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耳针及手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23041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表配件技术领域,一种带螺丝刀的双按生耳针,包括第一按件,其为圆柱状,所述第一按件的第一端开设有插孔,第二端具有插针;第二按件,其包括圆柱状的主体段以及螺丝刀,其中螺丝刀连接在主体段的第一端面,主体段的第二端面具有插针;弹性件,其用于驱动第二按件从插孔中弹出;所述螺丝刀插装到插孔中使第一按件和第二按件组合成生耳针。第一按件和第二按件组合时可当做普通的生耳针使用,在两者拆卸后,第二按件可作为螺丝刀单独使用,本生耳针可快速拆装表带和表壳,另外螺丝刀可作为拆卸手表背壳以及分解单节表带使用。

A kind of ear needle and watch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atch accessories, a double press ear needle with a screwdriver, a first press piece, a cylindrical shape, a jack at the first end of the first press piece, a second end with a pin, and a second press piece, which includes a cylindrical body section and a screwdriver, in which a screwdriver is connected to the main segment. The first end face, the second end of the main section has a needle; the elastic part is used for driving second to be ejected from the jack, and the screwdriver is inserted into the jack so that the first press piece and the second piece are combined into a raw ear needle. The first use of part and second can be used as an ordinary ear needle. After the two are disassembled, second can be used as a screwdriver alone. The Benson ear needle can quickly disassemble the strap and the case, and the screwdriver can be used as the disassembly of the watch back shell and the single section str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耳针及手表
本技术涉及手表配件
,特别是一种双按生耳针及手表。
技术介绍
生耳是连接表带与表壳的链接钢棒,现有大多数手表都是由生耳来连接表带与表壳的。当用户需要更换表带的时候,先将生耳从手表本体上拆下来,然后换上新的表带之后重新将生耳与手表本体连接。现有技术中提供一些表带和表壳生耳快速拆卸的结构,如公开号为CN105996336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了具有上述快速拆卸表带的生耳的手表,其中手表包括手表本体(表壳)、表带,所述生耳设置于所述表带端部,所述第一生耳杆、第二生耳杆的前端卡固在所述手表本体的生耳孔内。通过使用可快速拆卸的生耳将手表本体与表带连接,在需要更换表带时,可快速便捷的将表带拆卸和装配上,大大的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度,在手表行业中具有广泛推广性。此种结构只能快速拆卸手表和生耳,但是手表本体的后盖、多节表链的表带等处的螺丝同样存在拆、装不便的问题。在表链组装、维修、换表带时,都需要把使用专用该工具将。因此,传统手表的结构非常难维护,没有专用的工具和专业人士很难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螺丝刀的双按生耳针及手表,本生耳针内置有与手表拆装匹配的螺丝刀,在正常使用时,其作为生耳针;在需要拆装手表时,其可拆卸并分解成螺丝刀等拆卸工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耳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按件,且该第一按件的主体部分为圆柱状,所述第一按件的第一端开设有轴向插孔,第二端具有第一插针;第二按件,且该第二按件包括圆柱状的主体段以及螺丝刀部,其中所述螺丝刀部连接在主体段的第一端,所述主体段的第二端具有第二插针;弹性件,装设在所述第一按件的插孔中;在所述第一按件和第二按件相固定时,所述螺丝刀部插装到所述第一按件的插孔中,且所述第二按件抵靠在所述弹性件上。作为优选的,所述螺丝刀部上具有卡装结构,所述插孔的开口处具有卡装件,所述第一按件和第二按件通过卡装结构和卡装件的配合相固定。作为优选的,所述卡装件包括管状的卡装件主体和位于卡装件主体一端的插头;所述卡装件主体具有轴向的卡接孔,且该卡接孔包括位于中心的柱状部和由柱状部向卡装件主体外环面延伸的两个翼状部,所述两个翼状部对向开设;所述卡装件以插头插接在插孔开口处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按件上;所述卡装结构包括位于螺丝刀部并与卡装件主体的卡接孔的翼状部形状相匹配的卡装结构。作为优选的,所述插头包括多个弹片,该多个弹片在卡装件主体第一端环状均匀分布,且所述弹片远离卡装件主体的端部向外弯折,多个所述弹片形成自由端敞开的爪状。作为优选的,所述螺丝刀部包括圆柱状的连接杆部以及螺丝刀头,其中所述卡装结构位于连接杆部的外周且靠近螺丝刀头的端部;所述插孔包括用于容纳连接杆部的第一级孔和用于容纳螺丝刀头的第二级孔,其中所述第二级孔的直径小于第一级孔的直径。作为优选的,所述弹性件的外侧端面安装有压环,所述螺丝刀部的卡装结构抵接在压环上并压缩弹性件。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按件和第二按件的外环面具有径向设置的推压按钮。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按件上的推压按钮与两个卡装结构在第二按件的外环面上交错。作为优选的,所述推压按钮包括垂直于外环面的连接柱和位于连接柱自由端部的圆钮;所述生耳针用于连接生耳和表带,所述表带的端部具有横向贯通的安装孔,该连接孔开口处具有朝向表带背面的敞开的卡装缺口,该卡装缺口延伸到连接孔的开口,且卡装缺口的开设宽度与连接柱的直径匹配。一种手表,包括表壳、表带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生耳针,且所述表壳和表带通过所述生耳针连接固定。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包括第一按件和第二按件,其中第一按件和第二组合成生耳针,第一按件具有插孔,第二按件具有螺丝刀,通过螺丝刀插入到插孔内使螺丝刀隐藏在生耳针内,第一按件和第二按件组合时可当做普通的生耳针使用,在两者拆卸后,第二按件可作为螺丝刀单独使用,本生耳针可快速拆装表带和表壳,另外螺丝刀可作为拆卸手表背壳以及分解单节表带使用。本生耳针内置卡装件和压环,使得第二按件通过卡装结构卡装在卡环处,并通过弹性件使第一按件和第二按件的组合成的生耳针端部的长度固定,即可使第一按件和第二按件不会相对转动,同时避免生耳针端面对生耳内壁产生压力,使得本连接结构牢靠,生耳和表带的连接处转动无阻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生耳针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生耳针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生耳针卡装件和第二按件装配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生耳针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生耳针另一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00—第一按件110—第一级孔120—第二级孔130—第一按钮140—第一插针200—弹性件300—压环400—卡装件410—卡装件主体411—柱状部412—翼状部420—插头500—第二按件510—主体段520—连接杆部530—第二按钮540—第二插针550—螺丝刀头560—卡装结构600—表带610—卡装缺口700—生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耳针,包括第一按件100,且该第一按件100的主体部分为圆柱状,第一按件100的第一端开设有轴向插孔,第二端具有第一插针140;第二按件500,且该第二按件500包括圆柱状的主体段510以及螺丝刀部,其中螺丝刀部连接在主体段510的第一端,主体段510的第二端具有第二插针540;弹性件200,装设在第一按件500的插孔中;在第一按件100和第二按件500相固定时,螺丝刀部插装到第一按件100的插孔中,且第二按件500抵靠在弹性件200上。第一按件100的主体部的外径与第二按件500的主体段的外径相同,且第一按件100上的插孔的内径大于螺丝刀部的外径。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按件100和第二按件500整体外形为圆柱形,在第一按件100和第二按件500组合在一起时,外圆周壁在同一圆周面,表带600的端部具有和第一按件100和第二按件500外横截面直径一致的孔,即本生耳针可插装在该孔中,在第一按件100和第二按件500组合后,第一按件100和第二按件500外端的插针对应的安装在生耳700上的安装孔上,即可实现表带600和生耳700的连接。手表和生耳700连接的状态时,生耳针内部的弹性件200可驱动第一按件100和第二按件500具有反向弹开的趋势,即迫使第一按件100和第二按件500外端的插针插装到生耳700的孔中,插针不会自行脱出。如图2所示,在本生耳针从生耳700上拆卸下来后,本生耳针通过弹性件200驱动第一按件100和第二按件500分离,第二按件500上的螺丝刀即可拆卸单节表带600或者拆卸说表背壳。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按件500中,螺丝刀为硬金属材料制成,主体段510可以是和螺丝刀材料一致,螺丝刀和主体段510一体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主体段510可以是复合材料制成,主体段510包裹在螺丝刀的手柄末端。将本生耳针的使用方式是,首先将第一按件100插入到表带600端部的安装孔的左侧开口中,然后将第二按件500的螺丝刀部分插入从安装孔的右侧开口,然后将第一按件100左端的第一插针140插入到生耳700内侧的孔中,然后按压第二插件,克服弹性件200将螺丝刀插入到第一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耳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按件(100),且该第一按件(100)的主体部分为圆柱状,所述第一按件(100)的第一端开设有轴向插孔,第二端具有第一插针(140);第二按件(500),且该第二按件(500)包括圆柱状的主体段(510)以及螺丝刀部,其中所述螺丝刀部连接在主体段(510)的第一端,所述主体段(510)的第二端具有第二插针(540);弹性件(200),装设在所述第一按件(100)的插孔中;在所述第一按件(100)和第二按件(500)相固定时,所述螺丝刀部插装到所述第一按件(100)的插孔中,且所述第二按件(500)抵靠在所述弹性件(20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耳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按件(100),且该第一按件(100)的主体部分为圆柱状,所述第一按件(100)的第一端开设有轴向插孔,第二端具有第一插针(140);第二按件(500),且该第二按件(500)包括圆柱状的主体段(510)以及螺丝刀部,其中所述螺丝刀部连接在主体段(510)的第一端,所述主体段(510)的第二端具有第二插针(540);弹性件(200),装设在所述第一按件(100)的插孔中;在所述第一按件(100)和第二按件(500)相固定时,所述螺丝刀部插装到所述第一按件(100)的插孔中,且所述第二按件(500)抵靠在所述弹性件(20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耳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刀部上具有卡装结构(560),所述插孔的开口处具有卡装件(400),所述第一按件(100)和第二按件(500)通过卡装结构(560)和卡装件(400)的配合相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耳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装件(400)包括管状的卡装件主体(410)和位于卡装件主体(410)一端的插头(420);所述卡装件主体(410)具有轴向的卡接孔,且该卡接孔包括位于中心的柱状部(411)和由柱状部(411)向卡装件主体(410)外环面延伸的两个翼状部(412),所述两个翼状部(412)对向开设;所述卡装件(400)以插头(420)插接在插孔开口处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按件(100)上;所述卡装结构(560)包括位于螺丝刀部并与卡装件主体(410)的卡接孔的翼状部(412)形状相匹配的卡装结构(56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耳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420)包括多个弹片,该多个弹片在卡装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里斯杨
申请(专利权)人:兴固五金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