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符合人体手部构造特性的膨体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7375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符合人体手部构造特性的膨体夹,包括两个相互交叉设置并且通过转轴铰接的夹臂,所述夹臂分别具有一前端以及一后端手柄,所述前端为用于夹持膨体的夹持部,所述后端手柄形成一体成型的指环,其中一夹臂的夹持部延伸为直线形,另一夹臂的夹持部形成朝所述直线形夹持部方向弯曲的弧形,所述夹臂的后端手柄往上弯折从而与前端的夹持部之间形成夹角,所述两夹臂的两后端手柄之间且在靠近转轴的位置连接有一弹簧,所述直线形的夹持部的前端开有一长条形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膨体准确在放置在人体手术部位,操作起来更方便可靠。

A bulky clip that accords with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hand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lging clamp conform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human hand, which comprises two clamping arms which are mutually intersected and articulated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The clamping arm has a front end and a back end handle respectively. The front end is a clamping part for clamping the bulging body. The back end handle forms a formed integrally formed finger ring. The clamping part of one arm extends into a straight line, and the clamping part of the other arm forms an arc bending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straight-line clamping part. The back-end handle of the clamping arm bends upward so as to form an angle with the front-end clamping part. A spring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two back-end handles of the two clamping arms and in a position close to the rotating shaft. The front end of the linear clamp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long strip seam. The utility model can accurately place the bulge in the operative part of the human body, and the operation is more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符合人体手部构造特性的膨体夹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器具,具体涉及一种整形手术用器械。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更多的人越来越重视外表的好看,逐渐形成了一股整容的风潮,在美容整形手术中会使用到一些医疗器具,例如在隆鼻手术的实施过程中,先通过手术将鼻梁两侧的皮肤割开,再将与鼻子形状相匹配的膨体放进鼻子里最后再进行缝合,在将膨体放入鼻子中时,需要通过一个夹持器具来夹取膨体并将其填入手术部位,将膨体放置好后再将夹持器具拿回,但目前往往没有合适的专用于放置膨体的夹持器械,不太方便人体手部的操作,普通的钳子由于结构限制不能准确将膨体放置在手术部位里,而且在取出夹持器具时容易移动膨体,使膨体放置的位置发生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准确将膨体放置在手术部位内的膨体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符合人体手部构造特性的膨体夹,其包括两个相互交叉设置并且通过转轴铰接的夹臂,所述夹臂分别具有一前端以及一后端手柄,所述前端为用于夹持膨体的夹持部,所述后端手柄形成一体成型的指环,其中一夹臂的夹持部延伸为直线形,另一夹臂的夹持部形成朝所述直线形夹持部方向弯曲的弧形,所述夹臂的后端手柄往上弯折从而与前端的夹持部之间形成夹角,所述两夹臂的两后端手柄之间且在靠近转轴的位置连接有一弹簧,所述直线形的夹持部的前端开有一长条形缝。所述夹臂的后端手柄与前端的直线形夹持部之间弯折形成的夹角为150°。所述两个夹持部的截面均形成与膨体形状相适配的弧面。所述两个夹持部的弧面的弯曲方向一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在夹持部的前端开有一长条形缝,在使用时,夹持部将膨体夹起放置在手术部位后,只需要通过手术针穿过夹持部的长条形缝将膨体固定好后,即可将膨体夹退出,避免了将膨体夹退出时造成膨体移动,膨体的放置更准确,器械操作起来更方便。而且设计的夹持部与手柄之间150°弯折角度,更符合人体操作习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两个夹持部的前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符合人体手部构造特性的膨体夹,其包括夹臂1和夹臂2,夹臂1和夹臂2相互交叉设置并且通过转轴3铰接,夹臂1具有一前端11以及一后端手柄12,夹臂2具有一前端21以及一后端手柄22,前端11、21为用于夹持膨体的夹持部,后端手柄12、22形成一体成型的指环,其中夹臂1的前端11夹持部延伸为直线形,夹臂2的前端21夹持部形成朝向直线形夹持部弯曲的弧形,夹臂1的后端手柄12从靠近转轴3的位置开始向上弯折从而与前端11直线形夹持部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夹角,形成的夹角为150°,夹臂2的后端手柄22也从靠近转轴3的位置开始向上弯折从而与前端21之间形成夹角。后端的手柄往上弯折与前端形成夹角,这样的倾斜角度设计更加方便膨体的放入,具有符合人体手部的构造特性,在手术植入膨体的过程中手腕不需要用力弯曲,使器具更适宜操作,且经实践证明150°为最优选的弯折角度。见图2所示,夹臂1的直线形夹持部的前端开有一长条形缝13。夹臂1和夹臂2前端的夹持部的截面均形成与膨体形状相适配的弧面,并且两个夹持部的弧面的弯曲方向一致。形成的弯曲弧面与膨体的形状更加配合,使夹持部更好地起到夹持作用,而且夹臂2的前端也同时往夹臂1的方向弯曲成弧形,同样也是为了与膨体的整体形状形成更好的贴合,避免膨体在夹持过程中掉落。夹臂1的后端手柄12与夹臂2的后端手柄22之间且在靠近转轴3的位置连接有一弹簧4,弹簧4依靠弹力抵在两个夹臂之间,不致于在手握持器械时用力过度造成过大的夹紧力从而损伤膨体,同时也能使两夹臂的前端夹持部位保持微微张开的状态,方便随时张开使用。本技术在夹持部的前端开了一长条形缝13,使用时,夹持部将膨体夹起并放入手术部位,膨体放置好后,将手术针穿过长条形缝13,针刺膨体将其在人体内固定住后,之后即可将本技术膨体夹退出,这样可以避免了将膨体夹退出时容易造成膨体的位置产生移动的问题,使膨体的放置位置更准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符合人体手部构造特性的膨体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互交叉设置并且通过转轴铰接的夹臂,所述夹臂分别具有一前端以及一后端手柄,所述前端为用于夹持膨体的夹持部,所述后端手柄形成一体成型的指环,其中一夹臂的夹持部延伸为直线形,另一夹臂的夹持部形成朝所述直线形夹持部方向弯曲的弧形,所述夹臂的后端手柄往上弯折从而与前端的夹持部之间形成夹角,所述两夹臂的两后端手柄之间且在靠近转轴的位置连接有一弹簧,所述直线形的夹持部的前端开有一长条形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符合人体手部构造特性的膨体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互交叉设置并且通过转轴铰接的夹臂,所述夹臂分别具有一前端以及一后端手柄,所述前端为用于夹持膨体的夹持部,所述后端手柄形成一体成型的指环,其中一夹臂的夹持部延伸为直线形,另一夹臂的夹持部形成朝所述直线形夹持部方向弯曲的弧形,所述夹臂的后端手柄往上弯折从而与前端的夹持部之间形成夹角,所述两夹臂的两后端手柄之间且在靠近转轴的位置连接有一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义
申请(专利权)人:脸博士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