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化钢结构塔吊平台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647048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化钢结构塔吊平台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截面呈工字型的通长梁和半长梁,通长梁、半长梁的各上翼缘板均设有上孔座,各下翼缘板均设有下孔座;通长梁的两侧内凹面内均焊接第一加筋板、第一加筋斜板、连接板,其中第一加筋板位于通长梁的下孔座上方,第一加筋斜板位于通长梁上孔座下方,连接板位于通长梁内凹面的中心部位;半长梁的两侧内凹面内均焊接第二加筋板、第二加筋斜板,第二加筋板位于半长梁的下孔座上方,第二加筋斜板位于半长梁上孔座下方;半长梁另一端的腹板与通长梁的连接板锁紧对接,两个半长梁与通长梁对接后形成十字钢平台;十字钢平台的各90°夹角范围内均通过槽钢对接通长梁与半长梁。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方便,工期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化钢结构塔吊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塔吊,是一种装配化钢结构塔吊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施工塔吊平台一般使用钢筋混凝土平台,在使用时必须等混凝土浇筑养护7天以上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进行塔吊安装作业,而且在施工完毕后由于场地限制,钢筋混凝土平台的破拆工作尤为繁琐,破拆后产生的建筑垃圾污染环境,与当前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战略不相符。在一般的钢筋混凝土平台施工时,常常出现与桩相连的格构柱与设计位置出现偏差或者倾斜的情况,由于混凝土硬化前的可塑性以及较低的打桩要求,项目施工方的处理方式一般是直接通过钢筋混凝土平台来包络所有误差保证上部塔吊正常安装,但是在计算时是默认没有出现格构柱的位置偏差和倾斜的情况,导致实际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为此,有待对现有的塔吊平台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装配化钢结构塔吊平台及其施工方法,使其解决现有混凝土塔吊平台安装施工繁琐,不易破拆,容易产生建筑垃圾,且整体使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装配化钢结构塔吊平台,其主体为十字钢平台,其结构要点在于该十字钢平台包括截面呈工字型的通长梁和半长梁,通长梁、半长梁的各上翼缘板均设有连接塔吊转换节的上孔座,通长梁、半长梁的各下翼缘板均设有连接格构柱连接端头的下孔座;所述通长梁的两侧内凹面内均焊接第一加筋板、第一加筋斜板、连接板,且第一加筋板、第一加筋斜板、连接板的各顶边、一侧边、底边分别与通长梁内凹面的上翼缘面、腹板面、下翼缘面焊接固定,其中第一加筋板位于通长梁的下孔座上方,第一加筋斜板位于通长梁上孔座的下方,且第一加筋斜板呈V型分布,V型开口向外,所述连接板位于通长梁内凹面的中心部位,通长梁各内凹面内的第一加筋板、第一加筋斜板相对于连接板呈对称分布;所述半长梁的两侧内凹面内均焊接第二加筋板、第二加筋斜板,第二加筋板、第二加筋斜板的各顶边、一侧边、底边分别与半长梁内凹面内的上翼缘面、腹板面、下翼缘面焊接固定,其中第二加筋板位于半长梁的下孔座上方,第二加筋斜板位于半长梁上孔座的下方,且第二加筋斜板呈V型分布,V型开口向外;所述半长梁一端的腹板与所述通长梁的连接板之间通过外接板、螺栓、螺母锁紧对接,两个半长梁与通长梁对接后形成十字钢平台;所述半长梁对接通长梁的一端的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与所述通长梁的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之间焊接固定,同时通过固定板、螺栓、螺母锁紧对接;所述十字钢平台的各90°夹角范围内均通过槽钢对接通长梁与半长梁,即通长梁一侧V型分布的第一加筋斜板中的一个第一加筋斜板与半长梁一侧V型分布的第二加筋斜板中的一个第二加筋斜板处于同一平面内,槽钢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螺母与同一平面内的第一加筋斜板、第二加筋斜板锁紧固定。上述装配化钢结构塔吊平台中,所述半长梁的腹板与通长梁的连接板采用双外接板对接,即半长梁腹板的两侧均通过外接板与通长梁的连接板对接。上述装配化钢结构塔吊平台中,所述半长梁的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与通长梁的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之间均通过两侧固定板对接,即半长梁的上翼缘板上下两侧面均通过固定板与通长梁的上翼缘板上下两侧面对接,半长梁的下翼缘板上下两侧面均通过固定板与通长梁的下翼缘板上下两侧面对接。上述装配化钢结构塔吊平台中,所述通长梁两侧内凹面内均设有至少一组V型分布的所述第一加筋斜板,所述半长梁两侧内凹面内均设有至少一组V型分布的所述第二加筋斜板,且十字钢平台的各90°夹角范围内设有与第一加筋斜板、第二加筋斜板V型分布的组数数目对应的槽钢。上述装配化钢结构塔吊平台中,所述半长梁的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对接通长梁的一端均形成一段渐宽板。上述装配化钢结构塔吊平台中,所述格构柱连接端头包括上圆板、井字框板、下方板,上圆板焊接固定于井字框板顶部,下方板焊接固定于井字框板底部,所述上圆板设有与所述十字钢平台的下孔座对接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螺栓孔,且对接时十字钢平台的下孔座与上圆板的螺栓孔至少形成四个螺栓对接。所述通长梁两侧内凹面内均设有至少一对间隔分布的第一加筋板,所述半长梁两侧内凹面内均设有至少一对间隔分布的第二加筋板。该装配化钢结构塔吊平台的施工方法为:所述通长梁、半长梁为预制件,即:通长梁、半长梁预先焊接固定对应的所述第一加筋板、第一加筋斜板、连接板、第二加筋板、第二加筋斜板,通长梁、半长梁的上翼缘板预先开设连接所述塔吊转换节的上孔座,通长梁、半长梁的下翼缘板预先开设连接所述格构柱连接端头的下孔座,通长梁的上翼缘板、下翼缘板、连接板、第一加筋斜板和半长梁的上翼缘板、腹板、下翼缘板、第二加筋斜板分别开设用于连接所述外接板、固定板、槽钢的栓孔,半长梁一端的上翼缘板、下翼缘板与通长梁的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焊接预固定;安装施工时,将半长梁上翼缘板、下翼缘板与通长梁的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之间通过固定板、螺栓、螺母锁紧固定,半长梁的腹板与通长梁的连接板之间通过外接板、螺栓、螺母锁紧固定,两个半长梁与通长梁对接后形成十字钢平台,十字钢平台的各90°夹角范围内通过槽钢、螺栓、螺母对接其中一个第一加筋斜板与第二加筋斜板,即形成该装配化钢结构塔吊平台,最后将十字钢平台的上孔座连接所述塔吊转换节,下孔座连接所述格构柱连接端头,即完成该装配化钢结构塔吊平台的施工。本专利技术采用预制件施工,材料性能好,工厂预制构件性能质量可靠,现场安装时除格构柱顶部构造板与格构柱连接端头为焊接外,其他部分均为螺栓连接,安装使用方便,施工工期短(一天左右),拆除时简单方便,能够多次重复使用,单次使用成本低,使用过程不产生建筑垃圾,经济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施工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施工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格构柱连接端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通长梁与第一加筋板、第一加筋斜板、连接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通长梁与第一加筋板、第一加筋斜板、连接板拆解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半长梁与第二加筋板、第二加筋斜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半长梁与第二加筋板、第二加筋斜板拆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及名称为:1、通长梁,2、半长梁,121、上孔座,122、下孔座,3、槽钢,4、格构柱连接端头,401、上圆板,402、井字板框,403、下方板,5、格构柱,6、外接板,7、固定板,8、第一加筋板,9、第一加筋斜板,10、连接板,11、第二加筋板,12、第二加筋斜板。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8所示,该装配化钢结构塔吊平台的主体为十字钢平台,十字钢平台包括截面呈工字型的通长梁1和半长梁2,通长梁、半长梁的上翼缘板均设有两组呈圆周阵列的用于连接塔吊转换节的上孔座121,通长梁、半长梁的下翼缘板均设有呈圆周阵列的用于连接格构柱连接端头的下孔座122。通长梁1的两侧内凹面内均焊接一对间隔分布的第一加筋板8、两组第一加筋斜板9、一块连接板10,且第一加筋板、第一加筋斜板、连接板的各顶边、一侧边、底边分别与通长梁内凹面的上翼缘面、腹板面、下翼缘面焊接固定,其中各对第一加筋板位于通长梁的下孔座上方,两组第一加筋斜板分别位于通长梁的两组上孔座121的下方,且各组第一加筋斜板呈V型分布,V型开口向外,连接板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化钢结构塔吊平台,其主体为十字钢平台,其特征在于:该十字钢平台包括截面呈工字型的通长梁(1)和半长梁(2),通长梁、半长梁的各上翼缘板均设有连接塔吊转换节的上孔座(121),通长梁、半长梁的各下翼缘板均设有连接格构柱连接端头(4)的下孔座(122);所述通长梁的两侧内凹面内均焊接第一加筋板(8)、第一加筋斜板(9)、连接板(10),且第一加筋板、第一加筋斜板、连接板的各顶边、一侧边、底边分别与通长梁内凹面的上翼缘面、腹板面、下翼缘面焊接固定,其中第一加筋板位于通长梁的下孔座上方,第一加筋斜板位于通长梁上孔座的下方,且第一加筋斜板呈V型分布,V型开口向外,所述连接板位于通长梁内凹面的中心部位,通长梁各内凹面内的第一加筋板、第一加筋斜板相对于连接板呈对称分布;所述半长梁的两侧内凹面内均焊接第二加筋板(11)、第二加筋斜板(12),第二加筋板、第二加筋斜板的各顶边、一侧边、底边分别与半长梁内凹面内的上翼缘面、腹板面、下翼缘面焊接固定,其中第二加筋板位于半长梁的下孔座上方,第二加筋斜板位于半长梁上孔座的下方,且第二加筋斜板呈V型分布,V型开口向外;所述半长梁一端的腹板与所述通长梁的连接板(10)之间通过外接板(6)、螺栓、螺母锁紧对接,两个半长梁与通长梁对接后形成十字钢平台;所述半长梁对接通长梁的一端的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与所述通长梁的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之间焊接固定,同时通过固定板(7)、螺栓、螺母锁紧对接;所述十字钢平台的各90°夹角范围内均通过槽钢(3)对接通长梁与半长梁,即通长梁一侧V型分布的第一加筋斜板中的一个第一加筋斜板与半长梁一侧V型分布的第二加筋斜板中的一个第二加筋斜板处于同一平面内,槽钢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螺母与同一平面内的第一加筋斜板、第二加筋斜板锁紧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化钢结构塔吊平台,其主体为十字钢平台,其特征在于:该十字钢平台包括截面呈工字型的通长梁(1)和半长梁(2),通长梁、半长梁的各上翼缘板均设有连接塔吊转换节的上孔座(121),通长梁、半长梁的各下翼缘板均设有连接格构柱连接端头(4)的下孔座(122);所述通长梁的两侧内凹面内均焊接第一加筋板(8)、第一加筋斜板(9)、连接板(10),且第一加筋板、第一加筋斜板、连接板的各顶边、一侧边、底边分别与通长梁内凹面的上翼缘面、腹板面、下翼缘面焊接固定,其中第一加筋板位于通长梁的下孔座上方,第一加筋斜板位于通长梁上孔座的下方,且第一加筋斜板呈V型分布,V型开口向外,所述连接板位于通长梁内凹面的中心部位,通长梁各内凹面内的第一加筋板、第一加筋斜板相对于连接板呈对称分布;所述半长梁的两侧内凹面内均焊接第二加筋板(11)、第二加筋斜板(12),第二加筋板、第二加筋斜板的各顶边、一侧边、底边分别与半长梁内凹面内的上翼缘面、腹板面、下翼缘面焊接固定,其中第二加筋板位于半长梁的下孔座上方,第二加筋斜板位于半长梁上孔座的下方,且第二加筋斜板呈V型分布,V型开口向外;所述半长梁一端的腹板与所述通长梁的连接板(10)之间通过外接板(6)、螺栓、螺母锁紧对接,两个半长梁与通长梁对接后形成十字钢平台;所述半长梁对接通长梁的一端的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与所述通长梁的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之间焊接固定,同时通过固定板(7)、螺栓、螺母锁紧对接;所述十字钢平台的各90°夹角范围内均通过槽钢(3)对接通长梁与半长梁,即通长梁一侧V型分布的第一加筋斜板中的一个第一加筋斜板与半长梁一侧V型分布的第二加筋斜板中的一个第二加筋斜板处于同一平面内,槽钢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螺母与同一平面内的第一加筋斜板、第二加筋斜板锁紧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化钢结构塔吊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长梁(2)的腹板与通长梁(1)的连接板(10)采用双外接板(6)对接,即半长梁腹板的两侧均通过外接板与通长梁的连接板对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化钢结构塔吊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长梁(2)的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与通长梁(1)的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之间均通过两侧固定板(7)对接,即半长梁的上翼缘板上下两侧面均通过固定板与通长梁的上翼缘板上下两侧面对接,半长梁的下翼缘板上下两侧面均通过固定板与通长梁的下翼缘板上下两侧面对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欢君程旭凯徐之彬吴建袁斌罗天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建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