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21552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器结构,包括一充电座,其内部配置一发射线圈;一电力导线,其一端电性连接该发射线圈;一电源端插头,其配接在该电力导线的另一端;以及一控制元件,内部包含有一集成电路板及一散热板,该散热板配置于该集成电路板的一侧且与该集成电路板相靠,该集成电路板连接该电力导线,该集成电路板与该发射线圈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散热效果佳及确保快速充电效率的优点。

Wireless charger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ireless charger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charging seat with a transmitting coil arranged inside; a power wire with one e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transmitting coil; a power plug connected to the other end of the power wire; and a control element which comprises an integrated circuit board and a radiator board. The heat sink board is disposed on one sid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board and is close to the integrated circuit board. The integrated circuit board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wire, and the integrated circuit board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transmitting coil.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volume, good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and fast charg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器结构,尤其涉及无线充电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电子产品种类繁多、功能强大,其对电池电量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电子产品由于使用频繁和使用场所的局限,需要经常充电。为了便于外出充电,业界逐渐发展出一种行动电源,其内部包含有蓄电电池。电子产品充电时,直接藉由充电线将电子产品和移动电源的充电插头连接起来,电能从充电插头导入电子产品的电池中储存起来。然而这种移动电源需要充电线才能完成充放电,每次充电都需要将充电线的一端插到电子产品上,等到充电后再拔下来,这样不仅麻烦,而且有时更可能发生断线、界面松动等问题,进而影响充电。近年来无线充电电子设备不断的更新,逐渐推出一种非接触式的充电电源,及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可以藉由线圈单元的电磁感应对电子设备充电。如新型专利公告第M556964号所述的复合型感应线圈的无线充电行动电源,其包含有一外框、一电池、一电路板、一感应线圈、一上盖板及一下盖板,其中,该外框、该上盖板及该下盖板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电池、该电路板及该感应线圈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然而,所述复合型感应线圈的无线充电行动电源,电路板及感应线圈设置于同一容置空间内且相邻,如此的配置方式具有整体的体积较大之问题,且该电路板及感应线圈比邻设置会使该容置空间散热困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充电装置薄型化过程中,往往将电路板改进为集成电路,其所造成的发热问题越趋严重,因高热而启动内部限流保护机制,又进一步的影响充电设备的充电性能,致使充电效率更为低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结构,其具有体积小、散热效果佳及确保快速充电效率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无线充电器结构,包括:一充电座,其内部配置一发射线圈;一电力导线,其一端电性连接该发射线圈;一电源端插头,其配接在该电力导线的另一端;以及一控制元件,内部包含有一集成电路板及一散热板,该散热板配置于该集成电路板的一侧且与该集成电路板相靠,该集成电路板连接该电力导线,该集成电路板与该发射线圈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具有一连接孔,该电力导线的一端具有一连接器,该连接器用以插入该连接孔。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元件与该连接器结合形成同一元件。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元件与该电源端插头结合形成同一元件。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元件与该充电座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为矩形体或圆柱体。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元件包含有一外壳,该集成电路板及该散热板配置于该外壳内。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其由一第一壳体及相对的一第二壳体所组成。进一步地,所述电力导线其包含一第一电力导线及一第二电力导线,所述第一电力导线的两端分别配接该充电座及该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具有一连接孔,使得该充电座、该第一电力导线及该控制元件形成一个独立的组件;该第二电力导线一端配接该电源端插头,另一端具有一连接器,使得该第二电力导线、该电源端插头及该连接器形成另一个独立的组件,其中该连接器用以插入该连接孔。本技术方案的目的及优点,可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之详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该控制元件的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结构包含有:一充电座1、一控制元件2、一电源端插头3及一电力导线4。该充电座1的外轮廓呈矩形状,该充电座1内部具有用以提供磁通量变化的一发射线圈10。在本实施例中,该发射线圈10的结构及作用与一般无线充电器中的发射线圈10相同,在此处不详述。该控制元件2可以是条状或块状。该电力导线4一端配接于该充电座1且与该发射线圈10形成电性连接。该电力导线4的另一端连接与该电源端插头3。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源端插头3为USB插头,然而其他类似或等效的插头亦为本专利技术可选用之插头型式。请搭配参阅图2,该控制元件2的一外壳28的内部具有一集成电路板20及一散热板22。其中该外壳28可以包含一第一壳体24及相对的一第二壳体26,该集成电路板20与该散热板22的组合被配置在该第一壳体24及该第二壳体26对合所构成的该外壳28内部。上述该第一壳体24及该第二壳体26构成该外壳28的组合形式,仅为本实施例的示例,并不以此为限。所述控制元件2连接该电力导线4,该电力导线4可使该充电座1、该控制元件2及该电源端插头3为相互电性连接。请参阅图3,使用者欲使用本专利技术对一移动智能设备42进行充电时,可将该电源端插头3插入一插座44,再将具有一接收线圈(未显示)的该移动智能设备42放置于该充电座1上,并使该接收线圈相对该充电座1的该发射线圈10。由于该集成电路板20可用以控制输入该充电座1的电流并改变该发射线圈10的磁场变化,所以该发射线圈10所提供的磁场变化可致使该移动智能设备42内部的接收线圈产生感应电流,进而对该移动智能设备42进行充电。在此要特别提出说明的是,由于该集成电路板20不与该发射线圈10一同设置于该充电座1内,所以该集成电路板20在运作时所产生热能不会累积在该充电座1内,如此该充电座1不致产生过热的问题。另外将该集成电路板20独立配置于该控制元件2内,特别是该集成电路板电路20的一表面与该散热板22互相靠接,故可以利用该散热板22将该集成电路板20所产生的热量被快速导出,致使该集成电路板20及/或该控制元件2不致产生过热的情形。此外,因该集成电路板20自该充电座1移出且配置于该控制元件2内,所以可缩小该充电座1的体积,符合该充电座1轻薄化的使用需求外,上述将发射线圈10及集成电路板20分离,两组件避免所产生的热能量交互传导而造成高温蓄积,进一步的引发限流保护而降载,实现对移动智能设备42提供快速充电的性能。图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结构,其包含一充电座50、一电力导线58、一电源端插头56及一控制元件54。上述各部件的主要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差别在于:该充电座5具有一连接孔501,该连接孔501与该发射线圈52电性连接。该电力导线58一端配接该电源端插头56,该电力导线58的另一端配接一连接器581。其中该连接器581用以插入该连接孔501内,使该充电座50、该控制元件54及该电源端插头56为相互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可参阅图3所示,在此不予重覆赘述。图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结构,其包含一充电座60、一电力导线68、一电源端插头66及一控制元件64。上述各部件的主要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差别在于:该控制元件64与一连接器62相接结合,使该控制元件60与该连接器62可以结合形成同一元件。使用时,该连接器62用以插入该充电座60的一连接孔601。图6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结构,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一控制元件70其于一电源端插头72的内部并结合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充电座,其内部配置一发射线圈;一电力导线,其一端电性连接该发射线圈;一电源端插头,其配接在该电力导线的另一端;以及一控制元件,内部包含有一集成电路板及一散热板,该散热板配置于该集成电路板的一侧且与该集成电路板相靠,该集成电路板连接该电力导线,该集成电路板与该发射线圈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充电座,其内部配置一发射线圈;一电力导线,其一端电性连接该发射线圈;一电源端插头,其配接在该电力导线的另一端;以及一控制元件,内部包含有一集成电路板及一散热板,该散热板配置于该集成电路板的一侧且与该集成电路板相靠,该集成电路板连接该电力导线,该集成电路板与该发射线圈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具有一连接孔,该电力导线的一端具有一连接器,该连接器用以插入该连接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与该连接器结合形成同一元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与该电源端插头结合形成同一元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生王银银黄皇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智创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