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永铵专利>正文

小腿托板随前椅背升降的可卧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1596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小腿托板随前椅背升降的可卧座椅,其小腿托板连接于前椅背中部并随椅背升降,它充分利用椅背空间,使用尽量短的前后椅间距,构建了一种有小腿托板可用的可卧座椅。它的小腿托板在前椅背为平卧或接近平卧状态时,仍能让小腿伸入承托,并在前椅背升起时,小腿托板能处于平卧位或接近平卧位,这能改善小腿血液循环,增加乘坐舒适感,有利于乘客精神及体力的恢复,适合长途客车、高铁及客机的商务及经济舱使用,这种可卧座椅占用面积相对小,票价能让多数乘客接受,也增加公司效益,形成一双赢局面。

A reclining seat for the lower leg supporting plate lifting along the front seat back.

The crus bracket of the invention is connected to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ront chair back and is lifted with the back of the chair. The crus bracket makes full use of the space of the back of the chair and uses the shortest distance between the front and back chairs to construct a recumbent seat with the crus bracket available. When the back of the front chair is flat or close to lying down, the calf bracket can still let the calf reach the support, and when the back of the front chair is raised, the calf bracket can be in the supine position or close to the supine position. This can improve the blood circulation of the calf, increase the comfortable feeling of riding,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recovery of the passenger's spirit and physical strength. It is suitable for long-distance bus and high-rise. The recumbent seat occupies a relatively small area, and the fare is acceptable to most passengers. It also increases the company's efficiency and creates a win-win situ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腿托板随前椅背升降的可卧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运输工具用的乘客座椅,特别是适用于客机、旅客列车和长途客车使用的一种小腿托板随前椅背升降的可卧座椅。
技术介绍
现乘客长途旅行备感疲惫,主要原因是:1、座椅靠背只能有小角度倾斜,不能半卧或平卧休息影响睡眠。2、坐位时间长,人体臀部及腰部承受过多的躯体重量,易造成腰腿部不适。3、小腿下垂时间长,易造成血流不畅甚至小腿肿胀不适。3、乘客并肩列坐,乘客进出及肩肘部活动都易造成相互干扰影响休息。舒适的乘坐出行方式的座椅应是能坐、能卧、无明显相互干扰利于睡眠,但能调节为平卧的座椅或卧铺占用厢(舱)面积大,增加了单椅(铺)使用成本,现长途客车、高铁及客机的商务舱普遍采用了可调节为半卧的电动座椅解决乘客的休息问题。但要让椅背放倒平卧,一定要有足够的前后椅间距(多为2000mm左右),必然增加每座椅占用面积,可平卧的客机头等舱价格高昂,只有少数乘客负担得起,而平卧或接近平卧才是最好的休息状态,能使人的大脑、身体肌肉和各个系统都得到完全放松,有利于精神及体力的恢复。小腿托板也是平卧条件的重要组成部份,上述的可半卧电动座椅多自有电动折叠(或伸缩)式小腿托板,座椅及其小腿托板只可调节为半卧位的固定模式,这样乘客身体未能处于小腿平卧位的最佳休息状态,但当前椅背升起坐位时,小腿托板是有上升空间的,这就浪费了前椅背侧中部空间。现也有固定在椅背下部结构简单的折叠式小腿托板,但只在椅背后倾角不大的座椅上使用,因椅背后倾角变大时,椅背的遮挡使足部够不着小托板了。综上所述,如何充分利用椅后空间,构建一前椅背在平卧或接近平卧位时都能使用的小腿托板,要有一全新的设计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使用尽量短的前后椅间距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椅背空间,构建一种小腿托板随前椅背升降的可卧座椅供乘客使用。它的小腿托板会随前椅背升起,并在前椅背下降为平卧或接近平卧位时,小腿托板仍能让小腿伸入承托。它增加了乘坐舒适感,改善小腿血液循环,票价能让多数乘客接受,也增加公司效益,形成一双赢局面。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加长现有的椅后小腿托板,即使椅背的遮挡足部也能够着托板。2、小腿托板前部有高度空间,让足部能伸入及深入。3、让小腿托板独立位于或连接于椅背中部,使其随椅背连动升降,在椅背升起时小腿托板能处于平卧或接近平卧位,在椅背下降时小腿托板虽下降,但也能让小腿承托于高位。4、伸腿位置利用前椅头枕部的提升空间,让小腿尽量靠近前椅背承托于高位。5、增加一上椅头部隔离板,分隔及保护前后两乘客,也利于设置屏幕及折叠式小桌板。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椅背及头枕部后侧空间,创新了小腿托板结构、连接固定及运行模式,它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相对短的前后椅间距,实现了小腿及人体的平卧或接近平卧。2、能与现有的座椅一样安装使用。3、座椅主体结构没大改变,对座椅的安全要求没大影响。当然,本专利技术的可卧座椅也有其局限性,它只能在前座乘客坐起或半卧时才是完整平卧,否则只能是足半垂的一种平卧方式,这可以与前座乘客友好协商,协商或可多添一个好朋友,若前座乘客是家人或朋友,沟通更易了。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小腿托板随前椅背升降的可卧座椅第一种实施例的平面结构及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中椅背(4)下降时小腿托板(7)的结构及位置状态平面示意图。图3是图1实施例中导轨(12)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平面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小腿托板(7)第二种实施例的连接固定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小腿托板(7)第三种实施例的连接固定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小腿托板随前椅背升降的可卧座椅第二种实施例的平面结构及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是图6中小腿托板(7)第四种实施例的升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中小腿托板(7)第五种实施例的升降机构平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小腿托板随前椅背升降的可卧座椅第一种实施例其中一种使用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小腿托板随前椅背升降的可卧座椅第一种实施例另一种使用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小腿托板随前椅背升降的可卧座椅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小腿托板随前椅背升降的可卧座椅的椅脚(14)、保护板(28)及其弯形脚(29)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小腿托板随前椅背升降的可卧座椅实施例在舱(厢)内列置使用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小腿托板随前椅背升降的可卧座椅实施例在舱(厢)内列置的另一种使用形式示意图。图1中显示,A为前椅,B为后椅,两椅结构相同,(1)为地板,两椅间有下腿空间(2),椅的主要构件有:坐盆(3),椅背(4),椅背(4)与坐盆(3)间有转轴(5)连接,椅背(4)头枕部有一提升空间(6),空间(6)的高度以50~70mm为宜,椅背(4)可调节为坐至平卧或接近平卧位。图1中也显示,在A椅背(4)背侧中部,连接有半斗状、纵向垂直剖面为“L”形的小腿托板(7),小腿托板(7)前有与其成角连接的端板(8),端板(8)高度以250~350mm为宜,使小腿托板(7)前部有伸足空间(9),端板(8)上部通过转轴关节(10)与椅背(4)中部背侧连接。端板(8)下端有滑轮(11),滑轮(11)有略向后倾斜的滑槽(12)连接及承托,滑槽(12)上下通过连杆(13)固定于椅脚(14)后侧。小腿托板(7)的长度为460mm左右,以360~520mm为宜。图1中A椅椅背(4)为坐位,端板(8)的上连下托使小腿托板(7)处于平卧或接近平卧位,乘客小腿可承托上面。图2中A椅椅背(4)下降为接近平卧位,带动端板(8)下降,小腿托板(7)下降位于能让后排乘客足部及小腿伸入的角度,并尽量上靠让小腿承托于高位,小腿托板(7)离地有一定的高度空间(15),让乘客足部着地时伸入。图中小腿半垂置于小腿托板(7)上,这时,伸腿位置利用了空间(6),使小腿及膝部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及足部更易伸入。图3显示的是现有的一种电动半卧椅实施例,它在椅背(4)下降同时坐盆(3)向前移动,这时滑槽(12)可调整为近乎垂直状(或弧形),使小腿托板(7)有正确的运行轨迹。上述的滑轮(11)与滑槽(12)可是卡槽式连接,可使小腿托板(7)不至被手动向上掀起。图4显示的小腿托板(7)是转轴关节(10)加弹簧(16)的弹性连接模式,弹簧(16)连接于端板(8)下端与椅背(4)下部之间,小腿托板(7)有上限位止件(17)及下限位止件(18),当椅背(4)升起时,小腿托板(7)止于平卧位,弹簧(16)被压缩少许,椅背(4)下降时,小腿托板(7)下降止位于能让足部及小腿伸入的角度,弹簧(16)被拉长。图5显示的小腿托板(7)的连接固定模式是其通过一侧折弯下行的连杆(19)与自椅转轴(5)连接,在坐盆(3)与连杆(19)之间有拉力弹簧(20)相连。这时,在端板(8)上方椅背(4)中部,固定有下缘为弧形面的压迫件(21),当椅背(4)升起时,在拉力弹簧(20)的作用下,托板(7)止于平卧位,椅背(4)下降时,压迫件(21)压迫端板(8)使小腿托板(7)下降,并止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体由坐盆(3)、背板(4)、转轴(5)椅脚(14)及小腿托板(7)为主体构成的小腿托板随前椅背升降的可卧座椅,其特征是:(1):小腿托板(7)前有成角连接的端板(8),端板(8)上端与椅背(4)背侧中部通过转轴关节(10)连接,端板(8)下端有滑轮(11),滑轮(11)有滑槽(12)连接,背板(4)头枕部有一提升空间(6),在椅前下腿空间(2)上方,固定有两椅间的隔离保护板(29),(2):端板(8)上端两侧有滑轮(22),下端两侧有滑轮(11),滑轮(22)与滑轮(11)与滑槽(12)卡槽式连接,在端板(8)上部,通过转轴(23)连接有电推杆(24),椅背(4)与小腿托板(7)有联动操控按钮(2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体由坐盆(3)、背板(4)、转轴(5)椅脚(14)及小腿托板(7)为主体构成的小腿托板随前椅背升降的可卧座椅,其特征是:(1):小腿托板(7)前有成角连接的端板(8),端板(8)上端与椅背(4)背侧中部通过转轴关节(10)连接,端板(8)下端有滑轮(11),滑轮(11)有滑槽(12)连接,背板(4)头枕部有一提升空间(6),在椅前下腿空间(2)上方,固定有两椅间的隔离保护板(29),(2):端板(8)上端两侧有滑轮(22),下端两侧有滑轮(11),滑轮(22)与滑轮(11)与滑槽(12)卡槽式连接,在端板(8)上部,通过转轴(23)连接有电推杆(24),椅背(4)与小腿托板(7)有联动操控按钮(27)。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小腿托板随前椅背升降的可卧座椅,其特征是:其滑轮(11)、滑轮(22)与滑槽(12)被剪叉升降机构(28)所取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托板随前椅背升降的可卧座椅,其特征是:小腿托板(7)前部有伸足空间(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托板随前椅背升降的可卧座椅,其特征是:小腿托板(7)的长度为360~52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托板随前椅背升降的可卧座椅,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铵陈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陈永铵陈伟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