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3787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由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组成,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的重量比为50:1~1:1。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杀菌组合物对农作物上的灰霉病、枯萎病等病害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长,对农作物安全。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复配后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增加农药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杀菌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以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为有效活性成分复配的二元复合物,主要应用于农作物上病害的防治。
技术介绍
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BandadeLupinusalbusdoce,BLAD)是一种在白羽扇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特定时期产生的贮存蛋白[即β-Conglutin(β-羽扇豆球蛋白,属于7S球蛋白家族)]水解产生的20kDa的多肽。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易被环境中普通蛋白酶快速生物降解,故很难残留在环境中,能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其具有全新的作用机制,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极高的亲和力,可与糖蛋白的糖基化产物进行非特异性结合,高亲和力及非特异性结合后,通过与真菌交互作用,导致真菌细胞因许多细胞膜上气孔堵塞/关闭,并在几小时内死亡;还有一些其他作用机理已经明确或正在确认,例如观察到其对枯萎病病菌作用时可能因在细胞壁上打开了通道而导致枯萎病菌细胞崩解而死亡,对一些金属离子具有螯合活性,干扰微生物细胞体内平衡。申嗪霉素(Phenazino-1-carboxylicacid)是由荧光假单胞菌M18经生物培养分泌的一种抗菌素,具有抑制植物病原菌和促进植物生长的双重功能。可有效防治水稻、小麦、蔬菜等作物上的枯萎病、蔓枯病、疫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霜霉病、条锈病、菌核病、赤霉病、炭疽病、灰霉病、黑星病、叶斑病、青枯病、溃疡病、姜瘟及土传病害土壤处理。农业生产上病害的抗性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课题。随着使用农药防治病害一年又一年的延续、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以及不科学使用农药等因素,导致病原菌的抗性日益严重,产生抗性的病原菌种类不断增多。同时,高强度的使用农药,导致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污染环境和农民用药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专利技术人在深入研究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复配配方的过程中,令人意外地发现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进行复配,在一定的复配比例范围内对农作物上的多种病害,尤其是对灰霉病、枯萎病等病害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增效作用显著、防治农作物上的病害效果优秀、持效期长、用药成本低、能延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且对农作物安全的杀菌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杀菌组合物制剂剂型。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上的灰霉病、枯萎病等病害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杀菌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由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组成,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的重量比为50:1~1:1,优选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的重量比为40:1~1:1。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的重量比为20:1。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的重量比为15: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杀菌组合物中,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1%~85%,优选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10%~7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以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上使用的任意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可溶液剂、水分散粒剂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制备的各种应用剂型中,除了有效活性成分外,还包括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各种辅助成分。所述的辅助成分包括但不限于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渗透剂、填料等,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本专利技术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各种制剂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复配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较之单剂单独使用明显提高了对农作物上病害的防治效果。2、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两种活性成分复配,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3、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两种活性成分复配,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作用位点增加,延缓了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对于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复配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NY/T1156.9-2008》,采用叶片法。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表1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复配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从表1可以看出,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在40:1~1:1(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说明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以15:1(按重量)复配时,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达到最大,为188.02。可见,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实施例二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复配对草莓枯萎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NY/T1156.2-2006》,采用平皿法。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表2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复配对草莓枯萎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从表2可以看出,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在40:1~1:1(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说明对草莓枯萎病病原菌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以20:1(按重量)复配时,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达到最大,为167.02。可见,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根据Gowing法评价协同作用的方法,其公式如下:式中:X为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以某剂量单用时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Y为申嗪霉素以某剂量单用时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E0为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与申嗪霉素以某种比例混合使用时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的理论值或预期值。E为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与申嗪霉素以某种比例混合使用时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的实测值或观测值。评价标准:当E-E0>10%时,表示为增效作用;当-10%≤E-E0≤10%时,表示为相加作用;当E-E0<-10%时,表示为拮抗作用。实施例三以下各物质的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15%、申嗪霉素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环己酮5%、氮酮2%,大豆油补足至100%。将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由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组成,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的重量比为50:1~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由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组成,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的重量比为50: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的重量比为40:1~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的重量比为2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和申嗪霉素的重量比为15: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梦芭迪工业产品设计中心普通合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