板12的一端外侧通过螺栓14固定连接有铁板13,所述铁板1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气缸18,且两组所述铁板13的上端之间通过转轴15转动连接有第二挡板16,所述第二挡板16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凸起17,所述第一气缸18内的第一活塞杆19的一端与第一凸起17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气缸18内的第一活塞杆19会带动第二挡板16移动,第二挡板16在移动过程中会与机架1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当第二挡板16与机架1之间的角度越大煤下落后与运输装置的距离越远,反之则会越近,便于控制煤落地点与运输装置的距离;所述机架1的底部还设有第三挡板21,通过设有的第三挡板21可将输送带20上粘贴的煤渣清理干净,不会出现因输送带20粘贴过多的煤渣而无法使用的情况;七组所述滚筒8上设有输送带20。较佳的,所述伸缩杆3包括第一支杆31和第二支杆32,所述第一支杆31的上端开设有凹槽33,所述凹槽33的内部上端安装有第四挡板34,且所述凹槽33的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二气缸35,所述第二气缸35内的第二活塞杆36一端与第二支杆3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杆32的底端侧面设有第二凸起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第二气缸35内的第二活塞杆36一端与第二支杆32的底部固定连接,可实现伸缩杆3的伸缩功能。较佳的,所述第二凸起37的数量与第四挡板34的数量一致,且所述第二凸起37位于第四挡板34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第二凸起37位于第四挡板34的下方,可有效地避免会出现第二支杆32被顶出凹槽33的情况。较佳的,所述第三挡板21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三组,且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用便于煤集中堆积的运输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底部一端两侧均设有伸缩杆(3),且所述机架(1)的底部另一端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架(2),其中一组所述第一支架(2)上安装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动齿轮(5),所述机架(1)的下端安装有不锈钢板(6),所述不锈钢板(6)的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二支架(7),所述机架(1)的内部安装有滚筒(8),所述滚筒(8)在同一水平线上设置有七组,且所述滚筒(8)的一端贯穿机架(1)的一侧连接有从动齿轮(9),所述从动齿轮(9)与所述从动齿轮(9)之间通过第一齿轮链(10)转动连接,且所述从动齿轮(9)通过第二齿轮链(11)与主动齿轮(5)转动连接,所述机架(1)的上端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挡板(12),所述第一挡板(12)的一端外侧通过螺栓(14)固定连接有铁板(13),所述铁板(1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气缸(18),且两组所述铁板(13)的上端之间通过转轴(15)转动连接有第二挡板(16),所述第二挡板(16)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凸起(17),所述第一气缸(18)内的第一活塞杆(19)的一端与第一凸起(17)固定连接,所述机架(1)的底部还设有第三挡板(21),七组所述滚筒(8)上设有输送带(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用便于煤集中堆积的运输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底部一端两侧均设有伸缩杆(3),且所述机架(1)的底部另一端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架(2),其中一组所述第一支架(2)上安装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动齿轮(5),所述机架(1)的下端安装有不锈钢板(6),所述不锈钢板(6)的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二支架(7),所述机架(1)的内部安装有滚筒(8),所述滚筒(8)在同一水平线上设置有七组,且所述滚筒(8)的一端贯穿机架(1)的一侧连接有从动齿轮(9),所述从动齿轮(9)与所述从动齿轮(9)之间通过第一齿轮链(10)转动连接,且所述从动齿轮(9)通过第二齿轮链(11)与主动齿轮(5)转动连接,所述机架(1)的上端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挡板(12),所述第一挡板(12)的一端外侧通过螺栓(14)固定连接有铁板(13),所述铁板(1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气缸(18),且两组所述铁板(13)的上端之间通过转轴(15)转动连接有第二挡板(16),所述第二挡板(16)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凸起(17),所述第一气缸(18)内的第一活塞杆(19)的一端与第一凸起(17)固定连接,所述机架(1)的底部还设有第三挡板(21),七组所述滚筒(8)上设有输送带(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用便于煤集中堆积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3)包括第一支杆(31)和第二支杆(32),所述第一支杆(31)的上端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冬冬王卓瑜苏越青
申请(专利权)人:姚冬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