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丝培养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377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邻两层高度可调节,且光照均匀的菌丝培养架,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四根支撑柱,四根支撑柱的顶端与分别与上框架的四个角落连接,底端分别与下框架的四个角落连接,相对的两个支撑柱侧面的轴向上都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若干隔板,所述若干隔板的两端分别插入四根支撑柱上的第一凹槽内;光照装置,所述光照装置悬挂在框架主体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可以根据需求间隔地将隔板与第一凹槽相适配,而调整需求的高度;同时,光照装置的设置便于菌丝在培养的整个过程中都能保证足够的光照,保证了及时在培养室内培养架密集的情况下,菌丝在培养过程中得到的光照需求。

Mycelium culture rac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ycelium culture rack with two adjacent layers of adjustable height and uniform light, including a frame main body,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frame, a lower frame and four supporting pillars, and the top of the four supporting pillars is connected with four corners of the upper frame and the bottom is connected with four corners of the lower frame respectively. A number of first grooves are evenly arranged on the lateral axes of the two supporting pillars; a number of baffles are inserted into the first grooves on the four supporting pillars at both ends of the baffles; and a lighting device is suspended on the side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that the baffle can be adapted to the first groov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interval, and the height of the requirement can be adjus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setting of the illumination device is convenient for the mycelium to ensure sufficient illumination during the whole cultivation process, and ensures that the mycelium is cultured in time when the cultivation rack is dense in the cultivation room. The lighting needs during the breed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菌丝培养架
本技术涉及菌丝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菌丝培养架。
技术介绍
目前菌丝体难以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所公开的人工菌丝的制备都是采用菌丝培养架进行培养。菌丝培养构成中,菌丝的培养架一般都放置在菌丝培养室内,存在光照不均的问题,尤其是培养室内摆放多层菌丝培养架,很容易存在遮光想象,而且菌丝培养架都是固定的结构,不能根据具体的菌丝培养而调整相邻两层的菌丝的高度,需要直接移至相邻两层较高的菌丝培养架,而相邻两层较高的菌丝培养架只在特殊的时候才能用到,不用时,占用培养室的空间。因此,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相邻两层高度可调节,且光照均匀的菌丝培养架。本技术的菌丝培养架,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四根支撑柱,四根支撑柱的顶端与分别与上框架的四个角落连接,底端分别与下框架的四个角落连接,相对的两个支撑柱侧面的轴向上都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若干隔板,所述若干隔板的两端分别插入四根支撑柱上的第一凹槽内;光照装置,所述光照装置悬挂在框架主体一侧。进一步的,所述上框架的顶面边缘处设置有挡圈,光照装置悬挂在该挡圈上。进一步的,所述四个支撑柱的底端通过伸出下框架底面的连接杆与万向轮连接,连接杆上设置有锁紧杆。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四至六个。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相同,隔板的底面纵向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固定有灯带,所述隔板的侧面设置有开关,开关与灯带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隔板顶面的边缘处设置有档条,档条与隔板整体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两上下侧壁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底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块,挡块抵靠在支撑柱上。进一步的,所述光照装置包括伸缩式日光灯和横梁,所述横梁的一端与伸缩式日光灯相邻,另一端设置有与横梁垂直的勾板,所述勾板与所述挡圈相适配。进一步的,所述伸缩式日光灯的顶部设置有另一开关,所述伸缩式日光灯的内部设置有日光灯管。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根据需求间隔地将隔板与第一凹槽相适配,而调整需求的高度;同时,光照装置的设置便于菌丝在培养的整个过程中都能保证足够的光照,保证了及时在培养室内培养架密集的情况下,菌丝在培养过程中得到的光照需求;2、可以根据培养的菌丝的需求选择灯带或照明装置来提供日光,也可两者同时提供日光,保证培养过程中对日光的需求;3、挡块的设置有利于隔板安装时的定位,同时在隔板与第一凹槽配合后用于固定,方式隔板在第一凹槽内移动。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菌丝培养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隔板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菌丝培养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3,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菌丝培养架,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包括上框架1、下框架2和四根支撑柱3,四根支撑柱3的顶端与分别与上框架1的四个角落连接,底端分别与下框架2的四个角落连接,相对的两个支撑柱3侧面的轴向上都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4;若干隔板5,所述若干隔板5的两端分别插入四根支撑柱3上的第一凹槽4内;光照装置,所述光照装置悬挂在框架主体一侧。具体的,两个支撑柱3侧面的轴向上设置有的若干第一凹槽4,并与若干隔板5与框架主体的配合,同时可以根据需求间隔地将隔板5与第一凹槽4相适配,而调整需求的高度;同时,光照装置的设置便于菌丝在培养的整个过程中都能保证足够的光照,保证了及时在培养室内培养架密集的情况下,菌丝在培养过程中得到的光照需求。所述上框架1的顶面边缘处设置有挡圈6,光照装置悬挂在该挡圈6上。挡圈6的设置便于光照装置与上框架1的悬挂配合。保证光照装置稳固的提供光照。所述四个支撑柱3的底端通过伸出下框架2底面的连接杆7与万向轮8连接,连接杆7上设置有锁紧杆9。所述第一凹槽4的数量为四或六个。万向轮8的设置便于整体根据需求移动,同时锁紧杆9的设置有有利于到达预定位置进行固定,防止移动;第一凹槽4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选择,便于相邻的两个隔板5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所述隔板5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凹槽4的数量相同,隔板5的底面纵向设置有第二凹槽10,第二凹槽10内固定有灯带11,所述隔板5的侧面设置有开关12,开关12与灯带11电连接。灯带11的设置可以根据培养的菌丝的需求选择灯带11或照明装置来提供日光,也可两者同时提供日光,保证培养过程中对日光的需求。所述隔板5顶面的边缘处设置有档条13,档条13与隔板5整体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4两上下侧壁之间的距离。便于隔板5与框架主体的组装和拆卸。所述隔板5底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块14,挡块14抵靠在支撑柱3上。挡块14的设置有利于隔板5安装时的定位,同时在隔板5与第一凹槽4配合后用于固定,防止隔板5在第一凹槽4内移动。所述光照装置包括伸缩式日光灯15和横梁16,所述横梁16的一端与伸缩式日光灯15相邻,另一端设置有与横梁16垂直的勾板17,所述勾板17与所述挡圈6相适配。所述伸缩式日光灯16的顶部设置有另一开关18,所述伸缩式日光灯16的内部设置有日光灯管。伸缩式的日光灯16有利于根据使用隔板5的数量来调整需要的光照的范围。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菌丝培养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四根支撑柱,四根支撑柱的顶端与分别与上框架的四个角落连接,底端分别与下框架的四个角落连接,相对的两个支撑柱侧面的轴向上都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若干隔板,所述若干隔板的两端分别插入四根支撑柱上的第一凹槽内;光照装置,所述光照装置悬挂在框架主体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丝培养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四根支撑柱,四根支撑柱的顶端与分别与上框架的四个角落连接,底端分别与下框架的四个角落连接,相对的两个支撑柱侧面的轴向上都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若干隔板,所述若干隔板的两端分别插入四根支撑柱上的第一凹槽内;光照装置,所述光照装置悬挂在框架主体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丝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的顶面边缘处设置有挡圈,光照装置悬挂在该挡圈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丝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支撑柱的底端通过伸出下框架底面的连接杆与万向轮连接,连接杆上设置有锁紧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丝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四至六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丝培养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根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佰富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