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内的使用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布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8043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内的使用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布局,包括多种形状的砼支护桩,在基坑相邻的两侧边构成锐角或直角时,在此夹角的外侧设置有水平截面为圆形的第一砼支护桩;在基坑相邻的两侧边构成钝角时,在此夹角的外侧设置有水平截面为多边形的第二砼支护桩,基坑的夹角与多边形的边相对设置;在基坑为平滑处设置第三砼支护桩,第三砼支护桩靠近土层一侧的宽度不小于远离基坑的一侧。该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基坑边缘的形状来设置不同截面图形的砼支护桩,这样可以在使用较少材料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防护。

Layout of concrete supporting piles using carbon fiber reinforcement in foundation pi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ayout of concrete supporting piles reinforced with carbon fiber in a foundation pit, which comprises various forms of concrete supporting piles. When the two sides adjacent to the foundation pit form sharp angles or right angles, the first concrete supporting piles with circular horizontal section are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angle; when the two sides adjacent to the foundation pit form obtuse angles, the first concrete supporting piles are arranged here. A second concrete supporting pile with a horizontal cross-section of a polygon is arrang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angle, and the angle of the foundation pit is set relative to the side of the polygon; a third concrete supporting pile is set at the smooth place of the foundation pit, and the width of the third concrete supporting pile near the soil layer is not less than the one far from the foundation pi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concrete supporting piles with different cross-section patterns are arranged by the shape of the edge of the foundation pit, so that the better protection can be obtained with less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内的使用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布局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基坑内的使用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布局。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基坑内的建筑的安全或者安全施工,需要在基坑的内侧壁处设置砼支护桩,由于受到基坑的内侧壁的压力,由于基坑大部分为有边角的环形结构,基坑不同的位置对砼支护桩的压力是不同的,而现有技术中砼支护桩的结构均一致。砼支护桩的结构必须稳定,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砼支护桩还容易开裂,这样大大降低了施工的安全性。现有的砼支护桩均为圆形或方形,圆形或方形的砼支护桩在同等承载条件下,浪费混凝土,现场泥浆污染大,工期长。因此,急需新的砼支护桩及其布局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坑内的使用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布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内的使用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布局,包括多种形状的砼支护桩,基坑相邻的两侧边构成锐角或直角时,在此夹角的外侧设置有水平截面为圆形的第一砼支护桩;基坑相邻的两侧边构成钝角时,在此夹角的外侧设置有水平截面为多边形的第二砼支护桩,基坑的夹角与多边形的边相对设置;基坑为平滑处设置第三砼支护桩,第三砼支护桩靠近土层一侧的宽度不小于远离基坑的一侧;所述砼支护桩包括碳纤维配筋、钢配筋、箍筋,所述碳纤维配筋和钢配筋的轴向平行于砼支护桩的轴向,箍筋的方向与砼支护桩的轴向垂直,在沿着砼支护桩的轴线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箍筋,箍筋均匀设置且间距为20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砼支护桩和第三砼支护桩的外边缘为平滑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砼支护桩上表面为梯形部和弧形部的结合,所述梯形部的上底边用与两侧边相切的弧形部替换,下底边靠近土层。进一步地,所述基坑拐角处砼支护桩的密度大于平滑处的砼支护桩的密度。进一步地,所述砼支护桩在高度方向上,上部为碳纤维混凝土,下部为水泥混凝土。进一步地,所述碳纤维混凝土的高度范围为0.8-1.2m。进一步地,砼支护桩包括碳纤维配筋,所述砼支护桩外边缘形状发生变化处均设置有碳纤维配筋。进一步地,所述砼支护桩靠近土层处的碳纤维配筋的密度大于远离土层的任意位置的浓度。进一步地,砼支护桩还包括钢配筋,所述碳纤维配筋和钢配筋交替设置,弧形处均设置碳纤维配筋。进一步地,所述箍筋的材料与钢配筋(4)的材料相同,使用材料的直径为8mm或者10mm。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基坑边缘的形状来设置不同截面图形的砼支护桩,这样可以在使用较少材料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防护,其中箍筋固定。(2)第二砼支护桩和第三砼支护桩的外边缘为平滑状,保证砼支护桩受力较均匀。(3)第三砼支护桩的设置放置可以在减少用材的情况下提高第三砼支护桩的支护能力。(4)基坑拐角处的砼支护桩的密度大于平滑处的砼支护桩的密度,这样可以确保整个基坑的支护能力。(5)本专利技术砼支护桩上部碳纤维混凝土,下部为水泥混凝土,并且使用碳纤维配筋,这样增加砼支护桩的强度。(6)通过碳纤维配筋在不同位置的浓度设置,并且还包括钢配筋,这样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能够节省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坑内的使用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布局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砼支护桩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砼支护桩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砼支护桩的俯视图。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1-砼支护桩11-梯形部12-弧形部13-矩形部14-碳纤维混凝土15—水泥混凝土2-碳纤维配筋3-钢配筋4-基坑101-第一砼支护桩102-第二砼支护桩103-第三砼支护桩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基坑内的使用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布局,包括多种形状的砼支护桩1,基坑4相邻的两侧边构成锐角或直角时,在此夹角的外侧设置有水平截面为圆形的第一砼支护桩101;基坑4相邻的两侧边构成钝角时,在此夹角的外侧设置有水平截面为多边形的第二砼支护桩102,基坑4的夹角与多边形的边相对设置;基坑4为平滑处设置第三砼支护桩103,第三砼支护桩103靠近土层一侧的宽度不小于远离基坑4的一侧。砼支护桩1的外边缘均为平滑状。所述基坑4拐角处砼支护桩1的密度大于平滑处的砼支护桩1的密度。其中第一砼支护桩101、第二砼支护桩102、第三砼支护桩103均为柱状结构,砼支护桩1包括碳纤维配筋2、钢配筋3、、箍筋。砼支护桩1靠近土层处的碳纤维配筋2的密度大于远离土层的任意位置的浓度,碳纤维配筋2和钢配筋3交替设置,弧形处均设置碳纤维配筋2,在节省资源的情况下保证砼支护桩1的抗裂能力。所述碳纤维配筋2和钢配筋3的轴向平行于砼支护桩的轴向,箍筋的方向与砼支护桩的轴向垂直,在沿着砼支护桩1的轴线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箍筋,,箍筋均匀设置且间距为200mm,起到给碳纤维配筋2和钢配筋3定位的作用。所述箍筋的材料与钢配筋4的材料相同,使用材料的直径为8mm或者10mm。如图2-3所示,第三砼支护桩103靠近土层一侧竖直方向的截面积不小于远离土层的任意位置竖直方向的截面积,在该实施例中第三砼支护桩103从靠近土层到远离土层的方向上,砼支护1的竖向的截面积逐渐减小,详细的说,第三砼支护桩103上表面为梯形部11和弧形部12的结合,梯形部11的上底边用与两侧边相切的弧形替换,下底边靠近土层。梯形部11的下底边和两侧边的夹角处为内切圆。第二砼支护桩102和第三砼支护桩103外边缘形状发生变化处即拐角处均设置有碳纤维配筋2。砼支护桩1在高度方向上,上部碳纤维混凝土14,下部为水泥混凝土15。该实施例中碳纤维混凝土14的高度为0.8m。碳纤维混凝土14包括碳纤维,碳纤维的重量占整个重量的1%。由于砼支护桩1的上部桩头连接上部冠梁形成闭合的基坑4支护体系,上部桩头使用碳纤维混凝土14使得桩头强度加强,利于整体受力。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第三砼支护桩103的结构,如图4所示,第三砼支护桩103上表面为矩形部13和弧形部12的结合,矩形部13远离土层且与土层面平行的侧边作为弧形部12的直径,在该实施例中弧形部12为半圆形。弧形部12均设置碳纤维配筋2,在节省资源的情况下保证砼支护桩1的抗裂能力。砼支护桩1在高度方向上,上部碳纤维混凝土14,下部为水泥混凝土15。该实施例中碳纤维混凝土14的高度为1.2m。碳纤维混凝土14包括碳纤维,碳纤维的重量占整个重量的2%。由于砼支护桩1的上部桩头连接上部冠梁形成闭合的基坑4支护体系,上部桩头使用碳纤维混凝土14使得桩头强度加强,利于整体受力。实施例3与对比文件1不同的在于,碳纤维混凝土14的高度为1m,碳纤维混凝土14中的碳纤维的重量占整个玄武岩混凝土重量的3%。实施例4与对比文件2不同的在于,碳纤维混凝土14的高度为1m,碳纤维混凝土14中的碳纤维的重量占整个玄武岩混凝土重量的3%。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创造,凡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创造,凡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内的使用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布局,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种形状的砼支护桩(1),基坑(4)相邻的两侧边构成锐角或直角时,在此夹角的外侧设置有水平截面为圆形的第一砼支护桩(101);基坑(4)相邻的两侧边构成钝角时,在此夹角的外侧设置有水平截面为多边形的第二砼支护桩(102),基坑(4)的夹角与多边形的边相对设置;基坑为平滑处设置第三砼支护桩(103),第三砼支护桩(103)靠近土层一侧的宽度不小于远离基坑的一侧;所述砼支护桩包括碳纤维配筋(2)、钢配筋(3)、箍筋,所述碳纤维配筋(2)和钢配筋(3)的轴向平行于砼支护桩的轴向,箍筋的方向与砼支护桩的轴向垂直,在沿着砼支护桩(1)的轴线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箍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内的使用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布局,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种形状的砼支护桩(1),基坑(4)相邻的两侧边构成锐角或直角时,在此夹角的外侧设置有水平截面为圆形的第一砼支护桩(101);基坑(4)相邻的两侧边构成钝角时,在此夹角的外侧设置有水平截面为多边形的第二砼支护桩(102),基坑(4)的夹角与多边形的边相对设置;基坑为平滑处设置第三砼支护桩(103),第三砼支护桩(103)靠近土层一侧的宽度不小于远离基坑的一侧;所述砼支护桩包括碳纤维配筋(2)、钢配筋(3)、箍筋,所述碳纤维配筋(2)和钢配筋(3)的轴向平行于砼支护桩的轴向,箍筋的方向与砼支护桩的轴向垂直,在沿着砼支护桩(1)的轴线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箍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内的使用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砼支护桩(102)和第三砼支护桩(103)的外边缘为平滑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内的使用碳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砼支护桩(103)上表面为梯形部(11)和弧形部(12)的结合,所述梯形部(11)的上底边用与梯形两侧边相切的弧形部(12)替换,下底边靠近土层。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杨吴平费广清柯宅邦高坤崔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