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鑑辉专利>正文

胫腓骨外固定延长术后负重行走足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0605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胫腓骨外固定延长术后负重行走足托,包括由连接杆连接的三个外固定环,每个外固定环的内壁安装有多根克氏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底部的外固定环下端安装有一个用以放置人体脚掌且大小与人体脚掌配套的足托,该足托通过多根可伸缩的支撑杆与所述外固定环的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当于在治疗的同时给脚穿上了一只鞋子,患者可以通过足托直接踩在地面上,从而使得患者能脚部落地,便于患者地上行走等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术后儿童能防止下肢废用性骨质疏松,通过活动增强膝关节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并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育,生活自理。

Tibia and fibula external fixation after lengthening oper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eight-bearing walking foot support after external fixation of the tibia and fibula, which comprises three external fixing rings connected by connecting rods, each of which has a plurality of Kirschner pins installed on the inner wall, and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lower end of the bottom external fixing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foot for placing the human foot and the size of the human body. The foot support matched with the sole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external fixing ring through a plurality of retractable supporting rods. The utility model is equivalent to putting a shoe on the foot while treating, and the patient can directly step on the ground through the foot pedal, so that the patient can walk on the ground and so on.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event the disused osteoporosis of the lower limbs for children after operation, and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knee joint through the movement. To prevent muscle atrophy, and is conducive to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life self-ca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胫腓骨外固定延长术后负重行走足托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具体来说是一种连接在环形外固定架上的负重行走足托。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儿童下肢胫腓骨不等长,一般临床上都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其目的是获得肢体等长。在这些治疗方法中,环形外固定器的联合手术技术是相对可靠而又有效的方法,此种方法是多平面细克氏针贯穿肢体再连接环形固定器,并用3-4个螺丝杆组成的三维立体结构的外固定器。然而,环形外固定器的联合手术技术虽然可靠而有效,但在实施延长手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一至两个月,受外固定架限制,不能下地行走活动,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承重行走足托,足托通过连接杆连接在环形外固定器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方案实现:胫腓骨外固定延长术后负重行走足托,包括呈上下平行排列的三个外固定环,三个外固定环之间通过可伸缩且均匀分布的多根连接杆连接,每个外固定环的环壁上开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孔洞,且每个外固定环的内壁安装有多根均匀分布且水平安装的克氏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底部的外固定环下端安装有一个用以放置人体脚掌且大小与人体脚掌配套的足托,该足托通过多根可伸缩的支撑杆与所述外固定环的活动连接。对于本技术,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四根,其底端分别连接于足托的前端、后端及对称的左右两侧,其顶端铰接在外固定环壁上。对于本技术,所述的足托为硬质塑料足托。有益效果:使用时,由三个外固定环组成的环形外固定器固定在小腿上,而向下伸出圆环的人体脚掌则可以放置在足托中,相当于在治疗的同时给脚穿上了一只鞋子,患者可以通过足托直接踩在地面上,从而使得患者能脚部落地,便于患者地上行走等活动;同时,支撑杆采用可伸缩结构,可根据患者的腿长调整足托位置,使足托能更好的“合脚”;本技术对术后儿童能防止下肢废用性骨质疏松,通过活动增强膝关节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并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育,生活自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中:1-外固定环,2-连接杆,3-孔洞,4-克氏针,5-足托,6-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如下:参见附图1、2所示,胫腓骨外固定延长术后负重行走足托,包括呈上下平行排列的三个外固定环1,三个外固定环之间通过可伸缩且均匀分布的多根连接杆2连接,每个外固定环的环壁上开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孔洞3,且每个外固定环的内壁安装有多根均匀分布且水平安装的克氏针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底部的外固定环下端安装有一个用以放置人体脚掌且大小与人体脚掌配套的足托5,该足托通过多根可伸缩的支撑杆6与所述外固定环的活动连接。具体生产时,可将支撑杆的数量选择为四根,四根支撑杆的底端分别连接于足托的前端、后端及对称的左右两侧,而顶端铰接在外固定环壁上的对应位置;为了增加足托的舒适性,足托可采用硬质塑料制成,还可以在足托的内侧附着海绵等衬里。为了更加提高本技术使用的舒适性,甚至可将本技术中的足托设计成普通布鞋或皮鞋或拖鞋等鞋子的样式。使用方法:使用时,通过由三个外固定环组成的环形外固定器将本技术固定在患者小腿上(三个外固定环套在小腿上,三个外固定环上的克氏针插入小腿肌肉中进行固定使用),而向下伸出底部外固定环的人体脚掌部分,则可以踩踏在足托中,相当于在治疗的同时给脚穿上了一只鞋子,患者可以通过足托直接踩在地面上,从而使得患者能脚部落地,便于患者地上行走等活动;同时,支撑杆采用可伸缩结构,可根据患者的腿长调整足托位置,使足托能更好的“合脚”;本技术对术后儿童能防止下肢废用性骨质疏松,通过活动增强膝关节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并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育,生活自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胫腓骨外固定延长术后负重行走足托,包括呈上下平行排列的三个外固定环,三个外固定环之间通过可伸缩且均匀分布的多根连接杆连接,每个外固定环的环壁上开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孔洞,且每个外固定环的内壁安装有多根均匀分布且水平安装的克氏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底部的外固定环下端安装有一个用以放置人体脚掌且大小与人体脚掌配套的足托,该足托通过多根可伸缩的支撑杆与所述外固定环的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胫腓骨外固定延长术后负重行走足托,包括呈上下平行排列的三个外固定环,三个外固定环之间通过可伸缩且均匀分布的多根连接杆连接,每个外固定环的环壁上开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孔洞,且每个外固定环的内壁安装有多根均匀分布且水平安装的克氏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底部的外固定环下端安装有一个用以放置人体脚掌且大小与人体脚掌配套的足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鑑辉
申请(专利权)人:谢鑑辉梅海波吴小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