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冠前专利>正文

一种小型人工播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38257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4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小型人工播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山区或面积狭小的田地中使用的小型人工播种装置,包括:杆体,其为中空筒状结构,杆体的顶端安装有种子暂存器,种子暂存器的中央成型有一通孔,通孔连通至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进口;掘土件,其安装在杆体的底端,为一端翘起的铲形结构;种子盛放器,其安装在杆体的上部,且与杆体的侧壁固定;施力件,其设置在掘土件的上方,与杆体的侧壁固定,施力件为与杆体的轴线垂直的板状结构,且远离杆体的一端略向下弯折,以使得使用者脚踏在上方,向掘土件施力,对田地进行挖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小型人工播种装置,其能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降低种子洒落到坑穴外面的概率,提高播种效率。

A small artificial see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mall artificial seed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small artificial seeding device suitable for use in mountainous areas or narrow fields, which comprises a rod body, a hollow cylinder structure, a seed storage device installed at the top of the rod body, a through hole formed in the center of the seed storage device, and a through hole connected to the rod body. The entrance of the hollow cylindrical structure; the excavation piece, which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rod body, is a shovel-shaped structure with one end raised; the seed holder, which is install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rod body and fixed with the side wall of the rod body; the force-applying piece, which is arranged above the excavation piece, is fixed with the side wall of the rod body, and the force-applying piece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rod body. Plate structure, and away from one end of the rod bending slightly downward, so that the user foot on top of the excavation force, excavation of the field. The small-sized artificial seeding devic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operator,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the seeds falling outside the pit, and improve the seed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人工播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人工播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山区或面积狭小的田地中使用的小型人工播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农作物栽培方式之一是将种子按一定数量和方式适时播入一定深度的土层中,播种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播种方式有多种,主要分为自动化播种和人工播种两大类。农村播种多采用机械播种,但是目前还有大部分田地由于地形限制或地块大小限制或经济等多方面原因,还无法实现机械播种,而只能采用人工播种,即操作人员先用铁锹挖出坑穴,再用手将种子撒进每个坑穴的传统播种方法。但这种传统的播种方法存在以下问题:播种操作人员需要长时间弯腰、低头操作,劳动强度大;先挖坑再撒种,种子易洒落到坑穴之外,为减少浪费,还需再重新捡起,导致播种速度慢,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人工播种装置,其能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降低种子洒落到坑穴外面的概率,提高播种效率。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小型人工播种装置,包括:杆体,其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杆体的顶端安装有种子暂存器,所述种子暂存器的上部成型有允许种子放入其内部的开口,所述种子暂存器的中央成型有一通孔,所述通孔连通至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进口;掘土件,其安装在所述杆体的底端,所述掘土件为一端翘起的铲形结构,所述掘土件的四周高、中间低,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为施力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将田地中的土壤挖掘出一部分,以形成种子的埋藏空间;种子盛放器,其安装在所述杆体的上部,且与所述杆体的侧壁固定;施力件,其设置在所述掘土件的上方,与所述杆体的侧壁固定,所述施力件为与所述杆体的轴线垂直的板状结构,且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略向下弯折,弯折的长度为1-2cm,且弯折角为圆滑的过渡角,以使得使用者脚踏在上方,向所述掘土件施力,从而对田地进行挖掘;其中,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掘土件与所述杆体的连接处,且位于所述掘土件的后方,以使得种子沿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滑落时刚好下落到所述掘土件后方的埋藏空间中。优选的是,所述的小型人工播种装置,在所述掘土件的后方中央、沿平行于所述杆体的轴线方向还成型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上端位于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出口处,以形成所述种子下落时的引导部。优选的是,所述的小型人工播种装置,所述种子暂存器为上大下小的漏斗形。优选的是,所述的小型人工播种装置,所述杆体的上部还设置有一把手,所述把手位于所述种子盛放器的上方。优选的是,所述的小型人工播种装置,所述杆体、所述施力件和所述把手一体成型设置。优选的是,所述的小型人工播种装置,所述种子盛放器为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杆体上的袋体。优选的是,所述的小型人工播种装置,所述施力件的长度为10-15cm。优选的是,所述的小型人工播种装置,所述掘土件前端翘起的角度为15-20°。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小型人工播种装置,包括杆体,其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杆体的顶端安装有种子暂存器,所述种子暂存器上部成型有允许种子放入其内部的开口,所述种子暂存器的的中央成型有一通孔,所述通孔连通至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进口;掘土件,其安装在所述杆体的底端,所述掘土件为一端翘起的铲形结构,所述掘土件的四周高、中间低,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为施力端;施力件,其设置在所述掘土件的上方,与所述杆体的侧壁固定,所述施力件为与所述杆体的轴线垂直的板状结构,且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略向下弯折,弯折的长度为1-2cm,且弯折角为圆滑的过渡角,。在播种时,使用者只需将一只脚踩在施力件上,向掘土件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将田地中的一部分土壤挖出,形成种子的埋藏空间;然后从种子盛放器中取出适量的种子放入种子暂存器中,这样种子就会沿着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顺利滑落并下落至掘土件后方的埋藏空间中;再回填挖掘出的土壤,从而完成播种。这样由于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设置,使用者不需弯腰操作,就可以顺利将种子播种到已经挖好的埋藏空间中,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由于中空筒状结构的出口设置在掘土件与杆体的连接处,且位于掘土件的后方,这样就为种子的下落提供了一定的导向,降低了直接投放由于力度过大和空间不受限,种子洒落在埋藏空间外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播种效率。同时将用于挖掘的铁锹与播种器集成为一体,便于使用者携带,使用更加便捷。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小型人工播种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中掘土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和2所示的小型人工播种装置,材质均为金属材质,优选为铁质,适用于播种小麦、玉米、大豆等,包括杆体1,其为中空筒状结构,上下均为开口,长度为1-1.2米,便于携带。所述杆体的顶端安装有种子暂存器2,种子暂存器与杆体焊接为一体,用于暂时盛放少量的种子;所述种子暂存器上部成型有允许种子放入其内部的开口,所述种子暂存器的的中央成型有一通孔21,所述通孔连通至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进口,种子通过该通孔顺利进入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中。掘土件3,其安装在所述杆体的底端,并与杆体焊接;所述掘土件为一端翘起的铲形结构,所述掘土件的四周高、中间低,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为施力端,类似于铁锹,前端尖锐,便于切削土壤,掘土件的宽度为10-15cm,长度为15-20cm,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将田地中的土壤挖掘出一部分,以形成种子的埋藏空间,挖掘的深度根据播种的类型灵活选择。种子盛放器4,其安装在所述杆体的上部,且与所述杆体的侧壁固定;种子盛放器与杆体一体设置,减少了单独携带种子引起的操作不便。施力件5,其设置在所述掘土件的上方,与所述杆体的侧壁固定,所述施力件为与所述杆体的轴线垂直的板状结构,具体可以为一铁板,大小为成人的半个脚掌,且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略向下弯折,弯折的长度为1-2cm,且弯折角为圆滑的过渡角,以使得使用者脚踏在上方,向所述掘土件施力,从而对田地进行挖掘;这种设计增大了使用者的脚掌与施力件的接触面积,降低了长时间劳作时,掘土件对脚掌造成的疼痛感,且一端弯折的施力件更加符合使用者的用力习惯,提高了操作的舒适度。其中,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掘土件与所述杆体的连接处,且位于所述掘土件的后方,以使得种子沿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滑落时刚好下落到所述掘土件后方的埋藏空间中,掘土件为种子的下落提供了一定的导向和遮挡,降低了洒落在埋藏空间外的概率。所述的小型人工播种装置,在所述掘土件的后方中央、沿平行于所述杆体的轴线方向还成型有一凹槽31,凹槽在掘土件加工时由中央的一部分内陷形成;所述凹槽的上端位于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出口处,以形成所述种子下落时的引导部,使得种子即使脱离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引导后仍能够沿着掘土件的凹槽按照预定的方向下落,从而准确落入已经挖掘好的埋藏空间中。所述的小型人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小型人工播种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人工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其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杆体的顶端安装有种子暂存器,所述种子暂存器的上部成型有允许种子放入其内部的开口,所述种子暂存器的中央成型有一通孔,所述通孔连通至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进口;掘土件,其安装在所述杆体的底端,所述掘土件为一端翘起的铲形结构,所述掘土件的四周高、中间低,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为施力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将田地中的土壤挖掘出一部分,以形成种子的埋藏空间;种子盛放器,其安装在所述杆体的上部,且与所述杆体的侧壁固定;施力件,其设置在所述掘土件的上方,与所述杆体的侧壁固定,所述施力件为与所述杆体的轴线垂直的板状结构,且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略向下弯折,弯折的长度为1‑2cm,且弯折角为圆滑的过渡角,以使得使用者脚踏在上方,向所述掘土件施力,从而对田地进行挖掘;其中,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掘土件与所述杆体的连接处,且位于所述掘土件的后方,以使得种子沿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滑落时刚好下落到所述掘土件后方的埋藏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人工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其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杆体的顶端安装有种子暂存器,所述种子暂存器的上部成型有允许种子放入其内部的开口,所述种子暂存器的中央成型有一通孔,所述通孔连通至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进口;掘土件,其安装在所述杆体的底端,所述掘土件为一端翘起的铲形结构,所述掘土件的四周高、中间低,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为施力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将田地中的土壤挖掘出一部分,以形成种子的埋藏空间;种子盛放器,其安装在所述杆体的上部,且与所述杆体的侧壁固定;施力件,其设置在所述掘土件的上方,与所述杆体的侧壁固定,所述施力件为与所述杆体的轴线垂直的板状结构,且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略向下弯折,弯折的长度为1-2cm,且弯折角为圆滑的过渡角,以使得使用者脚踏在上方,向所述掘土件施力,从而对田地进行挖掘;其中,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掘土件与所述杆体的连接处,且位于所述掘土件的后方,以使得种子沿所述杆体的中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冠前
申请(专利权)人:谭冠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