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痛风急性期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030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痛风急性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包括红藤5‐30克,秦皮5‐30克,黄芪1‐30克,黄柏1‐30克,五味子1‐30克,甘草1‐30克或者还包括桑堪,伸筋草,菊苣根,车前草中的任一两种或三种或四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结合中药现代化过程中对单种中药系列药效学研究成果,在西医理论中,优选一些可明显抑制尿酸生成,改善肝脏代谢,提高肝脏代谢能力,促进肾脏排泄能力的中药构成,再依据中医理论中君臣佐使的配武原则,成药可达到清热燥湿,活血通络,健脾补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关节活动功能、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痛风急性期的中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配方中药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用于痛风急性期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高尿酸在关节中以单钠尿酸盐(MSU)晶体形式沉积于关节。正常成人每日约产生尿酸750mg,其中80%为内源性,20%为外源性尿酸,其中约200mg经肠道分解代谢,约400mg经肾脏排泄,从而可维持体内尿酸水平的稳定,其中外源涉入过多或排泄能入减弱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痛风多见于中年男性,女性仅占5%,主要是绝经后女性,痛风发生有年轻化趋势。代谢能力下降是高尿酸血症产生的主要原因,外源涉入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影响,提高代谢能力是根本,控制食用含高尿酸食物是辅助。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四期,即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数患者发作前无明显征兆,典型发作常于深夜因关节痛而惊醒,严重者伴随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疼痛,或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等症状。初见于单关节,后向多部位扩展,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间歇发作期:痛风发作持续数天至数周后可自行缓解,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或遗留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脱屑及刺痒等,以后进入无症状的间歇期,历时数月、数年或十余年后复发,多数患者1年内复发,越发越频,受累关节越来越多,症状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并呈慢性关节炎表现。绝大多数患者均处于以上两个时期,在痛风发作时难受,但缓解后又不被重视。症状尽管缓解,但病情依然在加重。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皮下、关节滑膜、软骨、骨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产生大量体积大小不等的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并伴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是其主要特征。痛风石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和继发退行性改变等,症状有的相对缓和,也有急性发作,部分造成关节畸形和运动功能障碍。肾脏病变:慢性肾小管一间质性肾炎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夜尿增多、蛋白尿、白细胞尿、轻度血尿及管型尿等,晚期可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并伴有尿道结石、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临床上主要通过血尿酸测定(男性血尿酸值超过7mg/dl,女性超过6mg/dl为高尿酸血症)、尿尿酸测定(低嘌呤饮食5天后,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600mg为尿酸生成过多型(约占10%);<300mg提示尿酸排泄减少型(约占90%)。在正常饮食情况下,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以800mg进行区分,超过上述水平为尿酸生成增多)、关节红肿痛等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等并结合发病史判断器官病变情况。尿酸盐肾病可有尿蛋白浓缩功能不良,尿比重1.008以下,最终可进展为氮质血症和尿毒症等。痛风病程长,目前用于治疗痛风的西药主要有:秋水仙碱、保泰松或羟基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ibvprofen,异丁苯丙酸)、炎痛喜康(piroxicanum)、萘普生(naproxen消痛灵)、ACTH及强的松等。但上述药物大多只能暂时稳定病情,不能根治痛风,不能从根本上降低高尿酸对身体关节组织的慢性损伤,长期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徒劳无功。而且可产生耐药性和抵抗性,甚至会出现白细胞减少、心脏功能受损、肝肾功能受损、刺激肠胃系统、再生障碍性贫血、导致糖尿病等合并症。如秋水仙碱主要阻断尿酸代谢,减少自身产生尿酸的量,从而降低血液中总尿酸的量,但停药后,尿酸产生量又快速恢复,而且秋水仙碱本身是一个致DNA畸变的药物,而且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是胃肠道反应,也可引起骨髓抑制、肝损害、过敏和神经毒性。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用中医药整体辨证施治,中医认为痛风主要是由于湿浊毒邪内蕴,多为脾肾亏虚,瘀血、湿浊闭阻经络,凝固不化,治宜补脾益肾,活血通络,利湿泄浊,健脾补肾的治则治法。用代谢生物学的语音描述大致意思是由于饮食中长期摄入嘌呤太多,超过机体对嘌呤的代谢能力,或由于年龄原因,机体代谢与排泄嘌呤能力下降,造成嘌呤代谢池中嘌呤含量长期过高,因为,通过补脾提高代谢能力,益肾、活血、通络提高排泄能力,再辅以饮食养生,不失为治疗痛风疾病的又一条佳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高尿酸血症期与急性期的病理特征,提供一种新的、配方简单、配伍更为合理、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疗效更佳的治疗高尿酸血症期与急性期中药组合物及组合方法。该中药组合物可达到清热燥湿,活血通络,健脾补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关节活动功能、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为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痛风急性期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红藤5‐30克,秦皮5‐30克,黄芪1‐30克,黄柏1‐30克,五味子1‐30克,甘草1‐30克。上述用于痛风急性期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中药原料粉碎,放入90%乙醇浸泡48小时,采用回流提取法,药渣用80‐120目滤过,减压蒸溜浓缩,得到浓缩物进行干燥打粉,得醇提物;2)将步骤1)制成剂型。作为优选,上述用于痛风急性期的中药组合物还包括桑堪,伸筋草,菊苣根,车前草中的任一两种或三种或四种,所述的桑堪20‐100克,伸筋草5‐30克,菊苣根5‐30克,车前草5‐30克。本专利技术关于用于痛风急性期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除桑堪以外的中药原料粉碎,放入90%乙醇浸泡48小时,采用回流提取法,药渣用80‐120目滤过,减压蒸溜浓缩,得到浓缩物进行干燥打粉,得醇提物;2)将桑堪干燥打粉;3)将步骤1)和步骤2)的所得物进行混合,制成剂型。作为优选,所述的上述提到的剂型选自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糖浆剂、针粉剂或缓释胶囊剂。根据制备各种剂型药物的需要,上述各实施例药物在制备过程中还可加入适当的药用辅料如硬脂酸镁、淀粉、糊精、蔗糖、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植物油、卵磷脂、聚乙二醇、丙二醇、尼泊金乙酯等等。本专利技术还关于高尿酸血症期与急性期的发作期的用法,包括服用如上所述的用于痛风急性期的中药组合物,以七天为一疗程,停用15天后,再补充服用一疗程,依此直到病情明显缓解。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结合中药现代化过程中对单种中药系列药效学研究成果,优选一些可明显抑制尿酸生成,改善肝脏代谢,提高肝脏代谢能力,促进肾脏排泄能力的中药构成,再依据中医君臣佐使的配武原则。在制备方法上,改变传统的水煎制的古法,不同药材选择不同的提取方法,即有效保证功能成分,又做到尽可能减少有毒副作用成分或无效成分。成药可达到清热燥湿,活血通络,健脾补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关节活动功能、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用于痛风急性期的中药组合物,包括红藤5克,秦皮5克,黄芪10克,黄柏5克,五味子10克,甘草5克,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中药原料粉碎,放入90%乙醇浸泡48小时,采用回流提取法,药渣用80‐120目滤过,减压蒸溜浓缩,得到浓缩物进行干燥打粉,得醇提物;2)将步骤1)制成剂型得到A药。实施例2用于痛风急性期的中药组合物,包括红藤23克,秦皮30克,黄芪10克,黄柏15克,五味子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痛风急性期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红藤5‐30克,秦皮5‐30克,黄芪1‐30克,黄柏1‐30克,五味子1‐30克,甘草1‐30克。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痛风急性期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红藤5‐30克,秦皮5‐30克,黄芪1‐30克,黄柏1‐30克,五味子1‐30克,甘草1‐30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痛风急性期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桑堪,伸筋草,菊苣根,车前草中的任一两种或三种或四种,所述的桑堪20‐100克,伸筋草5‐30克,菊苣根5‐30克,车前草5‐30克。3.高尿酸血症期与急性期的发作期的用法,其特征在于,服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痛风急性期的中药组合物,以七天为一疗程,停用15天后,再补充服用一疗程,依此直到病情明显缓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痛风急性期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取中药原料粉碎,放入90%乙醇浸泡48小时,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彩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史迪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