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方法、移动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186628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配置有第一采集器、第二采集器,所述方法包括:当所述移动终端进行通话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若是,则调用所述第一采集器采集第一音频数据、调用所述第二采集器采集第二音频数据;计算所述第一音频数据与所述第二音频数据之间的音频差异;依据所述音频差异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状态。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避免了用户生理特性以及使用习惯的不同引起距离传感器可能无法准确检测与用户的距离的问题,从而解决了基于距离传感器控制显示状态出现错误的问题,保证了显示状态控制的准确性。

A display method and a mobile terminal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isplay method and a mobile terminal, which are applied to a mobile terminal, and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mobile terminal is equipped with a first collector and a second collector. The method includes: when the mobile terminal communicates, judging whether the mobile terminal is in a handheld state; if so, judging whether the mobile terminal is in a handheld state. The first collector is called to collect the first audio data, the second collector is called to collect the second audio data, the audi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rst audio data and the second audio data is calculated, and the display state of the mobile terminal is controlled according to the audio difference. On the one hand, it reduces the cost, on the other hand, it avoids the problem that the distance sensor may not be able to accurately detect the user's distance caused by the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usage habits of the user, thus solving the problem that the display state of the control based on the distance sensor is wrong and ensuring the accuracy of the display state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方法、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方法、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给人们在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当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拨打电话、接听电话时,经常手持移动终端,将移动终端贴近脸部的耳朵、嘴部,方便收听、说话。由于移动终端贴近用户的脸部时,用户的脸部容易碰触到移动终端,造成误操作,为此,移动终端专门配置距离传感器,用于探测与用户的距离,以此实现通话时关闭屏幕或者是点亮屏幕。但是,距离传感器的成本较高,并且,用户生理特性(如耳朵大小、位置)以及使用习惯均有所不同,导致移动终端在通话时可能无法准确检测与用户的距离,例如,某些用户在通话时将移动终端放置在距离耳朵距离较远的位置,某些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时,移动终端与人脸的角度过大,等等,此时,可能导致基于距离传感器控制屏幕状态出现错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方法、移动终端,以解决在通话时基于距离传感器控制屏幕状态成本较高、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配置有第一采集器、第二采集器,所述方法包括:当所述移动终端进行通话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若是,则调用所述第一采集器采集第一音频数据、调用所述第二采集器采集第二音频数据;计算所述第一音频数据与所述第二音频数据之间的音频差异;依据所述音频差异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状态。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配置有第一采集器、第二采集器,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手持通话模式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进行通话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若是,则调用音频数据采集模块;音频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调用所述第一采集器采集第一音频数据、调用所述第二采集器采集第二音频数据;音频差异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一音频数据与所述第二音频数据之间的音频差异;屏幕状态控制模块,用于依据所述音频差异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状态。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显示方法的步骤。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显示方法的步骤。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若当移动终端进行通话且处于手持状态,则可以调用第一采集器采集第一音频数据、调用第二采集器采集第二音频数据,计算其音频差异,从而设置移动终端的显示状态,能够实现自动按照用户的通话状态调整显示状态,无需配置距离传感器,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避免了用户生理特性以及使用习惯的不同引起距离传感器可能无法准确检测与用户的距离的问题,从而解决了基于距离传感器控制显示状态出现错误的问题,保证了显示状态控制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A-图2C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计算音频差异的示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实施例的框图。图5为实现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显示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1,当所述移动终端进行通话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102。在具体实现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应用在移动终端中,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穿戴设备(如眼镜、手表等)等等。这些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可以包括Android(安卓)、IOS、WindowsPhone、Windows等等,通常可以支持通过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VoIP(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将模拟声音讯号数字化,以数据封包的形式在IP数据网络上做实时传递)、即时通讯工具等方式进行语音通话。如果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通话(如语音通话等),则可以监测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手持通话状态。所谓手持通话状态,是指用户手持移动终端、且移动终端进行通话,此时,用户经常将移动终端贴近脸部,方便收听或者发出语音。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进行语音通话时,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开启非手持通话设置;若否,则确定移动终端处于手持状态。在Android系统中,可以通过TelephoneManager和PhoneStateListener这两个类的成员函数publicintgetCallState()监听移动终端通话状态在广播中的值,以判断是否在语音通话中。语音通话存在多种模式,除了手持通话模式之外,还有外扩通话模式(将声音外扩进行通话)、耳机通话模式(连接耳机进行通话)等非手持通话模式。由于非手持通话模式的特性(即非手持通话设置)较容易检测,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是否开启了非手持通话设置,如果开启了,则表示移动终端处于非手持通话设置,继续监听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手持通话模式,否则,确定移动终端处于手持状态。在实际应用中,非手持通话设置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声音外扩、连接耳机。其中,连接耳机可以包括有线耳机、无线耳机(如蓝牙耳机)。步骤102,调用所述第一采集器采集第一音频数据、调用所述第二采集器采集第二音频数据。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配置有至少两个采集器(如麦克风),其中包括第一采集器(如麦克风)、第二采集器(如麦克风),这两个采集器部署在移动终端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两者相距一定距离,位置并不相同。例如,第一采集器为主麦克风,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底部(第一位置),第二采集器为副麦克风,设置在移动终端的顶部(第二位置)。如果检测到移动终端处于手持通话模式,则同时调用这第一采集器、第二采集器采集声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再由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获得第一音频数据、第二音频数据。步骤103,计算所述第一音频数据与所述第二音频数据之间的音频差异。分别调用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麦克风采集了第一音频数据与第二音频数据之后,可以计算两者之间的音频差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3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子步骤S11,在坐标系中为所述第一音频数据绘制第一频响曲线、为所述第二音频数据绘制第二频响曲线。在具体实现中,将属于数字信号的第一音频数据、第二音频数据,通过频响分析变为频域信息,从而在坐标系中绘制第一频响曲线、第二频响曲线。其中,坐标系的横轴为频率、纵轴为响度。子步骤S12,计算所述第一频响曲线与所述坐标系之间形成的第一区域面积。子步骤S13,计算所述第二频响曲线与所述坐标系之间形成的第二区域面积。子步骤S14,计算所述第一区域面积与所述第二区域面积之间的面积差值,作为所述第一音频数据与所述第二音频数据之间的音频差异。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以把坐标系中的横轴、纵轴与第一频响曲线、第二频响曲线所组成的第一区域面积、第二区域面积,看成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配置有第一采集器、第二采集器,所述方法包括:当所述移动终端进行通话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若是,则调用所述第一采集器采集第一音频数据、调用所述第二采集器采集第二音频数据;计算所述第一音频数据与所述第二音频数据之间的音频差异;依据所述音频差异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配置有第一采集器、第二采集器,所述方法包括:当所述移动终端进行通话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若是,则调用所述第一采集器采集第一音频数据、调用所述第二采集器采集第二音频数据;计算所述第一音频数据与所述第二音频数据之间的音频差异;依据所述音频差异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是否处于手持状态,包括: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开启非手持通话设置;若否,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手持状态;其中,所述非手持通话设置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声音外扩、连接耳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第一音频数据与所述第二音频数据之间的音频差异,包括:在坐标系中为所述第一音频数据绘制第一频响曲线、为所述第二音频数据绘制第二频响曲线,所述坐标系的横轴为频率、纵轴为响度;计算所述第一频响曲线与所述坐标系之间形成的第一区域面积;计算所述第二频响曲线与所述坐标系之间形成的第二区域面积;计算所述第一区域面积与所述第二区域面积之间的面积差值,作为所述第一音频数据与所述第二音频数据之间的音频差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音频差异设置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状态,包括:判断所述音频差异是否大于预设的音频阈值;若是,则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状态设置为灭屏状态;若否,则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状态设置为亮屏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计算所述第一音频数据与所述第二音频数据之间的音频差异之前,还包括:测量噪声响度;当所述噪声响度大于预设的响度阈值时,对所述第一音频数据与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进行噪声消除处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测量噪声响度之后,还包括:当所述噪声响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时,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平面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判断所述夹角是否小于预设的角度阈值;若是,则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状态设置为亮屏状态;若否,则执行所述计算所述第一音频数据与所述第二音频数据之间的音频差异。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配置有第一采集器、第二采集器,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手持通话模式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进行通话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手持状态;若是,则调用音频数据采集模块;音频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调用所述第一采集器采集第一音频数据、调用所述第二采集器采集第二音频数据;音频差异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一音频数据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天刘勰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