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的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2297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悬浮架、贯通所述悬浮架中部且顶部与之对平的处理主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悬浮架顶部的盖帽,所述处理主架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置放腔,所述置放腔内设有开口向上且无底的滤污架,所述滤污架顶部周向设有架板,所述架板设置在所述悬浮架与所述盖帽之间并与之推靠连接,所述滤污架内设有滤污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能环保,方便移动和搬运,同时,提高了水域功能区恢复效率以及效果。

An improved sewage treatment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mproved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including a suspension rack, a treatment main rack running through the middle of the suspension rack and a cover cap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suspension rack. The treatment main rack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upward placement cavity, and the placement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upward and a bottom-less filter rack. A frame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top circumferentially of the filter frame, and the frame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uspension frame and the cover cap and pushed to connect with the frame, and the filter cavity is arranged in the filter frame;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venient movement and handling, and improves the recovery efficiency and effect of the water functional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的污水处理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是一种改进型的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时代的日益发展,人们对环保的意识越来越有所提高,在工业制品的生产中,产生大量的污水,诺无适当除污措施,将污染和恶化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居住的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当需要对部分区域的污水进行处理时,目前的污水处理器处理效率低,使用步骤繁琐,对吸附板或者滤污架内的污渍无法快速便捷清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型的污水处理设备,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型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悬浮架、贯通所述悬浮架中部且顶部与之对平的处理主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悬浮架顶部的盖帽,所述处理主架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置放腔,所述置放腔内设有开口向上且无底的滤污架,所述滤污架顶部周向设有架板,所述架板设置在所述悬浮架与所述盖帽之间并与之推靠连接,所述滤污架内设有滤污腔,所述架板左右端设有相对称且与所述滤污腔通连的管体,所述管体中设有进入腔,且所述管体中还设有开关阀,所述滤污腔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顶部末端动力连接有向上拓展的第一收放柱,所述第一收放柱顶部拓展末端固定设有用以紧闭所述滤污架底部的底托,所述悬浮架内设有左右相对称的第一空槽,所述第一空槽顶部内壁体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上下拓展的推送板,所述推送板顶部拓展末端贯穿所述悬浮架顶部端面且与所述管体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推送板底部拓展末端穿入所述第一空槽内,所述第一空槽远离所述置放腔一端内壁内嵌设有第一电滚子,所述第一电滚子临近所述第一空槽一端动力连接有向所述置放腔的一端拓展且位于所述推送板正下方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临近所述置放腔的末端与所述第一空槽临近所述置放腔的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用以与所述推送板动力配合连接的偏位轮,所述盖帽内设有第二空槽,所述第二空槽底部设有第三空槽,所述第二空槽与所述第三空槽之间相通设有左右相对称的穿腔,所述第二空槽内设有调位装置,所述第三空槽底部内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拓展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顶部拓展末端穿入所述第三空槽内且在末端设有第一齿合轮,所述第二转轴底部拓展末端穿入所述滤污架内,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滤污架内的部分轴向设有转叶,所述第三空槽底部内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拓展且左右对称的螺旋杆,所述螺旋杆顶部拓展末端穿入所述第三空槽内且在末端设有第二齿合轮,所述螺旋杆底部拓展末端贯穿所述架板且穿入所述处理主架内壁内并与之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盖帽底部端面内相通设有排送管,所述排送管另一端贯穿并伸出所述盖帽右端端面,所述盖帽上还设置有探照装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调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空槽内且相对称的第一滑块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空槽内且位于两个第一滑块之间的第二油缸,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空槽内壁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油缸两端设有相背离且与所述第一滑块动力连接的第二收放柱,所述第一滑块内嵌设有第二电滚子,所述第二电滚子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向下拓展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底部拓展末端贯穿所述穿腔并穿入所述第三空槽内,且末端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齿合轮和所述第二齿合轮齿合连接的第三齿合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置放腔底部设有相对称的拆接式储污灌。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盖帽顶部设有光电板,所述盖帽顶部端面内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光电板电控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架板与所述螺旋杆缝隙配合连接,实现升降工作仅仅使盖帽升降。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两个第二电滚子转向和转速相同。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探照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盖帽前后端面的灯套,所述灯套上设有探照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推送板完全穿入所述第一空槽内,此时,所述架板底部端面与所述悬浮架顶部端面相抵接,所述底托完全紧闭所述滤污架,所述第二收放柱处于完全伸缩状态,两个第一滑块处于最接近的状态,此时,所述第一齿合轮与所述第三齿合轮齿合连接,所述盖帽底部端面与所述架板顶部相抵接,所述第二转轴完全穿入所述滤污架内,从而利于装置整体紧闭,将整个机构配合在一起,增加工作时长。当需要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处理污质工作时,将装置整体放进需要处理的水域,此时,污质层浸没所述管体,启动所述第二电滚子带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从而所述管体开始将水和污质混合物吸附进入所述滤污腔内,此时,空气经过所述排送管排除,污质滞留在所述滤污腔内,从而完成污质吸附的工作,从而增加污质吸附工作效率。当所述滤污腔内污质饱和需要提取污质时,启动所述第二油缸带动两个第一滑块相背离移动,当所述第一滑块移动至所述第二空槽远离其中心的一端时,此时,所述第三齿合轮与所述第二齿合轮齿合连接,所述第二电滚子带动所述螺旋杆转动,从而使所述盖帽升起,同时,启动所述第一油缸使所述底托脱离所述滤污架,使所述滤污腔内部的污质倾倒进入所述置放腔内,从而完成卸料工作,从而便于卸料,防止堵塞,增加工作时长。当完成污质吸附工作需要清理装置并进行提取工作时,首先将所述盖帽升起以及所述底托脱离所述滤污架,此时,启动所述第一电滚子带动所述偏位轮转动,所述偏位轮带动所述推送板上下快速移动,所述推送板带动所述滤污架做相同的运动,从而使所述滤污架震动将内部粘连的污质清除,然后取出所述拆接式储污灌并倒出污质,待后续加工使用,从而便于装置清理和维修。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自动吸附工作和自动提取工作,工作有序,提高了污质提取工作效率,利于水域功能区的恢复,同时,采用自动化供电和卸料,除了增加了装置工作效率以及效果,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时长。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型的污水处理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型的污水处理设备卸料作业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滤污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型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悬浮架108、贯通所述悬浮架108中部且顶部与之对平的处理主架115以及设置在所述悬浮架108顶部的盖帽100,所述处理主架115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置放腔114,所述置放腔114内设有开口向上且无底的滤污架120,所述滤污架120顶部周向设有架板131,所述架板131设置在所述悬浮架108与所述盖帽100之间并与之推靠连接,所述滤污架120内设有滤污腔122,所述架板131左右端设有相对称且与所述滤污腔122通连的管体106,所述管体106中设有进入腔142,且所述管体106中还设有开关阀141,所述滤污腔122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油缸117,所述第一油缸117顶部末端动力连接有向上拓展的第一收放柱118,所述第一收放柱118顶部拓展末端固定设有用以紧闭所述滤污架120底部的底托119,所述悬浮架108内设有左右相对称的第一空槽112,所述第一空槽112顶部内壁体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上下拓展的推送板107,所述推送板107顶部拓展末端贯穿所述悬浮架108顶部端面且与所述管体106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推送板107底部拓展末端穿入所述第一空槽112内,所述第一空槽112远离所述置放腔114一端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悬浮架、贯通所述悬浮架中部且顶部与之对平的处理主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悬浮架顶部的盖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主架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置放腔,所述置放腔内设有开口向上且无底的滤污架,所述滤污架顶部周向设有架板,所述架板设置在所述悬浮架与所述盖帽之间并与之推靠连接,所述滤污架内设有滤污腔,所述架板左右端设有相对称且与所述滤污腔通连的管体,所述管体中设有进入腔,且所述管体中还设有开关阀,所述滤污腔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顶部末端动力连接有向上拓展的第一收放柱,所述第一收放柱顶部拓展末端固定设有用以紧闭所述滤污架底部的底托,所述悬浮架内设有左右相对称的第一空槽,所述第一空槽顶部内壁体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上下拓展的推送板,所述推送板顶部拓展末端贯穿所述悬浮架顶部端面且与所述管体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推送板底部拓展末端穿入所述第一空槽内,所述第一空槽远离所述置放腔一端内壁内嵌设有第一电滚子,所述第一电滚子临近所述第一空槽一端动力连接有向所述置放腔的一端拓展且位于所述推送板正下方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临近所述置放腔的末端与所述第一空槽临近所述置放腔的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用以与所述推送板动力配合连接的偏位轮,所述盖帽内设有第二空槽,所述第二空槽底部设有第三空槽,所述第二空槽与所述第三空槽之间相通设有左右相对称的穿腔,所述第二空槽内设有调位装置,所述第三空槽底部内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拓展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顶部拓展末端穿入所述第三空槽内且在末端设有第一齿合轮,所述第二转轴底部拓展末端穿入所述滤污架内,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滤污架内的部分轴向设有转叶,所述第三空槽底部内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拓展且左右对称的螺旋杆,所述螺旋杆顶部拓展末端穿入所述第三空槽内且在末端设有第二齿合轮,所述螺旋杆底部拓展末端贯穿所述架板且穿入所述处理主架内壁内并与之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盖帽底部端面内相通设有排送管,所述排送管另一端贯穿并伸出所述盖帽右端端面,所述盖帽上还设置有探照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悬浮架、贯通所述悬浮架中部且顶部与之对平的处理主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悬浮架顶部的盖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主架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置放腔,所述置放腔内设有开口向上且无底的滤污架,所述滤污架顶部周向设有架板,所述架板设置在所述悬浮架与所述盖帽之间并与之推靠连接,所述滤污架内设有滤污腔,所述架板左右端设有相对称且与所述滤污腔通连的管体,所述管体中设有进入腔,且所述管体中还设有开关阀,所述滤污腔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顶部末端动力连接有向上拓展的第一收放柱,所述第一收放柱顶部拓展末端固定设有用以紧闭所述滤污架底部的底托,所述悬浮架内设有左右相对称的第一空槽,所述第一空槽顶部内壁体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上下拓展的推送板,所述推送板顶部拓展末端贯穿所述悬浮架顶部端面且与所述管体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推送板底部拓展末端穿入所述第一空槽内,所述第一空槽远离所述置放腔一端内壁内嵌设有第一电滚子,所述第一电滚子临近所述第一空槽一端动力连接有向所述置放腔的一端拓展且位于所述推送板正下方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临近所述置放腔的末端与所述第一空槽临近所述置放腔的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用以与所述推送板动力配合连接的偏位轮,所述盖帽内设有第二空槽,所述第二空槽底部设有第三空槽,所述第二空槽与所述第三空槽之间相通设有左右相对称的穿腔,所述第二空槽内设有调位装置,所述第三空槽底部内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拓展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顶部拓展末端穿入所述第三空槽内且在末端设有第一齿合轮,所述第二转轴底部拓展末端穿入所述滤污架内,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滤污架内的部分轴向设有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元凛建筑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