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3723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5:37
室外单元具备:主体壳体,所述主体壳体在侧方形成有吸入空气的吸气部,在上方形成有将从吸气部吸入的空气吹出的吹出部,并在吸气部与吹出部之间形成有风路;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配设于风路;风扇单元,所述风扇单元在热交换器的上方配设于风路;以及安装构件,所述安装构件将风扇单元安装于主体壳体,安装构件具有固定于主体壳体的固定部和保持有风扇单元的单元保持部,单元保持部从固定部向下方凹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室外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从侧方吸入的空气从上方吹出的室外单元。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有将从侧方吸入的空气从上方吹出的室外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982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往的室外单元中,由于在安装于主体壳体的直线形状的安装构件上安装有风扇单元,所以使得室外单元大型化。本专利技术以上述课题为背景而作出,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小型化的室外单元。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室外单元具备:主体壳体,所述主体壳体在侧方形成有吸入空气的吸气部,在上方形成有将从吸气部吸入的空气吹出的吹出部,并在吸气部与吹出部之间形成有风路;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配设于风路;风扇单元,所述风扇单元在热交换器的上方配设于风路;以及安装构件,所述安装构件将风扇单元安装于主体壳体,安装构件具有固定于主体壳体的固定部和保持有风扇单元的单元保持部,单元保持部从固定部向下方凹陷。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从固定部向下方凹陷的单元保持部保持有风扇单元,所以能够得到小型化的室外单元。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图2是示出与图1记载的室外单元连接的室内单元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图3是从斜向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的前表面及左侧面得到的图。图4是从斜向观察图3记载的室外单元的背面及右侧面得到的图。图5是示意地记载图3及图4记载的室外单元的热交换室的截面的图。图6是示意地记载图3及图4记载的室外单元的收容有风扇单元的部分的截面的图。图7是说明图6记载的安装构件向主体壳体的安装的状态的图。图8是将图7记载的风扇马达及安装构件放大得到的图。图9是说明风扇的径向位置与风扇的吸气速度的关系的图。图10是作为图5的比较例的比较例1的图。图11是作为图6的比较例的比较例2的图。图12是关于室外单元的吸气排气损失对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比较例1及比较例2进行比较得到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此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或简化其说明。另外,关于各图记载的结构,其形状、大小及配置等能够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适当变更。实施方式1.[制冷循环装置]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图2是示出与图1记载的室外单元连接的室内单元的结构的一例的图。通过用制冷剂配管将图1记载的室外单元1与图2记载的室内单元200连接,从而构成省略图示的制冷循环装置。省略图示的制冷循环装置例如应用于进行大厦或商业设施等的空气调节的空调装置。通过用制冷剂配管将室外单元1与室内单元200连接,从而至少将压缩机12、流路切换装置14、利用侧热交换器202、膨胀装置204及热交换器18用制冷剂配管连接,形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室内单元]图2记载的室内单元200设置在作为空气调节对象的室内等,例如具备利用侧热交换器202和膨胀装置204。利用侧热交换器202例如使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例如包括供制冷剂流动的传热管和安装于传热管的多个翅片而构成。在利用侧热交换器202的附近设置有向利用侧热交换器202进行送风的室内风扇(省略图示)。膨胀装置204使制冷剂膨胀,例如是能够调整开度的LEV(线性电子膨胀阀),但也可以是不能调整开度的毛细管等。[室外单元]图1记载的室外单元1设置于房间外部的室外,作为排出或供给由空气调节产生的热的热源机发挥功能。室外单元1具备压缩机12、第一流路切换装置14A、第二流路切换装置14B、第一减压装置16A、第二减压装置16B、第一热交换器18A、第二热交换器18B及储液器(accumulator)26。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本实施方式,有时将第一流路切换装置14A及第二流路切换装置14B仅作为流路切换装置14进行说明,有时将第一减压装置16A及第二减压装置16B仅作为减压装置16进行说明,有时将第一热交换器18A及第二热交换器18B仅作为热交换器18进行说明。压缩机12吸入并压缩制冷剂,并将其以高温高压的状态排出。压缩机12例如是能够控制容量的变频压缩机,但也可以是定速型的压缩机。流路切换装置1根据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运转模式的切换,进行制热流路和制冷流路的切换,例如由四通阀构成。流路切换装置14例如也可以将多个二通阀等组合而构成。减压装置16将流入热交换器18的制冷剂减压,例如是能够调整开度的电动阀,但也可以是不能调整开度的毛细管等。热交换器18使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例如包括供制冷剂流动的传热管和安装于传热管的多个翅片而构成。此外,传热管例如具有圆或扁平的形状。翅片与空气流动的方向平行地配设。储液器26积存制冷剂,并与压缩机12的吸入侧连接。压缩机12吸入积存于储液器26的制冷剂中的气体制冷剂。接着,说明室外单元1及室内单元200的动作的一例。[制冷运转]首先,说明制冷运转时的室外单元1及室内单元200的动作的一例。在进行制冷运转时,图1记载的第一流路切换装置14A及第二流路切换装置14B以虚线所示的方式将流路连接。即,第一流路切换装置14A及第二流路切换装置14B将压缩机12的排出侧与第一热交换器18A及第二热交换器18B连接,并经由储液器26将压缩机12的吸入侧与图2所示的室内单元200的利用侧热交换器202连接。由图1所示的压缩机12压缩得到的制冷剂经由第一流路切换装置14A、第二流路切换装置14B,流经第一热交换器18A、第二热交换器18B。流经第一热交换器18A、第二热交换器18B而冷凝的制冷剂从室外单元1流出,并流入图2所示的室内单元200。流入室内单元200的制冷剂在膨胀装置204膨胀,并流经利用侧热交换器202。流经利用侧热交换器202而蒸发的制冷剂从室内单元200流出,并流入图1所示的室外单元1。流入室外单元1的制冷剂经由第一流路切换装置14A积存于储液器26。积存于储液器26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2并再次被压缩。[制热运转]接着,说明制热运转时的室外单元1及室内单元200的动作的一例。在进行制热运转时,图1记载的第一流路切换装置14A及第二流路切换装置14B以实线所示的方式将流路连接。即,第一流路切换装置14A及第二流路切换装置14B将压缩机12的排出侧与图2所示的室内单元200的利用侧热交换器202连接,并经由储液器26将图1所示的压缩机12的吸入侧与第一热交换器18A及第二热交换器18B连接。由压缩机12压缩得到的制冷剂经由第一流路切换装置14A从室外单元1流出,并流入图2所示的室内单元200。流入室内单元200的制冷剂向利用侧热交换器202流动而冷凝,并在膨胀装置204膨胀。在膨胀装置204膨胀的制冷剂从室内单元200流出,并流入图1所示的室外单元1。流入室外单元1的制冷剂由第一减压装置16A、第二减压装置16B减压,并流经第一热交换器18A、第二热交换器18B。流经第一热交换器18A、第二热交换器18B而蒸发的制冷剂经由第一流路切换装置14A、第二流路切换装置14B积存于储液器26。积存于储液器26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2并再次被压缩。[室外单元的构造]图3是从斜向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的前表面及左侧面得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外单元,其中,所述室外单元具备:主体壳体,所述主体壳体在侧方形成有吸入空气的吸气部,在上方形成有将从所述吸气部吸入的所述空气吹出的吹出部,并在所述吸气部与所述吹出部之间形成有风路;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配设于所述风路;风扇单元,所述风扇单元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上方配设于所述风路;以及安装构件,所述安装构件将所述风扇单元安装于所述主体壳体,所述安装构件具有固定于所述主体壳体的固定部和保持有所述风扇单元的单元保持部,所述单元保持部从所述固定部向下方凹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室外单元,其中,所述室外单元具备:主体壳体,所述主体壳体在侧方形成有吸入空气的吸气部,在上方形成有将从所述吸气部吸入的所述空气吹出的吹出部,并在所述吸气部与所述吹出部之间形成有风路;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配设于所述风路;风扇单元,所述风扇单元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上方配设于所述风路;以及安装构件,所述安装构件将所述风扇单元安装于所述主体壳体,所述安装构件具有固定于所述主体壳体的固定部和保持有所述风扇单元的单元保持部,所述单元保持部从所述固定部向下方凹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单元,其中,所述风扇单元包括:具有向上方突出的驱动轴的风扇马达和安装于所述驱动轴的风扇,所述风扇具有中央的毂部和形成在所述毂部的周围的叶片部,所述毂部的上部从所述叶片部的顶部向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山丰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