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水利信息测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634746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水利信息测控系统,测控系统包括:第一测控装置、第二测控装置以及第三测控装置;触控装置、本地计算机以及第三方设备;以及第一类模块、第二类模块以及第三类模块,其中,第一类模块包括智能仪表以及变频器,第二类模块包括远程数据采集模块、远程数据输出模块以及智能传感器,第三类模块包括多个扩展模块;其中,第一测控装置与触控装置通信连接,第二测控装置与本地计算机通信连接,第三测控装置与第三方设备通信连接;并且其中,第一测控装置与第一类模块通信连接,第二测控装置与第二类模块通信连接,第三测控装置与第三类模块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利信息测控系统功能丰富,扩展性强,并且能够接入互联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水利信息测控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信息测控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水利信息测控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水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甚至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国家水安全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其讲话精神已成为新时期水利部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水利工程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水网建设是实现水安全保障的重要技术措施,所涉及的相关理念和技术近十多年才得到各国政府和业内的重视,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目前各地水利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认识,对其内涵的理解和建设任务认识存在偏差,重工程、轻信息,重监测、轻互联互通是目前水利工程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在认识上存在普遍问题,致使相关产品研发滞后,明显不符合水利信息化的无人化、自动化、智慧化要求。目前相关产品在感知和物联方面的明显缺陷在于:尚无直接输出数值量的智能传感器且传感器输出信号种类多样,常规采集模块适应能力有限;传感器或采集模块之间无线通讯功能不可靠,不利于分散环境下水文测量和控制单元的布置;功能单一,兼容性差,无法直接用于组建集水情监测、农田灌溉、水网调度、山洪灾害预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水网信息获取管理与控制,且改造困难;通讯协议种类繁多,数据转换复杂,数据共享困难,且一般不提供标准访问接口;智能控制器不具有与互联网互联的功能,需要通过上位机连接,不能适应环境复杂恶劣地区的布置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水利信息测控系统,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水利信息测控系统,测控系统包括:第一测控装置、第二测控装置以及第三测控装置;触控装置、本地计算机以及第三方设备;以及第一类模块、第二类模块以及第三类模块,其中,第一类模块包括智能仪表以及变频器,第二类模块包括远程数据采集模块、远程数据输出模块以及智能传感器,第三类模块包括多个扩展模块;其中,第一测控装置与触控装置通信连接,第二测控装置与本地计算机通信连接,第三测控装置与第三方设备通信连接;并且其中,第一测控装置与第一类模块通信连接,第二测控装置与第二类模块通信连接,第三测控装置与第三类模块通信连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测控装置、第二测控装置以及第三测控装置与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有线通信是经由以太网实现的,无线通信是经由2G、3G、4G通信协议实现的。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测控装置、第二测控装置以及第三测控装置与上位机进行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有线通信是经由以太网实现的,无线通信是经由2G、3G、4G通信协议实现的。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测控装置与触控装置通过RS-232接口通信连接,第二测控装置与所述本地计算机通过RS-232接口通信连接,第三测控装置与所述第三方设备通过RS-232接口通信连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测控装置与第一类模块通过RS-485接口通信连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测控装置与第二类模块通过CAN总线通信连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测控装置与第三类模块通过SPI总线通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使用了智能传感器,传感器适应能力大幅度提高;2、本技术使用了多种传感器、模块、仪表,功能丰富,并且在各个测控装置上预留了多个接口,可以按照需求进行任意扩展,兼容性极强,能够直接用于组建集水情监测、农田灌溉、水网调度、山洪灾害预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水网信息获取系统;3、本技术预留多个接口,改造容易;本技术的多个接口遵循少数几种通信协议,数据转换简单,数据共享容易;4、测控装置与远程监控系统通信连接,能适应环境复杂恶劣地区的布置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智能水利信息测控系统的方块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技术,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智能水利信息测控系统的方块图。测控系统包括:第一测控装置104、第二测控装置106以及第三测控装置108;触控装置103、本地计算机105以及第三方设备107;以及第一类模块、第二类模块以及第三类模块,其中,第一类模块包括智能仪表109以及变频器1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类模块还可以按照实际需要包括其它执行模块111,第二类模块包括远程数据采集模112、远程数据输出模块113以及智能传感器114,第三类模块包括多个扩展模块115、116、117;其中,第一测控装置104与触控装置103通信连接,第二测控装置106与本地计算机105通信连接,第三测控装置108与第三方设备107通信连接;并且其中,第一测控装置104与第一类模块通信连接,第二测控装置106与第二类模块通信连接,第三测控装置108与第三类模块通信连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测控装置104、第二测控装置106以及第三测控装置108与远程监控系统101进行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有线通信是经由以太网实现的,无线通信是经由2G、3G、4G通信协议实现的。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测控装置104、第二测控装置106以及第三测控装置108与上位机102进行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有线通信是经由以太网实现的,无线通信是经由2G、3G、4G通信协议实现的。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测控装置104与触控装置103通过RS-232接口通信连接,第二测控装置106与本地计算机105通过RS-232接口通信连接,第三测控装置108与第三方设备107通过RS-232接口通信连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测控装置104与第一类模块通过RS-485接口通信连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测控装置106与第二类模块通过CAN总线通信连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测控装置108与第三类模块通过SPI总线通信连接。用于执行本技术所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文所公开内容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方块和模块。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若干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内核的结合,或者任何其它此种结构)。还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所涉及的智能仪表或者智能传感器可以例如是支持4G通信的仪表或者传感器,也可以是能够借助其它无线设备(基于蓝牙、ZigBee等协议)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其它种类的仪表或者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水利信息测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控系统包括:第一测控装置、第二测控装置以及第三测控装置;触控装置、本地计算机以及第三方设备;以及第一类模块、第二类模块以及第三类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类模块包括智能仪表以及变频器,所述第二类模块包括远程数据采集模块、远程数据输出模块以及智能传感器,所述第三类模块包括多个扩展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测控装置与所述触控装置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测控装置与所述本地计算机通信连接,所述第三测控装置与所述第三方设备通信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测控装置与所述第一类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测控装置与所述第二类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三测控装置与所述第三类模块通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水利信息测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控系统包括:第一测控装置、第二测控装置以及第三测控装置;触控装置、本地计算机以及第三方设备;以及第一类模块、第二类模块以及第三类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类模块包括智能仪表以及变频器,所述第二类模块包括远程数据采集模块、远程数据输出模块以及智能传感器,所述第三类模块包括多个扩展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测控装置与所述触控装置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测控装置与所述本地计算机通信连接,所述第三测控装置与所述第三方设备通信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测控装置与所述第一类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测控装置与所述第二类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三测控装置与所述第三类模块通信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利信息测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控装置、所述第二测控装置以及所述第三测控装置与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水利信息测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线通信是经由以太网实现的,所述无线通信是经由2G、3G、4G通信协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平路张子皿文正国陶林郭超一彭德民周文张显兵迟海龙张捷韩长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