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1942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为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柔性复合负极材料是以多孔自支撑碳海绵为载体、以氧化锌(ZnO)二维纳米片作为锂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其中ZnO负载量高,且大电流密度下循环稳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步骤为:在多孔聚氨酯模板表面原子层沉积ZnO,高温除去有机模板后得到ZnO纳米片,将其配制成ZnO纳米片分散液;将三聚氰胺海绵高温碳化得到碳海绵,将其浸入ZnO纳米片分散液中,干燥后在惰性氛围中高温热处理,即得到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材料;该柔性复合材料可直接制备锂电池负极,无需导电剂和粘合剂。

A ZnO nanosheet / carbon sponge flexible composite anode materia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electrochemical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ZnO nanosheet/carbon sponge flexible composite anode material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flexible composite anode material of the invention is a composite material composed of a porous self-supporting carbon sponge as a carrier and a zinc oxide (ZnO) two-dimensional nanosheet as an anode active material for lithium batteries, in which the zinc oxide load is high and the cycle is stable under high current density. The preparation steps of the invention are as follows: depositing ZnO on the surface of porous polyurethane template by atomic layer, removing organic template at high temperature to obtain ZnO nano-sheet, preparing ZnO nano-sheet dispersion solution, carbonizing melamine sponge at high temperature to obtain carbon sponge, immersing it in ZnO nano-sheet dispersion solution, drying and heat treatment at high temperature in inert atmosphere. ZnO nano-sheet/carbon sponge flexible composite material can be prepared directly for lithium battery anode without conductive agent and adhes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化学
,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提高负极材料的容量以及循环稳定性是满足锂离子电池在包括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应用的关键(M.V.Reddy,etal.,Chem.Rev.2013,113,5364)。但目前占市场比例最大的石墨负极材料,其容量仅有372mAhg-1,能量密度低,限制了其在高能锂电池中的进一步应用。过渡金属氧化物理论容量高,是目前锂离子电池领域研究的热点负极材料之一。氧化锌(ZnO)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理论容量高(978mAhg-1),储量丰富,是具有发展前景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之一(S.Shilpa,etal.,J.Mater.Chem.A2015,3,5344)。然而ZnO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体积膨胀,引起颗粒破碎及SEI膜过渡生长等现象,造成容量的衰减,因此提高其循环稳定性尤其重要。构筑纳米结构或者与碳材料复合(包括表面包覆碳材料或与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碳材料复合)是目前提高循环稳定性的主要方法(G.L.Xu,etal.,NanoEnergy2015,18,253)。其中具有二维结构的ZnO纳米片,可以通过例如产生褶皱,弯曲等形变释放脱嵌锂产生的应力,可有效缓解材料的粉化,从而提高ZnO的循环稳定性(J.H.Liu,etal.,Adv.Mater.2012,24,4097.)。然而目前报道的金属氧化物电极活性物质的负载量<1mgcm-2,面容量<2mAhg-1,无法满足实际应用要求。增加电极材料的负载量可以提高电极面容量,但对于以金属铜箔为集流体的电极,大的电极材料负载量会使电极增厚,电化学过程将受到电荷传输阻力的限制。且过厚的电极在充嵌锂易从集流体剥落,造成电接触失活(H.J.Peng,etal.,Adv.EnergyMater.2017,1700260)。将纳米结构的氧化锌纳入到具有多孔结构的导电碳材料中,可以使电极在高ZnO负载量时表现良好的稳定性和倍率性能(G.M.Zhou,etal.,NanoEnergy2015,11,356.)。这主要是因为:首先,多孔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可以负载更多的活性物质;其次,电子可以直接从多孔结构直接传导至负载在表面的ZnO,孔状结构也为Li+的传输提供了通道,降低了电荷传输阻力;此外多孔结构可以缓解体积膨胀。然而多数多孔碳材料作为集流体,并不具有储锂容量,却占据总电极质量的50%以上,且粘结剂以及导电剂的使用,进一步增加了非活性物质的比例,这极大限制了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所以寻求新型多孔碳材料,使之既能负载较多具有高容量的ZnO纳米片,本身又具备储锂容量,得到稳定且将其与高能量的复合电极显得尤其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ZnO负载量高、循环稳定性好的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是以多孔自支撑碳海绵为载体,以氧化锌(ZnO)二维纳米片作为锂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称为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负极材料。该复合材料缓解了ZnO为作为负极容量衰减的问题,且确保在高的ZnO负载量下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本专利技术提出的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流程见图1所示,具体步骤为:(1)ZnO纳米片制备:以多孔聚氨酯为模板,二乙基锌(DEZ)为锌源,去离子水(DIW)为氧源,N2为载气和脉冲气体,在模板表面原子层沉积(ALD)ZnO薄膜;将包覆有ZnO的聚氨酯至于O2氛围中,高温去除聚氨酯模板,得到ZnO纳米片;再将ZnO纳米片超声分散在酒精溶液中,配制成浓度为5-30mgmL-1的ZnO纳米片分散液;(2)碳海绵的制备:将三聚氰胺海绵置于高温管式炉中,通入惰性气体,以5-10℃/min升温速率升温至碳化温度,保持1-3h,冷却后取出,得到碳海绵;(3)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负极材料制备:将步骤(2)制备的碳海绵浸入步骤(1)制备的ZnO纳米片分散液中,取出干燥,再次置于管式炉中,通入惰性气体,进行热处理,即得到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负极材料。步骤(1)中,去除聚氨酯模板的温度为650℃-750℃,时间为2-4h,优选温度为700℃,时间为3h。步骤(1)中,制备的ZnO纳米片的厚度可通过调节原子层沉积的循环次数调控。步骤(1)中,每一个ALD循环包括:DEZ脉冲30ms,等待2s,N2清洗20s,DIW脉冲20ms,等待2s,N2清洗20s。步骤(2)中,制备的碳海绵具有自支撑结构,且可发生弯曲,折叠和压缩形变。步骤(3)中,制备的复合材料中ZnO纳米片的负载量通过调节浸蘸次数或者ZnO分散液浓度控制。ZnO负载量可达到3~4mgcm-2。步骤(3)中,所述热处理温度为650℃—750℃,热处理时间为1-2h,优选热处理温度为700℃,时间为1h。本专利技术制备的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负极材料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1)本专利技术步骤2中得到的ZnO二维纳米片,其特征在纳米片的大小在微米级,厚度在纳米级,具有柔性(如附图2所示),在应力下可通过产生褶皱,弯曲,卷曲等形变释放应力,可以缓解ZnO在充嵌锂时在应力下粉化问题;(2)本专利技术步骤2中所得到的碳海绵(如附图3所示),其特征在所得到的碳海绵具有交联孔状结构(如附图4所示);(3)本专利技术步骤3中所得到的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负极材料,通过增加浸蘸次数或者提高ZnO纳米片分散液浓度,可以提高复合材料中ZnO纳米片的含量,由于碳海绵具有多孔结构和大的比表面(50m2g-1),可以提高ZnO负载量至3~4mgcm-2;(4)本专利技术步骤3中得到的复合电极(如附图4所示),复合材料可直接制作电极,无需粘结剂和导电剂;(5)本专利技术步骤2制备碳海绵的方法,也适用于多种金属氧化物纳米片与碳海绵的复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流程示意图。其中,1.为三聚氰胺海绵块体;2.碳化后的到的碳海绵;3.ZnO纳米片贴附在碳海绵表面组成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负极材料。图2为ZnO纳米片SEM图。具有柔性。图3为块状碳海绵。图4为碳海绵的SEM图,具有交联多孔结构。图5为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负极材料的SEM图。图6为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负极材料在640mAg-1与2000mAg-1电流密度下循环性能。可以看出ZnO纳米片与碳海绵复合,可以提升电极稳定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旨在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实施例1(1)利用原子层沉积的方法在多孔聚氨酯模板上生长ZnO纳米薄膜;所述原子层沉积的方法,以二乙基锌(Diethylzinc)和去离子水(DIW)作为前驱体,源加热温度控制为室温。反应温度即腔体温度设为150℃,200个ALD循环后取出即得到包覆有ZnO聚氨酯;(2)将包覆ZnO聚氨酯置于管式炉中,通入氧气,进行热处理。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灼烧温度为650℃,保温时间为4小时,待试样自然冷却后取出;(3)将样品酒精溶液中超声分散30min,得到浓度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ZnO纳米片制备:以多孔聚氨酯为模板,二乙基锌为锌源,去离子水为氧源,N2为载气和脉冲气体,在模板表面原子层沉积ZnO薄膜;将包覆有ZnO的聚氨酯置于O2氛围中,高温去除聚氨酯模板,得到ZnO纳米片;再将ZnO纳米片超声分散在酒精溶液中,配制成浓度为5‑30 mg mL‑1的ZnO纳米片分散液;(2)碳海绵的制备:将三聚氰胺海绵置于高温管式炉中,通入惰性气体,以5‑10℃/min升温速率升温至碳化温度,保持1‑3h,冷却后取出,得到碳海绵;(3)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负极材料制备:将步骤(2)制备的碳海绵浸入步骤(1)制备的ZnO纳米片分散液中,取出干燥,再次置于管式炉中,通入惰性气体,进行热处理,即得到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负极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ZnO纳米片制备:以多孔聚氨酯为模板,二乙基锌为锌源,去离子水为氧源,N2为载气和脉冲气体,在模板表面原子层沉积ZnO薄膜;将包覆有ZnO的聚氨酯置于O2氛围中,高温去除聚氨酯模板,得到ZnO纳米片;再将ZnO纳米片超声分散在酒精溶液中,配制成浓度为5-30mgmL-1的ZnO纳米片分散液;(2)碳海绵的制备:将三聚氰胺海绵置于高温管式炉中,通入惰性气体,以5-10℃/min升温速率升温至碳化温度,保持1-3h,冷却后取出,得到碳海绵;(3)ZnO纳米片/碳海绵柔性复合负极材料制备:将步骤(2)制备的碳海绵浸入步骤(1)制备的ZnO纳米片分散液中,取出干燥,再次置于管式炉中,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高山赵宇婷梅永丰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