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减震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543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减震构件,包括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减震机构,减震机构设于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之间,减震机构包括第一螺旋阻尼器、第二螺旋阻尼器,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通过第一螺旋阻尼器、第二螺旋阻尼器连接,第一支撑台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一滑杆、第二滑杆前端分别抵接有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第二支撑台上固定套筒,第二支撑台上端固定有滑筒,套筒上端套设于滑筒上,滑筒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摩擦杆、第二摩擦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具有三重减震作用,减震效果明显。

Prefabricated shock absorbing member for fabricated build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efabricated shock absorber for assembly type buildings,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 platform, a second support platform and a shock absorber. The shock absorb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support platform and the second support platform. The shock absorber comprises a first spiral damper and a second spiral damper. The first support platform and the second support platform pass through the first support platform. The first slide bar and the second slide bar are respectively articulated at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first support platform. The front ends of the first slide bar and the second slide ba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lectromagnet and the second electromagnet. The second support platform is fixed with a sleeve. The upper end of the second support platform is fixed with a sliding sleeve,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sleeve is set with a sleeve. On the sliding cylinder, the first friction rod and the second friction rod are respectively fixed at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sliding cylinder.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reasonable, and has triple shock absorption effect, and the shock absorption effect is obvio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减震构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减震构件。
技术介绍
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生产生活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装配式建筑,但是装配式建筑减震效果较差;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存在不足之处,采用的减震手法过于单一,导致减震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减震构件。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减震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设于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之间;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一螺旋阻尼器、第二螺旋阻尼器,所述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通过第一螺旋阻尼器、第二螺旋阻尼器连接,所述所述第一支撑台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滑杆、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第二滑杆前端分别抵接有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支撑台上固定套筒,所述第二支撑台上端固定有滑筒,所述套筒上端套设于滑筒上,所述滑筒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摩擦杆、第二摩擦杆,所述第一摩擦杆、第二摩擦杆分别和套筒内左侧壁、右侧壁相抵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旋阻尼器、第二螺旋阻尼器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弹性带、第二弹性带,所述第一螺旋阻尼器、第二螺旋阻尼器通过第一弹性带、第二弹性带分别和第一滑杆、第二滑杆底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相邻两端磁极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底部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供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通过的空腔。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左侧壁、右侧壁阻尼系数不少于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台顶部、第二支撑台底部均匀设有装配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装配式腔体通过装配杆和预支减震构件连接,当装配式墙体发生震动时,带动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相互靠拢,随之第一螺旋阻尼器、第二螺旋阻尼器向下压缩,起到一重减震作用。2.滑筒上第一摩擦杆、第二摩擦杆3010和套筒的左、右侧壁相互摩擦阻碍滑筒的下降,起到二重减震作用。3.当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靠近到一定程度,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相互靠拢,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相互接触,接通电源,给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通电,导致两者的排斥力增大,第一滑杆、第二滑杆远离对方,给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支撑力,起到第三重减震作用。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减震构件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减震构件减震结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减震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台1、第二支撑台2、减震机构3,减震机构3设于第一支撑台1、第二支撑台2之间;减震机构3包括第一螺旋阻尼器301、第二螺旋阻尼器302,第一支撑台1、第二支撑台2通过第一螺旋阻尼器301、第二螺旋阻尼器302连接,第一支撑台1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滑杆303、第二滑杆304,第一滑杆303、第二滑杆304前端分别抵接有第一电磁铁305、第二电磁铁306,第二支撑台2下端固定有套筒307,第二支撑台2上端固定有滑筒308,套筒307上端套设于滑筒308上,滑筒308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摩擦杆309、第二摩擦杆3010,第一摩擦杆309、第二摩擦杆3010分别和套筒307内左侧壁、右侧壁相抵接。其中,第一螺旋阻尼器301、第二螺旋阻尼器302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弹性带3011、第二弹性带3012,第一螺旋阻尼器301、第二螺旋阻尼器302通过第一弹性带3011、第二弹性3012带分别和第一滑杆303、第二滑杆304底部连接。其中,第一电磁铁305、第二电磁铁306相邻两端磁极相同,第一电磁铁305连接电源正极,第二电磁铁306连接电源负极。其中,套筒底部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供第一电磁铁305、第二电磁铁306通过的空腔。其中,套筒307左侧壁、右侧壁阻尼系数不少于0.08。其中,第一支撑台1顶部、第二支撑台2底部均匀设有装配杆4。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减震构件使用时,将装配式腔体通过装配杆和预支减震构件连接,当装配式墙体发生震动时,带动第一支撑台1、第二支撑台2相互靠拢,随之第一螺旋阻尼器301、第二螺旋阻尼器302向下压缩,起到一重减震作用,滑筒上第一摩擦杆309、第二摩擦杆3010和套筒307的左、右侧壁相互摩擦阻碍滑筒的下降,起到二重减震作用,当第一支撑台1、第二支撑台2靠近到一定程度,第一滑杆303、第二滑杆304相互靠拢,第一电磁铁305、第二电磁铁306相互接触,接通电源,给第一电磁铁305、第二电磁铁306通电,导致两者的排斥力增大,第一滑杆303、第二滑杆304远离对方,给第一支撑台1、第二支撑台2支撑力,起到第三重减震作用,本技术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减震构件,具有三重减震作用,减震效果明显。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减震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台(1)、第二支撑台(2)、减震机构(3),所述减震机构(3)设于第一支撑台(1)、第二支撑台(2)之间;所述减震机构(3)包括第一螺旋阻尼器(301)、第二螺旋阻尼器(302),所述第一支撑台(1)、第二支撑台(2)通过第一螺旋阻尼器(301)、第二螺旋阻尼器(302)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台(1)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滑杆(303)、第二滑杆(304),所述第一滑杆(303)、第二滑杆(304)前端分别抵接有第一电磁铁(305)、第二电磁铁(306),所述第二支撑台(2)下端固定有套筒(307),所述第二支撑台(2)上端固定有滑筒(308),所述套筒(307)上端套设于滑筒(308)上,所述滑筒(308)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摩擦杆(309)、第二摩擦杆(3010),所述第一摩擦杆(309)、第二摩擦杆(3010)分别和套筒(307)内左侧壁、右侧壁相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减震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台(1)、第二支撑台(2)、减震机构(3),所述减震机构(3)设于第一支撑台(1)、第二支撑台(2)之间;所述减震机构(3)包括第一螺旋阻尼器(301)、第二螺旋阻尼器(302),所述第一支撑台(1)、第二支撑台(2)通过第一螺旋阻尼器(301)、第二螺旋阻尼器(302)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台(1)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滑杆(303)、第二滑杆(304),所述第一滑杆(303)、第二滑杆(304)前端分别抵接有第一电磁铁(305)、第二电磁铁(306),所述第二支撑台(2)下端固定有套筒(307),所述第二支撑台(2)上端固定有滑筒(308),所述套筒(307)上端套设于滑筒(308)上,所述滑筒(308)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摩擦杆(309)、第二摩擦杆(3010),所述第一摩擦杆(309)、第二摩擦杆(3010)分别和套筒(307)内左侧壁、右侧壁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减震构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华刘维斌张磊钟卫国杨智华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大象房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