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体式智能细胞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300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体式智能细胞培养装置,所述从动轮的另一侧表面上通过焊接连接有圆形隔板,圆形隔板上固定设置有培养瓶安装座,培养瓶安装座上开设有若干个细胞培养瓶的安装槽,所述培养箱的顶部没有设置箱盖,在培养腔的顶部对称设置一对旋转门,旋转门通过合页连接在培养腔上,且在旋转门上设置有把手,所述培养腔内设置有培养液输送管道,且培养液输送管道的一端位于细胞培养瓶的正上方位置,且培养液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设置在培养箱的外部,且在外部的培养液输送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

A box type intelligent cell cultur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ox type intelligent cell training devic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a circular partition board through welding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moving wheel. The circular partition is fixed with a training bottle installation seat, and the installation seat of the culture bottle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cell culture bottles, and the top of the incubator is not provided with a box. A pair of rotating doors is arranged symmetrically at the top of the culture cavity. The rotating door is connected to the culture cavity through a hinge, and a handle is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door. The cultur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culture liquid pipeline, and one end of the culture liquid pipeline is located at the top position of the cell culture bottle, and the other of the culture liquid conveyed the pipe. The terminal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incubator, and a control valve is arranged on the external culture liquid conveying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体式智能细胞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细胞培养
,具体是一种箱体式智能细胞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细胞培养箱在生物学领域内被广泛使用,但环境因素对细胞的培养影响很大,且现有的细胞培养箱主要用于细胞培养观察以及换液,但是在大多数的细胞培养过程中,对于细胞的培养液都是通过人工进行补充,且操作复杂,容易使细胞培养装置产生细菌,且不同的细胞对所需的培养环境不同,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细胞的培养失败,给实验和研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体式智能细胞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箱体式智能细胞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加热装置、培养腔、培养瓶安装座、细胞培养瓶、控制阀、培养液输送管道、把手、旋转门、从动轮、增氧管道、主动轮、氧气浓度传感器、电机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培养腔固定设置在培养箱的内部,且培养箱与培养腔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在空腔内通过电机安装座固定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键连接有主动轮,且主动轮与从动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轮的另一侧表面上通过焊接连接有圆形隔板,圆形隔板上固定设置有培养瓶安装座,培养瓶安装座上开设有若干个细胞培养瓶的安装槽,所述培养箱的顶部没有设置箱盖,在培养腔的顶部对称设置一对旋转门,旋转门通过合页连接在培养腔上,且在旋转门上设置有把手,所述培养腔内设置有培养液输送管道,且培养液输送管道的一端位于细胞培养瓶的正上方位置,且培养液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设置在培养箱的外部,且在外部的培养液输送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培养腔内还设置有氧气浓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且在培养腔的外壁上设置有加热装置,在培养腔内设置有增氧管道,且增氧管道另一端在培养箱外连接增氧设备。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培养箱与培养腔的正面均开设有矩形槽口,且在矩形槽口上设置有平面玻璃。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门上固定设有密闭的磁性封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培养腔内还设有杀菌装置,且杀菌装置为连接电源的紫外线灯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装置为连接电源的电阻丝。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培养腔内设置隔离罩,且电机的输出轴及主动轮和从动轮均设置在隔离罩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构造新颖,设计合理,通过在培养腔内设置培养液输送管道,避免了人工对细胞培养瓶内培养液的补充,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且通过设置加热装置和消毒杀菌装置使培养腔内的培养环境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便于细胞的培养,且通过设计平面玻璃,极大的简便了操作人员对培养腔内细胞的观察。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箱体式智能细胞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箱体式智能细胞培养装置中主动轮与从动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培养箱1、加热装置2、培养腔3、培养瓶安装座4、细胞培养瓶5、控制阀6、培养液输送管道7、把手8、旋转门9、平面玻璃10、杀菌装置11、从动轮12、增氧管道13、主动轮14、氧气浓度传感器15、电机16、隔离罩17、温度传感器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箱体式智能细胞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1、加热装置2、培养腔3、培养瓶安装座4、细胞培养瓶5、控制阀6、培养液输送管道7、把手8、旋转门9、平面玻璃10、杀菌装置11、从动轮12、增氧管道13、主动轮14、氧气浓度传感器15、电机16、隔离罩17和温度传感器18,所述培养腔3固定设置在培养箱1的内部,且培养箱1与培养腔3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在空腔内通过电机安装座固定设有电机16,电机16的输出轴通过键连接有主动轮14,且主动轮14与从动轮12啮合连接,通过电机16带动主动轮14转动,从而使主动轮14与从动轮12啮合传动,带动从动轮12上的培养瓶安装座4进行转动,一方面便于操作人员通过平面玻璃10观察细胞培养瓶5内的细胞培养情况,另一方面便于培养液输送管道7对细胞培养瓶5补充培养液。所述从动轮12的另一侧表面上通过焊接连接有圆形隔板,圆形隔板上固定设置有培养瓶安装座4,培养瓶安装座4上开设有若干个细胞培养瓶5的安装槽,便于细胞培养瓶5的安装。所述培养箱1的顶部没有设置箱盖,在培养腔3的顶部对称设置一对旋转门9,旋转门9通过合页连接在培养腔3上,且在旋转门9上设置有把手8,通过旋转门9便于操作人员从培养腔3内取出培养细胞。所述培养腔3内设置有培养液输送管道7,且培养液输送管道7的一端位于细胞培养瓶5的正上方位置,且培养液输送管道7的另一端设置在培养箱1的外部,且在外部的培养液输送管道7上设置有控制阀6,通过培养腔输送管道7对细胞培养瓶5输送培养液,并通过控制阀6控制培养腔输送管道7的通断。所述培养腔3内还设置有氧气浓度传感器15和温度传感器18,且在培养腔3的外壁上设置有加热装置2,根据培养细胞所需的环境调整培养腔3内的温度,在培养腔3内设置有增氧管道13,且增氧管道13另一端在培养箱1外连接增氧设备,智能化的控制培养腔3内的氧气浓度。所述培养箱1与培养腔3的正面均开设有矩形槽口,且在矩形槽口上设置有平面玻璃10,便于对培养腔3内培养细胞的观察。所述旋转门9上固定设有密闭的磁性封条,便于旋转门9的密封。所述培养腔3内还设有杀菌装置11,且杀菌装置11为连接电源的紫外线灯管,对培养腔3内的培养环境进行杀菌消毒。所述加热装置2为连接电源的电阻丝。所述培养腔3内设置隔离罩17,且电机16的输出轴及主动轮14和从动轮12均设置在隔离罩17的内部,有效地避免了齿轮啮合传动对培养腔3内培养环境影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培养瓶安装座4上开设有若干个细胞培养瓶5的安装槽,细胞培养瓶5的安装在培养瓶安装座4上,通过电机16带动主动轮14转动,从而使主动轮14与从动轮12啮合传动,带动从动轮12上的培养瓶安装座4进行转动,一方面便于操作人员通过平面玻璃10观察细胞培养瓶5内的细胞培养情况,另一方面便于培养液输送管道7对细胞培养瓶5补充培养液,且通过杀菌装置11对培养腔3内的培养环境进行杀菌消毒。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体式智能细胞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1)、加热装置(2)、培养腔(3)、培养瓶安装座(4)、细胞培养瓶(5)、控制阀(6)、培养液输送管道(7)、把手(8)、旋转门(9)、从动轮(12)、增氧管道(13)、主动轮(14)、氧气浓度传感器(15)、电机(16)和温度传感器(18),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腔(3)固定设置在培养箱(1)的内部,且培养箱(1)与培养腔(3)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在空腔内通过电机安装座固定设有电机(16),电机(16)的输出轴通过键连接有主动轮(14),且主动轮(14)与从动轮(12)啮合连接,所述从动轮(12)的另一侧表面上通过焊接连接有圆形隔板,圆形隔板上固定设置有培养瓶安装座(4),培养瓶安装座(4)上开设有若干个细胞培养瓶(5)的安装槽,所述培养箱(1)的顶部没有设置箱盖,在培养腔(3)的顶部对称设置一对旋转门(9),旋转门(9)通过合页连接在培养腔(3)上,且在旋转门(9)上设置有把手(8),所述培养腔(3)内设置有培养液输送管道(7),且培养液输送管道(7)的一端位于细胞培养瓶(5)的正上方位置,且培养液输送管道(7)的另一端设置在培养箱(1)的外部,且在外部的培养液输送管道(7)上设置有控制阀(6),所述培养腔(3)内还设置有氧气浓度传感器(15)和温度传感器(18),且在培养腔(3)的外壁上设置有加热装置(2),在培养腔(3)内设置有增氧管道(13),且增氧管道(13)另一端在培养箱(1)外连接增氧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式智能细胞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1)、加热装置(2)、培养腔(3)、培养瓶安装座(4)、细胞培养瓶(5)、控制阀(6)、培养液输送管道(7)、把手(8)、旋转门(9)、从动轮(12)、增氧管道(13)、主动轮(14)、氧气浓度传感器(15)、电机(16)和温度传感器(18),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腔(3)固定设置在培养箱(1)的内部,且培养箱(1)与培养腔(3)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在空腔内通过电机安装座固定设有电机(16),电机(16)的输出轴通过键连接有主动轮(14),且主动轮(14)与从动轮(12)啮合连接,所述从动轮(12)的另一侧表面上通过焊接连接有圆形隔板,圆形隔板上固定设置有培养瓶安装座(4),培养瓶安装座(4)上开设有若干个细胞培养瓶(5)的安装槽,所述培养箱(1)的顶部没有设置箱盖,在培养腔(3)的顶部对称设置一对旋转门(9),旋转门(9)通过合页连接在培养腔(3)上,且在旋转门(9)上设置有把手(8),所述培养腔(3)内设置有培养液输送管道(7),且培养液输送管道(7)的一端位于细胞培养瓶(5)的正上方位置,且培养液输送管道(7)的另一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宏周林棉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彩生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