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压迫颈动脉的颈部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3954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压迫颈动脉的颈部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器本体和颈动脉压迫器;所述颈动脉压迫器安装在所述牵引器本体的左侧或者右侧;牵引器本体包括前颈支撑架和后牵引颈托,前颈支撑架与后牵引颈托通过挂扣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颈动脉压迫器应用在牵引器本体上,兼顾了对颈部的牵引和对颈动脉供血量的控制,为该类特殊患者的病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和缓解,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压迫颈动脉的颈部牵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压迫颈动脉的颈部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颈部牵引装置可用于预防及治疗多种类型颈椎疾病及因颈椎病引起的压迫症状,能够增加大脑血和氧的供应,有助恢复体力和精力,也可预防多种老年颈椎疾病。颈部牵引装置通过限制颈椎活动,减少对受压精髓和神经根的反复摩擦和不良刺激,有助于脊髓、神经根、关节囊、肌肉等组织的水肿和炎症消退,同时还可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甚至解除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然而,现有的颈部牵引装置不能同时实现对颈部的牵引和对颈动脉供血量的控制,从而导致该类特殊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缓解,降低了颈部牵引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压迫颈动脉的颈部牵引装置,兼顾了对颈部的牵引和对颈动脉供血量的控制,为该类特殊患者的病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和缓解,提高了实用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压迫颈动脉的颈部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器本体和颈动脉压迫器;所述颈动脉压迫器安装在所述牵引器本体的左侧或者右侧;牵引器本体包括前颈支撑架和后牵引颈托,前颈支撑架与后牵引颈托通过挂扣连接。优选地,所述颈动脉压迫器包括壳体、旋转环形柱、内支撑柱和压迫杆,壳体内固定安装有两根呈对称布置的承载梁,两根承载梁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轴承,轴承的内圈与旋转环形柱连接,旋转环形柱的内壁与内支撑柱的外轮廓通过螺纹连接;压迫杆可多角度转动地安装在内支撑柱内。优选地,所述所述压迫杆的中部呈球形状,压迫杆的两端设有压迫球;内支撑柱内设有相互连通的入口摆角孔、环形球面和出口摆角孔,压迫杆依次穿过入口摆角孔、环形球面和出口摆角孔,且压迫杆的中部球状区域适配的嵌设在内支撑柱的环形球面内。优选地,所述颈动脉压迫器还包括稳固装置,两个稳固装置呈对称安装在壳体内,稳固装置包括螺杆、螺母、楔形滑动块和拉簧,螺杆的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螺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螺母,楔形滑动块可滑动的套设在螺母与壳体内壁之间的螺杆上,拉簧的一端与楔形滑动块连接,拉簧的另一端与壳体的内壁连接,且拉簧套设在螺杆上;出口摆角孔的内壁面呈倒锥形,楔形滑动块的楔形面与出口摆角孔的内壁紧密贴合。优选地,所述颈动脉压迫器包括支撑本体、环形压迫座、压迫杆和调节螺母,支撑本体安装在前颈支撑架的左侧或者右侧,支撑本体上设有外侧面敞口的环形凹腔,支撑本体上设有贯穿的安装腔,安装腔与环形凹腔的轴向中心线相同;安装腔和环形凹腔之间形成的环壁设有两个呈对称布置的滑槽,环形压迫座适配地嵌设在安装腔内,环形压迫座的轴向上设有两个呈对称布置的支块,环形压迫座的两个支块可滑动地嵌设在环壁的两个滑槽内;环形凹腔内布置有两个压缩弹簧,两个压缩弹簧的一端与环形凹腔的底部连接,两个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环形压迫座的两个支块连接;调节螺母与环形凹腔适配,且调节螺母与环形凹腔的外环壁或者内环壁通过螺纹连接,调节螺母的近压缩弹簧端与环形压迫座的两个支块紧密接触;压迫杆可多角度转动地安装在环形压迫座内。优选地,所述压迫杆的中部呈球形状,压迫杆的两端设有压迫球;环形压迫座上设有相互连通的沉孔和摆角孔,沉孔和摆角孔的过渡区域设有与压迫杆的中部球状区域适配的后外凸环形球面;环形压迫座的沉孔配设有环形压紧块,环形压紧块靠摆角孔侧设有与压迫杆的中部球状区域适配的前外凸环形球面;环形压紧块套设在压迫杆的中部球状区域上,且环形压紧块嵌设在沉孔内与环形压迫座连接,压迫杆的中部球状区域可多角度转动地嵌设在后外凸环形球面与前外凸环形球面围成的空间内,使压迫杆的中部球状区域与后外凸环形球面与前外凸环形球面紧密接触。优选地,所述后外凸环形球面和前外凸环形球面与压迫杆的中部球状区域的外表面之间均设有防滑垫。优选地,所述调节螺母与环形压迫座的支块之间设有环形垫块,摆角孔呈倒锥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颈动脉压迫器应用在牵引器本体上,使得牵引器本体在实现对人体颈部进行牵引治疗或者缓解时,也可同时采用颈动脉压迫器对人体颈动脉的供血量进行控制,兼顾了对颈部的牵引和对颈动脉供血量的控制,为该类特殊患者的病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和缓解,提高了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的颈动脉压迫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的后牵引颈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的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中的颈动脉压迫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A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牵引器本体,11-前颈支撑架,111-前颈托,112-下颌骨托,113-支撑杆,114-伸缩杆,1141-螺杆,1142-套筒,1143-支撑杆,1144-轴承,1145-环形阶梯封盖,12-后牵引颈托,121-纵向气柱,122-横向气柱,123-排气管,124-排气阀,125-进气管道,126-加热控温装置,127-节气阀,128-冲气囊,129-进气阀,2-颈动脉压迫器,21-支撑本体,211-环形凹腔,212-安装腔,213-环壁,214-滑槽,22-环形压迫座,221-支块,222-沉孔,223-摆角孔,224-后外凸环形球面,23-压迫杆,231-压迫球,24-调节螺母,25-压缩弹簧,26-环形压紧块,261-前外凸环形球面,27-防滑垫,28-环形垫块,31-壳体,311-承载梁,312-轴承,32-旋转环形柱,33-内支撑柱,331-入口摆角孔,332-环形球面,333-出口摆角孔,34-稳固装置,341-螺杆,342-螺母,343-楔形滑动块,344-拉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压迫颈动脉的颈部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器本体1和颈动脉压迫器2;颈动脉压迫器2安装在牵引器本体1的左侧或者右侧;牵引器本体1包括前颈支撑架11和后牵引颈托12,前颈支撑架11与后牵引颈托12通过挂扣连接。通过将颈动脉压迫器2应用在牵引器本体1上,使得牵引器本体1在实现对人体颈部进行牵引治疗或者缓解时,也可同时采用颈动脉压迫器2对人体颈动脉的供血量进行控制,兼顾了对颈部的牵引和对颈动脉供血量的控制,为该类特殊患者的病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和缓解,提高了实用性。具体的,颈动脉压迫器2包括壳体31、旋转环形柱32、内支撑柱33和压迫杆23,壳体31内固定安装有两根呈对称布置的承载梁311,两根承载梁31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轴承312,轴承312的内圈与旋转环形柱32连接,旋转环形柱32的内壁与内支撑柱33的外轮廓通过螺纹连接;压迫杆23可多角度转动地安装在内支撑柱33内。旋拧旋转环形柱32,由于旋转环形柱32与内支撑柱33螺纹连接,内支撑柱33可沿轴向移动,从而带动压迫杆23移动,便于控制压迫杆23与人体颈动脉接触时的压迫感,再结合压迫杆23的角度调整来精细控制压迫杆23端头与人体颈动脉的压迫感,从而来实现对人体颈动脉供血量的良好控制。其中,压迫杆23的中部呈球形状,压迫杆23的两端设有压迫球231;内支撑柱33内设有相互连通的入口摆角孔331、环形球面332和出口摆角孔333,压迫杆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压迫颈动脉的颈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器本体和颈动脉压迫器;所述颈动脉压迫器安装在所述牵引器本体的左侧或者右侧;牵引器本体包括前颈支撑架和后牵引颈托,前颈支撑架与后牵引颈托通过挂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压迫颈动脉的颈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器本体和颈动脉压迫器;所述颈动脉压迫器安装在所述牵引器本体的左侧或者右侧;牵引器本体包括前颈支撑架和后牵引颈托,前颈支撑架与后牵引颈托通过挂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压迫颈动脉的颈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动脉压迫器包括壳体、旋转环形柱、内支撑柱和压迫杆,壳体内固定安装有两根呈对称布置的承载梁,两根承载梁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轴承,轴承的内圈与旋转环形柱连接,旋转环形柱的内壁与内支撑柱的外轮廓通过螺纹连接;压迫杆可多角度转动地安装在内支撑柱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压迫颈动脉的颈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压迫杆的中部呈球形状,压迫杆的两端设有压迫球;内支撑柱内设有相互连通的入口摆角孔、环形球面和出口摆角孔,压迫杆依次穿过入口摆角孔、环形球面和出口摆角孔,且压迫杆的中部球状区域适配的嵌设在内支撑柱的环形球面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压迫颈动脉的颈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动脉压迫器还包括稳固装置,两个稳固装置呈对称安装在壳体内,稳固装置包括螺杆、螺母、楔形滑动块和拉簧,螺杆的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螺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螺母,楔形滑动块可滑动的套设在螺母与壳体内壁之间的螺杆上,拉簧的一端与楔形滑动块连接,拉簧的另一端与壳体的内壁连接,且拉簧套设在螺杆上;出口摆角孔的内壁面呈倒锥形,楔形滑动块的楔形面与出口摆角孔的内壁紧密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压迫颈动脉的颈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动脉压迫器包括支撑本体、环形压迫座、压迫杆和调节螺母,支撑本体安装在前颈支撑架的左侧或者右侧,支撑本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朝贤何云王亚晖龚靖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