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家瑜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节登山杆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6668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登山杆,包括撑杆、固定在撑杆底部的底座、转动连接在底座内部调节转轮、设置在底座外部且与调节转轮同轴连接的调节手把、设置在底座内部且中部固定在调节转轮转轴上的第一连杆、以及连接在第一连杆两端的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使用者能够根据地形的变化自行调节登山杆的状态,当路面平坦时,不需要使用抓地杆,可以将抓地杆收进滑动壳体中;当路面崎岖,登山杆的抓地力下降时,可以调节使抓地杆伸出底座的底壁,通过抓地杆可有效增加所述登山杆的抓地力。

Adjustable mountaineering rod and its us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djustable climbing rod,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rod, a base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rod, an adjusting wheel rotated and connected to the inner base, an adjusting handle arranged outside the base and coaxially connected with the adjusting wheel,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rranged inside the base and fixed in the middle of the adjusting wheel rotating shaft, and a connecting rod connected to the adjusting wheel rotating shaft. The first telescopic grasping mechanism and the second telescopic grasping mechanism at both ends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can adjust the state of the climbing rod by itself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errain. When the road surface is flat, the grasping rod can be retracted into the sliding shell without using the grasping rod; when the road surface is rough and the grasping force of the climbing rod drops, The grip rod can be adjusted to extend the bottom wall of the base, and the grip force of the climbing rod can be effectively increased by the grip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登山杆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体育器材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登山杆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登山杖均是采用单根铝合金来支撑达到其作用效果,无法做到适应多种复杂的地形。例如,登山时碰到道路比较泥泞时,登山杖的抓地力就会受到影响,就需要接触面积大的,防止登山杖插入泥地,不易拔出;再比如,对于崎岖山路或是着力点比较小的山路,登山杆则需要有尖锐的钉子对石头地面施加较大的压强,防止登山杆打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登山杆,结构巧妙合理,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形对登山杆进行调节,使抓地杆伸出或收进滑动壳体,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登山杆,包括撑杆、固定在撑杆底部且为空腔结构的底座、转动连接在底座内部的调节转轮、设置在底座外部且与调节转轮同轴固定连接的调节手把、设置在底座内部且中部固定在调节转轮上的第一连杆、连接在第一连杆两端的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对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进行水平限位的水平滑杆、以及对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进行竖直限位的第三连杆;所述底座内部的底壁上设有与第一伸缩抓地机构、第二伸缩抓地机构水平行进轨迹相匹配的长条孔。具体的,所述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的结构相同且关于调节转轮的转轴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包括抓地杆、用于对抓地杆上下滑动进行导向的滑动壳体、以及用于带动滑动壳体左右移动的第二连杆。优选的,所述滑动壳体的中部后侧固定有与水平滑杆相匹配的滑套,水平滑杆的两端固定在底座的内侧壁上。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杆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滑动壳体的侧壁上。优选的,所述抓地杆上下滑动设置在滑动壳体内,抓地杆的上端固定有连接块,在连接块与滑动壳体之间设有回位弹簧,回位弹簧套接在抓地杆上,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在连接块的后侧壁上,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底座内部的后侧壁上。具体的,所述调节转轮的转轴为阻尼转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登山杆的使用方法,当路面平坦时,不需要使用抓地杆,可以转动调节手把,通过调节手把带动调节转轮的转轴转动,使第一连杆随调节转轮的转轴转动,第一连杆能够同时通过第二连杆拉动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沿水平滑杆向中间靠拢,使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的连接块能够在第三连杆的作用下被顶起,连接块能够带动抓地杆向上移动,从而将抓地杆收进滑动壳体中;当路面崎岖,登山杆的抓地力下降时,可以转动调节手把,通过调节手把带动调节转轮的转轴转动,使第一连杆随调节转轮的转轴转动,第一连杆能够同时通过第二连杆推动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沿水平滑杆向两侧移动,使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的连接块能够在第三连杆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连接块能够带动抓地杆向下移动,从而使抓地杆伸出底座的底壁,通过抓地杆可有效增加所述登山杆的抓地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者能够根据地形的变化自行调节登山杆的状态,当路面平坦时,不需要使用抓地杆,可以将抓地杆收进滑动壳体中,同时对抓地杆尖部进行保护;当路面崎岖,登山杆的抓地力下降时,可以调节使抓地杆伸出底座的底壁,通过抓地杆可有效增加登山杆的抓地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后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A处示意图;图中:1-撑杆,2-底座,3-调节转轮,4-调节手把,5-第一连杆,6-抓地杆,7-滑动壳体,8-第二连杆,9-第三连杆,10-滑套,11-水平滑杆,12-长条孔,13-连接块,14-回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登山杆,包括撑杆1、固定在撑杆1底部且为空腔结构的底座2、转动连接在底座2内部的调节转轮3、设置在底座2外部且与调节转轮3同轴固定连接的调节手把4、设置在底座2内部且中部固定在调节转轮3上的第一连杆5、连接在第一连杆5两端的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对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进行水平限位的水平滑杆11、以及对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进行竖直限位的第三连杆9;所述底座2内部的底壁上设有与第一伸缩抓地机构、第二伸缩抓地机构水平行进轨迹相匹配的长条孔12。所述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的结构相同且关于调节转轮3的转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包括抓地杆6、用于对抓地杆6上下滑动进行导向的滑动壳体7、以及用于带动滑动壳体7左右移动的第二连杆8。所述滑动壳体7的中部后侧固定有与水平滑杆11相匹配的滑套10,水平滑杆11的两端固定在底座2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杆8的一端与第一连杆5铰接,第二连杆8的另一端铰接在滑动壳体7的侧壁上。所述抓地杆6上下滑动设置在滑动壳体7内,抓地杆6的上端固定有连接块13,在连接块13与滑动壳体7之间设有回位弹簧14,回位弹簧14套接在抓地杆6上,第三连杆9的一端铰接在连接块13的后侧壁上,第三连杆9的另一端铰接底座2内部的后侧壁上。所述调节转轮3的转轴为阻尼转轴。一种可调节登山杆的使用方法,当路面平坦时,不需要使用抓地杆6,可以转动调节手把4,通过调节手把4带动调节转轮3的转轴转动,使第一连杆5随调节转轮3的转轴转动,第一连杆5能够同时通过第二连杆8拉动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沿水平滑杆11向中间靠拢,使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的连接块13能够在第三连杆9的作用下被顶起,连接块13能够带动抓地杆6向上移动,从而将抓地杆6收进滑动壳体7中;同时对抓地杆尖部进行保护。当路面崎岖,登山杆的抓地力下降时,可以转动调节手把4,通过调节手把4带动调节转轮3的转轴转动,使第一连杆5随调节转轮3的转轴转动,第一连杆5能够同时通过第二连杆8推动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沿水平滑杆11向两侧移动,使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的连接块13能够在第三连杆9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连接块13能够带动抓地杆6向下移动,从而使抓地杆6伸出底座2的底壁,通过抓地杆6可有效增加所述登山杆的抓地力。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登山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撑杆(1)、固定在撑杆(1)底部且为空腔结构的底座(2)、转动连接在底座(2)内部的调节转轮(3)、设置在底座(2)外部且与调节转轮(3)同轴固定连接的调节手把(4)、设置在底座(2)内部且中部固定在调节转轮(3)上的第一连杆(5)、连接在第一连杆(5)两端的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对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进行水平限位的水平滑杆(11)、以及对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进行竖直限位的第三连杆(9);所述底座(2)内部的底壁上设有与第一伸缩抓地机构、第二伸缩抓地机构水平行进轨迹相匹配的长条孔(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登山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撑杆(1)、固定在撑杆(1)底部且为空腔结构的底座(2)、转动连接在底座(2)内部的调节转轮(3)、设置在底座(2)外部且与调节转轮(3)同轴固定连接的调节手把(4)、设置在底座(2)内部且中部固定在调节转轮(3)上的第一连杆(5)、连接在第一连杆(5)两端的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对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进行水平限位的水平滑杆(11)、以及对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进行竖直限位的第三连杆(9);所述底座(2)内部的底壁上设有与第一伸缩抓地机构、第二伸缩抓地机构水平行进轨迹相匹配的长条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登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和第二伸缩抓地机构的结构相同且关于调节转轮(3)的转轴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登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抓地机构包括抓地杆(6)、用于对抓地杆(6)上下滑动进行导向的滑动壳体(7)、以及用于带动滑动壳体(7)左右移动的第二连杆(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登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壳体(7)的中部后侧固定有与水平滑杆(11)相匹配的滑套(10),水平滑杆(11)的两端固定在底座(2)的内侧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登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8)的一端与第一连杆(5)铰接,第二连杆(8)的另一端铰接在滑动壳体(7)的侧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登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地杆(6)上下滑动设置在滑动壳体(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家瑜
申请(专利权)人:汪家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