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扣机的线迹加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115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钉扣机的线迹加固机构,主要包括大蜗轮、摆针机构、跨针机构,大蜗轮一面设一摆针槽凸轮,另一面设一跨针槽凸轮,摆针和跨针凸轮的曲线皆被均分为20等分,其中,摆针凸轮在0-1保持小半径,1-2、3-4、5-6、7-8由小半径升到大半径,2-3、4-5、6-7、8-9由大半径降回小半径,9-10保持小半径,10-11、12-13、14-15、16-17由小半径升到大半径,11-12、13-14、15-16、17-18由大半径降回小半径,18-19、19-20保持小半径;跨针凸轮在0-1时由小半径升到大半径,1-9保持大半径,9-10由大半径降回小半径,10-20保持小半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修改凸轮曲线,改变了原来的钉扣工作程序,在钉扣结束时套二个线结,明显提高了钉扣牢度。(*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业缝纫机,尤其指工业钉扣机,具体指钉扣机中的线迹加固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工业钉扣机适用于钉各种服装的钮扣、袜子商标等,主要由主轴1上的蜗杆2带动一个大蜗轮3,大蜗轮3的一面设有通过摆针机构4操控直针17和钩针18同步左右摆动的摆针槽凸轮3a,另一面设有通过跨针机构5操控钮夹部件16前后移动的跨针槽凸轮3b,在直针上下运动缝纫的同时,这两个凸轮相互配合,控制钉扣机构完成钉扣操作,其结构参见附图说明图1、图2。其工作过程大致是每钉一个钮扣,大蜗轮3旋转一周,直针上下运动、钩针钩线20次,在直针上行时,摆针机构使直针与钩针同步在两个钮眼间左右摆动,钉完一排钮眼后,跨针机构使钮夹跨移一步,继续完成另一排钮眼的钉扣,最后直针与钩针配合,在原地打一个结。具体地说,在大蜗轮3从0位旋转到1位时,摆针槽凸轮3a通过摆针机构4操控直针、钩针同步摆动,跨针机构5操控钮夹部件16向前跨移,使一排钮眼对准直针,在1-2、2-3、3-4、4-5、5-6、6-7、7-8、8-9、9-10时,在直针上下运动的同时,直针与钩针不断左右摆动,对第一排两个钮眼钉扣,10-11针时,跨针槽凸轮3b控制钮夹部件16向后跨移,使第二排两个钮眼对准直针,接着,在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时,对第二排两个钮眼钉扣,最后19-20时,直针与钩针在原地套完一个结,正好回到初始0位。针迹轨迹如图5A所示。这样的钉扣操作模式一个最明显的缺点是在钉扣针迹结束时只套一个结,因此钉扣牢度不够,所钉钮扣容易脱落,消费者意见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通过对现有钉扣机的钉扣操作模式的改革,提出一种能加固钉扣线迹的工作程序及实现该程序的机构,避免钉扣线头拉脱。本技术是这样构思的。如将整个钉扣程序重新分配,使在针迹结束时多套一个结,即可大大增加钉扣的牢度。为此,需将钉扣程序重新分配,并对摆针凸轮和跨针凸轮的凸轮曲线进行下列改进a.改变钉扣第一针的起始位置;b.在第一排钮眼中钉8针后,再在另一排钮眼中钉8针;c.直针与钩针从原来摆动17次改为16次,提前一针停止摆针、跨针运动;d.多留出一针,让直针与钩针多套一个结。本技术的一种钉扣机的线迹加固机构,主要包括大蜗轮、摆针机构、跨针机构,所述大蜗轮一面设有一摆针槽凸轮,其凸轮曲线与滚柱、曲柄连杆机构、摆针机构组成传动链;大蜗轮的另一面设有一跨针槽凸轮,其凸轮曲线与滚柱、曲柄连杆机构、跨针机构组成传动链;所述摆针槽凸轮和跨针槽凸轮的凸轮曲线皆为特定的环状凹槽,被均分为20等分,每等分的前半段为过渡曲线,后半段为等径曲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摆针槽凸轮的环状凹槽的0-1等分为小半径曲线,1-2、3-4、5-6、7-8等分的前半段为由小半径升到大半径的过渡曲线,2-3、4-5、6-7、8-9等分的前半段为由大半径降回小半径的过渡曲线,9-10等分为小半径曲线,10-11、12-13、14-15、16-17等分的前半段为由小半径升到大半径的过渡曲线,11-12、13-14、15-16、17-18等分的前半段为由大半径降回小半径的过渡曲线,18-19、19-20等分为小半径曲线;所述跨针槽凸轮的环状凹槽的0-1等分的前半段为由小半径升到大半径的过渡曲线,1-9等分为大半径曲线,9-10等分的前半段为由大半径降回小半径的过渡曲线,10-20等分为小半径。所述摆针槽凸轮与跨针槽凸轮的凸轮曲线沿余弦曲线由小半径升到大半径及由大半径降回到小半径。本技术由于通过修改摆针槽凸轮和跨针槽凸轮的凸轮曲线,改变了原来的钉扣工作程序,达到了在钉扣结束时套二个线结的要求,明显提高了钉扣牢度。图3为本技术的摆针槽凸轮的凸轮曲线轨迹图;图4为本技术的跨针槽凸轮的凸轮曲线轨迹图;(因该凸轮设于大蜗轮的背面,因此其运动方向与摆针凸轮相反。)图5为针迹示意图;其中图5A为现有技术的针迹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的针迹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兹结合一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主要包括大蜗轮3、摆针机构4、跨针机构5,所述大蜗轮3由主轴1上的蜗杆2所传动,其一面设有一摆针槽凸轮3a,另一面设有一跨针槽凸轮3b,其中摆针机构4的运动由所述摆针槽凸轮3a通过其凸轮曲线3a1、滚柱41与曲柄连杆机构42带动,参见图1;跨针机构5的运动由所述跨针槽凸轮3b通过其凸轮曲线3b1、滚柱51与曲柄连杆机构52带动,参见图2。所述摆针槽凸轮3a与跨针槽凸轮3b的凸轮曲线为一环状凹槽,参见图3、图4。由图3,摆针槽凸轮3a的凸轮曲线3a1被分为20等分,凸轮曲线3a1的0-1等分保持小半径,1-2、3-4、5-6、7-8等分由小半径升到大半径,2-3、4-5、6-7、8-9等分由大半径降回小半径,9-10等分保持小半径,10-11、12-13、14-15、16-17等分由小半径升到大半径,11-12、13-14、15-16、17-18等分由大半径降回小半径,18-19、19-20等分保持小半径。由图4,所述跨针槽凸轮3b的凸轮曲线3b1亦被分为20等分,其0-1等分由小半径到大半径,1-9等分保持大半径,9-10等分由大半径降回小半径,10-20等分保持小半径。所述摆针槽凸轮3a与跨针槽凸轮3b的凸轮曲线沿余弦曲线由小半径升到大半径及由大半径降回到小半径。其上升和下降部分均在每个等分段的上半段,这样可以与直针的上下动作相互协调。而直针17的下降则在每个等分段的下半段,直针17的运动与摆针、跨针运动互不干扰。同时,当摆针槽凸轮3a的凸轮曲线3a1在大半径与小半径之间变动时,直针17与钩针18同时相应作同幅同步的左右摆动,变换缝纫的钮眼;与此同时,当跨针槽凸轮3b的凸轮曲线3b1在大半径与小半径之间变动时,钮夹部件16相应产生前后移运动,这时直针17缝纫另一排钮眼。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大蜗轮3每转动一周,直针17作20次上下运动、钩针18亦作旋转钩线20次,缝20针,钉完一只钮扣,其中钮夹移动用2针,每排钮眼钉8针,最后二针打结。一开始,大蜗轮3从0位起开始旋转,摆针槽凸轮3a和跨针槽凸轮3b亦从0位起同步旋转;在0-1时,摆针槽凸轮3a的凸轮曲线3a1保持在小半径,直针17、钩针18均不摆动,而跨针槽凸轮3b由小半径升到大半径,使钮夹部件16前跨一档;在1-2、3-4、5-6、7-8等分摆针槽凸轮3a的凸轮曲线3a1由小半径升到大半径,2-3、4-5、6-7、8-9等分由大半径降回小半径,这时直针17、钩针18不停地摆动,完成一排钮眼的钉扣;继续运行到9-10时,摆针槽凸轮3a的凸轮曲线3a1保持在小半径,直针不摆动,而跨针槽凸轮3b的凸轮曲线3b1恰由大半径降回小半径,使钮夹后退一档;然后10-11、12-13、14-15、16-17等分摆针槽凸轮3a的凸轮曲线由小半径升到大半径,11-12、13-14、15-16、17-18等分由大半径降回小半径,完成第二排钮眼的钉扣;最后,18-19、19-20等分时,摆针槽凸轮3a的凸轮曲线与跨针槽凸轮3b的凸轮曲线3b1均保持小半径曲线,摆针与跨针均不运动,只有直针17上下运动二次,钩针18钩线两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钉扣机的线迹加固机构,主要包括大蜗轮、摆针机构、跨针机构,所述大蜗轮一面设有一摆针槽凸轮,其凸轮曲线与滚柱、曲柄连杆机构、摆针机构组成传动链;大蜗轮的另一面设有一跨针槽凸轮,其凸轮曲线与滚柱、曲柄连杆机构、跨针机构组成传动链;所述摆针槽凸轮和跨针槽凸轮的凸轮曲线皆为特定的环状凹槽,被均分为20等分,每等分的前半段为过渡曲线,后半段为等径曲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摆针槽凸轮的环状凹槽的0-1等分为小半径曲线,1-2、3-4、5-6、7-8等分的前半段为由小半径升到大半径的过渡曲线,2-3、4-5、6-7、8-9等分的前半段为由大半径降回小半径的过渡曲线,9-10等分为小半径曲线,10-11、12-13、14-15、16-17等分的前半段为由小半径升到大半径的过渡曲线,11-12、13-14、15-16、17-18等分的前半段为由大半径降回小半径的过渡曲线,18-19、19-20等分为小半径曲线;所述跨针槽凸轮的环状凹槽的0-1等分的前半段为由小半径升到大半径的过渡曲线,1-9等分为大半径曲线,9-10等分的前半段为由大半径降回小半径的过渡曲线,10-20等分为小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东来莫梅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上工松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