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食蚜瘿蚊的释放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162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7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蚜瘿蚊的释放技术,该技术采用将食蚜瘿蚊连同其饲料一起放入防控区域,让食蚜瘿蚊在自然状态下繁殖,从而达到防控靶标害虫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田间和大棚,能够有效的提高食蚜瘿蚊的成活率,从而达到较好的可持续防治效果,该释放技术操作简单,可持续性释放,存活率高,减少人工成本。

The release technique of an aphid gall midg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echnique for releasing aphid eating gall midge, which is used to put the aphid gall midge together with its feed into the control area, so that the aphid gall midge is propagated in the natural stat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target pests. The invention can be used in the field and the greenhouse,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aphid gall midge. The release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sustained release, high survival rate and low labor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蚜瘿蚊的释放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害虫生物防治
,具体为一种食蚜瘿蚊的释放技术。
技术介绍
食蚜瘿蚊是蚜虫的一种专一捕食性天敌,可以取食60种不同作物上的蚜虫。早在1916年,Davis就指出食蚜瘿蚊是蚜虫的一种具有很大潜在价值的生防控制因子,现今国内食蚜瘿蚊的繁殖技术已经实现工厂化生产,是改变当前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重要生物防治技术之一。食蚜瘿蚊人工繁殖后,对防控蚜虫的应用前景广泛,食蚜瘿蚊一生可捕食蚜虫50多头,而且当蚜虫密度较高时,还能刺死更多蚜虫,当释放食蚜瘿蚊成虫数量与蚜虫数量的比值为1:30时,食蚜瘿蚊可在30d大棚内稳定建立种群,其控蚜效果达75%以上。研究发现食蚜瘿蚊不管是卵还是幼虫,在释放两周之后,都具有相同的防治效果。目前,国内外对食蚜瘿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室内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其对靶标害虫的控害能力等方面,目前防治过程中主要采用释放成虫和蛹的形式,但食蚜瘿蚊成虫态有翅能飞,虫体小,不容易收集,而食蚜瘿蚊是在土壤中或其他基质中进行化蛹,因此蛹的收集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且两种释放虫态人为干扰过多,影响食蚜瘿蚊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蚜瘿蚊的释放技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蚜瘿蚊的释放技术,该技术采用将食蚜瘿蚊连同其饲料一起放入防控区域,让食蚜瘿蚊在自然状态下繁殖,从而达到防控靶标害虫的目的。前述的一种食蚜瘿蚊的释放技术中,所述饲料指蚜虫及蚜虫所需的活体植物蚕豆苗,使得食蚜瘿蚊、蚜虫和活体植物蚕豆苗形成一体,即食蚜瘿蚊通过在活体植物蚕豆苗在蚜虫来实现繁殖并持续释放。前述的一种食蚜瘿蚊的释放技术中,所述食蚜瘿蚊包括卵、幼虫和蛹三种形态。前述的一种食蚜瘿蚊的释放技术中,具体释放过程如下:步骤一、室内繁殖食蚜瘿蚊:通过漂盘育苗的形式,在室内种植大量活体植物蚕豆苗,在温度23±1℃,湿度75%的条件下,繁殖蚜虫;步骤二、准备食蚜瘿蚊:挑选苗株生长健康旺盛,每株蚜虫量大,按每株蚕豆苗繁殖20-30头食蚜瘿蚊,待用;步骤三、蚜虫发生的初期,在傍晚时分,将带有蚜虫和食蚜瘿蚊的活体植物蚕豆苗,整株移到防控区域,将漂盘内的蚕豆苗拔出,在防控区域经济作物附近种植活体植物蚕豆苗。浇适量水分,每天观察植株生长存活情况,直到3-4日后活体植物蚕豆苗移栽成功;步骤四、移栽成功后的活体植物蚕豆苗上和苗土有卵、幼虫和蛹三种形态的食蚜瘿蚊,尔蚜虫可依附活体植物蚕豆苗继续生长繁殖,食蚜瘿蚊可继续依附饲料蚜虫生长发育至成虫,成虫有翅可飞,活动范围大,可自由扩散至其他作物上,寻找蚜虫较多的位置产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用于田间和大棚,能够有效的提高食蚜瘿蚊的成活率,从而达到较好的可持续防治效果,该释放技术操作简单,可持续性释放,存活率高,减少人工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食蚜瘿蚊的释放技术,该技术采用将食蚜瘿蚊连同其饲料一起放入防控区域,让食蚜瘿蚊在自然状态下繁殖,从而达到防控靶标害虫的目的。其中饲料指蚜虫及蚜虫所需的活体植物蚕豆苗,使得食蚜瘿蚊、蚜虫和活体植物蚕豆苗形成一体,即食蚜瘿蚊通过在活体植物蚕豆苗在蚜虫来实现繁殖并持续释放,该食蚜瘿蚊包括卵、幼虫和蛹三种形态。具体释放过程如下:步骤一、室内繁殖食蚜瘿蚊:通过漂盘育苗的形式,在室内种植大量活体植物蚕豆苗,在温度23±1℃,湿度75%的条件下,繁殖蚜虫;步骤二、准备食蚜瘿蚊:挑选苗株生长健康旺盛,每株蚜虫量大,按每株蚕豆苗繁殖20-30头食蚜瘿蚊,待用;步骤三、蚜虫发生的初期,在傍晚时分,将带有蚜虫和食蚜瘿蚊的活体植物蚕豆苗,整株移到防控区域,将漂盘内的蚕豆苗拔出,在防控区域经济作物附近种植活体植物蚕豆苗。浇适量水分,每天观察植株生长存活情况,直到3-4日后活体植物蚕豆苗移栽成功;步骤四、移栽成功后的活体植物蚕豆苗上和苗土有卵、幼虫和蛹三种形态的食蚜瘿蚊,而蚜虫可依活体植物蚕豆苗附继续繁殖,食蚜瘿蚊可继续依附饲料蚜虫生长发育至成虫,成虫有翅可飞,活动范围大,可自由扩散至其他作物上,寻找蚜虫较多的位置产卵。本实施例具体实施过程为:本实施例选取的漂盘培育蚕豆苗,繁殖豌豆修尾蚜(即蚜虫),材料容易获取(我国南北方皆适宜种植),价格便宜,繁殖密度高,周期短,在活体植物移栽过程中,首先可实现高密度释放食蚜瘿蚊技术,其次植株生长高度矮,容易移栽,成活率高,为可持续释放食蚜瘿蚊提供饲料来源。室内繁殖食蚜瘿蚊:60孔穴的漂盘育蚕豆苗30株(每间隔1孔穴种植1颗),在幼苗长至7cm左右高度时,每株接种10头豌豆修尾蚜,大约5天左右,豌豆修尾蚜每盘可繁殖1000头蚜虫左右,接种食蚜瘿蚊幼虫,每盘接20头左右食蚜瘿蚊幼虫,在温度23±1℃,湿度75%的条件下,开始批量繁殖食蚜瘿蚊。准备食蚜瘿蚊:挑选苗株生长健康旺盛,每株豌豆修尾蚜量大,豌豆修尾蚜20头/株左右的整盘待用。田间虫害发生情况调查:在蚜虫发生初期,针对释放区域蚜虫的发生量进行调查,根据经济作物的蚜虫的承载量,预估蚜虫的大概发生总量;或依据查询资料统计历年蚜虫的发生时期。蚕豆苗的移栽:在大棚或者田间蚜虫发生的初期,在傍晚时分,将带有蚜虫和食蚜瘿蚊的蚕豆苗,整株移到防控区域,将漂盘内的蚕豆苗拔出,在防控区域经济作物附近,挖出适合的深度,将植株轻轻放入,埋土。浇适量水分,每天观察植株生长存活情况,直到3日后蚕豆苗移栽成功。食蚜瘿蚊的释放时间和释放量:食蚜瘿蚊的蛹期大约10d,羽化后即可交配,卵期2-3d,因此,释放后15d左右即可在释放区域的作物上观察到食蚜瘿蚊幼虫态,在实际防治过程中,也可结合历年的蚜虫发生规律,提早10d左右释放,以每平方米的面积释放食蚜瘿蚊30头左右,或者在蚜虫发生的初期释放,每隔5d释放1次,持续释放5次,每次按照1:30的比例释放食蚜瘿蚊。释放的关键技术:释放的蚕豆苗要求其上的食蚜瘿蚊多数进入3龄老熟幼虫期,即将进入化蛹阶段;部分未达到3龄虫态的幼虫,自然状态下,依然可在释放的活体植物上继续生长至3龄,乃至化蛹阶段,待羽化成为成虫以后,自动飞行扩散至防控区域的各个区域,在靶标蚜虫较多的位置,产卵,孵化至幼虫,取食蚜虫,达到防控目的;在移栽过程中,需注意轻拿轻放,尽量减少对食蚜瘿蚊老熟幼虫的振落,要求移栽后,随时注意观察3d以后植株的成活率。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蚜瘿蚊的释放技术,其特征在于:该技术采用将食蚜瘿蚊连同其饲料一起放入防控区域,让食蚜瘿蚊在自然状态下繁殖,从而达到防控靶标害虫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蚜瘿蚊的释放技术,其特征在于:该技术采用将食蚜瘿蚊连同其饲料一起放入防控区域,让食蚜瘿蚊在自然状态下繁殖,从而达到防控靶标害虫的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蚜瘿蚊的释放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指蚜虫及蚜虫所需的活体植物蚕豆苗,使得食蚜瘿蚊、蚜虫和活体植物蚕豆苗形成一体,即食蚜瘿蚊通过在活体植物蚕豆苗在蚜虫来实现繁殖并持续释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蚜瘿蚊的释放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食蚜瘿蚊包括卵、幼虫和蛹三种形态。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所述的一种食蚜瘿蚊的释放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释放过程如下:步骤一、室内繁殖食蚜瘿蚊:通过漂盘育苗的形式,在室内种植大量活体植物蚕豆苗,在温度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晓飞杨茂发赵建宋冬梅韩小斌王秀琴王小彦田太安陈廷智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贵州省烟草公司遵义市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