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法律问题智能诊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6611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法律问题智能诊断系统,包括智能诊断机主体,所述智能诊断机主体的侧边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放置挂钩,所述智能诊断机主体的底端表面通过旋转固定设置有智能诊断机防护侧门,所述智能诊断机防护侧门的内侧相对于智能诊断机主体的底端表面设置有滑动凹槽,所述智能诊断机主体的内侧顶端设置有内置部件组放置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计的第二放置面板可以在操作者需要放置书本或者是其他面积大于放置面板的资料进行查阅或者记录时,进行增大第一放置面板的面积,使得便于存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计的内置部件组放置板可以在内部发生故障时,直接将内部的所有零部件移动出来,无需逐个进行搬运。

An intelligent diagnosis system for legal problem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diagnostic system for legal problems, which comprises an intelligent diagnostic machine main body,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intelligent diagnostic machine main body is fixed by welding with a placing hook, and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intelligent diagnostic machine main body is fixed by rotation with an intelligent diagnostic machine protective side door, and the intelligent diagnostic machine is provided with an intelligent diagnostic machine protective side door. A sliding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protective side door relative to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intelligent diagnostic machine main body, and the inner side top of the intelligent diagnostic machin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built-in component group placement board; the second placement panel designed in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used for placing books or other materials larger than the placement panel when the operator needs it. When inspecting or recording, the area of the first placement panel is enlarged so as to facilitate storage. The placement board of the built-in component group designed in the utility model can move all the internal components directly out when the internal fault occurs, and does not need to be carried one by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法律问题智能诊断系统
本技术属于智能诊断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法律问题智能诊断系统。
技术介绍
20世纪60年代,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博弈、难题求解和智能机器人;70年代开始研究自然语言理解和专家系统。H1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专家在解决问题,做出决策时的思维和行为并能起到专家作用的计算机系统,最早的专家系统是1971年美国费根鲍姆教授等人研制的“化学家系统”DENDRAL,它能根据质谱数据识别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继而出现了“计算机数学家”、“计算机医学家”等专家系统。在其他领域专家系统研究取得突出成就的鼓舞下,一些律师提出了研制“法律诊断”系统和律师系统的可能性。现有的智能诊断系统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现有的智能诊断系统在使用时由于其放置面板的面积较小,当使用者在操作时,当需要放置书本或者是其他面积大于放置面板的资料进行查阅或者记录时,无法进行存放,使用起来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根据使用者的具体需要进行操作。2.现有的智能诊断系统在使用时当内部发生故障需要进行维修时,需要将内部的零件逐个搬出,耗费较大的体力,同时对零件之间的连接造成一定的损伤,增加了维修的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3.现有的智能诊断系统在使用时由于使用者人群的复杂性,同时智能诊断机没有可以进行放置的装置,使得使用者身上的背包以及其他物件无法存放,长时间使用下容易对使用者造成疲劳,不利于长期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法律问题智能诊断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智能诊断系统在使用时由于其放置面板的面积较小,当使用者在操作时,当需要放置书本或者是其他面积大于放置面板的资料进行查阅或者记录时,无法进行存放,使用起来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根据使用者的具体需要进行操作,智能诊断系统在使用时当内部发生故障需要进行维修时,需要将内部的零件逐个搬出,耗费较大的体力,同时对零件之间的连接造成一定的损伤,增加了维修的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和智能诊断系统在使用时由于使用者人群的复杂性,同时智能诊断机没有可以进行放置的装置,使得使用者身上的背包以及其他物件无法存放,长时间使用下容易对使用者造成疲劳,不利于长期操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法律问题智能诊断系统,包括智能诊断机主体,所述智能诊断机主体的侧边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放置挂钩,所述智能诊断机主体的底端表面通过旋转固定设置有智能诊断机防护侧门,所述智能诊断机防护侧门的内侧相对于智能诊断机主体的底端表面设置有滑动凹槽,所述智能诊断机主体的内侧顶端设置有内置部件组放置板,所述内置部件组放置板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滚轮,所述内置部件组放置板通过滚轮与滑动凹槽滑动连接,所述智能诊断机主体的表面相对于智能诊断机防护侧门的顶端设置有智能诊断机主操作系统箱,所述智能诊断机主操作系统箱的一侧相对于智能诊断机主体的表面内侧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放置面板,所述第一放置面板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第一放置面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放置面板,所述第一放置面板的底端表面相对于第二放置面板的放置处设置有放置凹槽,所述第二放置面板与放置凹槽通过卡槽卡合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凹槽的内侧底端相对于第二放置面板的底端连接处设置有伸缩柱,所述第二放置面板与伸缩柱通过旋转固定连接,所述操作面板和显示屏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放置挂钩为L型结构。优选的,所述伸缩柱的长度大于放置凹槽内侧的长度,且长出第一放置面板端部三厘米,同时第二放置面板与伸缩柱可旋转的角度为一百八十度,以及第二放置面板的厚度为伸缩柱厚度的二分之一。优选的,所述内置部件组放置板的厚度为三厘米。优选的,所述滚轮的宽度小于滑动凹槽的宽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设计的第二放置面板可以在操作者需要放置书本或者是其他面积大于放置面板的资料进行查阅或者记录时,进行增大第一放置面板的面积,使得便于存放,同时由于摆放的位置关系,操作者在使用机器的同时观察以及记录起来更加的简单方便。(2)本技术中设计的内置部件组放置板可以在内部发生故障时,直接将内部的所有零部件移动出来,无需逐个进行搬运,大大的节省了体力,同时防止了因搬运对零部件之间造成的连接造成损伤,降低了后期维修的困难,增加了工作效率。(3)本技术中设计的放置挂钩可以在使用者身上存在背包或者是其他物件时,可以通过存放将其进行放置,减轻了使用者所需要耗费的体力,使得在长时间使用中避免发生疲劳的现象,操作起来也更加的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智能诊断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放置面板的结底部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置部件组放置板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智能诊断机主操作系统箱、2-第一放置面板、3-智能诊断机防护侧门、4-智能诊断机主体、5-操作面板、6-放置挂钩、7-显示屏、8-放置凹槽、9-第二放置面板、10-伸缩柱、11-滑动凹槽、12-内置部件组放置板、13-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法律问题智能诊断系统,包括智能诊断机主体4,智能诊断机主体4的侧边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放置挂钩6,智能诊断机主体4的底端表面通过旋转固定设置有智能诊断机防护侧门3,智能诊断机防护侧门3的内侧相对于智能诊断机主体4的底端表面设置有滑动凹槽11,智能诊断机主体4的内侧顶端设置有内置部件组放置板12,内置部件组放置板12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滚轮13,内置部件组放置板12通过滚轮13与滑动凹槽11滑动连接,智能诊断机主体4的表面相对于智能诊断机防护侧门3的顶端设置有智能诊断机主操作系统箱1,智能诊断机主操作系统箱1的一侧相对于智能诊断机主体4的表面内侧设置有显示屏7,显示屏7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放置面板2,第一放置面板2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操作面板5,第一放置面板2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放置面板9,第一放置面板2的底端表面相对于第二放置面板9的放置处设置有放置凹槽8,第二放置面板9与放置凹槽8通过卡槽卡合固定连接,放置凹槽8的内侧底端相对于第二放置面板9的底端连接处设置有伸缩柱10,第二放置面板9与伸缩柱10通过旋转固定连接,操作面板5和显示屏7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为了便于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放置挂钩6为L型结构。为了便于旋转以及放置书本或者其他物体,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伸缩柱10的长度大于放置凹槽8内侧的长度,且长出第一放置面板2端部三厘米,同时第二放置面板9与伸缩柱10可旋转的角度为一百八十度,以及第二放置面板9的厚度为伸缩柱10厚度的二分之一。为了便于放置内部零部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内置部件组放置板12的厚度为三厘米。为了便于滑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滚轮13的宽度小于滑动凹槽11的宽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时当所需要放置的书本或是其他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法律问题智能诊断系统,包括智能诊断机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诊断机主体(4)的侧边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放置挂钩(6),所述智能诊断机主体(4)的底端表面通过旋转固定设置有智能诊断机防护侧门(3),所述智能诊断机防护侧门(3)的内侧相对于智能诊断机主体(4)的底端表面设置有滑动凹槽(11),所述智能诊断机主体(4)的内侧顶端设置有内置部件组放置板(12),所述内置部件组放置板(12)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滚轮(13),所述内置部件组放置板(12)通过滚轮(13)与滑动凹槽(11)滑动连接,所述智能诊断机主体(4)的表面相对于智能诊断机防护侧门(3)的顶端设置有智能诊断机主操作系统箱(1),所述智能诊断机主操作系统箱(1)的一侧相对于智能诊断机主体(4)的表面内侧设置有显示屏(7),所述显示屏(7)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放置面板(2),所述第一放置面板(2)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操作面板(5),所述第一放置面板(2)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放置面板(9),所述第一放置面板(2)的底端表面相对于第二放置面板(9)的放置处设置有放置凹槽(8),所述第二放置面板(9)与放置凹槽(8)通过卡槽卡合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凹槽(8)的内侧底端相对于第二放置面板(9)的底端连接处设置有伸缩柱(10),所述第二放置面板(9)与伸缩柱(10)通过旋转固定连接,所述操作面板(5)和显示屏(7)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法律问题智能诊断系统,包括智能诊断机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诊断机主体(4)的侧边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放置挂钩(6),所述智能诊断机主体(4)的底端表面通过旋转固定设置有智能诊断机防护侧门(3),所述智能诊断机防护侧门(3)的内侧相对于智能诊断机主体(4)的底端表面设置有滑动凹槽(11),所述智能诊断机主体(4)的内侧顶端设置有内置部件组放置板(12),所述内置部件组放置板(12)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滚轮(13),所述内置部件组放置板(12)通过滚轮(13)与滑动凹槽(11)滑动连接,所述智能诊断机主体(4)的表面相对于智能诊断机防护侧门(3)的顶端设置有智能诊断机主操作系统箱(1),所述智能诊断机主操作系统箱(1)的一侧相对于智能诊断机主体(4)的表面内侧设置有显示屏(7),所述显示屏(7)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放置面板(2),所述第一放置面板(2)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操作面板(5),所述第一放置面板(2)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放置面板(9),所述第一放置面板(2)的底端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嫄芳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同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