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型环接合带体的束带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528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日型环接合带体的束带调整装置,主要是将带体的一端固定在日型环的纵向栅体的侧面,使栅体与栅体的间隔内不形成带体与带体互相重迭;因而构成的束带调整装置具有较佳的调整稳定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東缚用带体及其扣环间的结合结构,属于東带调整装置的 结构的
尤指以曰型环为扣环的结构,用以调整東带的长短等的技 术领域。
技术介绍
束缚对象(包括人体、动物或物体等)用的束带是曰常生活中极为常见 的物品,而于束带与扣具的搭配运用中,扣具的种类甚多,其中"日型环" 是一种常用的扣具。曰型环为呈栅状结构体,整体略呈扁平状体,具有至少三个纵向的长条 状栅体,其中至少其中间的栅体具有弹性,于栅体与栅体间设有间隔,提供 束缚用带体的穿梭,藉由中间栅体的弹性及其与带体的摩擦力,使带体于预 设状态时(如束紧时),该日型环与带体形成稳定状态,且该日型环亦因位于 带体与被束体之间,其受压掣与摩擦力的影响能使整体的東缚状态更加稳定。如图1、图2所示为两种习用日型环与带体的结合应用的侧向剖视示意 图,带体的一端绕过日型环的一栅体〔中间栅体(如图1)或恻边栅体(如图 2)〕并将带体的端部车缝于带体上,使带体穿梭于栅体与栅体的间隔。由图 中可明显的发现带体与带体在某间隔(栅体与栅体之间)内等位置形成互相重 迭的状态。有关应用的带体,常用材料包括编织带、硅胶(Silicone)、 TPR 、 TPU、 EVA 、橡胶(Rubber)...,其中有些带体略具弹性或软质,且有些材料之间摩 擦力甚大(如硅胶、橡胶等),当调整束紧度时,若按习用的日型环与带体的 结合结构实施,带体与带体形成互相重迭的状态很容易造成摩擦力的不可预测性,因而常会造成调整上的困难。有鉴于此,对于日型环与带体的结合结构乃有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方便调整用日型环接和带体的 東带调整装置,以实现带体与带体间减少接触面,避免重叠使整体的束缚状 态更加稳定且较易调整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日型环接合带体的束带调整装置,其包括至少一曰型环具有至少三纵向栅体,且外侧栅体与中间栅体间形成间隔;至少一带体其至少一段可穿梭于栅体与栅体之间的间隔内,且至少一 末端结合或固定在栅体的侧面;且在曰型环的间隔内仅有一 带体穿梭。该曰型环的侧面上具有结合東带端部的结构。该曰型环具有较宽的横框。该二相对横框之间设置带体端部的结合或固定结构。本专利技术在提供一种曰型环与带体的结合构造,系将带体的一端固定在曰 型环的纵向栅体的外部表面上,使带体与带体间减少或没有在栅体与栅体间 的间格内的接触面。上述所称的带体的一端固定在日型环的纵向栅体的表面上,其固定的方 式至少可以是黏合、胶合、夹合、卡齿、钉合或包射结合等。进一步的,增加曰型环的横向侧边(横框)的宽度,并在相对的横框之 间设置与纵向栅体平行的结构,该结构可供带体的端部固定(本专利技术的结构 特征),其亦能达成不在纵向栅体与栅体间的间隔内形成带体与带体重迭的目 的。附图说明图l为习用曰型环连接带体的剖视示意图(一)。图2为习用曰型环连接带体的剖视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日型环连接带体的剖视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曰型环连接带体的剖视示意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日型环连接带体的实施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日型环连接带体使用于水镜的实施例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分解立体图。图8为图7的组立状态立体图。图9为图8的断面图。图号部份10......日型环11、 12、 13......栅体14、 15......间隔20......带体21、 22......末端30......搭配件40......第一曰型环42......栅体43......侧面44、 45......间隔50......第二曰型环51......栅体54、 55......间隔56......侧面60....第一带体61、62 末端70....第二带体71、72......末端80....水镜81、82 搭配件100日型环101.....横框102…,.孔103….,杆104.....纵向栅体110.....带体111.....端部120.....搭配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详细说明如下如图3所示,日型环10的构造与习用日型环相同,具有至少三个纵向的 栅体ll、 12、 13,于该三个栅体ll、 12、 13之间为间隔14、 15;带体20的 本体构造亦与习用带体相同,本专利技术的带体20的一末端21结合或固定在栅 体12的侧面16上(实施上,因搭配数量的应用方式的不同,亦可固定于外 侧栅体ll、 13的非间隔14、 15内的构体或表面上);当带体20绕过其搭配 件30后穿梭入二间隔14、 15,并伸展至另一末端22。上述所称使带体20的一末端21结合或固定在栅体12的侧面16上,其 结合或固定的方式可以是黏合、胶合、夹合、卡齿、钉合或包射结合等,其 亦可在任一栅体的侧面上设置结合或固定的构造。如图4所示,系由两个日型环40、 50搭配应用的情形,图中二条带体60、 70的末端62、 72可互相连接,亦即,实际上亦可为单一带体。其中第一带体 60的一末端61固定于第一 日型环40中间栅体42的侧面43,其带体60穿梭 于第二日型环50的间隔54、 55;第二带体70的 一末端71固定于第二日型环 50的外侧的栅体51的侧面56,其带体70穿梭于第一日型环40的间隔44、 45;上述二带体60、 70的两个末端62、 72可分别设置于其它物体上或两个 末端62、 72合而为一。如图5、图6所示为两个日型环40、 50及一带体60应用的实施例,其中 图6将其应用于水镜80;带体60的两边分别穿梭第一 日型环40及第二曰型 环50后绕过设于水镜80两侧的搭配件81、 82,带体60的两个末端分别固定 在该日型环40、 50的中间栅体的侧面及外侧栅体的侧面上(请参照图3,本 图中未标示带体60的末端及日型环4(K 50的中间栅体及外侧栅体:i使用时, 该二日型环40、 50的横向移动而达成将水镜80束缚于头部(未示)的松紧 度调整。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系带体的至少一末端固定在日型环的纵向栅体的侧面上, 其特点是日型环的任一间隔内皆不会形成带体与带体的重迭,尤其对某些材 质因相互的阻滞摩擦力较大而形成曰型环的移动困难,对带体而言具有较易 调整的效果。藉上述使带体的至少一端部结合于纵向栅体的侧面的表面的特征,本发 明的日型环可进一步的将其横向面加宽以作相同特征的应用,如图7、图8、 图9所示,日型环100具有较宽的横框101,于对向的两横框101上设置一相 对的孔102,于该相对的孔102间装置一杆103,该杆103与纵向栅体104约 呈平行,将带体110的一端部111结合于该杆103;于实用上(不局限于此案 实施例的状态)带体110亦绕行搭配件120。由图9所示,此种加宽横框IOI 的曰型环100亦能达成"带体不在二纵向栅体之间重迭"的特征。上述加宽日型环IOO的两侧横框IOI以设置提供带体110的至少一端部 结合的结构,其手段相当于将带体的至少一端部结合或固定在日型环的侧面的特征。本专利技术所揭示者,乃较佳实施例,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专利技术 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者,俱不脱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权范 畴。权利要求1.一种日型环接合带体的束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日型环: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日型环接合带体的束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日型环:具有至少三纵向栅体,且外侧栅体与中间栅体间形成间隔; 至少一带体:其至少一段可穿梭于栅体与栅体之间的间隔内,且至少一末端结合或固定在栅体的侧面; 且在日型环的间隔内仅有一带体穿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志诚
申请(专利权)人:诚加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