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1473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5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固定于吸附台时在偏振片上残留的痕迹得到抑制的光学层叠体。所述光学层叠体按顺序具有表面保护膜、第1粘合剂层、偏振片、第2粘合剂层和剥离膜,当将表面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厚度之积记为A、将偏振片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厚度之积记为B、将剥离膜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厚度之积记为C时,满足A>B+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偏振片被贴合在液晶单元等光学构件上、广泛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中。在将偏振片贴合在液晶单元等光学构件上的工序中,例如将按顺序具有表面保护膜、偏振片和剥离膜的光学层叠体固定在具有吸附垫的吸附台上,将剥离膜剥离,将偏振片贴合在光学构件上。近年来,随着对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光学构件的薄型化的期待,已知获得包含薄型(例如12μm以下)起偏器的薄型的偏振片的技术。但是,薄型的偏振片没有挺度,在贴合于液晶单元等光学构件的工序中,存在发生卷曲、发生贴合故障等问题。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表面保护膜、薄型偏振片和剥离膜、表面保护膜的厚度(T2)与偏振片的厚度(T1)之比(T2/T1)在0.8~4范围内的带有表面保护膜的偏振片。专利文献1的带有表面保护膜的偏振片通过含有带有厚度、具有挺度的表面保护膜,可以解决因偏振片的薄型化所产生的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187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专利文献1等中记载的现有光学层叠体在将剥离膜剥离的工序中,在固定于吸附台上时,存在偏振片上残留吸附垫的痕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在固定于吸附台上时、偏振片上残留的痕迹得到抑制的光学层叠体及具备光学层叠体的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层叠体按顺序具有表面保护膜、第1粘合剂层、偏振片、第2粘合剂层和剥离膜,当将上述表面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厚度之积记为A、将上述偏振片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厚度之积记为B、将上述剥离膜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厚度之积记为C时,满足A>B+C。1个实施方式中,当将上述表面保护膜的初始剥离力记为X(N/50mm)、将上述剥离工序膜的初始剥离力记为Y(N/50mm)时,满足Y<X、更优选满足X-Y>0.1。1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表面保护膜的厚度与上述第1粘合剂层的厚度之和为75μm以上,上述剥离膜的厚度为38μm以下。1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偏振片具有起偏器和层叠在上述起偏器的上述表面保护膜一侧的保护层,上述起偏器的厚度为12μm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该图像显示装置具有上述光学层叠体的上述偏振片、和介由上述第2粘合剂层贴合有上述偏振片的光学构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在固定于吸附台上时、偏振片上残留的痕迹得到抑制的光学层叠体及具备光学层叠体的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截面图。图2为表示将剥离膜自光学层叠体上剥离的情形的概略截面图。图3为表示将表面保护膜自光学层叠体上剥离的情形的概略截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截面图。符号说明10表面保护膜20第1粘合剂层30偏振片31起偏器32第1保护层33第2保护层40第2粘合剂层50剥离膜100光学层叠体101光学层叠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A.光学层叠体的整体构成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截面图。光学层叠体100按顺序具有表面保护膜10、第1粘合剂层20、偏振片30、第2粘合剂层40和剥离膜5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偏振片30具有起偏器31和层叠于起偏器31的表面保护膜10一侧的第1保护层32。起偏器31的厚度代表性地为12μm以下。表面保护膜10的厚度与第1粘合剂层20的厚度之和优选为75μm以上、剥离膜50的厚度优选为38μm以下。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截面图。本实施方式中,偏振片30具有起偏器31、层叠于起偏器31的表面保护膜10一侧的第1保护层32、和层叠于起偏器31的剥离膜50一侧的第2保护层33。如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01那样,偏振片30还可以在起偏器31的两侧具有保护层。光学层叠体100及光学层叠体101当将表面保护膜10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厚度之积记为A、将偏振片30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厚度之积记为B、将剥离膜50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厚度之积记为C时,满足A>B+C。这种光学层叠体可以使固定在吸附台上时、偏振片上残留的痕迹得到抑制。其中,偏振片30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厚度之积B通过起偏器31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厚度之积B1、第1保护层32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厚度之积B2、和第2保护层33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厚度之积B3(存在第2保护层时)的和求得。本专利技术者们反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了上述光学层叠体在抑制偏振片上残留痕迹的同时,存在当要将剥离膜从端部剥离时、偏振片从表面保护膜界面上剥离的新课题。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1个实施方式中,光学层叠体100及光学层叠体101当将表面保护膜10的初始剥离力记为X(N/50mm)、将剥离膜50的初始剥离力记为Y(N/50mm)时,优选满足Y<X、更优选满足X-Y>0.1。一般来说,以一定剥离速度将膜从端部剥离时,膜的剥离力在刚开始剥离后与剥离长度对应地增大、达到峰而减少,经过规定时间后以一定的值稳定。本说明书中,膜的初始剥离力是指刚开始剥离后的剥离力的峰值(最大值),膜的通常剥离力是指从开始剥离经过规定时间后的已经稳定的剥离力。光学层叠体100(及光学层叠体101)如图3所示,可以在将剥离膜50剥离、介由第2粘合剂层40将偏振片30贴合在另一光学构件(例如液晶单元)上时使用。例如,具有拉伸弹性模量高的表面保护膜的光学层叠体或者剥离膜的初始剥离力大于表面保护膜的初始剥离力的光学层叠体在要将剥离膜50从端部上剥离时,如图4所示,剥离膜50不会被剥离、而将表面保护膜10及第1粘合剂层20从偏振片30上剥离(剥离膜50连同偏振片30一起从第1粘合剂层20上剥离),会变为剥离不良。与其相对,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00如上所述,剥离膜50的初始剥离力(Y)比表面保护膜10的初始剥离力(X)小。由此,如图3所示,可以在不将表面保护膜10及第1粘合剂层20从偏振片30上剥离的情况下,将剥离膜50从第2粘合剂层40上剥离。光学层叠体100及光学层叠体101可以是纸片状,也可以是长条状。B.表面保护膜表面保护膜可介由第1粘合剂层层叠在偏振片的一个表面上,作为偏振片的保护膜发挥功能。表面保护膜代表性地为具有各向同性的透明膜。表面保护膜可以在将偏振片介由第2粘合剂层贴合在另一光学构件后的任意适当的时点剥离、除去。表面保护膜的厚度优选为25μm~250μm、更优选为50μm~200μm、特别优选为70μm~150μm。通过使用具有充分的厚度及刚性的表面保护膜,可以抑制在将偏振片贴合在液晶单元等光学构件的工序中发生的弯曲,进而在一边搬送构成光学层叠体的各层一边进行层叠时,层叠体的搬送性提高,其结果,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效率可以提高。表面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为2000MPa~5000MPa、更优选为2500MPa~4500MPa、特别优选为3000MPa~4000MPa。作为构成表面保护膜的材料,例如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聚酯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醋酸酯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其中,优选聚酯系树脂。C.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层叠体,其按顺序具有表面保护膜、第1粘合剂层、偏振片、第2粘合剂层和剥离膜,其中,当将所述表面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厚度之积记为A、将所述偏振片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厚度之积记为B、将所述剥离膜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厚度之积记为C时,满足A>B+C。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26 JP 2017-0120931.一种光学层叠体,其按顺序具有表面保护膜、第1粘合剂层、偏振片、第2粘合剂层和剥离膜,其中,当将所述表面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厚度之积记为A、将所述偏振片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厚度之积记为B、将所述剥离膜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厚度之积记为C时,满足A>B+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当将所述表面保护膜的初始剥离力记为X、将所述剥离膜的初始剥离力记为Y时,满足Y<X,其中X、Y的单位为N/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本有外山雄祐池岛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