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水处理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2236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保水处理机器人,包括漂浮座以及设置在所述漂浮座顶部的处理机体,所述漂浮座底部端面内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顶部内壁内相通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一导滑槽贯穿所述处理机体和所述漂浮座,所述漂浮座内设有贯通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右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空腔右端相通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底部内壁内相通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导滑槽,所述处理机体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三空腔顶部的处理腔,所述处理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相通设有第三导滑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收纳,方便移动和搬运,同时,提高了水处理效率以及效果。

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ter treatment robo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nvironment-friendly water treatment robot, which comprises a floating seat and a processing body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floating seat. The bottom end face of the float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avity with an opening downward, and the top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cavity is communicated with a first guide chute with an opening downward, and the first guide chute penetrates the said floating seat. The processing block and the floating seat are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avity through the first cavity,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first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cavity connected with the right end of the second cavity, and the bottom inner wall of the third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guide chute with an opening upward, and the processing block is provided with the second guide chute positioned in the said processing block. The processing cavity at the top of the third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cavity by a third guide chute;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convenient collection, convenient movement and transportation, and improves the water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水处理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机器人
,具体是一种环保水处理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一直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在水处理机器人领域中,一直存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就是一般的水处理装置仅仅在一个层面进行水处理,但是对于不同深度的水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而且在水处理过程中水处理时间有限,使水没有得到深度的处理就排出,此装置有效解决了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保水处理机器人,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环保水处理机器人,包括漂浮座以及设置在所述漂浮座顶部的处理机体,所述漂浮座底部端面内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顶部内壁内相通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一导滑槽贯穿所述处理机体和所述漂浮座,所述漂浮座内设有贯通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右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空腔右端相通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底部内壁内相通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导滑槽,所述处理机体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三空腔顶部的处理腔,所述处理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相通设有第三导滑槽,所述处理机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三导滑槽右端相通的第四导滑槽,所述处理腔底部内壁内相通设有位于所述第四导滑槽顶部的排水孔,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内螺纹空心柱,所述内螺纹空心柱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深度调节吸水管,所述深度调节吸水管底部延伸末端伸出所述第一空腔外且在末端设有防堵头,所述深度调节吸水管顶部延伸末端伸进所述第一导滑槽内,所述第一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用以与所述深度调节吸水管顶部末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导滑块,所述深度调节吸水管顶部延伸末端贯穿所述第一导滑块顶部端面且在末端转动配合连接有多节套接的伸缩水管,所述处理腔左端内壁内相通设有固定吸水管,所述固定吸水管另一端末端贯穿所述第一导滑槽顶部内壁且与所述伸缩水管顶部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空心柱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最大外接圆伸进所述第三空腔内,所述第三空腔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导滑槽右端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左端延伸末端贯穿所述固定块左端端面且在末端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右端延伸末端贯穿所述固定块右端端面且在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外表面嵌设于所述第三空腔右端内壁内并与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三导滑槽正下方的凸轮,所述第二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导滑块顶部端面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顶部延伸末端伸进所述第三空腔内且在末端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导滑槽底部内壁内嵌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二导滑块动力连接的推动器,所述处理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漏水板,所述漏水板顶部设有功能不同的处理器,所述第三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顶推块,所述顶推块顶部延伸末端与所述漏水板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推块底部延伸末端伸进所述第三空腔内并与所述凸轮顶压配合连接,所述第四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三导滑块,所述排水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密封塞,所述排水孔底部内壁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推杆,所述推杆顶部延伸末端伸进所述排水孔内并与所述密封塞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杆底部延伸末端伸进所述第四导滑槽内且与所述第三导滑块顶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排水孔内顶压设有位于所述密封塞底部顶压弹簧,所述第一电动机外壁上固设有电子控制装置,所述电子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电动机电性连接,所述电子控制装置用以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机的转动速度,进而实现由所述第一电动机控制所述第一转动轴以及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的所述凸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转动速度。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吸水管上设有抽水泵。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排水孔右端内壁内相通设有左右延伸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右端延伸末端贯穿所述处理机体右端端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导滑块位于所述第一导滑槽最底部,所述深度调节吸水管最大程度伸出所述漂浮座底部端面,所述漏水板位于所述处理腔最底部,此时,所述顶推块最大程度伸进所述第三空腔内,所述凸轮长段位于中心线正下方,所述第二导滑块位于所述第二导滑槽最底部,所述第三锥齿轮完全远离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从而利于装置维护和修理。当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进行水处理工作时,将装置整体搬移至所需处理的水面上,此时,装置整体漂浮在水面上,所述深度调节吸水管伸进水里,此时,启动所述抽水泵使水被抽进所述处理腔内,然后启动所述第一电动机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一转动轴带动所述凸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所述凸轮带动所述漏水板上下周期性移动,同时,所述顶推块带动所述第三导滑块上下周期性移动,最终使所述密封塞周期性的上下移动使所述排水孔周期性开放,使所述处理腔内的水被所述处理器长时间处理,当所述漏水板向上移动时增大所述处理腔内的压力使水排进所述排水孔内,最后经过所述排水管排出,从而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当需要更换水处理深度时,启动所述推动器带动所述第二导滑块上移,使所述第三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和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并带动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带动所述内螺纹空心柱转动,使所述深度调节吸水管上下移动,依次调节水处理深度,当达到所需水处理深度时,控制所述推动器带动所述第二导滑块下移,使所述第三锥齿轮完全远离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从而提高了水处理效果。当完成水处理需要收纳时,启动所述推动器带动所述第二导滑块上移,使所述第三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和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并带动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带动所述内螺纹空心柱转动,使所述深度调节吸水管恢复初始位置即可,然后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机停止运转,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采用深度调节机构,提高了装置处理水的效果,又通过同一动力源加速水处理速度、带动排水机构运转和深度调节机构运转,各个工序之间紧密配合,相互依靠但又互相不影响工作,提高了装置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装置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环保水处理机器人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环保水处理机器人,包括漂浮座105以及设置在所述漂浮座105顶部的处理机体100,所述漂浮座105底部端面内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空腔109,所述第一空腔109顶部内壁内相通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导滑槽102,所述第一导滑槽102贯穿所述处理机体100和所述漂浮座105,所述漂浮座105内设有贯通所述第一空腔109的第二空腔106,所述第一空腔109右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空腔106右端相通的第三空腔121,所述第三空腔121底部内壁内相通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导滑槽112,所述处理机体100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三空腔121顶部的处理腔135,所述处理腔135与所述第三空腔121之间相通设有第三导滑槽123,所述处理机体100内设有与所述第三导滑槽123右端相通的第四导滑槽125,所述处理腔135底部内壁内相通设有位于所述第四导滑槽125顶部的排水孔128,所述第一空腔109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保水处理机器人,包括漂浮座以及设置在所述漂浮座顶部的处理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座底部端面内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顶部内壁内相通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一导滑槽贯穿所述处理机体和所述漂浮座,所述漂浮座内设有贯通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右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空腔右端相通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底部内壁内相通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导滑槽,所述处理机体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三空腔顶部的处理腔,所述处理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相通设有第三导滑槽,所述处理机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三导滑槽右端相通的第四导滑槽,所述处理腔底部内壁内相通设有位于所述第四导滑槽顶部的排水孔 ,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内螺纹空心柱,所述内螺纹空心柱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深度调节吸水管,所述深度调节吸水管底部延伸末端伸出所述第一空腔外且在末端设有防堵头,所述深度调节吸水管顶部延伸末端伸进所述第一导滑槽内,所述第一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用以与所述深度调节吸水管顶部末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导滑块,所述深度调节吸水管顶部延伸末端贯穿所述第一导滑块顶部端面且在末端转动配合连接有多节套接的伸缩水管,所述处理腔左端内壁内相通设有固定吸水管,所述固定吸水管另一端末端贯穿所述第一导滑槽顶部内壁且与所述伸缩水管顶部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空心柱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最大外接圆伸进所述第三空腔内,所述第三空腔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导滑槽右端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左端延伸末端贯穿所述固定块左端端面且在末端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右端延伸末端贯穿所述固定块右端端面且在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外表面嵌设于所述第三空腔右端内壁内并与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三导滑槽正下方的凸轮,所述第二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导滑块顶部端面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顶部延伸末端伸进所述第三空腔内且在末端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齿合连接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导滑槽底部内壁内嵌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二导滑块动力连接的推动器,所述处理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漏水板,所述漏水板顶部设有功能不同的处理器,所述第三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顶推块,所述顶推块顶部延伸末端与所述漏水板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推块底部延伸末端伸进所述第三空腔内并与所述凸轮顶压配合连接,所述第四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三导滑块,所述排水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密封塞,所述排水孔底部内壁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推杆,所述推杆顶部延伸末端伸进所述排水孔内并与所述密封塞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杆底部延伸末端伸进所述第四导滑槽内且与所述第三导滑块顶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排水孔内顶压设有位于所述密封塞底部顶压弹簧,所述第一电动机外壁上固设有电子控制装置,所述电子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电动机电性连接,所述电子控制装置用以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机的转动速度,进而实现由所述第一电动机控制所述第一转动轴以及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的所述凸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转动速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水处理机器人,包括漂浮座以及设置在所述漂浮座顶部的处理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座底部端面内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顶部内壁内相通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一导滑槽贯穿所述处理机体和所述漂浮座,所述漂浮座内设有贯通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右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空腔右端相通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底部内壁内相通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导滑槽,所述处理机体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三空腔顶部的处理腔,所述处理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相通设有第三导滑槽,所述处理机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三导滑槽右端相通的第四导滑槽,所述处理腔底部内壁内相通设有位于所述第四导滑槽顶部的排水孔,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内螺纹空心柱,所述内螺纹空心柱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深度调节吸水管,所述深度调节吸水管底部延伸末端伸出所述第一空腔外且在末端设有防堵头,所述深度调节吸水管顶部延伸末端伸进所述第一导滑槽内,所述第一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用以与所述深度调节吸水管顶部末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导滑块,所述深度调节吸水管顶部延伸末端贯穿所述第一导滑块顶部端面且在末端转动配合连接有多节套接的伸缩水管,所述处理腔左端内壁内相通设有固定吸水管,所述固定吸水管另一端末端贯穿所述第一导滑槽顶部内壁且与所述伸缩水管顶部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空心柱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最大外接圆伸进所述第三空腔内,所述第三空腔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导滑槽右端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左端延伸末端贯穿所述固定块左端端面且在末端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右端延伸末端贯穿所述固定块右端端面且在末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娟金东哲姜信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巨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