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071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7:09
针对现有技术中外夹式调节器使用过程中输液流速不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液器,包括用于盛装药液的液体袋、与液体袋通过软管I连接的旋转调节阀、旋转调节阀另一端通过软管II连接的莫菲氏滴管和莫菲氏滴管另一端连接的用于向患者体内注药的注射组件,其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旋转调节阀包括连接软管I的第一部分和连接软管II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能够相对第二部分同轴旋转以调节液体袋向患者体内注药的流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输液管路内部的旋转调节阀来直接调节输液管路内的液体流速,直接有效。而且通过旋转调节阀中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旋转接触来实现输液速度的精确可调,同时保证了输液流速的稳定。

An infusion set

In view of the problem of unstable infusion velocity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an external clamping regulator in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ransfus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liquid bag for loading liquid, a rotary regulating valve connected with the liquid bag through a hose I, a Moffey dropper connected with a flexible hose II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rotary regulating valve, and a Moffey dropper connected with a flexible hose II.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that the rotating regulating valve comprises the first part of the connecting hose I and the second part of the connecting hose II. The first part can be coaxially rotated relative to the second part to adjust the flow rate of the liquid bag for injecting medicine into the patient's body. The utility model passes through the device. The rotating regulating valve placed in the pipeline can directly regulate the liquid flow rate in the pipeline and is directly effective. And through the rotating contact between the first part and the second part of the rotary regulating valve, the accurate adjustable infusion speed is achieved,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infusion velocity is ensur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液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一种输液器。
技术介绍
目前医疗单位广泛使用的由输液针、输液管、莫菲氏滴管、调节器和注射针组成的一次性输液器虽方便实用。现有的一次性输液器中的外夹式调节器在调整输液流速时,设在输液管的外侧,在调节完调节器得到一个满意的输液流速后,由于输液管的弹性,很快调节器就会发生回位,造成了输液流速的不稳定,不得已需要护士往返的检查输液速度,增加了护士的工作繁重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外夹式调节器使用过程中输液流速不稳定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输液器,其安全可靠,结构简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述的一种输液器,包括用于盛装药液的液体袋、与液体袋通过软管I连接的旋转调节阀、旋转调节阀另一端通过软管II连接的莫菲氏滴管和莫菲氏滴管另一端连接的用于向患者体内注药的注射组件,其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旋转调节阀包括连接软管I的第一部分和连接软管II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能够相对第二部分同轴旋转以调节液体袋向患者体内注药的流速;其中,所述的第一部分沿轴线均布有多个连通软管I的通孔I;所述的第二部分沿轴线均布多个连通软管II的通孔II;其中,通孔I的位置、大小、数量与通孔II对应。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部分在其与第二部分接触处设置两个强磁环I;第二部分在其与第一部分接触处设置两个强磁环II;其中,强磁环I与强磁环II的位置对应且极性相反。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接触处设置有用于密封的防漏台阶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部分在其与第二部分接触处设置有若干细小凹坑;第二部分在其与第一部分接触处设置若干细小凸起。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部分在其与第二部分的接触处设置竖向凸起;第二部分在其与第一部分的接触处设置竖向凹槽。进一步的,所述的注射组件包括注射管和针头,其中,所述的注射管的一端连接针头另一端连接至莫菲氏滴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在输液管路内部的旋转调节阀来直接调节输液管路内的液体流速,直接有效。而且通过旋转调节阀中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旋转接触来实现输液速度的精确可调,同时保证了输液流速的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旋转调节阀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未闭合时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E处放大图。图3是图2的A-A向视图。图4为旋转调节阀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液体袋;2.旋转调节阀;3.注射组件;4.莫菲氏滴管;5.软管I;6.软管II;201.第一部分;201A.通孔I;201B.强磁环I;202.第二部分;202A.通孔II;202B.强磁环II;203.防漏台阶;301.注射管;302.针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4,所述的一种输液器,包括用于盛装药液的液体袋1、与液体袋1通过软管I5连接的旋转调节阀2、旋转调节阀2另一端通过软管II6连接的莫菲氏滴管4和莫菲氏滴管4另一端连接的用于向患者体内注药的注射组件3,其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旋转调节阀2包括连接软管I5的第一部分201和连接软管II6的第二部分202,第一部分201能够相对第二部分202同轴旋转以调节液体袋1向患者体内注药的流速;其中,所述的第一部分201沿轴线均布有多个连通软管I5的通孔I201A;所述的第二部分202沿轴线均布多个连通软管II6的通孔II202A;其中,通孔I201A的位置、大小、数量与通孔II202A对应。需要明确的是:所述的软管I5一端带有用于通药液的粗针头,粗针头与液体袋1连接实现连通,此方案避免了护士换药必须缓输液管的问题,降低劳动强度,同时也为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软管I5的另一端与第一部分201可采用一体成型,防止漏液。需要明确的是:所述的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采用医用PVC材质,可以很好的成型,而且具有一定的强度。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之间在相对转动时需要输入一定的扭力,而且在旋转到位后,不会回弹。第一部分201与软管I5以及第二部分202与软管II6均为一体成型。直接介入输液管路上进行的流速控制,刨除了管壁弹性等外在因素,比在输液管外侧进行的流速控制更加的直接有效。需要明确的是:通孔I201A与通孔II202A的完全对应时流量最大,使得液体袋1通过旋转调节阀2后连接莫菲氏滴管4后通过注射组件3对患者输液。同时,通孔I201A与通孔II202A完全错开时,软管I5和软管II6不再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部分201在其与第二部分202接触处设置两个强磁环I201B;第二部分202在其与第一部分201接触处设置两个强磁环II202B;其中,强磁环I201B与强磁环II202B的位置对应且极性相反。需要明确的是:强磁环I201B与强磁环II202B的配合可以在使用时很方便,而且容易到位,磁力一定会将两个磁性相反的磁极吸合至距离最近的位置。而且,强力磁环具有很大的磁力,不容易分开,保证使用可靠性。进一步的,因为强磁环I201B与强磁环II202B在旋转调节阀2制作精度满足的情况下,完全具备防漏液的功能,但是,生产过程肯定存在误差,为了更大程度的增加防漏液效果,所述的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的接触处设置有用于密封的防漏台阶203。也可以存在的,在防漏台阶203上设置O型圈,或者采用其他的防漏液措施。进一步的,对于所述的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接触结构,可采用的方式是:所述的第一部分201在其与第二部分202接触处设置有若干细小凹坑;第二部分202在其与第一部分201接触处设置若干细小凸起。也可以采用的方式是,第一部分201在其与第二部分202的接触处设置竖向凸起;第二部分202在其与第一部分201的接触处设置竖向凹槽,以达到精确控制流量的目的。以上所述的凹槽、凹坑和凸起均可设置在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的多个接触面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的多个接触面中的一个上。需要明确的是:在相对第二部分202旋转第一部分201时,虽然软管I5相对软管II6也发生了旋转,但是,由于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通过凹槽对应凸起、凹坑对应凸起的接触方式,使得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不会发生位置的回弹,保证了使用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的注射组件3包括注射管301和针头302,其中,所述的注射管301的一端连接针头302另一端连接至莫菲氏滴管4。需要明确的是:注射组件3是现有医疗中常用的结构。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是:旋转调节阀2包括连接软管I5的第一部分201和连接软管II6的第二部分202,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通过其上设置的强磁环I201B与强磁环II202B紧紧吸合在一起。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上设置的通孔I201A与通孔II202A起到连通软管I5和软管II6的作用。当通孔I201A与通孔II202A的位置刚好重叠时为旋转调节阀2的最大流量,当通孔I201A与通孔II202A错开时,则起到截流的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液器,包括用于盛装药液的液体袋(1)、与液体袋(1)通过软管I(5)连接的旋转调节阀(2)、旋转调节阀(2)另一端通过软管II(6)连接的莫菲氏滴管(4)和莫菲氏滴管(4)另一端连接的用于向患者体内注药的注射组件(3),其特征是:所述的旋转调节阀(2)包括连接软管I(5)的第一部分(201)和连接软管II(6)的第二部分(202),第一部分(201)能够相对第二部分(202)同轴旋转以调节液体袋(1)向患者体内注药的流速;其中,所述的第一部分(201)沿轴线均布有多个连通软管I(5)的通孔I(201A);所述的第二部分(202)沿轴线均布多个连通软管II(6)的通孔II(202A);其中,通孔I(201A)的位置、大小、数量与通孔II(202A)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器,包括用于盛装药液的液体袋(1)、与液体袋(1)通过软管I(5)连接的旋转调节阀(2)、旋转调节阀(2)另一端通过软管II(6)连接的莫菲氏滴管(4)和莫菲氏滴管(4)另一端连接的用于向患者体内注药的注射组件(3),其特征是:所述的旋转调节阀(2)包括连接软管I(5)的第一部分(201)和连接软管II(6)的第二部分(202),第一部分(201)能够相对第二部分(202)同轴旋转以调节液体袋(1)向患者体内注药的流速;其中,所述的第一部分(201)沿轴线均布有多个连通软管I(5)的通孔I(201A);所述的第二部分(202)沿轴线均布多个连通软管II(6)的通孔II(202A);其中,通孔I(201A)的位置、大小、数量与通孔II(202A)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部分(201)在其与第二部分(202)接触处设置两个强磁环I(201B);第二部分(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鑫郭婉莹王莹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