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性交叉耦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3285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性交叉耦合,包括依次并排布置的谐振杆A、谐振杆B、谐振杆C,谐振杆A的中部设有安装孔A,安装孔A内衬设有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A,谐振杆B的中部设有安装孔B,安装孔B内衬设有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B,谐振杆C的中部设有安装孔C,安装孔C内衬设有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C,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A、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B、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C内设有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飞杆穿孔的结构实现非相邻的谐振杆耦合,具有安装方便,节省安装空间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容性交叉耦合
本技术涉及一种容性交叉耦合,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谐振腔呈梳妆线排布的容性交叉耦合,属于容性交叉耦合领域。
技术介绍
在滤波器、合路器等无源射频器件设计中一般都有带外抑制或者端口隔离要求,特别是双工器对带外抑制要求很高,为满足这些要求通常都需要加交叉耦合来实现。交叉耦合可分为容性交叉耦合和感性交叉耦合两种。容性交叉耦合用来抑制左边的通带,感性的用来抑制右边通带。传统容性交叉耦合是在谐振腔之间装入飞杆来实现。射频信号从谐振杆1到谐振杆2,再到谐振杆3,如需增加零点,就必须从谐振杆1到谐振杆3有个耦合信号,飞杆的作用就是连接谐振杆1到谐振杆3的耦合信号。这种飞杆可适用于大部分情况,但对腔体内部结构有一定要求,即谐振腔必须以类似三角行状排布。实际产品设计中因尺寸限制问题经常会无法把腔体排布成三角行状,如腔体谐振腔梳妆线排布,传统飞杆就没有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容性交叉耦合公开了新的方案,采用飞杆穿孔的结构实现非相邻的谐振杆耦合,解决了现有方案受到腔体内部安装尺寸的约束而无法安装飞杆的问题。本技术容性交叉耦合包括依次并排布置的谐振杆A、谐振杆B、谐振杆C,谐振杆A的中部设有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容性交叉耦合,其特征是包括依次并排布置的谐振杆A、谐振杆B、谐振杆C,所述谐振杆A的中部设有安装孔A,所述安装孔A内衬设有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A,所述谐振杆B的中部设有安装孔B,所述安装孔B内衬设有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B,所述谐振杆C的中部设有安装孔C,所述安装孔C内衬设有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C,所述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A、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B、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C内设有飞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性交叉耦合,其特征是包括依次并排布置的谐振杆A、谐振杆B、谐振杆C,所述谐振杆A的中部设有安装孔A,所述安装孔A内衬设有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A,所述谐振杆B的中部设有安装孔B,所述安装孔B内衬设有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B,所述谐振杆C的中部设有安装孔C,所述安装孔C内衬设有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C,所述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A、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B、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C内设有飞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性交叉耦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A、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A、飞杆间形成间隙配合,所述安装孔B、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B、飞杆间形成间隙配合,所述安装孔C、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C、飞杆间形成间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性交叉耦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A包括安装段A、环状定位凸缘盘A,所述环状定位凸缘盘A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段A的外径,所述环状定位凸缘盘A卡设在所述安装孔A的外侧,所述筒状绝缘工程塑料支撑件B包括安装段B、环状定位凸缘盘B,所述环状定位凸缘盘B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段B的外径,所述环状定位凸缘盘B卡设在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小丰杨伟朱冬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通华通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