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提袋穿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907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8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提袋穿绳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两块基座和夹持驱动部件,两块基座的相向面均设置有抵接密封面,抵接密封面上均设有穿绳槽,两块基座贴合时两个穿绳槽扣接形成有用于供绳体滑入的穿绳通道,穿绳通道包括有分别位于其两端的进绳口和冲绳口,穿绳通道的冲绳口处设置有用于将绳体从进绳口吸入穿绳通道内的负压部件,其中一块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将绳体从进绳口收纳入穿绳通道内的积绳部件,穿绳通道的进绳口处设置有用于将穿绳通道从进绳口处封堵住的封堵部件,其中一块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将收纳于穿绳通道内的绳体从冲绳口推送出的推送部件。该装置加工效率高,加工质量稳定,有利于降低工厂生产成本。

A handbag rope pierc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andbag rope-piercing device. The technical scheme essentially comprises two bases and a clamping driving component. The opposite surfaces of the two bases are provided with a contact sealing surface, and the contact sealing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rope-piercing groove. When the two bases are joined, the two rope-piercing grooves are fastened to form a rope-piercing device for the sliding of the rope donor body. A negative pressure component for sucking a rope body from a rope inlet into the rope passage is arranged at the Okinawa inlet of the rope passage, wherein a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rope accumulator for pulling the rope body from the rope inlet into the rope passage, and the entry of the rope passage. A plugg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at the rope opening for blocking the rope passage from the rope inlet, and a push component for pushing the rope body contained in the rope passage out of the Okinawa outlet is arranged on a base. The device has high processing efficiency and stable processing quality, which is conducive to reducing plant production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提袋穿绳装置
本技术涉及手提袋加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手提袋穿绳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手提袋上供使用者拎的结构有两种,一种为直接开设在袋体上的手提孔,另一种为连接在袋体上的手提绳。而目前对于连接手提绳的手提袋结构,由于包袋材料多为纸质,且孔小、绳子软,因此只能靠灵活的手指来实现该加工动作,一般整个穿绳动作均为人工操作实现,为原始人工作业模式。这种人工作业穿绳模式存在如下缺陷:(1)人工作业生产效率低,无法满足大批量产能的需求;(2)穿绳的效果因人而异,无法保证良率;(3)大批量生产时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力,增加工厂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提袋穿绳装置,该装置加工效率高,加工质量稳定,有利于降低工厂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提袋穿绳装置,包括有两块基座和用于驱动两块基座贴合或分离的夹持驱动部件,两块基座的相向面均设置有抵接密封面,所述抵接密封面上均设置有贯穿基座相对两侧的穿绳槽,所述穿绳槽的长度方向与抵接密封面所处的平面方向保持一致,两块基座贴合时两个穿绳槽扣接形成有用于供绳体滑入的穿绳通道,所述穿绳通道包括有分别位于其两端的进绳口和冲绳口,所述穿绳通道的冲绳口处设置有用于将绳体从进绳口吸入穿绳通道内的负压部件,其中一块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将绳体从进绳口收纳入穿绳通道内的积绳部件,负压部件在将绳体从进绳口收纳入穿绳通道内后积绳部件能够将更多的绳体从进绳口收纳入穿绳通道内,使收纳于穿绳通道内的绳体长度大于穿绳通道的长度,所述穿绳通道的进绳口处设置有用于将穿绳通道从进绳口处封堵住的封堵部件,封堵部件在将穿绳通道的进绳口一端封堵住后还能够将绳体的一端夹持固定于穿绳通道内进绳口一端,其中一块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将收纳于穿绳通道内的绳体从冲绳口推送出的推送部件,封堵部件将穿绳通道的一端封堵住后推送部件能够通过充压的方式将收纳于穿绳通道内的绳体从冲绳口吹送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积绳部件包括有与一基座固定连接的积绳气缸,所述积绳气缸包括有能够径向贯穿穿绳通道的积绳活塞杆,另一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纳伸出状态下的积绳活塞杆的积绳容腔,所述积绳容腔与穿绳通道相连通,积绳气缸推送积绳活塞杆于伸出状态下能够将绳体推送入积绳容腔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积绳部件还包括有与一基座固定连接的止绳气缸,所述止绳气缸包括有能够插接于冲绳口一端的穿绳通道内的止绳活塞杆,止绳气缸推送止绳活塞杆插接于冲绳口内后能够在积绳气缸将绳体推送入积绳容腔内时避免绳体从冲绳口内滑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块基座的抵接密封面上均设置有用于供止绳气缸嵌入的嵌装槽,所述止绳气缸固定于一基座上的嵌装槽内,与止绳气缸固定连接的该基座上设置与止绳气缸密封连接的连通管;所述穿绳通道内包括有用于避让止绳气缸的避让通道,所述避让通道与穿绳通道内冲绳口处的通道弯折设置,所述止绳活塞杆的长度方向与穿绳通道内冲绳口处的通道长度方向保持一致,止绳气缸推送止绳活塞杆插接于冲绳口一端的穿绳通道内的过程中能够将绳体固定于穿绳通道的冲绳口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送部件包括有气泵和设置于一基座上与穿绳通道导通的气管,所述气泵与气管密封连接,气泵通过气管能够将收纳于穿绳通道内的绳体从冲绳口吹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管导通至积绳容腔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堵部件包括有与一基座固定连接的封堵气缸,所述封堵气缸包括有能够径向封堵住穿绳通道的封堵活塞杆。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生产效率高:传统每个人工穿绳子(提手)一般为400-500个/小时,且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效率会越来越低。而本穿绳装置基本在2000-4000个/小时,不随工作时间变长而影响效率,一般每人可操作2-3台设备。这对劳动力成本日益增长的今天功效尤其明显,是当前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2)加工质量稳定:通过机械自动化生产取代人工生产,有效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确保了产品的统一性,提升了产品整体的良率。(3)操作方便:穿绳装置个部件的执行顺序能够通过编程实现全自动运行,人工无需多余动作。(4)减少成本:使用穿绳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工厂人力成本投入,同时上述穿绳装置结构简单易实施,能够有利于减少对设备的投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手提袋穿绳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手提袋穿绳装置另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手提袋穿绳装置于积绳气缸处的剖视图;图4为手提袋穿绳装置于封堵部件处的剖视图;图5为一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另一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穿绳通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基座;11、抵接密封面;111、穿绳槽;12、穿绳通道;121、进绳口;122、冲绳口;123、避让通道;13、积绳容腔;14、嵌装槽;2、夹持驱动部件;3、积绳部件;31、积绳气缸;311、积绳活塞杆;32、止绳气缸;321、止绳活塞杆;322、连通管;4、封堵部件;41、封堵气缸;411、封堵活塞杆;5、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7所示,一种手提袋穿绳装置,包括有两块金属制成的基座1和用于驱动两块基座1贴合或分离的夹持驱动部件2,该夹持驱动部件2可参考使用气动手指,两块基座1的相向面均设置有抵接密封面11,夹持驱动部件2带动两块基座1贴合时两抵接密封面11能够保持紧密贴合;抵接密封面11上均设置有贯穿基座1相对两侧的穿绳槽111,穿绳槽111的长度方向与抵接密封面11所处的平面方向保持一致,两块基座1贴合时两个穿绳槽111扣接形成有用于供绳体滑入的穿绳通道12;穿绳槽111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于抵接密封面11上,在两抵接密封面11抵触贴合时两穿绳槽111合围形成穿绳通道12,此时穿绳通道12在两抵接密封面11贴合状态下周边处于密封状态仅两端成开口,而在两基座1分离状态下该结构又能够将穿绳通道12沿其长度方向开启,从而能够令绳体可以从穿绳通道12内脱离;此外,还可以优选将穿绳槽111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成半圆弧状,使两穿绳槽111的开口能够尽量最大,从而方便绳体能够从穿绳槽111内无阻碍的脱离。而穿绳通道12包括有分别位于其两端的进绳口121和冲绳口122,穿绳通道12的冲绳口122处设置有用于将绳体从进绳口121吸入穿绳通道12内的负压部件,负压部件可参考使用负压泵,使用时将负压泵的抽气嘴手动抵接在穿绳通道12的冲绳口122一端,从而能够将穿绳通道12内形成负压状态,能够将绳体从进绳口121吸入穿绳通道12内;此外还可在负压泵的抽气嘴端部设置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能够有效避免绳体被吸入抽气嘴内,并且能够让绳体的端部与穿绳通道12的冲绳口122齐平,从而方便后期操作。其中一块基座1上设置有用于将绳体从进绳口121收纳入穿绳通道12内的积绳部件3,负压部件在将绳体从进绳口121收纳入穿绳通道12内后积绳部件3能够将更多的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提袋穿绳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两块基座(1)和用于驱动两块基座(1)贴合或分离的夹持驱动部件(2),两块基座(1)的相向面均设置有抵接密封面(11),所述抵接密封面(11)上均设置有贯穿基座(1)相对两侧的穿绳槽(111),所述穿绳槽(111)的长度方向与抵接密封面(11)所处的平面方向保持一致,两块基座(1)贴合时两个穿绳槽(111)扣接形成有用于供绳体滑入的穿绳通道(12),所述穿绳通道(12)包括有分别位于其两端的进绳口(121)和冲绳口(122),所述穿绳通道(12)的冲绳口(122)处设置有用于将绳体从进绳口(121)吸入穿绳通道(12)内的负压部件,其中一块基座(1)上设置有用于将绳体从进绳口(121)收纳入穿绳通道(12)内的积绳部件(3),负压部件在将绳体从进绳口(121)收纳入穿绳通道(12)内后积绳部件(3)能够将更多的绳体从进绳口(121)收纳入穿绳通道(12)内,使收纳于穿绳通道(12)内的绳体长度大于穿绳通道(12)的长度,所述穿绳通道(12)的进绳口(121)处设置有用于将穿绳通道(12)从进绳口(121)处封堵住的封堵部件(4),封堵部件(4)在将穿绳通道(12)的进绳口(121)一端封堵住后还能够将绳体的一端夹持固定于穿绳通道(12)内进绳口(121)一端,其中一块基座(1)上设置有用于将收纳于穿绳通道(12)内的绳体从冲绳口(122)推送出的推送部件,封堵部件(4)将穿绳通道(12)的一端封堵住后推送部件能够通过充压的方式将收纳于穿绳通道(12)内的绳体从冲绳口(122)吹送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提袋穿绳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两块基座(1)和用于驱动两块基座(1)贴合或分离的夹持驱动部件(2),两块基座(1)的相向面均设置有抵接密封面(11),所述抵接密封面(11)上均设置有贯穿基座(1)相对两侧的穿绳槽(111),所述穿绳槽(111)的长度方向与抵接密封面(11)所处的平面方向保持一致,两块基座(1)贴合时两个穿绳槽(111)扣接形成有用于供绳体滑入的穿绳通道(12),所述穿绳通道(12)包括有分别位于其两端的进绳口(121)和冲绳口(122),所述穿绳通道(12)的冲绳口(122)处设置有用于将绳体从进绳口(121)吸入穿绳通道(12)内的负压部件,其中一块基座(1)上设置有用于将绳体从进绳口(121)收纳入穿绳通道(12)内的积绳部件(3),负压部件在将绳体从进绳口(121)收纳入穿绳通道(12)内后积绳部件(3)能够将更多的绳体从进绳口(121)收纳入穿绳通道(12)内,使收纳于穿绳通道(12)内的绳体长度大于穿绳通道(12)的长度,所述穿绳通道(12)的进绳口(121)处设置有用于将穿绳通道(12)从进绳口(121)处封堵住的封堵部件(4),封堵部件(4)在将穿绳通道(12)的进绳口(121)一端封堵住后还能够将绳体的一端夹持固定于穿绳通道(12)内进绳口(121)一端,其中一块基座(1)上设置有用于将收纳于穿绳通道(12)内的绳体从冲绳口(122)推送出的推送部件,封堵部件(4)将穿绳通道(12)的一端封堵住后推送部件能够通过充压的方式将收纳于穿绳通道(12)内的绳体从冲绳口(122)吹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提袋穿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积绳部件(3)包括有与一基座(1)固定连接的积绳气缸(31),所述积绳气缸(31)包括有能够径向贯穿穿绳通道(12)的积绳活塞杆(311),另一基座(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伸出状态下的积绳活塞杆(311)的积绳容腔(13),所述积绳容腔(13)与穿绳通道(12)相连通,积绳气缸(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其德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临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