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汤华林专利>正文

一种移动竿止定位鱼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226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竿止定位鱼竿,包括鱼竿前堵、第一钓竿、竿止上件、连接头、竿止下件、第二钓竿、手柄、鱼竿后堵、卡槽、第一固定孔、固定圈及第二固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移动竿止定位鱼竿的第一钓竿的一端固定有鱼竿前堵,第一钓竿贯穿于竿止上件及竿止下件,竿止上件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头,连接头螺纹连接于竿止下件,且第一钓竿滑动连接于第二钓竿,实现了竿止鱼竿定位一体,并且鱼竿的长度能够自由变化,也可以作为活动竿止随意取下,从而减少了钓鱼使所需携带的工具,便于远距离钓鱼活动的开展。

A moving pole position fishing ro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ving pole position fishing rod, including the front plug of the fishing rod, the first fishing rod, the rod stop part, the connecting head, the rod stop part, the second fishing rod, the handle, the rear plug, the groove, the first fixed hole, the fixed ring and the two fixed hole. One end of the first fishing rod of the fishing rod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fixed with a rod front plug, the first fishing rod runs through the rod stop part and the rod stop part, one end of the pole stop part is fixed with a connecting head, the connecting head thread is connected to the rod stop part, and the first fishing rod is slid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fishing rod to realize the pole position of the fishing rod. In addition, the length of the fishing rod can be freely changed and can be taken as an active pole at will, thereby reducing the tools to be carried by fishing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long distance fishing activit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竿止定位鱼竿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位鱼竿,具体为一种移动竿止定位鱼竿,属于渔具领域。
技术介绍
鱼竿是一种捕鱼工具,外形为细长多节竿状物,通常有一个把手,由把手到后端逐渐变细变尖,要用一根钓线连接带有饵料的鱼钩来使用。鱼竿最初是人类用于捕鱼维生的工具,现通常用于户外运动中的钓鱼休闲,同时也会用于一些钓鱼竞技类型的体育或户外比赛。鱼竿的优点在于能够利用弹性控制钓到的鱼的爆发力,衰减鱼的力量,一方面用以保护手,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鱼竿,避免断竿断线。现在钓鱼由于环境不同,钓场不同及鱼情不同,需要携带多个长度的鱼竿以供选择,且鱼竿上也是需要搭配竿止等必备配件,这样就使得钓鱼出行时,所带装备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移动竿止定位鱼竿功能较多,可定位伸缩鱼竿长度,可固定鱼竿支架的竿止。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移动竿止定位鱼竿,包括第一钓竿,所述第一钓竿的一端固定有鱼竿前堵,且所述第一钓竿贯穿于竿止上件;所述竿止上件的内部设有第二固定孔,且所述第一钓竿贯穿于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竿止上件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头,所述第二固定孔贯通于所述连接头,且所述第一钓竿贯穿于所述连接头;所述第一钓竿的一端贯穿于竿止下件,所述竿止下件的内部设有卡槽,且所述连接头螺纹连接于所述卡槽;所述竿止下件的内部设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内部设有第一固定孔,且所述第一钓竿贯穿于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竿止下件固定于第二钓竿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钓竿贯穿于所述第二钓竿的内部;所述第二钓竿固定于手柄的一端,且所述手柄的另一端固定有鱼竿后堵。优选的,为了便于所述第一钓竿穿过竿止上件与所竿止下件,所述所述第一钓竿滑动连接于所述竿止上件与所竿止下件,且所述第一钓竿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固定圈。优选的,为了使所述竿止上件与所述竿止下件之间更好地卡合,所述竿止下件的截面面积等于所述竿止上件的截面面积,所述连接头的直径小于所述竿止上件的直径,且所述第二固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头的直径。优选的,为了使所述第一钓竿能够同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大小相同,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的中轴线重合。优选的,为了使所述连接头更好地卡合于所述竿止下件,所述连接头的截面面积等于所述卡槽的截面面积,且所述第一固定孔的截面面积等于所述第一钓竿的截面面积。优选的,为了实现所述第一钓竿的收缩与伸长,所述第一钓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钓竿,且所述第一钓竿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钓竿的截面面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移动竿止定位鱼竿的第一钓竿的一端固定有鱼竿前堵,第一钓竿贯穿于竿止上件及竿止下件,竿止上件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头,连接头螺纹连接于竿止下件,且第一钓竿滑动连接于第二钓竿,实现了竿止鱼竿定位一体,并且鱼竿的长度能够自由变化,也可以作为活动竿止随意取下,从而减少了钓鱼使所需携带的工具,便于远距离钓鱼活动的开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竿止上件与竿止下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竿止上件与竿止下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鱼竿前堵,2、第一钓竿,3、竿止上件,4、连接头,5、竿止下件,6、第二钓竿,7、手柄,8、鱼竿后堵,9、卡槽,10、第一固定孔,11、固定圈,12、第二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移动竿止定位鱼竿,包括第一钓竿2,所述第一钓竿2的一端固定有鱼竿前堵1,且所述第一钓竿2贯穿于竿止上件3;所述竿止上件3的内部设有第二固定孔12,且所述第一钓竿2贯穿于所述第二固定孔12;所述竿止上件3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头4,所述第二固定孔12贯通于所述连接头4,且所述第一钓竿2贯穿于所述连接头4;所述第一钓竿2的一端贯穿于竿止下件5,所述竿止下件5的内部设有卡槽9,且所述连接头4螺纹连接于所述卡槽9;所述竿止下件5的内部设有固定圈11,所述固定圈11的内部设有第一固定孔10,且所述第一钓竿2贯穿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0;所述竿止下件5固定于第二钓竿6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钓竿2贯穿于所述第二钓竿6的内部;所述第二钓竿6固定于手柄7的一端,且所述手柄7的另一端固定有鱼竿后堵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钓竿2滑动连接于所述竿止上件3与所竿止下件5,且所述第一钓竿2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头4与所述固定圈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竿止下件5的截面面积等于所述竿止上件3的截面面积,所述连接头4的直径小于所述竿止上件3的直径,且所述第二固定孔12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头4的直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孔10与所述第二固定孔12大小相同,且所述第一固定孔10与所述第二固定孔12的中轴线重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连接头4的截面面积等于所述卡槽9的截面面积,且所述第一固定孔10的截面面积等于所述第一钓竿2的截面面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钓竿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钓竿6,且所述第一钓竿2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钓竿6的截面面积。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竿止下件5和第二钓竿6的前口刚好吻合固定,第一钓竿2和竿止上件3卡紧,这时定位鱼竿,鱼竿变短,刚好实现竿止下件5和竿止上件3螺丝拧紧固定住,也同时实现了竿止的作用,此时,鱼竿后堵8在尾部刚好卡进第二钓竿6的内部,使得前后固定不松动。当竿止下件5和竿止上件3拧松螺丝,第二钓竿6从鱼竿后堵8拔出分离,达到第二钓竿6前口和第一钓竿2后口卡紧,鱼竿边长,竿止下件5作为竿止使用,竿止上件3可以去下可以留下备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竿止定位鱼竿,包括第一钓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钓竿(2)的一端固定有鱼竿前堵(1),且所述第一钓竿(2)贯穿于竿止上件(3);所述竿止上件(3)的内部设有第二固定孔(12),且所述第一钓竿(2)贯穿于所述第二固定孔(12);所述竿止上件(3)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头(4),所述第二固定孔(12)贯通于所述连接头(4),且所述第一钓竿(2)贯穿于所述连接头(4);所述第一钓竿(2)的一端贯穿于竿止下件(5),所述竿止下件(5)的内部设有卡槽(9),且所述连接头(4)螺纹连接于所述卡槽(9);所述竿止下件(5)的内部设有固定圈(11),所述固定圈(11)的内部设有第一固定孔(10),且所述第一钓竿(2)贯穿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0);所述竿止下件(5)固定于第二钓竿(6)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钓竿(2)贯穿于所述第二钓竿(6)的内部;所述第二钓竿(6)固定于手柄(7)的一端,且所述手柄(7)的另一端固定有鱼竿后堵(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竿止定位鱼竿,包括第一钓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钓竿(2)的一端固定有鱼竿前堵(1),且所述第一钓竿(2)贯穿于竿止上件(3);所述竿止上件(3)的内部设有第二固定孔(12),且所述第一钓竿(2)贯穿于所述第二固定孔(12);所述竿止上件(3)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头(4),所述第二固定孔(12)贯通于所述连接头(4),且所述第一钓竿(2)贯穿于所述连接头(4);所述第一钓竿(2)的一端贯穿于竿止下件(5),所述竿止下件(5)的内部设有卡槽(9),且所述连接头(4)螺纹连接于所述卡槽(9);所述竿止下件(5)的内部设有固定圈(11),所述固定圈(11)的内部设有第一固定孔(10),且所述第一钓竿(2)贯穿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0);所述竿止下件(5)固定于第二钓竿(6)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钓竿(2)贯穿于所述第二钓竿(6)的内部;所述第二钓竿(6)固定于手柄(7)的一端,且所述手柄(7)的另一端固定有鱼竿后堵(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竿止定位鱼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华林
申请(专利权)人:汤华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