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及化妆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3617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具备二氧化硅粒子(10)和二氧化钛微粒(20)。二氧化钛微粒(20)分散在二氧化硅粒子(10)的内部。二氧化钛微粒(20)为具有2nm~8nm的平均一次粒径的金红石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高的透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及化妆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及含有该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的化妆品。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在内部分散有二氧化钛微粒的片状玻璃。二氧化钛具有紫外线屏蔽功能,因此将这种片状玻璃配合在例如化妆品中。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内部分散有金属氧化物微粒的片状玻璃。金属氧化物微粒源自具有羟基的胶体粒子且具有1~300nm的粒径,在玻璃中不凝聚而是实质上以单个粒子的形态分散。专利文献1中,作为金属氧化物微粒为二氧化钛微粒的片状玻璃,记载了使用含水氧化钛胶体TiO(OH)2或氢氧化胶体而制造的片状玻璃(参照实施例1~3)。在此时所得到的片状玻璃中,仅检测到锐钛矿型的二氧化钛。专利文献1还记载了使用金红石型的二氧化钛微粒而制造的片状玻璃(参照比较例1)。但是,在该片状玻璃中,形成了1万个至数万个二氧化钛微粒凝聚而具有数微米左右的直径的凝聚体。并且,该片状玻璃的可见光透射率低。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158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难以使用金红石型的二氧化钛微粒制造相对于可见光而具有高的透明性的片状玻璃。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高透明性的、在二氧化硅粒子中分散有金红石型的二氧化钛微粒的复合粒子。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其具备:二氧化硅粒子;和分散在上述二氧化硅粒子的内部的、具有2nm~8nm的平均一次粒径的金红石型的二氧化钛微粒。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化妆品,其含有上述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专利技术效果上述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虽然在二氧化硅粒子的内部分散有金红石型的二氧化钛微粒,但是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高的透明性。另外,在上述化的妆料中,通过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发挥紫外线屏蔽功能,并且通过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而防止相对于可见光的透明性受损。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的图图2:实施例1的复合粒子的透射型电子显微鏡(TEM: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照片图3:比较例1的复合粒子的TEM照片图4:比较例2的复合粒子的TEM照片图5:示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复合粒子的透射率与透射光的波长的关系的图表图6:示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化妆品的透射率曲线的图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具备二氧化硅粒子10和金红石型的二氧化钛微粒20。二氧化硅粒子10是用于固定二氧化钛微粒20的基体。二氧化钛微粒20分散在二氧化硅粒子10的内部。二氧化钛微粒20具有2nm~8nm的平均一次粒径。二氧化钛微粒20的平均一次粒径可以如下求出:用TEM对1000个以上二氧化钛微粒20进行拍摄,用图像分析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对得到的各粒子的TEM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对由此求出的各粒子的定方向直径(以一定方向的平行线夹着投影像时的平行线间距离)进行算术平均,从而求出。根据现有技术,认为:如果金红石型的二氧化钛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如此之小,则在作为基体的二氧化硅粒子的内部,二氧化钛微粒彼此凝聚,形成超过100nm的凝聚体。由二氧化钛微粒形成的超过100nm的凝聚体有可能使可见光发生散射。因此认为,使用一次粒径小的金红石型的二氧化钛微粒难以得到相对于可见光(波长:400nm~800nm)显示高的透射率的、以二氧化硅粒子为基体的复合粒子。实际上,在使用具有20nm~50nm的一次粒径的金红石型的二氧化钛微粒制造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片状玻璃中,在二氧化硅玻璃基体中呈单分散的二氧化钛微粒少,1万个至数万个二氧化钛微粒凝聚而形成具有数微米左右的直径的凝聚体。另外,在分散有该片状玻璃的树脂膜中,波长400~800nm的可见光透射率低。本专利技术人们对于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的原料及制造条件反复多次进行了相关试错。其结果是,成功地使具有2nm~8nm的平均一次粒径的金红石型的二氧化钛微粒适当分散到作为基体的二氧化硅粒子中,从而得到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高的透射率的复合粒子。由此,本专利技术人们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二氧化钛微粒20适当地分散在二氧化硅粒子10的内部。例如,二氧化钛微粒20在二氧化硅粒子10的内部形成具有10nm~100nm的二次粒径的凝聚体20A。由此,从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透射的光因二氧化钛微粒20而散射这一点得到抑制。其结果是,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高的透射率。凝聚体20A的粒径(二次粒径)理想的是10nm~50nm,更理想的是10nm~20nm。在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中,部分二氧化钛微粒20也可以不凝聚而是以单一的粒子形式存在。另外,在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的有限区域内,也可以由二氧化钛微粒20形成超过100nm的凝聚体,但理想的是,以个数基准计为30%以上的二氧化钛微粒20形成多个凝聚体20A。这一点例如可以通过用TEM观察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中的100个以上二氧化钛微粒20的分散状态来确定。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中的二氧化钛微粒20的含有率例如为0.1质量%~80质量%,理想的是20质量%~50质量%。由此,容易实现二氧化钛微粒20在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中的适当分散。因此,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相对于可见光容易具有高的透射率,并且容易具有期望的紫外线屏蔽功能。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高的透射率。例如,以二氧化钛微粒的浓度达到0.1质量%的方式使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分散于离子交换水,进行5分钟超声波处理而制备试样。将该试样放入光程长2mm的比色池中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时,相对于波长400nm~700nm的光的透射率为80%以上。另外,将该试样放入光程长2mm的比色池中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时,相对于波长350nm的光的透射率为50%以下。如此,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具有紫外线屏蔽功能,并且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高的透射率。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如图1所示,例如为片状。在此,“片状”是指:可以将主面视为平面或曲面的板状的形状,并且主面的平均直径与其厚度之比为3以上的形状。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的平均直径为:具有与其主面的面积相等的面积的圆的直径。在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为片状时,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的厚度为例如0.1μm~5μm,理想的是0.1μm~2μm。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的平均粒径例如为1μm~80μm,理想的是3μm~40μm。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的平均粒径是指:使用激光衍射式粒度计测定的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中的平均粒径(D50)。使用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能够提供含有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的化妆品。该化妆品通过含有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而具有紫外线屏蔽功能。并且,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高的透射率,因此通过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而防止了相对于可见光的透明性受损的情形。对化妆品中的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1的含有率没有特别限制,为例如0.1质量%~50质量%。由此,化妆品容易具有期望的紫外线屏蔽功能。另外,能够抑制化妆品的流动性过度下降。然后,对二氧化钛微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其具备:二氧化硅粒子;和分散在所述二氧化硅粒子的内部的、具有2nm~8nm的平均一次粒径的金红石型的二氧化钛微粒。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25 JP 2015-2535681.一种二氧化钛微粒分散复合粒子,其具备:二氧化硅粒子;和分散在所述二氧化硅粒子的内部的、具有2nm~8nm的平均一次粒径的金红石型的二氧化钛微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川幸正堂下和宏山地幸一山下淳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