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宝庆专利>正文

一种集成控线的电力传输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3537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控线的电力传输线,包括:铜导体、绝缘被、第二绝缘被;编织屏蔽层设置在PVC外被的内侧,且编织屏蔽层与PVC外被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编织屏蔽层的内侧设置有铝丝麦拉编织层,且编织屏蔽层与铝丝麦拉编织层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铝丝麦拉编织层的内部一侧设置有铜导体及绝缘被,且铝丝麦拉编织层与铜导体及绝缘被通过贯通相连接;铜导体设置在绝缘被的内部中间,且铜导体与绝缘被通过包裹方式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结构上的改进,并结合现有技术,具有结构精良,绝缘性能好,且电磁屏蔽效果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装置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使之更加具有实用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控线的电力传输线
本技术涉及电力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控线的电力传输线。
技术介绍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专利技术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专利技术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通过观察发现,现有的电力传输线普遍存在结构单一,绝缘性能差,且电能输出时,电磁屏蔽效果低的问题,在具体的使用时,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于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精良,绝缘性能好,且电磁屏蔽效果高的集成控线的电力传输线,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秉持多年该行业想关的设计理念和实际操作经验,并对现有技术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结构精良,绝缘性能好,且电磁屏蔽效果高的集成控线的电力传输线,使之更加具有实用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控线的电力传输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结构单一,绝缘性能差,且电能输出时,电磁屏蔽效果低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一种集成控线的电力传输线,包括铜导体、绝缘被、第二绝缘被、PVC外被、编织屏蔽层、铝丝麦拉编织层、第二铜导体和地线;所述编织屏蔽层设置在PVC外被的内侧,且编织屏蔽层与PVC外被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编织屏蔽层的内侧设置有铝丝麦拉编织层,且编织屏蔽层与铝丝麦拉编织层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铝丝麦拉编织层的内部一侧设置有铜导体及绝缘被,且铝丝麦拉编织层与铜导体及绝缘被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铜导体设置在绝缘被的内部中间,且铜导体与绝缘被通过包裹方式相连接;所述铝丝麦拉编织层的内部上端设置有第二绝缘被及第二铜导体,且铝丝麦拉编织层与第二绝缘被及第二铜导体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铜导体设置在第二绝缘被的内部中间,且第二铜导体与第二绝缘被通过包裹方式相连接;所述铝丝麦拉编织层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地线,且铝丝麦拉编织层与地线通过贯通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集成控线的电力传输线所述PVC外被剖视呈密集形的网格状结构设置,且PVC外被为圆形状的中空式结构设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集成控线的电力传输线所述编织屏蔽层为绝缘性能好的软制网状体设置有一组,且编织屏蔽层通过缠绕方式设置在铝丝麦拉编织层的外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集成控线的电力传输线所述铝丝麦拉编织层剖视呈椭圆形结构设置有一组,且铝丝麦拉编织层内部呈斜向对称状设置有两组第二绝缘被及第二铜导体。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集成控线的电力传输线所述铜导体及第二铜导体为铜制实心体结构设置有四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集成控线的电力传输线所述绝缘被及第二绝缘被剖视呈密集形的网格状结构设置,且绝缘被及第二绝缘被呈对称状结构设置有四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通过PVC外被剖视呈密集形的网格状结构设置,且PVC外被为圆形状的中空式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电力输出线柔韧度及绝缘性能强,且在对输出线进行安装连接操作时,能够实现输出线的自然弯曲,使其达到结构精良的效果。2、本技术通过铝丝麦拉编织层剖视呈椭圆形结构及绝缘被及第二绝缘被剖视呈密集形的网格状结构的设置,能够对输出线内部的铜导体进行有效绝缘,使其达到绝缘性能好且安全系数高的优点。3、本技术通过编织屏蔽层为绝缘性能好的软制网状体设置有一组,且编织屏蔽层通过缠绕方式设置在铝丝麦拉编织层的外部的设置,能够实现编织屏蔽层对内部铜导体进行高效电磁屏蔽的效果,使电能输出稳定性高且电磁屏蔽效果好的优点。4、本技术通过以上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精良,绝缘性能好,且电磁屏蔽效果高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铜导体1、绝缘被2、第二绝缘被3、PVC外被4、编织屏蔽层5、铝丝麦拉编织层6、第二铜导体7、地线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控线的电力传输线技术方案:一种集成控线的电力传输线,包括:铜导体1、绝缘被2、第二绝缘被3、PVC外被4、编织屏蔽层5、铝丝麦拉编织层6、第二铜导体7和地线8;编织屏蔽层5设置在PVC外被4的内侧,且编织屏蔽层5与PVC外被4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编织屏蔽层5的内侧设置有铝丝麦拉编织层6,且编织屏蔽层5与铝丝麦拉编织层6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铝丝麦拉编织层6的内部一侧设置有铜导体1及绝缘被2,且铝丝麦拉编织层6与铜导体1及绝缘被2通过贯通相连接;铜导体1设置在绝缘被2的内部中间,且铜导体1与绝缘被2通过包裹方式相连接;铝丝麦拉编织层6的内部上端设置有第二绝缘被3及第二铜导体7,且铝丝麦拉编织层6与第二绝缘被3及第二铜导体7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第二铜导体7设置在第二绝缘被3的内部中间,且第二铜导体7与第二绝缘被3通过包裹方式相连接;铝丝麦拉编织层6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地线8,且铝丝麦拉编织层6与地线8通过贯通相连接。具体的,PVC外被4剖视呈密集形的网格状结构设置,且PVC外被4为圆形状的中空式结构设置,PVC外被为圆形状的中空式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电力输出线柔韧度及绝缘性能强,且在对输出线进行安装连接操作时,能够实现输出线的自然弯曲,使其达到结构精良的效果。具体的,编织屏蔽层5为绝缘性能好的软制网状体设置有一组,且编织屏蔽层5通过缠绕方式设置在铝丝麦拉编织层6的外部,能够实现编织屏蔽层对内部铜导体进行高效电磁屏蔽的效果,使电能输出稳定性高且电磁屏蔽效果好的优点。具体的,铝丝麦拉编织层6剖视呈椭圆形结构设置有一组,且铝丝麦拉编织层6内部呈斜向对称状设置有两组第二绝缘被3及第二铜导体7,铝丝麦拉编织层剖视呈椭圆形结构及绝缘被及第二绝缘被剖视呈密集形的网格状结构的设置,能够对输出线内部的铜导体进行有效绝缘,使其达到绝缘性能好且安全系数高的优点。具体的,铜导体1及第二铜导体7为铜制实心体结构设置有四组,铜导体1及第二铜导体7为铜制实心体结构的设置,具有电能输出稳定,使用寿命长的效果。具体的,绝缘被2及第二绝缘被3剖视呈密集形的网格状结构设置,且绝缘被2及第二绝缘被3呈对称状结构设置有四组,绝缘被2及第二绝缘被3剖视呈密集形的网格状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内部铜导体的有效绝缘,具有安全系数高的优点。集成控线的电力传输线的具体使用方法与作用: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铜导体1及第二铜导体7与外部接线装置连接好,并检查连接的牢固性,并通过强力胶布将连接点紧紧缠绕住,直至强力胶布缠绕到PVC外被4的外表面上,在使用时,利用调制技术将用户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控线的电力传输线,包括:铜导体(1)、绝缘被(2)、第二绝缘被(3)、PVC外被(4)、编织屏蔽层(5)、铝丝麦拉编织层(6)、第二铜导体(7)和地线(8);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屏蔽层(5)设置在PVC外被(4)的内侧,且编织屏蔽层(5)与PVC外被(4)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编织屏蔽层(5)的内侧设置有铝丝麦拉编织层(6),且编织屏蔽层(5)与铝丝麦拉编织层(6)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铝丝麦拉编织层(6)的内部一侧设置有铜导体(1)及绝缘被(2),且铝丝麦拉编织层(6)与铜导体(1)及绝缘被(2)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铜导体(1)设置在绝缘被(2)的内部中间,且铜导体(1)与绝缘被(2)通过包裹方式相连接;所述铝丝麦拉编织层(6)的内部上端设置有第二绝缘被(3)及第二铜导体(7),且铝丝麦拉编织层(6)与第二绝缘被(3)及第二铜导体(7)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铜导体(7)设置在第二绝缘被(3)的内部中间,且第二铜导体(7)与第二绝缘被(3)通过包裹方式相连接;所述铝丝麦拉编织层(6)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地线(8),且铝丝麦拉编织层(6)与地线(8)通过贯通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控线的电力传输线,包括:铜导体(1)、绝缘被(2)、第二绝缘被(3)、PVC外被(4)、编织屏蔽层(5)、铝丝麦拉编织层(6)、第二铜导体(7)和地线(8);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屏蔽层(5)设置在PVC外被(4)的内侧,且编织屏蔽层(5)与PVC外被(4)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编织屏蔽层(5)的内侧设置有铝丝麦拉编织层(6),且编织屏蔽层(5)与铝丝麦拉编织层(6)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铝丝麦拉编织层(6)的内部一侧设置有铜导体(1)及绝缘被(2),且铝丝麦拉编织层(6)与铜导体(1)及绝缘被(2)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铜导体(1)设置在绝缘被(2)的内部中间,且铜导体(1)与绝缘被(2)通过包裹方式相连接;所述铝丝麦拉编织层(6)的内部上端设置有第二绝缘被(3)及第二铜导体(7),且铝丝麦拉编织层(6)与第二绝缘被(3)及第二铜导体(7)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铜导体(7)设置在第二绝缘被(3)的内部中间,且第二铜导体(7)与第二绝缘被(3)通过包裹方式相连接;所述铝丝麦拉编织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宝庆
申请(专利权)人:孙宝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