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华刚专利>正文

压电电机刚性转子组件及应用其的压电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9736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8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电电机刚性转子组件,包括压板、碟簧、转子、减震橡胶垫、摩擦垫片;转子包括板状的本体,本体的第一表面上形成有抬高的凸台,凸台上具有两道环状的挖空槽,两道挖空槽沿本体的径向分布于凸台的底部的两侧,且靠近本体中心一侧的挖空槽的截面积大于远离本体中心一侧的本体挖空槽的截面积,摩擦垫片安装于凸台的顶面上;本体的第二表面上开设有环状的凹槽,减震橡胶垫嵌在凹槽内。碟簧的窄口端与本体的第二表面的中部相贴紧,碟簧的广口端与压板相贴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压电电机刚性转子组件的压电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压电电机性能,稳定压电电机的输出,解决长期存放带来的问题。

Piezoelectric motor rigid rotor assembly and piezoelectric motor applied to i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igid rotor assembly of a piezoelectric motor, which comprises a pressure plate, a disc spring, a rotor, a shock absorbing rubber pad and a friction gasket; the rotor comprises a plate-shaped body, a raised platform is formed on the first surface of the body, and two circular hollow grooves are arranged on the platform, and two hollow grooves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body.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hollow groove near the center of the body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hollow groove far away from the center of the body, and the friction gasket is installed on the top of the convex platform; a circular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surface of the body, and the damping rubber pad is embedded in the groove. The narrow end of the disc spring is close to the middle of the second surface of the body, and the wide end of the disc spring is close to the pressure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 piezoelectric motor comprising the piezoelectric motor rigid rotor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can ensu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iezoelectric motor, stabilize the output of the piezoelectric motor, and solve the problems caused by long-term sto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电电机刚性转子组件及应用其的压电电机
本技术属于电气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电电机中使用的刚性转子组件。
技术介绍
行波型压电电机(也称超声电机)经过了刚性转子和柔性转子的发展时期。压电电机的定子和转子要紧密贴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将定子行波型的微幅振动转化为转子的旋转运动。定转子贴合在一起就需要一个力,即预紧力来将定转子持续地压在一起,故需要一个弹力的提供者。现有的刚性转子厚度稍厚,定子11和转子12的接触面为平面。如图1所示,由于定子11不同半径上的质点的轴向振幅不同,定子11上半径越大的质点,其轴向位移也大,因此普通刚性转子12在定子11振动时接触面小,从而影响电机的输出转矩。刚性转子12所需的预紧力由碟簧13形变产生,优点是碟簧13有零刚度,预紧力较容易控制;缺点是由于刚性转子12不易形变,在接受定子11的力传递时,容易相对定子产生振动,从而脱离开定子11,使定子11和转子12之间的传动出现不充分的现象。由于刚性转子12本身并不会产生形变,也不提供预紧力,其预紧力由碟簧13提供,因此预紧力稳定、时效长。但同时因为刚性转子12不产生形变,定子11和转子12之间接触面为平面,在旋转运动时,转子12由于定子11振动而发生类似跳动性的悬空,在摩擦传动时,导致其不充分、不紧密,最终电机输出性能差、噪音大等现象。而柔性转子较薄,预紧力由转子本身提供。柔性转子由于本身就有形变,在定子振动时可以较为紧密的和定子同步行波型振动,因而效率较高,噪音极小。由于柔性转子可以省去碟簧,加工也不是特别复杂,故受到很多青睐。然而,由于柔性转子一般由铝合金等金属加工而成,在考虑传动、振动特性等的情况下,其材料特性不如碟簧提供弹力的零刚度、持久性。因而柔性转子短期效果好(包括速度快、静音、转速稳定、输出转矩优良),但无法长期存放,或长期使用。在长时间放置或工作后,转子长时间形变提供预紧力,导致其产生不可恢复的形变,预紧力改变,致使电机因预压力过小或过大导致的卡死、噪音、无力、转速上不去等现象。因此不管现在流行的柔性转子还是传统的刚性转子,都有其不可忽视的缺陷。在市场化中不仅仅需要考虑性能,还要考虑其长期存放、长期使用的应用要求。因而需要研制新型转子解决此类问题,真正的将压电电机推入到市场化广泛应用的浪潮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佳性能,又适宜长期存放、使用的压电电机刚性转子组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电电机刚性转子组件,包括压板、碟簧、转子、减震橡胶垫、摩擦垫片;所述转子包括板状的本体,所述本体上面积最大的两个相对的表面分别为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抬高且呈环状的凸台,所述凸台包括与所述本体相连接的底部和具有顶面的顶部,所述凸台上具有两道环状的挖空槽,两道所述挖空槽沿所述本体的径向分布于所述凸台的底部的两侧,且靠近所述本体中心一侧的所述挖空槽的截面积大于远离所述本体中心一侧的所述本体挖空槽的截面积,所述摩擦垫片安装于所述凸台的顶面上;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上开设有环状的凹槽,所述减震橡胶垫嵌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压板将所述碟簧压紧在所述转子的本体的第二表面上。优选的,所述碟簧具有广口端和窄口端,所述碟簧的窄口端与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的中部相贴紧,所述碟簧的广口端与所述压板相贴紧。优选的,所述转子的中部、所述压板的中部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机轴的通孔。优选的,所述凸台形成于所述本体的边缘。优选的,所述挖空槽的槽壁和槽底均为平面,所述挖空槽的槽壁和槽底通过曲面相过渡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压电电机,它包括上述的压电电机刚性转子组件。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能够保证压电电机性能,稳定压电电机的输出,还能够解决长期存放带来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的压电电机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压电电机刚性转子组件的剖视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压电电机刚性转子组件中转子的俯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压电电机刚性转子组件中转子的A-A剖面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的压电电机刚性转子组件中转子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1、定子;12、转子;13、碟簧;21、压板;22、碟簧;23、转子;24、减震橡胶垫;25、摩擦垫片;231、本体;232、第一表面;233、第二表面;234、凸台;235、挖空槽;236、凹槽;26、通孔;27、机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附图2所示,一种压电电机刚性转子组件,包括压板21、碟簧22、转子23、减震橡胶垫24和摩擦垫片25。如附图2至附图5所示,转子23包括板状的本体231,本体231呈圆柱形,本体231上面积最大的两个相对的表面——即圆柱体的两个圆形的底面——分别为其第一表面232和第二表面233。在本体231的第一表面232上靠近其边缘处形成有抬高的凸台234,凸台234相对第一表面232的凸出方向为凸台234的高度方向,凸台234的高度为h,该凸台234呈环形而围绕本体231的中心分布。凸台234具有靠近本体231中心的一侧和远离本体231中心的一侧,即凸台234的两侧沿本体231的径向分布。凸台234还包括有一顶面,该顶面即位于凸台234的两侧之间,而不与本体231相接触,但与本体231的第一表面232近似平行的一个表面。凸台234沿其高度方向包括底部和顶部,底部即凸台234的直接与本体231相连接的一端,而顶部则为另一端,且顶面包含在顶部内。凸台234上具有两道挖空槽235,两道挖空槽235分别位于凸台234的两侧,即使得两道挖空槽235沿本体231的径向分布于凸台234底部的两侧。两道挖空槽235中,较靠近本体231中心的那道挖空槽235的截面积大于较远离本体231中心的那道挖空槽235的截面积。通常,挖空槽235的槽壁和槽底均为平面,挖空槽235的槽壁和槽底则通过曲面相过渡连接。本体231的第二表面233上开设有环状的凹槽236,凹槽236的截面呈矩形。摩擦片安装于凸台234的顶面上。减震橡胶垫24则嵌在本体231第二表面233上的凹槽236内。压板21将碟簧22压紧在转子23的本体231的第二表面233上。碟簧22具有广口端和窄口端,碟簧22的窄口端与本体231的第二表面233的中部相贴紧,碟簧22的广口端与压板21相贴紧。转子23的中部、压板21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26,通孔26用于安装机轴27,从而使得该压电电机刚性转子组件能够与其他部件,如定子等组成压电电机。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电电机刚性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电机刚性转子组件包括压板、碟簧、转子、减震橡胶垫、摩擦垫片;所述转子包括板状的本体,所述本体上面积最大的两个相对的表面分别为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抬高且呈环状的凸台,所述凸台包括与所述本体相连接的底部和具有顶面的顶部,所述凸台上具有两道环状的挖空槽,两道所述挖空槽沿所述本体的径向分布于所述凸台的底部的两侧,且靠近所述本体中心一侧的所述挖空槽的截面积大于远离所述本体中心一侧的所述本体挖空槽的截面积,所述摩擦垫片安装于所述凸台的顶面上;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上开设有环状的凹槽,所述减震橡胶垫嵌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压板将所述碟簧压紧在所述转子的本体的第二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电电机刚性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电机刚性转子组件包括压板、碟簧、转子、减震橡胶垫、摩擦垫片;所述转子包括板状的本体,所述本体上面积最大的两个相对的表面分别为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抬高且呈环状的凸台,所述凸台包括与所述本体相连接的底部和具有顶面的顶部,所述凸台上具有两道环状的挖空槽,两道所述挖空槽沿所述本体的径向分布于所述凸台的底部的两侧,且靠近所述本体中心一侧的所述挖空槽的截面积大于远离所述本体中心一侧的所述本体挖空槽的截面积,所述摩擦垫片安装于所述凸台的顶面上;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上开设有环状的凹槽,所述减震橡胶垫嵌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压板将所述碟簧压紧在所述转子的本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华刚杨伟任乔琪
申请(专利权)人:曹华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