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先旭专利>正文

一种入耳式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341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入耳式耳机。所述入耳式耳机包括两个耳机单元和充电容纳盒。耳机单元(100)包括壳体(101)和固定在壳体(101)内的电路板(30);在电路板(30)上电连接有充电探针(34)和扬声器(32);壳体(101)包括主耳壳(20),位于主耳壳(20)的入耳侧即内侧的导音嘴(24),以及位于主耳壳(20)的外侧的盖体(10),主耳壳(20)具有与耳甲腔(310)的表面贴合的螺旋型曲面(22),导音嘴(24)具有便于入耳式耳机被插入外耳道的外表面(26),导音嘴(24)的外表面(26)与该螺旋型曲面(22)为连续曲面。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入耳式耳机,考虑了外耳道和耳甲腔的构造,佩戴起来更加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入耳式耳机
本技术属于耳机
,具体涉及一种入耳式耳机,尤其是适合商务人士的入耳式真无线蓝牙耳机。
技术介绍
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一般是与媒体播放器可分离的,利用一个插头连接。好处是在不影响旁人的情况下,可独自聆听音响;亦可隔开周围环境的声响,对在录音室、DJ、旅途、运动等在噪吵环境下使用的人很有帮助。耳机原是给电话和无线电上使用的,但随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盛行,耳机多用于手机、随身听、收音机、可携式电玩和数位音讯播放器等。从整个音频行业的发展来看,无线耳机仍然算是新生事物,发展时间并不长,目前仍处在上升期,用户需求不断提升,用户对无线耳机的期望值也在提高,这就是对行业提出的新的考验。真无线蓝牙耳机外部完全摒弃了线材连接的方式,且主机能够单独工作,免提通话尽在掌握。需要变身双声道立体声时,开启另外一只耳塞,即可自动回链组成双声道立体声模式。目前用户最关心的几个要点包括音质、佩戴舒适性、续航能力和无线传输能力等。现代商务人士工作时间一直佩戴着耳机,佩戴舒适性显得尤其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入耳式耳机,佩戴起来更加舒适。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入耳式耳机,所述入耳式耳机包括两个耳机单元和为两个耳机单元充电的充电容纳盒,两个耳机单元分别为左耳机和右耳机,耳机单元包括壳体和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在所述电路板上电连接有充电探针和扬声器;所述壳体包括主耳壳,位于所述主耳壳的入耳侧即内侧的导音嘴,以及位于所述主耳壳的外侧的盖体,所述主耳壳具有与耳甲腔的表面贴合的螺旋型曲面,所述导音嘴具有便于入耳式耳机被插入外耳道的外表面,所述导音嘴的外表面与该螺旋型曲面为连续曲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音嘴的外表面与该螺旋型曲面之间为曲率连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音嘴的自由端设置有双层硅胶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耳壳上套设有位置可调的硅胶挂耳,所述硅胶挂耳具有与耳甲艇配合的柱状突耳。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耳壳与所述导音嘴为一体成型塑料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音嘴为圆筒状,所述导音嘴的中心线与垂直于所述盖体的内表面的竖直线之间的夹角为35度至45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音嘴为圆筒状,所述导音嘴的中心线与垂直于所述盖体的内表面的竖直线之间的夹角为38度至40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音嘴为圆筒状,所述导音嘴的中心线与垂直于所述盖体的内表面的竖直线之间的夹角为39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音嘴的外表面与该螺旋型曲面之间为曲率连续,所述导音嘴的自由端设置有双层硅胶套,所述主耳壳上套设有硅胶挂耳,所述硅胶挂耳具有与耳甲艇配合的柱状突耳,所述主耳壳与所述导音嘴为一体成型塑料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入耳式耳机为无线蓝牙耳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入耳式耳机中,耳机单元包括壳体和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通信模块(例如蓝牙模块),在所述电路板上电连接有充电探针和扬声器;所述壳体包括主耳壳,位于所述主耳壳的入耳侧即内侧的导音嘴,以及位于所述主耳壳的外侧的盖体,所述主耳壳具有与耳甲腔的表面贴合的螺旋型曲面,所述导音嘴具有便于入耳式耳机被插入外耳道的外表面,所述导音嘴的外表面与该螺旋型曲面为连续曲面,考虑了外耳道和耳甲腔的构造,螺旋型曲面与耳甲腔的表面贴合,佩戴起来更加舒适。而且,所述导音嘴的外表面与该螺旋型曲面为连续曲面,不但佩戴舒适,而且美观大方。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入耳式耳机的耳机单元(右耳机)立体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入耳式耳机的耳机单元(左耳机)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的入耳式耳机的耳机单元的底面示意图;图4是图2的入耳式耳机的耳机单元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2的入耳式耳机的耳机单元的主耳壳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2的入耳式耳机的耳机单元的放置状态的示意图,用于表示导音嘴的设置倾角,即表达所述导音嘴的中心线与垂直于所述盖体的内表面的竖直线之间的夹角;图7是人耳的典型构造的示意图;图中标号含义如下:100-耳机单元;100R-右耳机;101-壳体;10-盖体;12-内表面;20-主耳壳;24-导音嘴;22-螺旋型曲面;26-外表面;30-电路板;34-充电探针;32-扬声器;40-硅胶挂耳;42-柱状突耳;50-双层硅胶套;310-耳甲腔;320-耳甲艇;312-轮屏切迹;314-屏间切迹;340-对耳轮;350-外耳道;322-耳轮脚;0-中心线;Y-竖直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入耳式耳机。所述入耳式耳机包括两个耳机单元100和为两个耳机单元100充电的充电容纳盒。两个耳机单元100分别为左耳机和右耳机100R。左耳机和右耳机被正确放置到接通电源的充电容纳盒内时,可以对左耳机和右耳机进行充电。充电的结构和原理,可以参考美国苹果公司的airpod产品的充电方式,在此省略描述。左耳机和右耳机构造相互对称。下面以左耳机为例,对耳机单元100的构造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耳机单元100包括壳体101和固定在所述壳体101内的电路板30。其中,在所述电路板30上电连接有通信模块、充电模块、充电探针34和扬声器32等元器件。如图4所示,所述壳体101包括主耳壳20,位于所述主耳壳20的入耳侧即内侧的导音嘴24,以及位于所述主耳壳20的外侧的盖体10。结合图7,其中,所述主耳壳20具有与耳甲腔310的表面贴合的螺旋型曲面22,所述导音嘴24具有便于入耳式耳机被插入外耳道的外表面26。由此,考虑了外耳道和耳甲腔的构造,螺旋型曲面与耳甲腔的表面贴合,佩戴起来更加舒适。此外,所述导音嘴24的外表面26与该螺旋型曲面22为连续曲面。由此,不但佩戴舒适,而且美观大方。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连续”的概念应用于曲线和曲面,在实际应用中,CAD(中文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提供了3类连续性概念:1)位置连续,或称CO连续。2)相切连续,或称C1连续。3)曲率连续,或称C2连续。接触于一条棱边,可以看到明显的接触夹角,称之为位置连续或CO连续。不仅相接触而且保持相切,称之为相切连续或C1连续。C1连续从数学上定义了曲面间的光滑连接,但它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对外形感官上的要求。这是由于在相邻处两曲面的曲率半径的大小骤变所致。除满足CO、C1连续外,在相接处还拥有相同的曲率半径,称之为曲率连续或C2连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入耳式耳机,所述入耳式耳机包括两个耳机单元和为两个耳机单元充电的充电容纳盒,两个耳机单元分别为左耳机和右耳机,其特征在于,耳机单元包括壳体和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在所述电路板上电连接有充电探针和扬声器;所述壳体包括主耳壳,位于所述主耳壳的入耳侧即内侧的导音嘴,以及位于所述主耳壳的外侧的盖体,所述主耳壳具有与耳甲腔的表面贴合的螺旋型曲面,所述导音嘴具有便于入耳式耳机被插入外耳道的外表面,所述导音嘴的外表面与该螺旋型曲面为连续曲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耳式耳机,所述入耳式耳机包括两个耳机单元和为两个耳机单元充电的充电容纳盒,两个耳机单元分别为左耳机和右耳机,其特征在于,耳机单元包括壳体和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在所述电路板上电连接有充电探针和扬声器;所述壳体包括主耳壳,位于所述主耳壳的入耳侧即内侧的导音嘴,以及位于所述主耳壳的外侧的盖体,所述主耳壳具有与耳甲腔的表面贴合的螺旋型曲面,所述导音嘴具有便于入耳式耳机被插入外耳道的外表面,所述导音嘴的外表面与该螺旋型曲面为连续曲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嘴的外表面与该螺旋型曲面之间为曲率连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嘴的自由端设置有双层硅胶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耳壳上套设有位置可调的硅胶挂耳,所述硅胶挂耳具有与耳甲艇配合的柱状突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旭
申请(专利权)人:李先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