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虾共作、连作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698459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19:06
一种稻虾共作、连作养殖方法,包括水稻的种植与小龙虾的养殖两部分,其中,小龙虾的养殖部分包括步骤:(1)稻田改造;(2)幼虾培育;(3)成虾养殖;(4)成虾捕捞;(5)投放亲虾;(6)收后管理;水稻种植部分包括以下步骤:(1)水稻栽培;(2)稻田管理;(3)晒田;(4)水稻病虫害防治;(5)排水、收割。能够将一般稻虾连作方式中,小龙虾的发病频次由7~10天降低至45天左右,将病害防治费用降低150元/亩左右,成活率可由30~40%提高至80%以上。同时,能够通过连作能够降低翌年小龙虾幼苗的投入成本、加快上市销售。

A method of rice shrimp continuous cropping and continuous cropping

A method of rice-shrimp co-cultivation and continuous cultivation includes rice cultivation and crayfish cultivation. The cultivation part of crayfis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paddy field transformation; (2) juvenile shrimp cultivation; (3) adult shrimp cultivation; (4) adult shrimp fishing; (5) throwing parent shrimp; (6) post-harvest management; and the rice cultivation par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water culture. Rice cultivation; (2) rice field management; (3) drying fields; (4) ric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ontrol; (5) drainage and harvesting. I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isease from 7 to 10 days to 45 days, reduce the cost of disease control by 150 yuan / mu, and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from 30 to 40% to more than 80%.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continuous cropping, it can reduce the investment cost of the next year crayfish seedlings and speed up the listing and sa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虾共作、连作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稻虾共作、连作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稻虾共作和稻虾连作均属于一种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稻虾共作和即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稻虾连作即在稻田种植水稻后继续养殖小龙虾,以将上市时间提前。目前,已有较多专利文献公开了不同的稻虾共作养殖方法和稻虾连作养殖方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小龙虾的养殖存在较大的养殖风险,其表现在,目前的一般稻虾连作或共作养殖中,小龙虾的成活率仅30%~40%左右,这是由于其在一个周期(6~9个月)内,发病频率极高,达到每7~10天即发病一次,而且其病害防治费用高达500~700元/亩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致力于提供一种稻虾共作、连作养殖方法,使其能够大大降低小龙虾的发病频率、提高其成活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稻虾共作、连作养殖方法,其包括水稻的种植与小龙虾的养殖两部分,其中:小龙虾的养殖部分包括步骤:(1)稻田改造:挖沟、筑埂、设置防逃设施及进排水设施;其中,在挖沟时,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m~8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沟2m开挖,沟宽3m~4m,沟深1m~1.5m;在筑埂时,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田埂应高于田面0.6m~0.8m,顶部宽2m~3m;(2)幼虾培育:用围网围造出幼虾培育区,并在培育区内移植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且用竹框固定,并使稻田水深为0.3m~0.5m,并在幼虾投放前进行肥水;将经挑选后的幼虾运输至田间,以每亩3万尾~60万尾的密度将其投放至培育区,投放时避免阳光直射;自幼虾投放第一天开始每天至少天次投喂动物性饲料,并通过换水使水体透明度保持30cm~40cm;幼虾生长15~20天左右后即撤掉围网,让幼虾自行爬入稻田,随后转入成虾养殖阶段;在幼虾投放前7天左右在培育区进行肥水;(3)成虾养殖在12月前,每月投一次水草,用量为150kg/亩并施一次腐熟的农家肥,用量为100kg/亩~150kg/亩;每周在田埂边的平台浅水处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一般以虾总重量的2%~5%,当水温低于12℃时,可不投喂;翌年3月份,当水温上升到16℃以上,每个月投二次水草,每次用量为100kg/亩~150kg/亩;每周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用量为0.5kg/亩~1.0kg/亩;每日傍晚还投喂一次人工饲料,投喂量为稻田存虾重量的1%~4%,以加快小龙虾的生长;经常巡查,并调控水深:11月至12月保持田面水深30cm~50cm,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加深水位至40cm~60cm;第二年的3月份水温回升时用调节水深的办法来控制水温,促使水温更适合小龙虾的生长;(4)成虾捕捞:4月开始捕捞成虾,6月上旬基本结束捕捞;(5)投放亲虾:每年的9~10月,水稻收割完之后,每亩投放亲虾10kg~15kg;(6)收后管理:水稻收割一周后注水至高出田底至少30cm,随后栽种水草;翌年插秧时田块应用网围田块或四周筑小埂,防小龙虾插秧后进入田块,插秧且秧苗返青后提高水位并拆除围网;水稻种植部分包括以下步骤:(1)水稻栽培,包括:稻田整理:稻田整理采用围埂法,即在靠近虾沟的田面围上一周高30cm,宽20cm的土埂,将环沟和田面分隔开;也可以采用免耕抛秧法;施基肥:可以在插秧前的10~15天,每亩施用农家肥200~300kg,复合肥40KG,均匀撒在田面并翻耕耙匀;秧苗移植:秧苗在6月中旬开始移植,采取浅水栽插,条栽与边行密植相结合的方法,养虾稻田宜推迟10天左右;移植密度30cm×15cm;(2)稻田管理,包括:水位控制:3月份,稻田水位控制在30cm左右;4月中旬以后,稻田水位应逐渐提高至50~60cm;6月插秧后,前期做到薄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晒田复水后湿润管理,孕穗期保持一定水层;抽穗以后采用干湿交替管理,遇高温灌深水调温;收获前一周断水;越冬期前的10~11月份,稻田水位控制在30cm左右,使稻蔸露出水面10cm左右;越冬期间水位控制在40~50cm;施肥:化肥总量每亩施纯N12kg~14kg、P2O55kg~7kg、K2O8kg~10kg;严禁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追肥:在水稻返青分蘖期施用追返青分蘖肥;在孕穗期施用孕穗肥;(3)晒田:晒田时,使田块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不裂缝和发白;田晒好后,应及时恢复原水位;(4)水稻病虫害防治;(5)排水、收割:稻田排水时应将稻田的水位快速的下降到田面5~10cm,然后缓慢排水;最后使环形沟和田间沟保持10cm~15cm的水位,即可收割水稻。优选地,在稻田改造时,稻田面积达到50亩以上的,需要在田中间开挖“一”字形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m~2m,沟深0.8m,坡比1:1.5。优选地,在将幼虾投放至培育区之前,通过泡袋调温使幼虾的环境温度与培育区的水温两者温差不超过2℃。优选地,在培育区进行肥水时,在培育区施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每亩用量为100kg~150kg,或小龙虾专用肥每亩4~6KG,以为幼虾培育适口的天然饵料生物。优选地,所述人工饲料由饼粕、麸皮、米糠、豆渣配制而成,其粗蛋白含量28%~30%。优选地,在亲虾投放前,环形沟和田间沟应移植40%~60%面积的飘浮植物。优选地,在投放亲虾时,亲虾按雌、雄性比2~3∶l投放,投放时将虾筐浸入水中2次~3次,每次lmin~2min。优选地,在进行成虾捕捞时,将地笼布放于稻田及虾沟内,每隔3~10天转换地笼布放位置,当捕获量比开捕时有明显减少时,排出稻田中的积水,将地笼集中于虾沟中捕捞;捕捞时遵循捕大留小的原则,并避免因挤压伤及幼虾。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将一般稻虾连作方式中,小龙虾的发病频次由7~10天降低至45天左右,将病害防治费用降低150元/亩左右,成活率可由30~40%提高至80%以上。同时,能够通过连作能够降低翌年小龙虾幼苗的投入成本、加快上市销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稻虾连作方法分为两部分,即小龙虾的养殖与水稻种植。其中,小龙虾的养殖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改造(1)挖沟即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m~8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沟2m开挖,沟宽3m~4m,沟深1m~1.5m。其中,稻田面积达到50亩以上的,最好还要在田中间开挖“一”字形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m~2m,沟深0.8m,坡比1:1.5。(2)筑埂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田埂应高于田面0.6m~0.8m,顶部宽2m~3m。(3)稻田底质改良:清池后一周,排干沟水,对沟底进行暴晒至沟底龟裂;用犁翻耕沟底淤泥,再暴晒至表层泛白;施肥,每亩施有机肥150~200kg、小龙虾专用肥5~8kg;进行旋耕,使肥料与底泥混合,平整沟底。通过沟底暴晒、施肥、翻耕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底栖生物繁殖生长,提高池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其好处是:①松土、曝气、氧化,改善底质,创造良好生态环境;②施肥增加了沟底有机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虾共作、连作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稻的种植与小龙虾的养殖两部分,其中:小龙虾的养殖部分包括步骤:(1)稻田改造:挖沟、筑埂、设置防逃设施及进排水设施;其中,在挖沟时,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m~8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沟2m开挖,沟宽3m~4m,沟深1m~1.5m;在筑埂时,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田埂应高于田面0.6m~0.8m,顶部宽2m~3m;(2)幼虾培育:用围网围造出幼虾培育区,并在培育区内移植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且用竹框固定,并使稻田水深为0.3m~0.5m,并在幼虾投放前进行肥水;将经挑选后的幼虾运输至田间,以每亩3万尾~60万尾的密度将其投放至培育区,投放时避免阳光直射;自幼虾投放第一天开始每天至少天次投喂动物性饲料,并通过换水使水体透明度保持30cm~40cm;幼虾生长15~20天左右后即撤掉围网,让幼虾自行爬入稻田,随后转入成虾养殖阶段;在幼虾投放前7天左右在培育区进行肥水;(3)成虾养殖在12月前,每月投一次水草,用量为150kg/亩并施一次腐熟的农家肥,用量为100kg/亩~150kg/亩;每周在田埂边的平台浅水处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一般以虾总重量的2%~5%,当水温低于12℃时,可不投喂;翌年3月份,当水温上升到16℃以上,每个月投二次水草,每次用量为100kg/亩~150kg/亩;每周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用量为0.5kg/亩~1.0kg/亩;每日傍晚还投喂一次人工饲料,投喂量为稻田存虾重量的1%~4%,以加快小龙虾的生长;经常巡查,并调控水深:11月至12月保持田面水深30cm~50cm,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加深水位至40cm~60cm;第二年的3月份水温回升时用调节水深的办法来控制水温,促使水温更适合小龙虾的生长;(4)成虾捕捞:4月开始捕捞成虾,6月上旬基本结束捕捞;(5)投放亲虾:每年的9~10月,水稻收割完之后,每亩投放亲虾10kg~15kg;(6)收后管理:水稻收割一周后注水至高出田底至少30cm,随后栽种水草;翌年插秧时田块应用网围田块或四周筑小埂,防小龙虾插秧后进入田块,插秧且秧苗返青后提高水位并拆除围网;水稻种植部分包括以下步骤:(1)水稻栽培,包括:稻田整理:稻田整理采用围埂法,即在靠近虾沟的田面围上一周高30cm,宽20cm的土埂,将环沟和田面分隔开;也可以采用免耕抛秧法;施基肥:可以在插秧前的10~15天,每亩施用农家肥200~300kg,复合肥40KG,均匀撒在田面并翻耕耙匀;秧苗移植:秧苗在6月中旬开始移植,采取浅水栽插,条栽与边行密植相结合的方法,养虾稻田宜推迟10天左右;移植密度30cm×15cm;(2)稻田管理,包括:水位控制:3月份,稻田水位控制在30cm左右;4月中旬以后,稻田水位应逐渐提高至50~60cm;6月插秧后,前期做到薄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晒田复水后湿润管理,孕穗期保持一定水层;抽穗以后采用干湿交替管理,遇高温灌深水调温;收获前一周断水;越冬期前的10~11月份,稻田水位控制在30cm左右,使稻蔸露出水面10cm左右;越冬期间水位控制在40~50cm;施肥:化肥总量每亩施纯N 12kg~14kg、P2O5 5kg~7kg、K2O 8kg~10kg;严禁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追肥:在水稻返青分蘖期施用追返青分蘖肥;在孕穗期施用孕穗肥;(3)晒田:晒田时,使田块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不裂缝和发白;田晒好后,应及时恢复原水位;(4)水稻病虫害防治;(5)排水、收割:稻田排水时应将稻田的水位快速的下降到田面5~10cm,然后缓慢排水;最后使环形沟和田间沟保持10cm~15cm的水位,即可收割水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虾共作、连作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稻的种植与小龙虾的养殖两部分,其中:小龙虾的养殖部分包括步骤:(1)稻田改造:挖沟、筑埂、设置防逃设施及进排水设施;其中,在挖沟时,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m~8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沟2m开挖,沟宽3m~4m,沟深1m~1.5m;在筑埂时,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田埂应高于田面0.6m~0.8m,顶部宽2m~3m;(2)幼虾培育:用围网围造出幼虾培育区,并在培育区内移植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且用竹框固定,并使稻田水深为0.3m~0.5m,并在幼虾投放前进行肥水;将经挑选后的幼虾运输至田间,以每亩3万尾~60万尾的密度将其投放至培育区,投放时避免阳光直射;自幼虾投放第一天开始每天至少天次投喂动物性饲料,并通过换水使水体透明度保持30cm~40cm;幼虾生长15~20天左右后即撤掉围网,让幼虾自行爬入稻田,随后转入成虾养殖阶段;在幼虾投放前7天左右在培育区进行肥水;(3)成虾养殖在12月前,每月投一次水草,用量为150kg/亩并施一次腐熟的农家肥,用量为100kg/亩~150kg/亩;每周在田埂边的平台浅水处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一般以虾总重量的2%~5%,当水温低于12℃时,可不投喂;翌年3月份,当水温上升到16℃以上,每个月投二次水草,每次用量为100kg/亩~150kg/亩;每周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用量为0.5kg/亩~1.0kg/亩;每日傍晚还投喂一次人工饲料,投喂量为稻田存虾重量的1%~4%,以加快小龙虾的生长;经常巡查,并调控水深:11月至12月保持田面水深30cm~50cm,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加深水位至40cm~60cm;第二年的3月份水温回升时用调节水深的办法来控制水温,促使水温更适合小龙虾的生长;(4)成虾捕捞:4月开始捕捞成虾,6月上旬基本结束捕捞;(5)投放亲虾:每年的9~10月,水稻收割完之后,每亩投放亲虾10kg~15kg;(6)收后管理:水稻收割一周后注水至高出田底至少30cm,随后栽种水草;翌年插秧时田块应用网围田块或四周筑小埂,防小龙虾插秧后进入田块,插秧且秧苗返青后提高水位并拆除围网;水稻种植部分包括以下步骤:(1)水稻栽培,包括:稻田整理:稻田整理采用围埂法,即在靠近虾沟的田面围上一周高30cm,宽20cm的土埂,将环沟和田面分隔开;也可以采用免耕抛秧法;施基肥:可以在插秧前的10~15天,每亩施用农家肥200~300kg,复合肥40KG,均匀撒在田面并翻耕耙匀;秧苗移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金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