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4004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外管设置一个释放件、一段拉索以及至少一个组织夹,所述一个释放件套接在拉索前端外部,所述至少一个组织夹活动连接在释放件和拉索上;所述组织夹包括夹座和夹片,所述夹片可移动的设置在夹座内,当夹片后撤到末端时,所述组织夹呈锁定状态,当夹片前移至前端时,所述组织夹呈打开状态;所述夹座包括一弹性件,该弹性件位于外管内时呈压紧状态,该弹性件脱离外管后呈打开状态,从而抵接住外管的端部,防止组织夹撤回外管内。

A medical tissue clip releas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lease device for a medical tissue clip, the outer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release piece, a section of cable and at least one tissue clip, the release piece is sleeved outside the front end of the cable, the at least one tissue clip is movably connected to the release piece and the cable, and the tissue clip comprises a clamp seat and a clip piece, the clip piece. The tissue clamp is in a locking state when the clip is retracted to the end, and the tissue clamp is in an open state when the clip is moved forward to the front end; the clamp includes an elastic member which is in a compressive state when it is in an outer tube, and the elastic member is in an open state when it is removed from the outer tube, thereby butting in. The end of the outer tube is stored to prevent the tissue clamp from being withdrawn into the outer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是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
技术介绍
医用组织夹利用机械式挤压原理来夹持组织,使创口闭合,同样也可用于压迫血管以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此类金属组织夹因其在创面闭合和止血方面有着速度快、夹持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近十几年已被世界各国医疗机构采纳使用,已成为危重患者急性消化道术后缝合和出血手术治疗非常有效的、极具临床应用价值的方法。虽然此金属组织夹在医者熟练的操作下可以有效进行创面闭合或止血和预防再出血,也大大提高了消化道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治愈率;但现有临床手术常用组织夹多为单发夹,如果创面大或出血点多,则需要多次释放组织夹,并且需要重新定位,医者手术的工作量非常大,且重复插入、抽出组织夹输送装置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导致手术时间过长,甚至错过最合适的止血时机,导致患者消化道大量出血带来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外管设置一个释放件、一段拉索以及至少一个组织夹,所述一个释放件套接在拉索前端外部,所述至少一个组织夹活动连接在释放件和拉索上;所述组织夹包括夹座和夹片,所述夹片可移动的设置在夹座内,当夹片后撤到末端时,所述组织夹呈锁定状态,当夹片前移至前端时,所述组织夹呈打开状态;所述夹座包括一弹性件,该弹性件位于外管内时呈压紧状态,该弹性件脱离外管后呈打开状态,从而抵接住外管的端部,防止组织夹撤回外管内;所述夹片的前端中间段和末端分别设有用于释放件通过的前端通孔、中间包络通孔和末端通孔,释放件及拉索通过前端通孔、中间包络通孔和末端通孔依次串接所有组织夹;所述释放件包括一推动部位以及一拉动部位,所述推动部位用于推动夹座和夹片脱离外管;所述拉动部位在夹座的弹性件抵接住外管的端部后,拉动夹片完全后撤到末端;所述释放件拉动夹片完全后撤到末端后,释放件与夹片分离,从而实现组织夹的释放。本技术中,所述组织夹有两个以上的组织夹依次串接在拉索上。本技术中,外管可以为弹簧管。本技术中,所述夹片的末端通孔周围的部分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释放件上施加一定拉力后,推动部位带动夹片的末端通孔发生形变使之变大,推动部位从夹片的末端通孔中向末端滑过,使所述夹片的末端通孔处于释放件的推动部位和拉动部位之间,使得所述释放件能够推动夹片和夹座脱离出外管。本技术中,所述夹片的末端通孔周围的部分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释放件上施加的拉力大于预设值后,拉动部位带动夹片的末端通孔发生形变后变大,拉动部位从夹片的末端通孔中脱离,从而实现释放件与所述夹片的分离。本技术中,所述释放件的推动部位可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释放件上施加一定拉力后,推动部位发生压缩形变后变小,推动部位从夹片的末端通孔中滑过,使夹片的末端通孔处于释放件的凹槽部,使得所述释放件能够推动夹片和夹座脱离外管。本技术中,所述释放件的拉动部位可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释放件上施加的拉力大于预设值后,拉动部位发生压缩形变后变小,拉动部位从夹片的末端通孔中脱离,从而实现释放件与所述夹片的分离。本技术中,所述拉动部位为第一凸起部,推动部位是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末端是凹槽部,凹槽部的直径小于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直径,凹槽部与第一凸起部的连接处的直径由末端到前端逐渐增大,第二凸起部的末端部分的直径由前端向末端逐渐减小,凹槽部与第二凸起部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抵接面。本技术中,所述夹座上的弹性件为第一叶片,夹座上还设有夹座槽,所述夹片包括两夹片本体,两夹片本体的末端通孔为第一孔,第一孔与释放件适配,前端通孔为第二孔,第一孔的两侧设有与夹座槽适配的第二叶片,夹片末端设有与第一抵接面适配的夹片端面。本技术中,所述夹片在打开状态时,两夹片本体的前端各有一半通孔,夹片在锁定状态时,两夹片本体闭合,前端的一半通孔形成第二孔。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直径大于第一孔的内径,第二凸起部的直径大于夹片第一孔的内径。本技术中,夹片在锁定状态时,两夹片本体闭合,前端形成的第二孔的内径大于所述释放件的第一凸起部的直径。使得释放件能够串接所有组织夹。本技术中,所述第二凸起部直径略小于第一凸起部直径。本技术中,所述外管前端设有支撑帽,支撑帽上设有第二抵接面。本技术中,所述释放件末端连接拉索,拉索外圈设有内塑料管,拉索末端连接到驱动管,驱动管连接到齿条,齿条余齿轮啮合,所述手柄前端设有助推管,助推管末端连接驱动管和拉索,助推管前端套接在内塑料管上。本技术中,所述释放件通过拉索连接到手柄,手柄外设有手轮,手柄内设有齿轮,齿条、驱动管和助推管;手轮转动,依次带动齿轮、齿条、驱动管、助推管和拉索,拉索带动释放件。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大大节约了手术用时,最大限度解决临床上因出血不止或创面过大需要多次更换新组织夹释放装置的弊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图1是本技术前端释放部剖视图;图2是图1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末端手柄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末端手柄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组织夹定位创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释放件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组织夹爆炸图;图8是本技术组织夹闭合状态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组织夹开口状态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组织夹释放前位置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2释放件全剖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2释放件立体示意图;图13是实施例3释放件示意图;图14是实施例3释放件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的前端释放部包括夹片1、释放件2、夹座3、支撑帽4、外管5、拉索6、连接件7、内衬管8和第二外管9,夹片1和夹座3组成组织夹,一组组织夹活动连接在释放件2上,支撑帽4设置在外管5的前端,释放件2末端连接拉索6,外管5末端设有连接件7、内衬管8和第二外管9,连接件7用于连接外管5和第二外管9,内衬管8设置在拉索6外圈上,用于控制组织夹移动行程。如图2,释放件2末端连接拉索6,本实施例取用钢丝。如图3和图4,末端手柄部由内塑料管10、助推管11、护套外管12、套管13、驱动管14、齿条15、齿轮16、手轮17、手柄盖(右)18、手柄盖(左)19组成。释放件2末端连接到手柄,手柄外设有手轮17,手柄内设有齿轮16,、齿条15和驱动管14,拉索6外圈设有内塑料管10,拉索6末端连接到驱动管14,驱动管14连接到齿条15,齿条15余齿轮16啮合,手轮17转动,依次带动齿轮16、齿条15和驱动管14,驱动管14带动释放件2,。如图5,组织夹使用示意图。如图6,释放件2包括第一凸起部201、凹槽部202、第二凸起部203和第一抵接面204,释放件2前端为第一凸起部201,第一凸起部末端是凹槽部202,凹槽部末端是第二凸起部203,凹槽部202的直径小于第一凸起部201和第二凸起部203的直径,凹槽部202与第一凸起部201的连接处的直径由末端到前端逐渐增大,凹槽部202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包括位于前端的外管(5),其特征在于,外管(5)内设置一个释放件(2)、拉索(6)以及至少一个组织夹,所述一个释放件(2)套接在拉索(6)前端外部,所述至少一个的组织夹活动连接在释放件(2)和拉索(6)上;所述组织夹包括夹座(3)和夹片(1),所述夹片(1)可移动的设置在夹座(3)内,当夹片(1)后撤到末端时,所述组织夹呈锁定状态,当夹片(1)前移至前端时,所述组织夹呈打开状态;所述夹座(3)包括一弹性件,该弹性件位于外管(5)内时呈压紧状态,该弹性件脱离外管(5)后呈打开状态,从而抵接住外管(5)的端部,防止组织夹撤回外管(5)内;所述夹片(1)的前端、中段和末端分别设有用于释放件(2)通过的前端通孔(104)、中段包络通孔(106)和末端通孔(101),释放件(2)及拉索(6)通过前端通孔(104)、中段包络通孔(106)和末端通孔(101)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组织夹;所述释放件(2)包括一推动部位以及一拉动部位,所述推动部位用于推动夹座(3)和夹片(1)脱离外管(5);所述拉动部位在夹座(3)的弹性件抵接住外管(5)的端部后,拉动夹片(1)完全后撤到末端;所述释放件(2)拉动夹片(1)完全后撤到末端后,释放件(2)与夹片(1)分离,从而实现组织夹的释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包括位于前端的外管(5),其特征在于,外管(5)内设置一个释放件(2)、拉索(6)以及至少一个组织夹,所述一个释放件(2)套接在拉索(6)前端外部,所述至少一个的组织夹活动连接在释放件(2)和拉索(6)上;所述组织夹包括夹座(3)和夹片(1),所述夹片(1)可移动的设置在夹座(3)内,当夹片(1)后撤到末端时,所述组织夹呈锁定状态,当夹片(1)前移至前端时,所述组织夹呈打开状态;所述夹座(3)包括一弹性件,该弹性件位于外管(5)内时呈压紧状态,该弹性件脱离外管(5)后呈打开状态,从而抵接住外管(5)的端部,防止组织夹撤回外管(5)内;所述夹片(1)的前端、中段和末端分别设有用于释放件(2)通过的前端通孔(104)、中段包络通孔(106)和末端通孔(101),释放件(2)及拉索(6)通过前端通孔(104)、中段包络通孔(106)和末端通孔(101)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组织夹;所述释放件(2)包括一推动部位以及一拉动部位,所述推动部位用于推动夹座(3)和夹片(1)脱离外管(5);所述拉动部位在夹座(3)的弹性件抵接住外管(5)的端部后,拉动夹片(1)完全后撤到末端;所述释放件(2)拉动夹片(1)完全后撤到末端后,释放件(2)与夹片(1)分离,从而实现组织夹的释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夹有两个以上的组织夹依次串接在拉索(6)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1)的末端通孔周围的部分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释放件(2)上施加一定拉力后,推动部位带动夹片(1)的末端通孔发生形变使之变大,推动部位从夹片(1)的末端通孔中向末端滑过,使所述夹片(1)的末端通孔处于释放件(2)的推动部位和拉动部位之间,使得所述释放件(2)能够推动夹片(1)和夹座(3)脱离出外管(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1)的末端通孔周围的部分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释放件(2)上施加的拉力大于预设值后,拉动部位带动夹片(1)的末端通孔发生形变后变大,拉动部位从夹片(1)的末端通孔中脱离,从而实现释放件(2)与所述夹片(1)的分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件(2)的推动部位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释放件(2)上施加一定拉力后,推动部位发生压缩形变后变小,推动部位从夹片(1)的末端通孔中滑过,使夹片(1)的末端通孔处于释放件(2)的推动部位和拉动部位之间,使得所述释放件(2)能够推动夹片(1)和夹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鸿雁冷德嵘李常青仇卫勤宋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