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桥下推力杆支座摩擦面热处理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240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公开了一种车桥下推力杆支座摩擦面热处理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前序准备;步骤二,清洗零件;步骤三,感应热处理;步骤四,二次清洗;步骤五,激光表面热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首先利用中频淬火原理和结合实际要求,设计出一种全新淬火方式,加工后淬硬层较深可达6~8mm,大大的提高了接触的位置强度,然后利用激光表面热处理方式在中频淬火表面后进行二次热处理,既可减少中频淬火后回火过程,有可以使工件表面形成一个超高强度的耐磨表面,清洁环保,加工质量高,精度准确。

Heat treatment process for friction surface of vehicle axle thrust rod suppor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eat treatment for automotive parts, in particular to a heat treatment process for friction surface of thrust rod support under axle,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tep 1, preparation of preceding steps; step 2, cleaning parts; step 3, induction heat treatment; step 4, secondary cleaning; step 5, laser surface hot spot. Reason. The invention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Firstly, a new quenching method is designed by using the medium frequency quenching principle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requirements. The hardened layer is 6-8 mm deep after processing, and the contact position strength is greatly improved. Then the laser surface heat treatment method is used to conduct the secondary heat treatment after the medium frequency quenching. It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tempering process after intermediate frequency quenching, but also make the workpiece surface form a super-high strength wear-resistant surface, clea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igh processing quality and accura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桥下推力杆支座摩擦面热处理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热处理技术
,具体属于一种车桥下推力杆支座摩擦面热处理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汽车车桥(又称车轴)通过悬架与车架(或承载式车身)相连接,其两端安装车轮。车桥的作用是承受汽车的载荷,维持汽车在道路上的正常行驶。车桥可以是整体式的,有如一个巨大的杠铃,两端通过悬架系统支撑着车身,因此整体式车桥通常与非独立悬架配合;车桥也可以是断开式的,像两把雨伞插在车身两侧,再各自通过悬架系统支撑车身,所以断开式车桥与独立悬架配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车桥下推力杆支座摩擦面热处理加工工艺,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首先利用中频淬火原理和结合实际要求,设计出一种全新淬火方式,加工后淬硬层较深可达6~8mm,大大的提高了接触的位置强度,然后利用激光表面热处理方式在中频淬火表面后进行二次热处理,既可减少中频淬火后回火过程,有可以使工件表面形成一个超高强度的耐磨表面,清洁环保,加工质量高,精度准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桥下推力杆支座摩擦面热处理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前序准备:检查设备,确保控制仪表、电路、电压、冷却系统、旋转装置是否正常,核查工艺,确认零件淬火部位;步骤二,清洗零件:将零件表面的异物利用汽油进行清洗,然后擦干备用;步骤三,感应热处理:将清理后的零件放置到感应热处理设备中相应的位置,进行感应热处理,所述的感应热处理电流为1780~1830A,电压为380V,频率为2500~8000Hz,淬火面与感应器间距为1~1.5mm,工件移动速度为72~124mm/min,水温为30~60℃,水压为0.05~0.2MPa;步骤四,二次清洗:将感应热处理后的工件表面的利用汽油进行二次清洗,然后擦干晾晒1小时;步骤五,激光表面热处理:将二次清洗后的工件放置到激光表面热处理设备中,利用激光束对热处理表面进行二次强化。进一步,所述的步骤三中电流为1800A。进一步,所述的步骤三中频率为6500Hz。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车桥下推力杆支座摩擦面热处理加工工艺,首先利用中频淬火原理和结合实际要求,设计出一种全新淬火方式,加工后淬硬层较深可达6~8mm,大大的提高了接触的位置强度,然后利用激光表面热处理方式在中频淬火表面后进行二次热处理,既可减少中频淬火后回火过程,有可以使工件表面形成一个超高强度的耐磨表面,清洁环保,加工质量高,精度准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这些实例,在为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的前提下,所为任何改进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车桥下推力杆支座摩擦面热处理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前序准备:检查设备,确保控制仪表、电路、电压、冷却系统、旋转装置是否正常,核查工艺,确认零件淬火部位;步骤二,清洗零件:将零件表面的异物利用汽油进行清洗,然后擦干备用;步骤三,感应热处理:将清理后的零件放置到感应热处理设备中相应的位置,进行感应热处理,所述的感应热处理电流为1780~1830A,电压为380V,频率为2500~8000Hz,淬火面与感应器间距为1~1.5mm,工件移动速度为72~124mm/min,水温为30~60℃,水压为0.05~0.2MPa;步骤四,二次清洗:将感应热处理后的工件表面的利用汽油进行二次清洗,然后擦干晾晒1小时;步骤五,激光表面热处理:将二次清洗后的工件放置到激光表面热处理设备中,利用激光束对热处理表面进行二次强化。进一步,所述的步骤三中电流为1800A。进一步,所述的步骤三中频率为6500Hz。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专利技术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桥下推力杆支座摩擦面热处理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前序准备:检查设备,确保控制仪表、电路、电压、冷却系统、旋转装置是否正常,核查工艺,确认零件淬火部位;步骤二,清洗零件:将零件表面的异物利用汽油进行清洗,然后擦干备用;步骤三,感应热处理:将清理后的零件放置到感应热处理设备中相应的位置,进行感应热处理,所述的感应热处理电流为1780~1830A,电压为380V,频率为2500~8000Hz,淬火面与感应器间距为1~1.5mm,工件移动速度为72~124mm/min,水温为30~60℃,水压为0.05~0.2MPa;步骤四,二次清洗:将感应热处理后的工件表面的利用汽油进行二次清洗,然后擦干晾晒1小时;步骤五,激光表面热处理:将二次清洗后的工件放置到激光表面热处理设备中,利用激光束对热处理表面进行二次强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桥下推力杆支座摩擦面热处理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前序准备:检查设备,确保控制仪表、电路、电压、冷却系统、旋转装置是否正常,核查工艺,确认零件淬火部位;步骤二,清洗零件:将零件表面的异物利用汽油进行清洗,然后擦干备用;步骤三,感应热处理:将清理后的零件放置到感应热处理设备中相应的位置,进行感应热处理,所述的感应热处理电流为1780~1830A,电压为380V,频率为2500~8000Hz,淬火面与感应器间距为1~1.5mm,工件移动速度为7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宇罗永康刘鸿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康宇水电机械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