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脱粒直径可调的纵轴流滚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3827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4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脱粒直径可调的纵轴流滚筒结构,包括脱粒滚筒、传动机构、直径调节机构、调节钢丝拉动机构,传动机构将动力传动到直径调节机构的各调节装置,直径调节机构连接传动机构与脱粒滚筒实现脱粒滚筒直径的调节,传动机构和直径调节机构均设置在脱粒滚筒的喂入头筒体内部,通过调节钢丝拉动机构拉动传动机构中的调节钢丝即可实现滚筒脱粒直径的实时、无级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联合收获机工作过程中实时、无级调节滚筒脱粒直径,使得脱粒间隙满足不同种类、不同含水率谷物的最佳脱粒工况,可无需要停机操作,方便快捷,能够有效减少劳动力,提高联合收获机作业的流畅性。

A longitudinal axial flow drum structure with adjustable threshing diamet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ongitudinal axial flow drum structure with adjustable threshing diameter, including threshing drum, transmission mechanism, diameter adjusting mechanism and adjusting wire pulling mechanism. The driving mechanism drives power to various adjusting devices of the diameter adjusting mechanism, and the diameter adjusting mechanism connects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with the threshing drum to realize the diameter of the threshing drum. Adjustment,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diameter adjustment mechanism are set in the feeding head cylinder of threshing drum. Real-time and stepless adjustment of threshing drum diameter can be realized by adjusting the adjusting steel wire i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pulled by the wire pulling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can adjust the threshing diameter of the drum in real time and steplessly in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combine harvester, so that the threshing clearance can satisfy the optimum threshing condition of different kinds of grain with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 and the machine can be operated conveniently and quickly without stopping, and the labor force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and the fluency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combine harvester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粒直径可调的纵轴流滚筒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联合收割机上的谷物脱粒分离装置
,具体的讲是一种脱粒直径可调的纵轴流滚筒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联合收获机而言,脱粒间隙对谷物脱粒质量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脱粒间隙越小、脱净率越高、但破损率会增加;反之,破损率会降低,但会出现谷物脱不净的现象。而收获过程中不同谷物、不同含水率,对脱粒间隙的需求也不相同,改变脱粒滚筒直径即可有效改变脱粒间隙。现有的改变脱粒滚筒直径的方式为通过在支撑幅盘不同半径位置制作螺纹孔,用螺栓固定脱粒齿杆连接座,通过改变脱粒齿杆在支撑幅盘上的位置来改变脱粒滚筒直径,如张琨等专利技术的一种直径可调式玉米脱粒切流滚筒(CN105660057A)、王乐刚等专利技术的一种直径可调式脱粒滚筒(CN200520085850.2)均为通过调节脱粒齿杆连接座与辐盘不同组螺纹孔连接来调节滚筒脱粒直径,这种传统的滚筒直径调节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脱粒滚筒直径(脱粒间隙)是固定不变的,调节时需停止联合收获机,打开脱粒顶盖并调节每个脱粒齿杆连接座在支撑幅盘上的相对位置,且由于螺纹孔组数有限,滚筒脱粒直径只能进行有级调节,此种方法操作耗时费力,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滚筒脱粒直径在联合收获机工作过程中无法实时、无级调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实现在联合收获机工作过程中滚筒脱粒直径可实时、无级调节的脱粒滚筒装置,使得联合收获机在收获不同种类、不同含水率的谷物时可实时、无级调节滚筒脱粒直径或脱粒间隙,达到最佳脱粒条件,从而提高谷物的脱粒质量,同时可有效节省劳动力,提高联合收获机的作业效率。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一种脱粒直径可调的纵轴流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粒滚筒、传动机构、直径调节机构,所述直径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转盘、曲柄连杆、连接套,所述脱粒滚筒包括滚筒轴,沿喂入方向由前至后依次装在滚筒轴上的喂入轮、前支撑幅盘、中部支撑幅盘、后支撑幅盘,以及脱粒齿杆;所述中部支撑幅盘的圆周上设置数个U型槽口,所述前支撑幅盘、中部支撑幅盘、后支撑幅盘上均固定有调节转盘,装在前支撑幅盘、中部支撑幅盘、后支撑幅盘上的调节转盘之间通过套在滚筒轴上的连接套固定连接,中部支撑幅盘上还开有数个腰形通孔,位于中部支撑幅盘两侧的调节转盘通过贯穿所述腰形通孔的螺栓连接;曲柄连杆的一端固定在调节转盘上,另一端与脱粒齿杆连接,所述脱粒齿杆穿插在U型槽口内;所述传动机构作为动力源与直径调节机构的动力源固定在前支撑幅盘、中部支撑幅盘(、后支撑幅盘上。进一步地,所述滚筒轴前端至前支撑幅盘处为空心,分别在距滚筒轴同一直径上开两个径向通孔;所述传动机构为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调节钢丝、转向轮、蜗轮、蜗杆、支撑圆环、轴承座,所述支撑圆环与滚筒轴同心安装在前支撑幅盘上,蜗轮安装在支撑圆环上,蜗杆与蜗轮啮合、两端通过两个轴承座固定在前支撑幅盘上,两个转向轮分别位于蜗杆两端的下方、蜗轮两侧,并与滚筒轴两侧的径向通孔平行;两根调节钢丝一端从滚筒轴前端轴心处穿入空心部分,并从两个的径向通孔分别穿出,绕过转向轮分别与蜗杆两端缠绕连接,前支撑幅盘上开有设个腰形通孔,蜗轮与前支撑幅盘另一侧的调节转盘通过贯穿所述腰形通孔的螺栓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调节钢丝拉动机构,包括左旋转杆、右旋转杆、左旋转杆中心轴、右旋转杆中心套轴、调节拉手,左旋转杆、右旋转杆下端分别与两根调节钢丝连接,左旋转杆与左旋转杆中心轴通过转动副连接,右旋转杆与右旋转杆中心套轴通过转动副连接,右旋转杆中心套轴套在左旋转杆中心轴上,两个调节拉手分别与左旋转杆中心轴、右旋转杆中心套轴连接。进一步地,滚筒轴前端空心部分的空心圆直径为15~20mm;两个径向通孔分别在距滚筒轴前端240mm和260mm处,直径为10~15mm。进一步地,蜗杆的螺旋升角小于5度。进一步地,前支撑幅盘、后支撑幅盘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固定有数个径向延伸的滑道,所述脱粒齿杆两端端部镶嵌在所述滑道内。进一步地,所述脱粒齿杆两端焊有齿杆滑柱,齿杆滑柱可嵌入到滑道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U型槽口的宽度与脱粒齿杆的直径相同,深度为50~60mm。进一步地,所述蜗轮外径为200~250mm,蜗杆齿长为55~65mm,调节转盘外径为150~200mm,曲柄连杆长为150~200mm,滑道长为50~60mm,脱粒直径可调范围为10~30mm。进一步地,连接在每一个调节转盘上的脱粒齿杆的数量与脱粒齿杆的数量相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脱粒直径可调的纵轴流滚筒结构,在脱粒过程中传动机构、直径调节机构均随在滚筒轴的带动下随前支撑幅盘、中部支撑幅盘、后支撑幅盘一通旋转,当需要调整脱粒滚筒的直径时,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直径调节机构的调节转盘与前支撑幅盘、中部支撑幅盘、后支撑幅盘发生相对移动,带动曲柄连杆,由于脱粒齿杆的运动轨迹由中部支撑幅盘上的U型槽口限定,只能在脱粒滚筒的径向做直线运动,即脱粒齿杆在U型槽口内上下滑动,从而实现脱粒滚筒的直径、脱粒间隙的调节。具体的,当传动机构采用蜗轮蜗杆机构时,分别拉动两根调节钢丝,带动蜗杆转动,进而带动蜗轮转动来使调节转盘转动,即可实现实时、无级调整。当联合收获机收获不同种类、不同含水率的谷物,需要调节滚筒脱粒直径、脱粒间隙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直径调节机构转动,带动脱粒齿杆沿U型槽口做往复运动,即可达到实时、无级调节滚筒脱粒直径的目的。使得脱粒间隙满足不同种类、不同含水率的谷物的最佳脱粒条件,从而提高谷物的脱粒质量,可用于联合收获机田间收获时脱粒分离装置的脱粒间隙的调整。本专利技术可在联合收获机工作过程中实时、无级调节滚筒脱粒直径,不需要停机操作,比传统的滚筒脱粒直径有级调节方式更加灵活,方便快捷,能够有效减少劳动力,提高联合收获机作业的流畅性。另外,当传动机构采用蜗轮蜗杆机构时,所采用的蜗杆的螺旋升角小于5度,滚筒脱粒直径在调节后可有效自锁,即只能通过两根调节钢丝带动蜗杆转动进而带动蜗轮转动来使调节转盘转动,反之则不能,可有效保障脱粒齿杆、调节转盘等机构受其他外力作用时不会发生转动,自锁性能好,使得脱粒齿杆在脱粒滚筒工作时不会出现未受控制的松动、上下浮动现象,从而保证了脱粒质量。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有效控制滚筒的脱粒直径,提高了物料的输送通过能力,避免了物料的堵塞;将传动机构及直径调节机构安装在脱粒滚筒结构内部,有效降低了因本专利技术而引起的结构调整及占用空间,有效减少了制造成本,其结构简单、紧凑。轴流滚筒或切流滚筒均可使用,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市场竞争力。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均可通过可拆卸式连接,如传动机构、直径调节机构和脱粒装置之间的连接均可为可拆卸式连接;且传动机构和直径调节机构各自的零部件还可以为可拆卸式连接;使得本产品的各部件可相互独立设计、生产、运输、维修和更换,其组装、拆卸方式简单、且易操作,且组装和拆卸的时间均较少,大大节约了各部件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脱粒直径可调的纵轴流滚筒结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喂入轮内部传动机构的结构主视图。图3为所述喂入轮内部传动机构的剖视图。图4为所述前支撑幅盘与调节机构的主视图。图5为所述中部支撑幅盘两侧的调节机构的剖视图。图6为所述中部支撑幅盘两侧的调节机构的主视图。图7为所述脱粒齿杆与曲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粒直径可调的纵轴流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粒滚筒、传动机构、直径调节机构,所述直径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转盘(301)、曲柄连杆(302)、连接套(207),所述脱粒滚筒包括滚筒轴(107),沿喂入方向由前至后依次装在滚筒轴(107)上的喂入轮(101)、前支撑幅盘(102)、中部支撑幅盘(103)、后支撑幅盘(104),以及脱粒齿杆(105);所述中部支撑幅盘(103)的圆周上设置数个U型槽口,所述前支撑幅盘(102)、中部支撑幅盘(103)、后支撑幅盘(104)上均固定有调节转盘(301),装在前支撑幅盘(102)、中部支撑幅盘(103)、后支撑幅盘(104)上的调节转盘(301)之间通过套在滚筒轴(107)上的连接套(207)固定连接,中部支撑幅盘(103)上还开有数个腰形通孔,位于中部支撑幅盘(103)两侧的调节转盘(301)通过贯穿所述腰形通孔的螺栓连接;曲柄连杆(302)的一端固定在调节转盘(301)上,另一端与脱粒齿杆(105)连接,所述脱粒齿杆(105)穿插在U型槽口内;所述传动机构作为动力源与直径调节机构的动力源固定在前支撑幅盘(102)、中部支撑幅盘(103)、后支撑幅盘(10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粒直径可调的纵轴流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粒滚筒、传动机构、直径调节机构,所述直径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转盘(301)、曲柄连杆(302)、连接套(207),所述脱粒滚筒包括滚筒轴(107),沿喂入方向由前至后依次装在滚筒轴(107)上的喂入轮(101)、前支撑幅盘(102)、中部支撑幅盘(103)、后支撑幅盘(104),以及脱粒齿杆(105);所述中部支撑幅盘(103)的圆周上设置数个U型槽口,所述前支撑幅盘(102)、中部支撑幅盘(103)、后支撑幅盘(104)上均固定有调节转盘(301),装在前支撑幅盘(102)、中部支撑幅盘(103)、后支撑幅盘(104)上的调节转盘(301)之间通过套在滚筒轴(107)上的连接套(207)固定连接,中部支撑幅盘(103)上还开有数个腰形通孔,位于中部支撑幅盘(103)两侧的调节转盘(301)通过贯穿所述腰形通孔的螺栓连接;曲柄连杆(302)的一端固定在调节转盘(301)上,另一端与脱粒齿杆(105)连接,所述脱粒齿杆(105)穿插在U型槽口内;所述传动机构作为动力源与直径调节机构的动力源固定在前支撑幅盘(102)、中部支撑幅盘(103)、后支撑幅盘(10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直径可调的纵轴流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轴(107)前端至前支撑幅盘(102)处为空心,分别在距滚筒轴107同一直径上开两个径向通孔;所述传动机构为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调节钢丝(201)、转向轮(202)、蜗轮(203)、蜗杆(204)、支撑圆环(205)、轴承座(206),所述支撑圆环(205)与滚筒轴(107)同心安装在前支撑幅盘(102)上,蜗轮(203)安装在支撑圆环(205)上,蜗杆(204)与蜗轮(203)啮合、两端通过两个轴承座(206)固定在前支撑幅盘(102)上,两个转向轮(202)分别位于蜗杆(203)两端的下方、蜗轮(204)两侧,并与滚筒轴(107)两侧的径向通孔平行;两根调节钢丝(201)一端从滚筒轴前端(107)轴心处穿入空心部分,并从两个的径向通孔分别穿出,绕过转向轮(202)分别与蜗杆(203)两端缠绕连接,前支撑幅盘(102)上开有设个腰形通孔,蜗轮(204)与前支撑幅盘(102)另一侧的调节转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耀明苏展唐忠伍铜言王建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