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木端头多形状打磨用砂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465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木端头多形状打磨用砂光装置,包括主体和主液压气缸,所述主体的右下端安装有底门,且底门的底端安置有轴承,所述主体内部的右端固定有电动机,且电动机的外侧连接有皮带,所述皮带的上方安装有上砂轮,且上砂轮的外侧设置有开口,所述上砂轮的左下方安装有下砂轮,且下砂轮的外端连接有直流块,所述主液压气缸的右侧设置有穿孔,且主液压气缸位于主体的左侧,所述主体的内部的左端固定有连接器,且连接器上端的内侧安装有副液压气缸。该红木端头多形状打磨用砂光装置设置有为固定连接的下砂轮与直流块,通过直流块可以使得下砂轮在安装后可节省后端空间,便于连接器进行工作,方便整个装置进行使用。

A sanding device with multiple shapes for mahogany end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anding device for multi-shape sanding of rosewood ends,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dy and a main hydraulic cylinder. The lower right end of th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bottom door,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bottom door is provided with a bearing. The right end of the main body is fixed with a motor,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a belt,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belt is secured. The upper grinding wheel is equipped with an upper grinding wheel and an opening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upper grinding wheel. The lower grinding wheel is installed at the lower left of the upper grinding wheel, and the outer end of the lower grinding wheel is connected with a DC block. The right side of the main hydraulic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perforation, and the main hydraulic cylinder is locat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main body, and the left end of the main body is fixed with a connector and connected. An auxiliary hydraulic cylinder is installed inside the upper end of the device. The sanding device for multi-shape sanding of rosewood end is provided with a lower grinding wheel and a DC block which are fixedly connected. Through the DC block, the lower grinding wheel can save back-end space after installation, and is convenient for the connector to work and the whole device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木端头多形状打磨用砂光装置
本技术涉及红木砂光装置
,具体为一种红木端头多形状打磨用砂光装置。
技术介绍
红木是我国高端、名贵家具用材的统称,红木为热带地区所产,豆科,紫檀属的植物,最初是指红色的硬木,品种较多;红木在加工时多会用到砂光装置来进行处理,砂光顾名思义,是压光的板子为了得到一个更容易粘贴饰面材料用砂光机砂光加工得到的板子,所以一般砂光板子会比压光板子薄上一点。市场上的砂光装置在使用时不便于对一些端头进行细化加工,如红木端头,且在加工时多会产生飞屑,同时飞屑落地后存在清理较为麻烦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端头加工、防飞屑的红木端头多形状打磨用砂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木端头多形状打磨用砂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砂光装置在使用时不便于对一些端头进行细化加工,如红木端头,且在加工时多会产生飞屑,同时飞屑落地后存在清理较为麻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木端头多形状打磨用砂光装置,包括主体和主液压气缸,所述主体的右下端安装有底门,且底门的底端安置有轴承,所述主体内部的右端固定有电动机,且电动机的外侧连接有皮带,所述皮带的上方安装有上砂轮,且上砂轮的外侧设置有开口,所述上砂轮的左下方安装有下砂轮,且下砂轮的外端连接有直流块,所述主液压气缸的右侧设置有穿孔,且主液压气缸位于主体的左侧,所述主体的内部的左端固定有连接器,且连接器上端的内侧安装有副液压气缸,所述副液压气缸的下端连接有液压杆,且液压杆的下端固定有上弧夹,所述上弧夹的下方安置有下定位夹,且下定位夹的下方安装有胶轮,所述胶轮的下方设置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下方设置有机底,所述主体左端的前侧安置有加工通孔。优选的,所述下砂轮与直流块为固定连接,且直流块与主体通过焊接构成一体化结构,而且主体的竖直中轴线与直流块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优选的,所述穿孔的口径大于液压杆的口径,且主液压气缸的水平中轴线与穿孔的水平中轴线相重合。优选的,所述副液压气缸通过液压杆与上弧夹构成固定连接,且上弧夹与下定位夹均为弧形结构,而且下定位夹的底部为镂空结构。优选的,所述胶轮与下定位夹之间距离为0.2cm,且其通过皮带与伺服电机构成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机底为倾斜结构,且其倾斜角度为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红木端头多形状打磨用砂光装置设置有为固定连接的下砂轮与直流块,通过直流块可以使得下砂轮在安装后可节省后端空间,便于连接器进行工作,方便整个装置进行使用,且其设置有口径大于液压杆的口径的穿孔,通过主液压气缸的工作,使得液压杆得以在穿孔内进行位移,方便调节连接器的位置,且其设置有通过液压杆与上弧夹构成固定连接的副液压气缸,通过的副液压气缸的工作,使得上弧夹进行位移,从而将放置在下定位夹上的物料进行夹持,便于固定进行砂光加工,且其设置有胶轮,通过伺服电机的工作,经过皮带带动胶轮进行转动,之后通过胶轮使得放置在下定位夹上的物料进行旋转,从而调节物料的加工面,让砂光操作更加的便捷,且其设置有为倾斜结构的机底,使得砂光加工产生的飞屑在落入机底时,得以滑到低端,便于打开底门对飞屑进行清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液压杆和穿孔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主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底门,3、轴承,4、电动机,5、皮带,6、上砂轮,7、开口,8、下砂轮,9、直流块,10、主液压气缸,11、穿孔,12、连接器,13、副液压气缸,14、液压杆,15、上弧夹,16、下定位夹,17、胶轮,18、伺服电机,19、机底,20、加工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红木端头多形状打磨用砂光装置,包括主体1、底门2、轴承3、电动机4、皮带5、上砂轮6、开口7、下砂轮8、直流块9、主液压气缸10、穿孔11、连接器12、副液压气缸13、液压杆14、上弧夹15、下定位夹16、胶轮17、伺服电机18、机底19和加工通孔20,主体1的右下端安装有底门2,且底门2的底端安置有轴承3,主体1内部的右端固定有电动机4,且电动机4的外侧连接有皮带5,皮带5的上方安装有上砂轮6,且上砂轮6的外侧设置有开口7,上砂轮6的左下方安装有下砂轮8,且下砂轮8的外端连接有直流块9,下砂轮8与直流块9为固定连接,且直流块9与主体1通过焊接构成一体化结构,而且主体1的竖直中轴线与直流块9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通过直流块9可以使得下砂轮8在安装后可节省后端空间,便于连接器12进行工作,方便整个装置进行使用,主液压气缸10的右侧设置有穿孔11,且主液压气缸10位于主体1的左侧,穿孔11的口径大于液压杆14的口径,且主液压气缸10的水平中轴线与穿孔11的水平中轴线相重合,通过主液压气缸10的工作,使得液压杆14得以在穿孔11内进行位移,方便调节连接器12的位置,主体1的内部的左端固定有连接器12,且连接器12上端的内侧安装有副液压气缸13,副液压气缸13通过液压杆14与上弧夹15构成固定连接,且上弧夹15与下定位夹16均为弧形结构,而且下定位夹16的底部为镂空结构,通过的副液压气缸13的工作,使得上弧夹15进行位移,从而将放置在下定位夹16上的物料进行夹持,便于固定进行砂光加工,副液压气缸13的下端连接有液压杆14,且液压杆14的下端固定有上弧夹15,上弧夹15的下方安置有下定位夹16,且下定位夹16的下方安装有胶轮17,胶轮17与下定位夹16之间距离为0.2cm,且其通过皮带5与伺服电机18构成转动连接,通过伺服电机18的工作,经过皮带5带动胶轮17进行转动,之后通过胶轮17使得放置在下定位夹16上的物料进行旋转,从而调节物料的加工面,让砂光操作更加的便捷,胶轮17的下方设置有伺服电机18,且伺服电机18的下方设置有机底19,机底19为倾斜结构,且其倾斜角度为15°,使得砂光加工产生的飞屑在落入机底19时,得以滑到低端,便于打开底门2对飞屑进行清理,主体1左端的前侧安置有加工通孔20。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红木端头多形状打磨用砂光装置,首先通过电动机4的工作,经过皮带5带动上砂轮6和下砂轮8进行转动,之后可以将需加工的红木端头透过加工通孔20安放到下定位夹16上,然后通过副液压气缸13的工作,经过液压杆14使得上弧夹15进行位移,从而将放置在下定位夹16上的物料进行夹持,便于固定进行砂光加工,且通过主液压气缸10的工作,使得液压杆14得以在穿孔11内进行位移,方便调节连接器12的位置,同时,通过伺服电机18的工作,经过皮带5带动胶轮17进行转动,之后通过胶轮17使得放置在下定位夹16上的物料进行旋转,从而调节物料的加工面,让砂光操作更加的便捷,并且加工产生的飞屑落入机底19后,得以滑到低端,便于打开底门2对飞屑进行清理,还可以经过开口7外的开口7来对红木端头进行进一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红木端头多形状打磨用砂光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木端头多形状打磨用砂光装置,包括主体(1)和主液压气缸(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右下端安装有底门(2),且底门(2)的底端安置有轴承(3),所述主体(1)内部的右端固定有电动机(4),且电动机(4)的外侧连接有皮带(5),所述皮带(5)的上方安装有上砂轮(6),且上砂轮(6)的外侧设置有开口(7),所述上砂轮(6)的左下方安装有下砂轮(8),且下砂轮(8)的外端连接有直流块(9),所述主液压气缸(10)的右侧设置有穿孔(11),且主液压气缸(10)位于主体(1)的左侧,所述主体(1)的内部的左端固定有连接器(12),且连接器(12)上端的内侧安装有副液压气缸(13),所述副液压气缸(13)的下端连接有液压杆(14),且液压杆(14)的下端固定有上弧夹(15),所述上弧夹(15)的下方安置有下定位夹(16),且下定位夹(16)的下方安装有胶轮(17),所述胶轮(17)的下方设置有伺服电机(18),且伺服电机(18)的下方设置有机底(19),所述主体(1)左端的前侧安置有加工通孔(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木端头多形状打磨用砂光装置,包括主体(1)和主液压气缸(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右下端安装有底门(2),且底门(2)的底端安置有轴承(3),所述主体(1)内部的右端固定有电动机(4),且电动机(4)的外侧连接有皮带(5),所述皮带(5)的上方安装有上砂轮(6),且上砂轮(6)的外侧设置有开口(7),所述上砂轮(6)的左下方安装有下砂轮(8),且下砂轮(8)的外端连接有直流块(9),所述主液压气缸(10)的右侧设置有穿孔(11),且主液压气缸(10)位于主体(1)的左侧,所述主体(1)的内部的左端固定有连接器(12),且连接器(12)上端的内侧安装有副液压气缸(13),所述副液压气缸(13)的下端连接有液压杆(14),且液压杆(14)的下端固定有上弧夹(15),所述上弧夹(15)的下方安置有下定位夹(16),且下定位夹(16)的下方安装有胶轮(17),所述胶轮(17)的下方设置有伺服电机(18),且伺服电机(18)的下方设置有机底(19),所述主体(1)左端的前侧安置有加工通孔(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进国张冕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云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