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物分流输送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7251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货物分流输送线,包括控制器及由控制器控制的前段输送线、后段输送线、摆臂输送装置,所述前段输送线上安装有读码器,所述读码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后段输送线包括上部的上层输送线及下部的下层输送线,所述摆臂输送装置位于前段输送线与后段输送线之间,其包括机架、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及第三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前端铰接在机架的前端,所述第二输送线的后端铰接在机架后端的上部,所述第三输送线的后端铰接在机架后端的下部,所述机架上能转动的连接有联动支架,且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带动联动支架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一种货物分流输送线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制造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A freight distribution l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rgo split conveying line, which comprises a controller and a front conveying line, a rear conveying line and a swing arm conveying device controlled by the controller. A code reader is installed on the front conveying line and the code reader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ler. The rear conveying line comprises an upper conveying line and a lower layer. The swing arm conveying devic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ront conveying line and the rear conveying line, and comprises a frame, a first conveying line, a second conveying line and a third conveying line. The front end of the first conveying line is articulat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frame, the rear end of the second conveying line is articulat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rear end of the frame, and the third conveying line. The rear end is hing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rear end of the frame, and the frame is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a linkage bracket, and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device for driving the linkage bracket to rotate. The cargo distributary conveying li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structure, small volume, low manufacturing cost and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货物分流输送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仓储物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货物分流输送线。
技术介绍
仓储物流,就是利用自建或租赁库房、场地,储存、保管、装卸搬运、配送货物。输送线是仓储物流的重要设备之一。目前,在货物输送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多种规格货物的混合输送,其需要根据货物的种类进行自动分流,常规的处理方式是在同一输送层设置分叉线分流货物或用升降机将货物分流到不同高度层的输送线上,然而,采用分叉线分流货物存在占用场地大的问题,而采用升降机分流货物的方式,存在不能连续输送的问题,其输送效率较低,由此,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货物分流输送线,以解决现有货物分流设备占用场地大,分流效率低下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货物分流输送线,包括控制器及由控制器控制的前段输送线、后段输送线、摆臂输送装置,所述前段输送线上安装有读码器,所述读码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后段输送线包括上部的上层输送线及下部的下层输送线,所述摆臂输送装置位于前段输送线与后段输送线之间,其包括机架、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及第三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前端铰接在机架的前端,且第一输送线的侧边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沿第一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布置,所述第二输送线的后端铰接在机架后端的上部,且第二输送线的侧边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沿第二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布置,所述第三输送线的后端铰接在机架后端的下部,且第三输送线的侧边设置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沿第三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布置,所述机架上能转动的连接有联动支架,且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带动联动支架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联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呈三角形分布,且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第三滑块与第三滑轨滑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第三输送线结构相同,并具体包括框架、转动连接在框架上的若干个滚筒及绕包在滚筒上的输送带,所述的若干个滚筒间隔平行布置,且所述的若干个滚筒包括多个自由滚筒及至少一个电动滚筒。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动滚筒包括滚筒体及用于带动滚筒体转动的电机、减速器,所述电机为正反转电机,且电机由控制器控制,所述减速器、电机均位于滚筒体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所述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机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主动轴,所述支架本体的中心处连接有从动轴,所述主动轴与从动轴传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减速机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通过同步带、同步轮组件与主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轴通过同步带、同步轮组件与从动轴传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段输送线包括由匀速电机驱动的匀速输送线及由加速电机驱动的加速输送线,所述加速输送线的一端与匀速输送线对接,其另一端与摆臂输送装置对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读码器安装于匀速输送线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速输送线的入料端处设置有光电传感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匀速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加速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高度的调节支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所述一种货物分流输送线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制造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其前段输送线上设置读码器能准确识别货物,然后通过摆臂输送装置将货物转运到对应的后段输送线上,进而能够快速可靠地实现货物的自动分流,其货物分流速度能达到1.8秒/件,具有极高的货物分流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货物分流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摆臂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图1为一种货物分流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摆臂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一种货物分流输送线,包括控制器及由控制器控制的前段输送线、后段输送线、摆臂输送装置1,所述前段输送线包括由匀速电机驱动的匀速输送线2及由加速电机驱动的加速输送线3,所述加速输送线3的前端与匀速输送线2对接,其后端与摆臂输送装置1对接,所述匀速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加速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加速输送线3的入料端处设置有光电传感器31,所述光电传感器31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匀速输送线2上安装有读码器21,所述读码器21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后段输送线包括上部的上层输送线4及下部的下层输送线5,所述上层输送线4、下层输送线5均水平布置,所述摆臂输送装置1位于前段输送线与后段输送线之间,其包括机架11、第一输送线12、第二输送线13及第三输送线14,所述机架1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高度的调节支脚,所述第一输送线12的前端铰接在机架11的前端,且第一输送线1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沿第一输送线12的输送方向布置,所述第二输送线13的后端铰接在机架11后端的上部,且第二输送线13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沿第二输送线13的输送方向布置,所述第三输送线14的后端铰接在机架11后端的下部,且第三输送线14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沿第三输送线14的输送方向布置,所述机架11上能转动的连接有联动支架,且机架11上设置有用于带动联动支架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联动支架包括2个支架本体15,2个支架本体15对称布置于摆臂输送装置1两侧,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6、减速机17,所述驱动电机16为伺服电机,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减速机17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17的输出轴通过同步带、同步轮组件与主动轴18传动连接,所述支架本体15的中心处连接有从动轴,所述主动轴18通过同步带、同步轮组件与从动轴传动连接,所述支架本体15上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二滑块19、第三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19、第三滑块呈三角形分布,且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第二滑块19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第三滑块与第三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线12、第二输送线13、第三输送线14结构相同,并具体包括框架131、转动连接在框架131上的若干个滚筒及绕包在滚筒上的输送带,所述的若干个滚筒间隔平行布置,且所述的若干个滚筒包括多个自由滚筒133及一个电动滚筒134,所述电动滚筒134包括滚筒体及用于带动滚筒体转动的电机、减速器,所述电机为正反转电机,且电机由控制器控制,所述减速器、电机均位于滚筒体内。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电动滚筒134为一个,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电动滚筒134的数量可根据运输货物重量来调整,其可以为2个、3个或更多。工作时,驱动电机16经减速机17输出的动力通过同步带、同步轮组件传送至主动轴18,主动轴18再通过同步带、同步轮组件带动从动轴转动,进而带动支架本体15转动,本实施例中,主动轴上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货物分流输送线,包括控制器及由控制器控制的前段输送线、后段输送线、摆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输送线上安装有读码器,所述读码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后段输送线包括上部的上层输送线及下部的下层输送线,所述摆臂输送装置位于前段输送线与后段输送线之间,其包括机架、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及第三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前端铰接在机架的前端,且第一输送线的侧边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沿第一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布置,所述第二输送线的后端铰接在机架后端的上部,且第二输送线的侧边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沿第二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布置,所述第三输送线的后端铰接在机架后端的下部,且第三输送线的侧边设置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沿第三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布置,所述机架上能转动的连接有联动支架,且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带动联动支架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联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呈三角形分布,且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第三滑块与第三滑轨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货物分流输送线,包括控制器及由控制器控制的前段输送线、后段输送线、摆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输送线上安装有读码器,所述读码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后段输送线包括上部的上层输送线及下部的下层输送线,所述摆臂输送装置位于前段输送线与后段输送线之间,其包括机架、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及第三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前端铰接在机架的前端,且第一输送线的侧边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沿第一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布置,所述第二输送线的后端铰接在机架后端的上部,且第二输送线的侧边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沿第二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布置,所述第三输送线的后端铰接在机架后端的下部,且第三输送线的侧边设置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沿第三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布置,所述机架上能转动的连接有联动支架,且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带动联动支架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联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呈三角形分布,且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第三滑块与第三滑轨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货物分流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第三输送线结构相同,并具体包括框架、转动连接在框架上的若干个滚筒及绕包在滚筒上的输送带,所述的若干个滚筒间隔平行布置,且所述的若干个滚筒包括多个自由滚筒及至少一个电动滚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货物分流输送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鹭谷春光杨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凯乐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