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利群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存储及反渗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66938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存储及反渗的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具有“集水—溢流—反渗”的模式和“集水—直排—反渗”两种模式,从而达到控制雨水用途的目的,适用于不同的降雨量地区;该处理系统将各机构容置于一桶形结构内,整体体积较小,减少了基坑的深度,则与同样长度的集水系统相比,则降低了基坑挖设的上表面积,更适用于人行便道和绿地建设等小空间内;且将集水机构设计成空心管状结构,集水机构预埋后,在相同的面积内,集水管与土层共同承受外界压力,从而提高了集水装置的路面载荷能力,避免集水装置塌陷,使其能够应用在人行便道,提高了雨水收集率,能够加速海绵城市建设。

A treatment system with rainwater collection, storage and reverse osmosi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eatment system with rainwater collection, storage and reverse osmosis, which has two modes of \catchment-overflow-reverse osmosis\ and \catchment-direct drainage-reverse osmosis\,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ntrolling rainwater use and i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rainfall areas; the treatment system includes various agencies. Compared with the same length catchment system, the upper surface area of excavation is reduced,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small space such as sidewalk and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and the catchment mechanism is designed as hollow tubular structure, after the water catchment mechanism is embedded in the phase. In the same area, the catchment pipe and the soil layer bear the external pressure together, thus improving the pavement load capacity of the catchment device, avoiding the collapse of the catchment device, making it applicable to the sidewalk, improving the rainwater collection rate, and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onge 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存储及反渗的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存储及反渗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雨季能够将城市内降的雨水进行收集、滞留及净化。然后能够回灌地下水,这样不仅可以补充日益匮乏的地下水资源,适当的提高地下水位,阻止或减缓地面下沉,还可以通过分流部分雨水减少城市雨水管道和泵站的投资以及运行费用,避免或减小暴雨时洪涝灾害的发生。但是由于南北方降雨量的较大差异,以及季候降雨量的不确定因素,使得收集到的雨水无法进行其它用途的使用,并不能够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现有的雨水收集系统中的集水装置多呈立方体形状,采用在城市绿化时建立下凹式绿地,使地面高于绿地,在绿地内设计雨水滞留设施。通过城市规划内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绿地、防护绿地、成产绿地、风林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使城市绿地、草坪多消纳雨水。但是,由于现有集水装置的承载能力较差,并没用应用于人行便道的集水系统,这就造成部分雨水浪费无法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应用于人行便道及绿地建设,减少基坑挖设面积,提高雨水收集率利用的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存储及反渗的处理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存储及反渗的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机构、调控机构以及具有爬梯供人进入集水机构内部的检查井;其特征在于:集水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集水箱,所述集水箱呈空心管状结构,所述集水箱顶部具有使雨水进入集水箱内的雨水收集结构,所述检查井与集水箱的一端竖直贯通,且该端的集水箱端壁上部设有溢流孔;调控机构,包括横隔板、纵隔板以及过滤模块;横隔板,沿集水箱轴向布于其内部,横隔板所述横隔板的前后两侧均与集水箱的侧壁固定,横隔板远离检查井的一端与集水箱端壁固定,横隔板的另一端与对应的集水箱端壁之间具有过水间隙,所述横隔板上方形成储水腔,其下方与集水箱底部之间形成渗水腔,所述渗水腔部分的集水箱上设有渗水孔;纵隔板,竖直设置,所述纵隔板的前后两侧均与集水箱固定,使得纵隔板将靠近溢流孔的一侧与储水腔分隔形成溢流腔,所述纵隔板下端与横隔板的自由端固定,使得溢流腔与渗水腔连通,所述纵隔板的上端低于溢流孔的位置具有开口部;过滤模块,位于溢流腔的前端,使得溢流腔内的水经过滤模块后进入渗水腔;所述横隔板上设有连通储水腔与渗水腔的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上设有控制阀,所述导水管位于过滤模块之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控制阀为连接有控制器的电磁阀或手动阀,所述手动阀包括密封塞入导水管内的塞堵,以及连接塞堵并伸出检查井的调节杆。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过滤模块沿水流经方向的前后两端设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上开设有通孔,阻隔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横隔板和集水箱固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过滤模块包括粗滤模块和精滤模块,所述粗滤模块和精滤模块同样通过阻隔板分隔。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集水箱靠近检查井一侧的端壁呈向外凸出的弧形壁,该弧形壁与检查井的下端同心设置并相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纵隔板呈向内凸出的弧形板,纵隔板的前后两端与对应的集水箱端壁固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纵隔板的上端延伸至检查井内,所述爬梯包括位于检查井内壁和纵隔板内壁上的攀爬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横隔板的纵截面呈矩形、拱形或下凹的弧形。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横隔板上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多个用于清理渗水腔的清理孔,所述横隔板上位于过滤模块上方的位置同样开设有多个用于清理过滤模块的清理孔,所述清理孔上均覆盖有盖板。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雨水收集结构包括布于集水箱上方的集水孔或/和沿集水箱轴向均布的直角形的集水管。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储水腔的底部设有布置有曝气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处理系统具有“集水—溢流—反渗”的模式和“集水—直排—反渗”两种模式,从而达到控制雨水用途的目的,适用于不同的降雨量地区;该处理系统将各机构容置于一桶形结构内,整体体积较小,减少了基坑的深度,则与同样长度的集水系统相比,则降低了基坑挖设的上表面积,更适用于人行便道和绿地建设等小空间内;再者,由于将集水机构设计成空心管状结构,较常规的方形集水结构而言,由于集水机构预埋后,在相同的面积内,集水管与土层共同承受外界压力,并且该系统采用一体式结构,较现有的模块分散式连接而言,共同提高了集水装置的路面载荷能力,避免集水装置塌陷,使其更能够应用在人行便道,使用安全可靠,提高了雨水收集率,加速了海绵城市建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一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A-A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的B-B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的C-C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的另一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一D-D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的另一D-D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0中E-E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图9所示,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存储及反渗的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机构、调控机构以及具有爬梯41供人进入集水机构内部的检查井4。检查井4用于使操作人员进入检查井内进行系统安装、清理和检修等操作。集水机构,负责对雨水进行收集,包括水平设置的集水箱11,所述集水箱11呈空心管状结构,所述集水箱11顶部具有使雨水进入集水箱11内的雨水收集结构,雨水收集结构设于碎石层或砂砾层,易于雨水收集即可,在无雨水天气里,雨水收集结构还可起到蒸发导管的作用,润化地表,具体的,雨水收集结构包括布于集水箱11上方的集水孔122或/和沿集水箱11轴向均布的直角形的集水管121,所述检查井4与集水箱11的一端竖直贯通,且该端的集水箱11端壁上部设有溢流孔13;调控机构,其作用是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集水—溢流—反渗”模式或“集水—直排—反渗”模式的处理,包括横隔板21、纵隔板22以及过滤模块23;横隔板21,沿集水箱11轴向布于其内部,横隔板21所述横隔板21的前后两侧均与集水箱11的侧壁固定,横隔板21远离检查井4的一端与集水箱11端壁固定,横隔板21的另一端与对应的集水箱11端壁之间具有过水间隙,所述横隔板21上方形成储水腔1,其下方与集水箱11底部之间形成渗水腔2,所述渗水腔2部分的集水箱11上设有渗水孔24;纵隔板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存储及反渗的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机构、调控机构以及具有爬梯(41)供人进入集水机构内部的检查井(4);其特征在于:集水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集水箱(11),所述集水箱(11)呈空心管状结构,所述集水箱(11)顶部具有使雨水进入集水箱(11)内的雨水收集结构,所述检查井(4)与集水箱(11)的一端竖直贯通,且该端的集水箱(11)端壁上部设有溢流孔(13);调控机构,包括横隔板(21)、纵隔板(22)以及过滤模块(23);横隔板(21),沿集水箱(11)轴向布于其内部,横隔板(21)所述横隔板(21)的前后两侧均与集水箱(11)的侧壁固定,横隔板(21)远离检查井(4)的一端与集水箱(11)端壁固定,横隔板(21)的另一端与对应的集水箱(11)端壁之间具有过水间隙,所述横隔板(21)上方形成储水腔(1),其下方与集水箱(11)底部之间形成渗水腔(2),所述渗水腔(2)部分的集水箱(11)上设有渗水孔(24);纵隔板(22),竖直设置,所述纵隔板(22)的前后两侧均与集水箱(11)固定,使得纵隔板(22)将靠近溢流孔(13)的一侧与储水腔(1)分隔形成溢流腔(3),所述纵隔板(22)下端与横隔板(21)的自由端固定,使得溢流腔(3)与渗水腔(2)连通,所述纵隔板(22)的上端低于溢流孔(13)的位置具有开口部;过滤模块(23),位于溢流腔(3)的前端,使得溢流腔(3)内的水经过滤模块(23)后进入渗水腔(2);所述横隔板(21)上设有连通储水腔(1)与渗水腔(2)的导水管(25),所述导水管(25)上设有控制阀,所述导水管(25)位于过滤模块(23)之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存储及反渗的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机构、调控机构以及具有爬梯(41)供人进入集水机构内部的检查井(4);其特征在于:集水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集水箱(11),所述集水箱(11)呈空心管状结构,所述集水箱(11)顶部具有使雨水进入集水箱(11)内的雨水收集结构,所述检查井(4)与集水箱(11)的一端竖直贯通,且该端的集水箱(11)端壁上部设有溢流孔(13);调控机构,包括横隔板(21)、纵隔板(22)以及过滤模块(23);横隔板(21),沿集水箱(11)轴向布于其内部,横隔板(21)所述横隔板(21)的前后两侧均与集水箱(11)的侧壁固定,横隔板(21)远离检查井(4)的一端与集水箱(11)端壁固定,横隔板(21)的另一端与对应的集水箱(11)端壁之间具有过水间隙,所述横隔板(21)上方形成储水腔(1),其下方与集水箱(11)底部之间形成渗水腔(2),所述渗水腔(2)部分的集水箱(11)上设有渗水孔(24);纵隔板(22),竖直设置,所述纵隔板(22)的前后两侧均与集水箱(11)固定,使得纵隔板(22)将靠近溢流孔(13)的一侧与储水腔(1)分隔形成溢流腔(3),所述纵隔板(22)下端与横隔板(21)的自由端固定,使得溢流腔(3)与渗水腔(2)连通,所述纵隔板(22)的上端低于溢流孔(13)的位置具有开口部;过滤模块(23),位于溢流腔(3)的前端,使得溢流腔(3)内的水经过滤模块(23)后进入渗水腔(2);所述横隔板(21)上设有连通储水腔(1)与渗水腔(2)的导水管(25),所述导水管(25)上设有控制阀,所述导水管(25)位于过滤模块(23)之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存储及反渗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连接有控制器的电磁阀或手动阀,所述手动阀包括密封塞入导水管(25)内的塞堵,以及连接塞堵并伸出检查井(4)的调节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存储及反渗的处理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王子艺刘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王利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