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降温柱的智能闷烧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3969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降温柱的智能闷烧杯,包括杯盖、杯体、降温柱、固定配合件以及温度检测元件;所述杯盖底部中心位置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配合件的上半部分可拆卸连接;所述降温柱上半部分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配合件的下半部分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配合件的中间部分设有密封板,使所述固定配合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时形成第一容腔;所述检测元件设于所述杯盖的下表面且所述检测元件的检测端设于所述第一容腔内;所述固定配合件侧壁的上半部分开有若干个通气孔。

An intelligent muffled cup with temperature drop colum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telligent stuffy beaker with a cooling column, which comprises a cup cover, a cup body, a cooling column, a fixing fitting and a temperature detecting element; a first connecting part is arranged at the center of the bottom of the cup cover,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part of the fixing fitting;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cooling column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A second connecting part is provide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 is detachable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half of the fixed fitting,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ixed fitting is provided with a sealing plate, so that the fixed fitt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to form a first cavity, and the detecting element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cup cover and the detecting part is arranged. The detection end of the element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capacitive cavity,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fixed fitting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air ho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降温柱的智能闷烧杯
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带降温柱的智能闷烧杯。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上班族开始喜欢上自带午餐,但在家里煮的东西带到公司吃饭的时候就凉了。因此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蒸煮容器、闷烧保温杯等。但是闷烧杯的功能也不仅仅局限于加热、也可以进行针对夏日饮品,例如绿豆汤等进行冷却保温,现有的具有降温功能的闷烧杯缺少温度检测单元,都是通过打开盖体进行人体感触测量,使用并不方便,并且温度检测单元设置的不合理也会导致温度检测的不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带降温柱的智能闷烧杯,包括杯盖、杯体、降温柱、固定配合件以及温度检测元件;所述杯盖底部中心位置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配合件的上半部分可拆卸连接;所述降温柱上半部分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配合件的下半部分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配合件的中间部分设有密封板,使所述固定配合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时形成第一容腔;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设于所述杯盖的下表面且所述检测元件的检测端设于所述第一容腔内;所述固定配合件侧壁的上半部分开有若干个通气孔。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配合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且所述固定配合件内侧壁上的螺纹为内螺纹,用于增大所述固定配合件再旋拧过程中的受力面积。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孔数量范围为8-12个,所述通气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固定配合件侧壁的上半部分。作为进一步改进,进一步包括显示窗口、控制器、控制键;所述控制器设于所述杯盖内,所述显示窗口以及控制键设于所述杯盖的上表面;所述温度检测元件、所述显示窗口、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键电连接。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降温柱材质采用食品级不锈钢。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降温柱的底部呈向外突出的半圆形设置。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温度检测元件采用NTC温度检测器。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器内设有多种闷烧模式,不同闷烧模式的闷烧时间不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带降温柱的智能闷烧杯,通过增设降温柱以及固定配合件,使产品具有降温保冷的功能,另外在杯盖的第一连接部与固定配合件的上半部分增设了温度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与外部显示屏对杯体内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并且在温度检测单元处设定了通气孔,增大了空使温度检测单元所处位置的空气流通,增加了温度检测的准确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带降温柱的智能闷烧杯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带降温柱的智能闷烧杯的第一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带降温柱的智能闷烧杯的固定配合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带降温柱的智能闷烧杯的优选的固定配合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带降温柱的智能闷烧杯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带降温柱的智能闷烧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杯盖1第一连接部110杯体2降温柱3第二连接部310固定配合件4通气孔410密封板420温度检测元件5第一容腔6显示窗口7控制器8控制键9开关键910功能选择键92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6所示,一种带降温柱的智能闷烧杯,包括杯盖1、杯体2、降温柱3、固定配合件4以及温度检测元件5,降温柱3的设计是考虑到使用的需求,可以对加热后的食物进行降温快速食用,满足不同人群的食用;所述杯盖1底部中心位置设有第一连接部110,所述第一连接部110向所述杯体2的底部方向凸出,所述第一连接部110与所述固定配合件4的上半部分可拆卸连接;所述降温柱3上半部分(优选顶端部分)设有第二连接部310,所述第二连接部310与所述固定配合件4的下半部分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配合件4的中间部分设有密封板420,使所述固定配合件4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0连接时形成第一容腔6;所述温度检测元件5设于所述杯盖的下表面且所述温度检测元件5的检测端设于所述第一容腔内6;所述固定配合件4侧壁的上半部分开有若干个通气孔410,使所述第一容腔6保持透气,增大杯体2内部空气的流通,使得所述温度检测元件5的温度测量更为准确。如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配合件4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0、所述第二连接部310螺纹连接且所述固定配合件4内侧壁上的螺纹为内螺纹,这么做的效果是在保持所述固定配合件4体积、形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所述固定配合件4再旋拧过程中的受力面积,方便拆卸。为使所述第一容腔6内的空气更好的流通,所述通气孔410数量范围为8-12个,所述通气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固定配合件4侧壁的上半部分,相较于非均匀分布的通气孔410,均匀分布的通气孔410,通气效果更为明显,使得所述温度检测器在测取温度时更为准确,减少误差。本实施例的一种带降温柱的闷烧杯进一步包括显示窗口7、控制器8、控制键9;所述控制器8设于所述杯盖1内,所述显示窗口7以及所述控制键9设于所述杯盖1的上表面;所述温度检测元件5、所述显示窗口7、所述控制器8、所述控制键9电连接;所述控制器8内设有多种闷烧模式,所述不同闷烧模式的闷烧时间不相同;所述控制键9包括,开关键910和功能选择键920;所述显示窗口优选采用LCD显示屏,通过控制器8的控制作用显示闷烧模式、闷烧时间等。所述降温柱3的外侧壁是与所述杯体2内部的食物直接接触的,考虑到食品安全,所述降温柱材质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所述降温柱3的底部呈向外突出的半圆形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降温柱的智能闷烧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盖、杯体、降温柱、固定配合件以及温度检测元件;所述杯盖底部中心位置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配合件的上半部分可拆卸连接;所述降温柱上半部分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配合件的下半部分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配合件的中间部分设有密封板,使所述固定配合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时形成第一容腔;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设于所述杯盖的下表面且所述检测元件的检测端设于所述第一容腔内;所述固定配合件侧壁的上半部分开有若干个通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降温柱的智能闷烧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盖、杯体、降温柱、固定配合件以及温度检测元件;所述杯盖底部中心位置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配合件的上半部分可拆卸连接;所述降温柱上半部分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配合件的下半部分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配合件的中间部分设有密封板,使所述固定配合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时形成第一容腔;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设于所述杯盖的下表面且所述检测元件的检测端设于所述第一容腔内;所述固定配合件侧壁的上半部分开有若干个通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降温柱的智能闷烧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配合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且所述固定配合件内侧壁上的螺纹为内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降温柱的智能闷烧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本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伊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