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取水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6940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复合取水井结构,包括:设于河岸的竖井、至少一个渗水洞和多个取水孔;竖井的底部延伸至承压水层;渗水洞位于河流底部的岩体内,且渗水洞与竖井连通;取水孔的一端与渗水洞的顶部连通,其另一端延伸至河流底部的河床砂卵石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竖井、渗水洞和取水孔综合取水体系,可集取水质标准高,取水运行成本低,同时便于机泵设备选型,不需考虑水泵叶轮磨损,适用于山丘区多泥沙河流工农业或人畜饮水生活取水工程。

A compound water intake well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uts forward a composite water intake well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shaft, at least one seepage hole and a plurality of water intake holes arranged on a river bank; a bottom of the shaft extends to a confined water layer; a seepage tunnel is located in a rock mass at the bottom of a river, and the seepage tunnel is connected with a shaft; one end of the water intake ho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p of the seepage tunnel,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epage tunnel. A bed of sand and gravel extending to the bottom of the river.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 comprehensive water intake system of shaft, seepage tunnel and water intake hole,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water quality standard, low water intake operation cost, convenient selection of pump equipment and no need to consider the wear and tear of pump impeller, and is suitable for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jects of sediment-laden rivers in hilly areas or drinking water intake projects for people and livest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取水井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特别是指一种复合取水井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建设在黄河水系多泥沙河流上的取水工程,为保证水源的泥沙含量低、水量充沛,多采用地下水源(如管井、渗渠、辐射井等)、地表水源(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如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底栏式和库坝式取水,移动式取水构筑物如缆车式、浮船式和潜水泵式直接取水)。地下水源受粉细质淤阻,水质保证的同时水量保证率低,存在工程投资大,使用寿命短的缺陷。地表水源受河流游荡性、丰枯期水位变幅大等影响,水量保证的同时水质保证率低,存在工程维护费用高,取水泥沙含量较高对机泵磨蚀严重,造成渠道或者管道淤积,田面土壤沙化等的问题。因此,同时兼有水量、水质两者需求,对取水构筑物具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常用的辐射井由大口井和径向设置辐射管组成,主要是通过人为设置反滤层包裹辐射管集取河床水,取水来源单一,河流悬浮物造成堵塞辐射管工作效率大为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复合取水井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复合取水井结构,包括:设于河岸的竖井,其底部延伸至承压水层;至少一个渗水洞,其位于河流底部的岩体内,渗水洞与竖井连通;多个取水孔,其一端与渗水洞的顶部连通,其另一端延伸至河流底部的河床砂卵石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渗水洞与竖井垂直设置;或者,渗水洞与竖井连通的一端低于其另一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渗水洞的横截面呈城门洞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竖井的底部比竖井与渗水洞的连通口低1-3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取水孔的孔径为15-25c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渗水洞整体或部分位于承压水层。本技术通过竖井、渗水洞和取水孔综合取水体系,可集取水质标准高,取水运行成本低,同时便于机泵设备选型,不需考虑水泵叶轮磨损,适用于山丘区多泥沙河流工农业或人畜饮水生活取水工程;本技术扩大水源集取范围,通过竖井、渗水洞同时集取岸边及远离河流的河床渗透水、岸边地下水,取水孔集取河床的多来源取水方案,即①渗水洞集取裂隙地下水;②黄河潜水;③砂岩承压水,保证水量充盈的效果;集取过程均经过渗流作用,取水泥沙含量极低,以满足极小泥沙量的要求,为调水工程系统提供可靠水源,确保泵站等水机设备的完好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中复合取水井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复合取水井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中复合取水井结构,包括:设于河岸的竖井1、至少一个渗水洞2和多个取水孔3;其中,竖井1的底部延伸至承压水层11;渗水洞2位于河流10底部的岩体内,且渗水洞2与竖井1连通;取水孔3的一端与渗水洞2的顶部连通,其另一端延伸至河流10底部的河床砂卵石层12。为便于渗水洞2内的水流汇集于竖井1内,优选地,渗水洞2与竖井1垂直设置;或者,渗水洞2与竖井1连通的一端低于其另一端。优选地,渗水洞2整体或部分位于承压水层11。为使整体结构稳定同时便于施工,优选地,渗水洞2的横截面呈城门洞形。优选地,竖井1的底部比竖井1与渗水洞2的连通口低1-3m,使竖井1的底部起到建设期渗水洞施工、运行期沉沙坑作用。优选地,取水孔3的孔径为15-25cm。因取水孔孔径一般较小,与河床砂卵石层12接触处不需设滤层结构,保持自然连通状态。上述实施例中,承压水层11位于隔水层13的下方,隔水层13位于潜水层14下方。竖井1位于河岸,作潜水泵取水池用,竖井1的管径可依据河岸地质条件和取水规模进行调节。渗水洞2的长度、条数、洞径可根据地质勘测条件、取水量科学选择,洞室整体布置于河底部岩体内。施工时,先建竖井1,然后建渗水洞2,最后在渗水洞2的顶部钻取水孔3。上述实施例中的复合取水井结构,通过竖井、渗水洞和取水孔综合取水体系,可集取水质标准高,取水运行成本低,同时便于机泵设备选型,不需考虑水泵叶轮磨损,适用于山丘区多泥沙河流工农业或人畜饮水生活取水工程;同时本技术扩大水源集取范围,通过竖井、渗水洞同时集取岸边及远离河流的河床渗透水、岸边地下水,取水孔集取河床的多来源取水方案,即①渗水洞集取裂隙地下水;②黄河潜水;③砂岩承压水,保证水量充盈的效果;同时集取过程均经过渗流作用,取水泥沙含量极低,以满足极小泥沙量的要求,为调水工程系统提供可靠水源,确保泵站等水机设备的完好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取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河岸的竖井(1),其底部延伸至承压水层(11);至少一个渗水洞(2),其位于河流(10)底部的岩体内,渗水洞(2)与竖井(1)连通;多个取水孔(3),其一端与渗水洞(2)的顶部连通,其另一端延伸至河流(10)底部的河床砂卵石层(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取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河岸的竖井(1),其底部延伸至承压水层(11);至少一个渗水洞(2),其位于河流(10)底部的岩体内,渗水洞(2)与竖井(1)连通;多个取水孔(3),其一端与渗水洞(2)的顶部连通,其另一端延伸至河流(10)底部的河床砂卵石层(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取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渗水洞(2)与竖井(1)垂直设置;或者,渗水洞(2)与竖井(1)连通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刚杨普义王婧那巍王毅王保刚臧育樱刘俊武
申请(专利权)人:乡宁县水利局山西省西山提黄灌溉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山西省汾河灌溉管理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