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萃取精度的索氏萃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0712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萃取精度的索氏萃取器,包括冷凝管、分液柱、分液头、滴头、萃取管、提取烧瓶、连接管、虹吸管,冷凝管的内管底部设有分液柱,分液柱下端设有分液头和一个以上的滴头,使单点萃取提升至多点萃取,萃取管一侧设有连接管、虹吸管,连接管将虹吸管包裹,防止碰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常规萃取装置萃取面积过小萃取不均匀问题,且提高了萃取效率,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A Soxhlet extractor for improving extraction accurac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oxhlet extractor for improving extraction precision, which comprises a condensing tube, a separating column, a separating head, a dropper, an extracting tube, an extracting flask, a connecting tube and a siphon tube. A separating column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tube of the condensing tube, and a separating head and more than one emitter are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separating column, so that the single-point extraction can be promoted to a maximum. In point extraction, a connecting pipe and a siphon are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extraction pipe, and the connecting pipe wraps the siphon pipe to prevent cracking.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of inhomogeneous extraction due to small extraction area of the conventional extraction device, and improves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The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萃取精度的索氏萃取器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萃取精度的索氏萃取器,属于化学试验仪器领域。
技术介绍
索氏萃取器是一种常见的化学仪器,索氏萃取管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879年,当时的法国科学家FranzritteryouSoxhlet专利技术并使用索氏萃取管从牛奶中提取到了脂类化合物。此后索氏萃取器便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命科学,生物脂分离等科学领域。随着索氏萃取器的运用,化学领域中特别是分析提纯领域有了飞速的发展,对于分离仪器也革命性的意义,在索萃取器专利技术后在现在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索氏萃取管已经成为每个化学实验室必备的实验仪器。索氏萃取管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盛放萃取液的提取烧瓶,盛放待萃取物质的萃取管,使萃取液可以回流的冷凝管组成。使用时这三部分自下而上连接,在连接后要检查接口处的密封性,密封性完好即可使用。使用时常用的辅助设备有固定仪器的铁架台和使萃取剂沸腾的加热装置。在使用索氏萃取装置时,先用铁架台固定提取烧瓶并把提取烧瓶置于加热装置中,低温加热可用水浴锅,高温加热可用电热炉。然后把待萃取物质放置于萃取管内,并把萃取管放置于提取烧瓶上并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再把冷凝管放置在萃取管上并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接上冷凝水管装置便连接完成,打开冷凝水和加热装置即开始萃取过程。索氏萃取利用回流和虹吸的原理使萃取剂在装置内循环,便可以达到往复萃取的效果,不仅可以大大的延长萃取时间也可节省萃取药剂,最大限度地把待萃取物萃取出来,克服了传萃取方法中药剂使用量大,效率低的缺点。索氏萃取装置在萃取仪器中有着很高的地位,有着很多其他设备不能取代的优点,但是索氏萃取装置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1)萃取物质不能包裹太严,在补加萃取剂时,萃取剂落到萃取物上流速过快很容易把物质带到萃取剂。(2)因萃取面积过小而造成的萃取不均匀问题,如果物料分布不均匀很容易造成实验误差。(3)萃取物料过少,造成的萃取时间过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萃取精度的索氏萃取器,主要解决了常规索氏萃取装置中溶剂容易带出物料以及萃取效果精度低等问题,本技术主要采用了一种新的分液头形式,降低了萃取剂带出物料的概率,提高了萃取的精度,使萃取效率大大地提高。本技术提高萃取精度的索氏萃取器,包括冷凝管、分液柱、分液头、滴头、萃取管、提取烧瓶、连接管、虹吸管;所述冷凝管的下端与萃取管连通,萃取管为上部宽下部窄的圆柱体,萃取管的下端与提取烧瓶连通,冷凝管内设球形内管,内管底部伸入萃取管内并与分液柱连接,分液柱底部安装分液头,分液头底部设有一个以上的滴头,所述连接管和虹吸管安装在萃取管的同一侧,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萃取管的上部和下部连通,连接管设于虹吸管外侧,包裹虹吸管,虹吸管一端与萃取管下部一侧连通,另一端向上弯折后穿过萃取管底部并伸入提取烧瓶内。所述虹吸管呈倒U形。所述虹吸管在萃取管上部向上弯起处管的直径小于虹吸管其他各处直径,增强虹吸现象。所述冷凝管与萃取管、萃取管与提取烧瓶的连通处均为磨口连通。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1)将提取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提取烧瓶底部放置在加热装置上,取50mL左右的萃取剂于提取烧瓶中,当萃取剂为易挥发溶剂时,用塞子塞住提取烧瓶上方;(2)将待萃取物质磨碎,称取1g待萃取物质置于滤纸上,将滤纸边缘折叠使滤纸可以放置到萃取管内,并置于萃取管底部,然后将萃取管置于提取烧瓶上与提取烧瓶连通,并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3)将冷凝管置于萃取管上方并与萃取管连通,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接通冷凝水,同时开始加热,将加热装置的温度调至预先设计的温度,进行萃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在冷凝管的内管的底部设有分液柱、分液头和一个以上的滴头可以使单点萃取提升至多点萃取,提高萃取效率。(2)本技术萃取管一侧的虹吸管处于连接管内侧,外侧的连接管可以保护较细的虹吸管,防止碰裂。(3)本技术的虹吸管在萃取管上部向上弯起处管的直径小于虹吸管其他各处直径,增强了虹吸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冷凝管,2-萃取管,3-提取烧瓶,4-连接管,5-虹吸管,6-内管,7-分液柱,8-分配头,9-滴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实施例1:提高萃取精度的索氏萃取器,包括冷凝管1、分液柱7、分液头8、滴头9、萃取管2、提取烧瓶3、连接管4、虹吸管5;所述冷凝管1的下端与萃取管2连通,萃取管2为上部宽下部窄的圆柱体,萃取管2的下端与提取烧瓶3连通,冷凝管1内设球形内管6,内管6底部伸入萃取管2内并与分液柱7连接,分液柱7底部安装分液头8,分液头8底部设有3个滴头9,所述连接管4和虹吸管5安装在萃取管2的同一侧,连接管4的两端分别与萃取管2的上部和下部连通,连接管4设于虹吸管5外侧,包裹虹吸管5,虹吸管5一端与萃取管2下部一侧连通,另一端向上弯折后穿过萃取管2底部并伸入提取烧瓶3内,虹吸管5呈倒U形。实施例2:本实施例装置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冷凝管1与萃取管2、萃取管2与提取烧瓶3的连通处均为磨口连通,分液头8底部设有4个的滴头9,虹吸管5向上弯起处管直径小于其他各处管的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萃取精度的索氏萃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管(1)、分液柱(7)、分液头(8)、滴头(9)、萃取管(2)、提取烧瓶(3)、连接管(4)、虹吸管(5);所述冷凝管(1)的下端与萃取管(2)连通,萃取管(2)为上部宽下部窄的圆柱体,萃取管(2)的下端与提取烧瓶(3)连通,冷凝管(1)内设球形内管(6),内管(6)底部伸入萃取管(2)内并与分液柱(7)连接,分液柱(7)底部安装分液头(8),分液头(8)底部设有一个以上的滴头(9),所述连接管(4)和虹吸管(5)安装在萃取管(2)的同一侧,连接管(4)的两端分别与萃取管(2)的上部和下部连通,连接管(4)设于虹吸管(5)外侧,包裹虹吸管(5),虹吸管(5)一端与萃取管(2)下部一侧连通,另一端向上弯折后穿过萃取管(2)底部并伸入提取烧瓶(3)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萃取精度的索氏萃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管(1)、分液柱(7)、分液头(8)、滴头(9)、萃取管(2)、提取烧瓶(3)、连接管(4)、虹吸管(5);所述冷凝管(1)的下端与萃取管(2)连通,萃取管(2)为上部宽下部窄的圆柱体,萃取管(2)的下端与提取烧瓶(3)连通,冷凝管(1)内设球形内管(6),内管(6)底部伸入萃取管(2)内并与分液柱(7)连接,分液柱(7)底部安装分液头(8),分液头(8)底部设有一个以上的滴头(9),所述连接管(4)和虹吸管(5)安装在萃取管(2)的同一侧,连接管(4)的两端分别与萃取管(2)的上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卓越张镜翠谢贤张冰蔺慧杰宋强彭伟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