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恩羊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烧伤、烫伤、刀伤的镇痛防感染药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0852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烧伤、烫伤、刀伤的镇痛防感染药品,主要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荆芥8~12份、防风6~10份、蒲公英根2~6份、龙骨25~35份、槐树枝1~3份、血竭20~30份、没药20~30份、香油3~6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纯中药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生肌的作用,对烧伤、烫伤的消炎、镇痛、防感染有明显的疗效。

A kind of analgesic and anti infection drugs for burns, scalds and knife wound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algesic and anti-infective drug for burns, scalds and knife wounds, which is mainly made of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8-12 nepeta, 6-10 windbreaks, 2-6 dandelion roots, 25-35 keels, 1-3 locust branches, 20-30 Dragon's Blood, 20-30 myrrh, and 3-6 sesame oil. The invention adopts pure medium weight. It has the functions of clearing away heat and toxicity, relieving inflammation and pain,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stasis, and generating muscle. It has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on anti-inflammation, analgesia and anti-infection of burn and sca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烧伤、烫伤、刀伤的镇痛防感染药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烧伤、烫伤、刀伤的镇痛防感染药品。
技术介绍
烧伤一般指热力,包括热液(水、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指皮肤或黏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或/和黏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烫伤是由热液、蒸气等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是热力烧伤的一种,烧伤与烫伤根据其程度在临床表现上可分为浅度、深度、中度、重度,刀伤是由利器制成的伤口,现有的药膏由于组分的不合理,治疗效果差,治疗时间长,治疗后还会形成结痂,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烧伤、烫伤、刀伤的镇痛防感染药品,主要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荆芥8~12份、防风6~10份、蒲公英根2~6份、龙骨25~35份、槐树枝1~3份、血竭20~30份、没药20~30份、香油3~6份。优选地,主要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荆芥8~12份、防风6~10份、蒲公英根3~6份、龙骨25~35份、槐树枝1~3份、血竭20~30份、没药20~30份、香油3~6份。优选地,主要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荆芥10份、防风8份、蒲公英根3份、龙骨30份、槐树枝2份、血竭25份、没药25份、香油4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香油放入锅内加热至沸腾状态,然后向锅内加入龙骨,煎炸一分钟后,将血竭、没药、防风加入锅内炸至黄色,再向锅内加入荆芥、蒲公英根煎30s,捞出所有杂质取清夜即为药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用消毒针将烧伤、烫伤引起的水泡处理干净,然后使用消毒棉签将药品均匀的涂抹在伤口上,严重患者一日涂抹2~3次,轻度患者一日涂抹1~2次,刀伤患者在伤口缝合后使用消毒棉签将药品均匀的涂抹在伤口上,一日涂抹2~3次。本专利技术中,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能解表散风,透疹,消疮,主要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主要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蒲公英根: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主治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龙骨:味甘涩,性平,入心、肝、肾、大肠经,主治重镇安神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槐树枝:味凉苦,有清热凉血、清肝泻火、止血的作用,能改善毛细血管的功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服之可预防出血,能止血、降压。血竭:味甘、咸,性平,归心、肝经,能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主要用于用于跌打损伤,心腹瘀痛,外伤出血,疮疡不敛。没药: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脾经,能散瘀定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病症的治疗,能治各种瘀血阻滞之痛症,如跌打损伤,症见伤处疼痛,伤筋动骨或麻木酸胀,或内伤瘀血,心腹疼痛,肢臂疼痛等症。、香油: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虚、润肺通便、润嗓利咽、凉血止痛的功效。本专利技术采用纯中药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生肌的作用,对烧伤、烫伤的消炎、镇痛、防感染有明显的疗效。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一种用于烧伤、烫伤、刀伤的镇痛防感染药品,主要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荆芥8份、防风6份、蒲公英根2份、龙骨25份、槐树枝1份、血竭20份、没药20份、香油3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香油放入锅内加热至沸腾状态,然后向锅内加入龙骨,煎炸一分钟后,将血竭、没药、防风加入锅内炸至黄色,再向锅内加入荆芥、蒲公英根煎30s,捞出所有杂质取清夜即为药品。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用消毒针将烧伤、烫伤引起的水泡处理干净,然后使用消毒棉签将药品均匀的涂抹在伤口上,严重患者一日涂抹2~3次,轻度患者一日涂抹1~2次,刀伤患者在伤口缝合后使用消毒棉签将药品均匀的涂抹在伤口上,一日涂抹2~3次。实施例二一种用于烧伤、烫伤、刀伤的镇痛防感染药品,主要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荆芥12份、防风10份、蒲公英根6份、龙骨35份、槐树枝3份、血竭30份、没药30份、香油6份。实施例三一种用于烧伤、烫伤、刀伤的镇痛防感染药品,主要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荆芥10份、防风8份、蒲公英根3份、龙骨30份、槐树枝2份、血竭25份、没药25份、香油4份。实施例四一种用于烧伤、烫伤、刀伤的镇痛防感染药品,主要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荆芥10份、防风9份、蒲公英根5份龙骨26份、槐树枝2份、血竭25份、没药22份、香油4份。一、典型病例1、张某,女、32岁,在家中不慎被热水烫伤,腿部大面积烫伤,使用本药品外用涂抹一周后痊愈,伤处无疤痕、五结痂,毛孔通畅。2、李某,女、20岁,在家中使用热水袋时不慎发生低温烫伤,腿部小面积烫伤,使用本药品外用涂抹一周后痊愈,伤处无疤痕、五结痂,毛孔通畅。3、谢某,男、45岁,工人,在工厂卸货时不幸被烫伤,上肢大面积烫伤,使用本药品外用涂抹一周后痊愈,伤处无疤痕、五结痂,毛孔通畅。4、赵某,男,50岁,在进行电力操作时不幸被烫伤,手部大面积烫伤,使用本药品外用涂抹一周后痊愈,伤处无疤痕、五结痂,毛孔通畅。7、刘某,男33岁,切割工,在工厂工作时不幸被利刃切伤,送至医院进行伤口缝合后,使用本药品外用涂抹一周后痊愈,伤处无疤痕、五结痂,毛孔通畅。上述详细说明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上述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烧伤、烫伤、刀伤的镇痛防感染药品,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荆芥8~12份、防风6~10份、蒲公英根2~6份、龙骨25~35份、槐树枝1~3份、血竭20~30份、没药20~30份、香油3~6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烧伤、烫伤、刀伤的镇痛防感染药品,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荆芥8~12份、防风6~10份、蒲公英根2~6份、龙骨25~35份、槐树枝1~3份、血竭20~30份、没药20~30份、香油3~6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烧伤、烫伤、刀伤的镇痛防感染药品,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荆芥8~12份、防风6~10份、蒲公英根3~6份龙骨25~35份、槐树枝1~3份、血竭20~30份、没药20~30份、香油3~6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烧伤、烫伤、刀伤的镇痛防感染药品,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荆芥10份、防风8份、蒲公英根3份、龙骨30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恩羊
申请(专利权)人:闫恩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