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弥散型复合凝固组织的Cu-Cr电触头合金的凝固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2416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弥散型复合凝固组织的Cu‑Cr电触头合金的凝固制备方法,属于Cu‑Cr电触头合金材制备技术领域。采用向Cu‑Cr合金添加Cr3C2形核剂颗粒,当熔体冷却过程中发生液‑液相变时,形核剂颗粒可作为富Cr相液滴的形核基底,从而大幅度提高富Cr相液滴的形核率,促进弥散型Cu‑Cr合金复合凝固组织的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制备高质量Cu‑Cr电触头合金材料。

Solidification process for Cu-Cr electrical contact alloy with dispersive composite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olidification preparation method of Cu_Cr electric contact alloy with dispersive composite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reparing Cu_Cr electric contact alloy materials. By adding Cr3C2 nucleating agent particles to Cu_Cr alloy, the nucleating agent particles can be used as the nucleation substrate of Cr-rich phase droplets when liquid phase transition occurs during melt cooling, thus greatly improving the nucleation rate of Cr-rich phase droplets and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dispersive Cu_Cr alloy composite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can be used for preparing high quality Cu Cr electric contact alloy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弥散型复合凝固组织的Cu-Cr电触头合金的凝固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Cu-Cr电触头合金材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弥散型复合凝固组织的Cu-Cr电触头合金的凝固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Cu-Cr合金是一种重要的电触头材料。该材料要求富Cr相以粒子形式弥散分布于Cu基体中。Cu-Cr合金相图如图1所示,存在亚稳液态组元不混溶温度区间(见图1中虚线)。当均一的合金熔体冷却到亚稳液态组元不混溶温度区内时,将发生液-液相变,富Cr相液滴自熔体中沉淀析出。由于两液相间的比重差很大,液-液相变期间极易形成相偏析严重乃至两相分层的现象,因此,制备具有弥散型凝固组织的Cu-Cr电触头合金极为困难,采用传统铸造法很难得到组织均匀的合金材料,这限制了工业上用铸造技术制备Cu-Cr电触头合金。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弥散相液滴的形核率,从而减小弥散相液滴的尺寸及迁移速度,减缓相偏析的形成速度,是制备Cu-Cr电触头合金的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弥散型复合凝固组织的Cu-Cr电触头合金的凝固制备方法。通过向Cu-Cr合金中添加微纳米尺寸Cr3C2颗粒作为形核剂,在Cu-Cr合金发生液-液相变过程中,Cr3C2颗粒可作为富Cr相液滴的形核基底,从而大幅度提高富Cr相液滴的形核率,促进弥散型Cu-Cr合金复合凝固组织的形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弥散型复合凝固组织的Cu-Cr电触头合金的凝固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铸造技术,首先熔炼Cu-Cr合金原料,向所得Cu-Cr合金熔体中添加微纳米尺寸的Cr3C2颗粒作为形核剂,然后将熔体浇铸于金属模或石墨模中快速冷却。当含有Cr3C2颗粒的Cu-Cr合金熔体冷却过程中发生液-液相变时,Cr3C2颗粒作为富Cr相液滴的形核基底,提高富Cr相液滴的形核率,促进合金凝固形成具有弥散型复合凝固组织的Cu-Cr电触头合金。所述Cr3C2颗粒的尺寸(颗粒直径)为0.01~20微米。所述Cr3C2颗粒的加入量为Cu-Cr合金重量的0.005~0.1wt%。所述Cu-Cr合金原料中,Cr元素含量为10~50wt%。所述Cu-Cr合金原料的熔炼温度为Tc,满足Tb+100℃<Tc<1650℃,其中Tb为Cu-Cr电触头合金的平衡液-液相变温度。所述Cu-Cr合金的浇注温度高于Tb,所述Cr3C2颗粒以炉料形式加入。所制备的Cu-Cr电触头合金中,Cr以粒子形式弥散分布于Cu基体中。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向Cu-Cr合金添加微纳米尺寸Cr3C2颗粒。这些颗粒可作为Cu-Cr合金液-液相变过程中富Cr相液滴的形核基底,从而大幅度提高富Cr相液滴的形核率,促进弥散型Cu-Cr合金凝织组织的获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利用异质形核技术,控制Cu-Cr合金的凝固动力学,获得Cr以粒子形式弥散分布于Cu基体的Cu-Cr合金复合材料,满足工业需求。2、本专利技术尤其适合于冷却速度较快的铸造技术,如:金属型、石墨型铸造等。附图说明图1为Cu-Cr合金示意相图。图2为Cr3C2颗粒形貌。图3为Cu-10wt%Cr和Cu-10wt%Cr-0.1wt%Cr3C2合金试样的显微组织,其中:(a)未添加Cr3C2颗粒;(b)添加了0.01wt%Cr3C2。图中基体为富Cu相,弥散粒子为富Cr相。图4为Cu-20wt%Cr和Cu-20wt%Cr-0.1wt%Cr3C2合金试样的显微组织,其中:(a)未添加Cr3C2;(b)添加了0.1wt%Cr3C2。图中基体为富Cu相,弥散粒子为富Cr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专利技术。Cu-Cr合金凝固时极易形成偏析严重乃至两相分层的凝固组织,制备极为困难。本专利技术研究了Cr3C2颗粒对Cu-Cr合金凝固行为及组织的影响,发现微纳米尺寸Cr3C2颗粒能显著提高Cu-Cr合金液-液相变过程中富Cr相液滴的异质形核率、细化凝固组织、促进弥散型凝固组织的获得。据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向Cu-Cr合金添加微纳米尺寸Cr3C2颗粒,制备弥散型Cu-Cr合金复合材料。图2所示为Cr3C2颗粒形貌图。用此方法制备的Cu-Cr合金组织如图3、图4所示。实施例1如图3所示,使用铜模铸造Cu-10wt%Cr合金和Cu-10wt%Cr-0.1wt%Cr3C2合金,铜模内径为5mm,浇注前铜模温度为室温。未添加Cr3C2颗粒的试样中富Cr相以粗大枝晶形式存在,添加Cr3C2颗粒的合金试样中富Cr相以弥散粒子形式存在,分布均匀。其制备过程如下:用电弧炉熔炼Cu-10wt%Cr合金和Cu-10wt%Cr-0.1wt%Cr3C2合金,升温至1600℃并保温2分钟后将熔体注入铜模。实施例2如图4所示,使用铜模铸造Cu-20wt%Cr合金和Cu-20wt%Cr-0.1wt%Cr3C2合金,铜模内径为5mm,浇注前铜模温度为室温。未添加Cr3C2颗粒的试样中富Cr相以粗大枝晶形式存在,添加Cr3C2颗粒的合金试样中富Cr相以弥散粒子形式存在分布均匀。其制备过程如下:用电弧炉熔炼Cu-20wt%Cr合金和Cu-20wt%Cr-0.1wt%Cr3C2合金,升温至1600℃并保温2分钟后将熔体注入铜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弥散型复合凝固组织Cu‑Cr电触头合金的凝固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铸造技术,首先熔炼Cu‑Cr合金原料,向所得Cu‑Cr合金熔体中添加微纳米尺寸的Cr3C2颗粒作为形核剂,当含有Cr3C2颗粒的Cu‑Cr合金熔体冷却过程中发生液‑液相变时,Cr3C2颗粒作为富Cr相液滴的形核基底,提高富Cr相液滴的形核率;熔体凝固形成具有弥散型复合凝固组织Cu‑Cr合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弥散型复合凝固组织Cu-Cr电触头合金的凝固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铸造技术,首先熔炼Cu-Cr合金原料,向所得Cu-Cr合金熔体中添加微纳米尺寸的Cr3C2颗粒作为形核剂,当含有Cr3C2颗粒的Cu-Cr合金熔体冷却过程中发生液-液相变时,Cr3C2颗粒作为富Cr相液滴的形核基底,提高富Cr相液滴的形核率;熔体凝固形成具有弥散型复合凝固组织Cu-Cr合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弥散型复合凝固组织Cu-Cr电触头合金的凝固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r3C2颗粒的尺寸(颗粒直径)为0.01~20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弥散型复合凝固组织Cu-Cr电触头合金的凝固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九洲陶杰江鸿翔张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